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94)
2023(12307)
2022(10935)
2021(10396)
2020(8840)
2019(20463)
2018(20343)
2017(40505)
2016(21845)
2015(24717)
2014(24765)
2013(24880)
2012(23021)
2011(20497)
2010(20618)
2009(19096)
2008(19063)
2007(16463)
2006(14631)
2005(12859)
作者
(62536)
(51460)
(51374)
(49027)
(32807)
(24595)
(23385)
(20259)
(19453)
(18606)
(17494)
(17166)
(16336)
(16196)
(15828)
(15796)
(15418)
(15312)
(14709)
(14492)
(12775)
(12755)
(12505)
(11680)
(11614)
(11446)
(11359)
(11353)
(10358)
(10080)
学科
(88008)
经济(87896)
管理(68623)
(64501)
(53287)
企业(53287)
方法(44476)
数学(39401)
数学方法(39078)
(35639)
中国(25428)
(23591)
(18931)
(18801)
财务(18743)
财务管理(18685)
业经(18178)
企业财务(17814)
地方(17581)
(17342)
贸易(17335)
(17306)
(16809)
农业(15355)
(14828)
银行(14791)
财政(14539)
(13965)
(13785)
理论(13739)
机构
大学(316041)
学院(312597)
(127492)
管理(126665)
经济(124793)
理学(110245)
理学院(109091)
管理学(107459)
管理学院(106899)
研究(99784)
中国(75729)
(69999)
(66486)
科学(59918)
财经(52811)
(49563)
(47910)
(44835)
中心(44563)
研究所(44382)
(44295)
业大(43884)
北京(42387)
财经大学(39301)
(39141)
经济学(38901)
师范(38845)
(36176)
(36027)
经济学院(35498)
基金
项目(208914)
科学(164087)
研究(154889)
基金(152601)
(131284)
国家(130202)
科学基金(112298)
社会(97775)
社会科(92692)
社会科学(92668)
基金项目(81481)
(79677)
自然(72449)
教育(70884)
自然科(70725)
自然科学(70705)
自然科学基金(69450)
(67089)
资助(63789)
编号(63621)
成果(52233)
(47459)
重点(45779)
(43198)
(43159)
课题(42719)
教育部(41208)
人文(40308)
创新(40169)
科研(40070)
期刊
(136839)
经济(136839)
研究(98387)
(55160)
中国(54630)
学报(46567)
管理(45263)
科学(41900)
(39393)
大学(35547)
学学(33468)
教育(31051)
(27883)
金融(27883)
农业(27365)
财经(25966)
技术(25000)
经济研究(22828)
(21922)
业经(21883)
问题(18496)
理论(16823)
实践(15345)
(15345)
图书(15344)
技术经济(15226)
(15130)
商业(14508)
现代(14019)
科技(13851)
共检索到456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段炳德  
通过对我国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时序变量建立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我国的财政收支关系中到底是以支定收还是以收定支,确定这种收支之间的因果关系对采取财政政策的借鉴意义。研究将回答,我国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之间是单向格兰杰因还是双向格兰杰因,抑或互非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财政政策的作用方向,为真正建立符合的现代市场经济的财政观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子基  
一、从“以支定收”说起 “以支定收”原则在西方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有其历史背景与必然性。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市场处于快速成长过程。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深入人心,而政府活动按古典经济学家的分析完全是非生产性的,是对私人财产的消耗。在这种思想主导下,整个社会必然要求将政府活动限制在尽量小的范围,也就是公共产品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高培勇  
当前中国的财政收入处于“超常”增长区间。因此 ,有必要按照“以支定收”的财政观重新审视当前中国的政府收支格局 ,并以此解释或处理财政经济领域的一系列问题 :由支出入手 ,从支出到收入 ,在严格界定支出与收入的基础上界定“两个比重”;启动各项旨在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及其机制的改革举措 ,避免整个政府收支规模的不适当增长 ;循着“政府究竟需要干什么事”、“政府究竟需要多少钱”和“政府究竟可以取得多少钱”的线索 ,构建本来意义上的中国的公共财政框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徐阳光  
"量入为出"与"以支定收"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政府理财观,两者之间并非决然对立,但侧重点各有不同。我国预算法以前确立的是"量入为出"基础上的预算平衡原则,但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逐渐厘清,预算法修正案对政府理财观做了必要的调适,正在走向"以支定收"基础上的预算平衡,并通过有限允许地方政府举债、实行国债余额控制和构建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等微观层面的举措来实现此种动态的预算平衡,同时,国家推行的"简政放权"改革和划分政府事权清单,为"以支定收"基础上的预算平衡提供了宏观的制度保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靳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如何进行财政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是近年来学术界与决策层关注的焦点之一。与此相关的问题层出不穷,诸如,如何看待两个比重的变化、如何看待赤字及国债、如何看待积极财政政策等等。当我们对此进行深入探讨时,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在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息  孙继国  
文章运用1997—2010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房地产价格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房价上涨使得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财政支出增加会使房价进一步上涨;房地产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具有比较鲜明的地区差异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房价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大;财政支出水平对房价的影响也存在区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影响较大,低的地区影响较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虎  赵慧芳  
近些年来,我国财政年年出现赤字,并且赤字额呈上涨的态势。针对这种情况,有关学者对我国目前实行的财政政策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仍是均衡财政,有的则认为是赤字财政。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中时序变量的单整、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ECM)的技术,对我国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是否存在均衡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在得出两者之间存在均衡关系的基础上,估计出了这种均衡关系的具体形式,进而建立并估计了两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董根泰  
采用边限检验对我国财政收支的长时间序列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952~1980年间我国财政收支存在"双向因果"的长期均衡关系;1981~1994年间财政收支关系难以判定;而1995~2009年间存在"以收定支"的长期均衡关系。短期来看,财政调控应着力控制财政收入过快增长,进行适度减税。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董根泰  
本文采用ARDL模型边限检验方法考察了我国1952~2010年财政收支历史数据,结果发现分税制改革对我国财政收支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分税制前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均呈现"收支互相影响"双向因果关系;分税制后国家财政呈现"以收定支"单向因果关系,地方财政却呈现"以支定收"单向因果关系;中央财政无论是分税制前还是分税制后都始终呈现"收支相互独立"无因果关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卜祥来  
启用“以支定收”原则,确定我国宏观税负卜祥来一、确定宏观税负的基本前提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的我国政府职能,要在参照发达国家的政府职能和考虑自身国情的情况下确定。传统计划体制下的统揽一切的大政府模式应该摒弃,政府职能的调整方向是,资源配置的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涛  
文章利用1952~2006年的中国财政收支总额(包含预算外收支)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我国财政收支行为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应。文章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收支与GDP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在长期内我国财政收支行为对宏观经济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短期内当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时,财政收支行为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但是当经济处于繁荣阶段时,加剧了宏观经济波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涛  
本文以我国1990~2011年间财政收支数据为样本,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及其结果构建了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财政收支对货币政策及经济发展指标的影响,并对我国财政收支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凯  储敏伟  
回答了如下问题:长期赤字之下,中国财政收支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能否实现自动平衡?中国预算体制是否能对赤字进行有效的约束?未来预算如何改革?此外,本文还强调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重视预算的长期均衡性原则,建立财政收支科学合理的关系.确保财政收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实现平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童伟  
凯恩斯总需求理论认为,财政政策应对经济发展实行逆向调节,即在经济高涨时期实施扩大财政收入的收缩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期实施提高财政支出的扩张政策。以此理论为依据,对我国地方经济发展及其财政收支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我国部分地区,财政政策严重背离总需求理论,财政收支随经济发展大起大落、多收多支、少收少支的现象十分普遍,使地方财政极其脆弱,成为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隐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