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99)
- 2023(3173)
- 2022(2669)
- 2021(2469)
- 2020(2084)
- 2019(4582)
- 2018(4477)
- 2017(8828)
- 2016(4932)
- 2015(5210)
- 2014(5327)
- 2013(5298)
- 2012(5024)
- 2011(4716)
- 2010(4768)
- 2009(4362)
- 2008(4606)
- 2007(4287)
- 2006(3719)
- 2005(3494)
- 学科
- 济(19778)
- 经济(19753)
- 业(14742)
- 管理(14407)
- 企(12519)
- 企业(12519)
- 方法(8777)
- 数学(6976)
- 数学方法(6877)
- 学(6635)
- 财(6171)
- 中国(5424)
- 制(5066)
- 理论(4767)
- 农(4476)
- 业经(4284)
- 银(4226)
- 银行(4220)
- 融(4189)
- 金融(4187)
- 务(4056)
- 财务(4046)
- 行(4037)
- 财务管理(4036)
- 企业财务(3946)
- 技术(3590)
- 教育(3519)
- 体(3511)
- 贸(3217)
- 贸易(3215)
- 机构
- 大学(78893)
- 学院(76372)
- 济(29395)
- 经济(28769)
- 研究(27227)
- 管理(25355)
- 理学(21500)
- 理学院(21182)
- 管理学(20756)
- 管理学院(20580)
- 中国(19584)
- 科学(17445)
- 京(16467)
- 财(16065)
- 所(14658)
- 农(13383)
- 研究所(13312)
- 财经(12879)
- 江(11906)
- 范(11731)
- 经(11670)
- 师范(11618)
- 中心(11536)
- 业大(10952)
- 农业(10572)
- 北京(10210)
- 州(9772)
- 经济学(9728)
- 财经大学(9657)
- 师范大学(9427)
- 基金
- 项目(48030)
- 科学(37865)
- 基金(35726)
- 研究(33742)
- 家(32030)
- 国家(31755)
- 科学基金(26489)
- 社会(21986)
- 社会科(20866)
- 社会科学(20858)
- 基金项目(18356)
- 省(18017)
- 自然(17207)
- 自然科(16843)
- 自然科学(16837)
- 自然科学基金(16563)
- 教育(16075)
- 划(15911)
- 资助(14676)
- 编号(12391)
- 成果(11496)
- 重点(11219)
- 部(11117)
- 性(10969)
- 发(9801)
- 创(9758)
- 教育部(9542)
- 国家社会(9473)
- 课题(9320)
- 科研(9242)
共检索到1158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冀晋才
"以情欲论性"是宋代以前儒家人性论主要特点,其不足在于无法确认人性孰善孰恶及善性、恶性之根源。及至宋代,面对佛学思想的冲击和世俗功利儒学的泛滥,理学家们创新性的提出了"以理气论性"的新思路。从本体论和形上学高度分析了人性之本源与实质,彻底地解决了"性善恶难辨"的问题,也使得儒家思想在人性论上与佛学有了根本性的区别。将人性定义为"仁义礼智信",创立"循性"修养方法论,又使理学与世俗儒学有了根本区别。宋代理学在人性论上的突破和创新,对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极大借鉴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水澎 戴泽伟
若从社会分工的视角出发,剖析社会分工和分工体系下合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可将市场经济看作是分工体系下一种合作机制和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机制,最大的特色就在于以私有产权保护为基础,通过刺激个体的欲望,来刺激社会产品的供给和匹配。这虽然会增加社会产品的供应,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扩张人类的欲望,进而带来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所以,市场经济虽然是目前比较有效的一种维系人类合作的机制,但是并不是社会分工体系下的终极合作机制。人类社会还需要继续寻求更为有效的动力机制,来实现社会效率与稀缺性之间的恰当平衡。
关键词:
社会分工 动力机制 市场经济 个体欲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宝璋
宋代政府经济管理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主要表现在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出现平等自愿、共利双赢的关系,以及市场性政策工具特有的公开、公平竞争和订立契约,其集中体现在入中、买扑和召募制。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使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私营工商业自由竞争经营优于官府垄断经营,因此主张政府对私营工商业应因势利导,达到官民共利;从直接全面垄断到间接部分垄断,从而出现了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博弈均衡,在经济上从政府一元化到多元化的转变,出现官商合流趋势,对封建商品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海轮
本文通过运用企业的契约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和博弈论来解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从对抗性竞争走上了合作竞争的道路 ,是什么力量推动许多企业从对抗性竞争转向合作竞争 ,以及经济效率 ,交易费用等发生了哪些变化。同时说明当前企业之间由对抗性竞争到合作竞争的转变 ,其实质是一个外部利润内在化的过程。通过这种制度变迁和创新 ,以增加“合作剩余” ,实现帕累托改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熊川武
反思性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论 ,也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 ,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 ,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通过“两个学会”加速师生共同发展 ,在探索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是其主要特征。反思性教学追求的教学实践合理性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主要通过如下途径实现 :一是坚持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统一 ,追求更高层次的教学主体合理性 ;二是提高教学目的的合规律性水平 ,增强教学目的实现的有效性 ;三是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互补 ,发展教学工具合理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任友群
关于知识的争论必然涉及人们对自然世界以及人自身的看法,还要关系到对外部事物与人的认知之间的关系的看法。有人认为知识是客观的、公有的、绝对的、先验的;而另一方面则认为知识是主观的、功利的、相对的、经验的、建构的。本文试图辩证地看待建构主义知识观,对知识的建构性本质进行一定分析。
关键词:
建构主义 知识 教育 知识社会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昱 龚刚
资本主义可以分为"资本主义前期社会"和"资本主义消费社会"。于前者,资本主义主要是利用人们的生存欲望而奴役大众;于后者,资本主义主要是通过制造和繁殖欲望,再利用大众的贪欲而奴役大众。我们发现:贪欲是可以被制造出来的,又可以自我循环,自我繁殖,自我强化,并具有无限的增长趋势;贪欲还是一种异化的欲望,即这种本属于人自己的内在欲望却与人自己的本真需要相背离,相反对。这非但不能肯定生命,反而否定生命,成为奴役人的力量,也使得人离真正的幸福越来越远。在欲望异化的视角下,我们开始重新诠释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中的"按需分配"。我们发现马克思所说的"按需分配"绝不是满足贪欲,即"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而是对人类本...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贺元 吴卿艳
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学研合作范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学科-专业-产业链范式作为新的范式适应时代的需求,其在制度、组织、载体等三个方面体现了新范式的优越性。这一新范式的出现丰富了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利益偏差问题,大大提升了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
产学研范式 学科-专业-产业链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肖文 林娜
1998年4月6日,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合并组成花旗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企业。“花旗银行”到“花旗集团”的转变,不仅代表了当今商业银行业与投资银行业融合的趋势,也反映了花旗银行到花旗集团国际战略的深刻变革。本文将阐明花旗国际战略转变的原因,进一步揭示全球金融业“经营多元化,服务系统化”的发展大方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建伟
从根本上说,知识教育是一种以知识为本的教育,其理论基础是狭隘的知识论的教育观和科学观。随着科学观从知识论向文化论的转变,教育观也面临着重大转变。新的教育观倡导一种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即文化教育。从知识教育向文化教育的转变,将不仅有助于从根本上走出知识教育及其“应试教育”的困境,而且还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开辟了充满希望的未来。
关键词:
知识教育 文化教育 教育观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家松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整体业务素质较高而职业道德水平令人堪忧,因此,规则导向的审计准则越来越不适应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中国选择原则导向审计准则的时机已经成熟。本文首先对此进行了分析,随之分析了中国选择原则导向审计准则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原则导向审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审计准则 会计准则 规则导向 原则导向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英杰
以往研究者根据《灯草和尚传》对女性欲望的关注,往往认为这是一部为女性欲望辩护的作品。但鲜少学者注意到:《灯草和尚传》对女性欲望所给予的理解,是以女性缺乏自控能力的观念为基础,明显呈现出贬低女性的倾向。与女性纵欲故事相较,《灯草和尚传》更为关注的是文人节制欲望的能力。通过将女性的性越轨归因为男性的自我放纵,作品不仅赋予男性以自我节制的特权,也将女性贬低为文人品行的反映。作为晚明淫僧故事延长线上的产物,《灯草和尚传》中僧人与文人女性私通的描写,仍然渗透着文人对于控制女性性生活的焦虑,揭示了文人所经历的时代困顿感和挫败感。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德辉
不同于江西诗派传统的重视技法经营的思想,陈与义提出了新的创作理论,重视诗人从外界获得的感发兴会,主张"推户寻诗",迅速捕捉灵感而省却技巧雕琢。南渡时期的家国之变促进了这种新创作论的转变,但从本质上说,它是江西诗派在"安排句法"走向末路时辟出的一条新路,是在创作实践中探寻出的理论,体现了文学艺术内在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
陈与义 推户寻诗 创作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