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43)
2023(11643)
2022(9607)
2021(8744)
2020(6907)
2019(15797)
2018(15654)
2017(29080)
2016(15863)
2015(17485)
2014(17559)
2013(16971)
2012(16088)
2011(14637)
2010(15021)
2009(14052)
2008(14100)
2007(12672)
2006(11586)
2005(11065)
作者
(44361)
(37420)
(37052)
(35320)
(23906)
(17673)
(16742)
(14339)
(14283)
(13329)
(12938)
(12522)
(12300)
(12095)
(11928)
(11415)
(10945)
(10919)
(10715)
(10670)
(9700)
(9231)
(8965)
(8549)
(8445)
(8376)
(8356)
(8314)
(7516)
(7298)
学科
(68873)
经济(68766)
管理(47926)
(44516)
(36018)
企业(36018)
中国(23904)
地方(20795)
(20358)
(20044)
方法(19251)
(19067)
业经(18563)
数学(16053)
数学方法(15878)
(14790)
金融(14788)
(14783)
银行(14768)
(14384)
(14068)
农业(13591)
(12159)
(11646)
贸易(11632)
(11541)
环境(11452)
体制(11371)
地方经济(11247)
(11221)
机构
学院(222721)
大学(221819)
(96277)
经济(94276)
研究(83764)
管理(80580)
理学(67197)
理学院(66375)
管理学(65497)
中国(65043)
管理学院(65036)
(50157)
(48204)
科学(46707)
(42006)
中心(37401)
研究所(37086)
财经(37065)
(36359)
(35050)
(33550)
(31462)
北京(31368)
师范(31158)
(30810)
经济学(30001)
(29158)
业大(28405)
财经大学(27283)
经济学院(26694)
基金
项目(139901)
科学(110999)
研究(108580)
基金(100018)
(86061)
国家(85264)
科学基金(73148)
社会(70336)
社会科(66657)
社会科学(66647)
(55307)
基金项目(51498)
教育(49766)
(46087)
编号(43894)
自然(43172)
自然科(42102)
自然科学(42092)
自然科学基金(41360)
资助(39877)
成果(37931)
(36043)
课题(32537)
重点(32334)
(32220)
(31436)
(29820)
国家社会(29650)
发展(29646)
(29146)
期刊
(120511)
经济(120511)
研究(77844)
中国(57321)
(39415)
(34813)
管理(33860)
教育(32647)
学报(30666)
科学(29713)
(28409)
金融(28409)
大学(24787)
农业(23144)
学学(22925)
业经(20202)
技术(19792)
财经(19375)
经济研究(19199)
(16798)
问题(15320)
(12341)
世界(11782)
(11761)
国际(11174)
改革(10853)
(10853)
(10507)
论坛(10507)
现代(10299)
共检索到371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超  陈再齐  
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围绕"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理论线索,对广东1978年以来的经济改革经验和实践脉络进行分析发现,正是全面率先开放,以开放倒逼更大规模、更彻底的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劳动制度改革激活了规模巨大的劳动供给、企业制度改革释放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活跃生产力、产业政策改革推动了产业发展和升级,才最终促成广东由贫穷到经济腾飞的发展,也使得广东相比国内其他地区获得了更为领先的发展优势。值得强调的是,改革的实施不仅需要开放这个催化剂和动力源,而且还需要强有力的执行者。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伟  
以改革促发展中国银行哈尔滨市分行赵伟一、我行发展面临的矛盾我行成立于1988年元月,几年来发展较快,但也受到一些内在矛盾的困扰,主要有:1、增人与增效益之间的矛盾。我行网点数一直占全市各家银行总数的4%左右。为扩大市场占有率,每年需新建网点15个左右...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徐大权  
1999年5月,我院作为襄樊市卫生系统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单位,率先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经过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制定了《襄樊市中心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办法》,于1999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经过1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做法 1.精简机构,减员增效。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精简和撤并职能交叉、业务相近的职能科室,使原有25个职能科室精简合并为18个,原有职能科室工作人员由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米旭明  
利用创新型产业用地制度改革的准自然实验,文章重点考察工业用地组成及其结构变化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并且从市场化间接协调、知识要素积累视角,研究土地配置改革的制度困境与创新方法。具体而言,文章采用2002~2018年中国285个城市数据,评估产业用地试点改革的制度功能。研究发现,以加大用地优惠、增加开发强度、提高准入门槛为特征的创新型产业用地制度改革,未能有效促进城市创新,在高行政级别的城市中尤其如此。影响渠道分析表明,试点改革通过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产业结构调整和在岗职工薪酬水平对城市创新产生影响。文章的政策意义在于,应进一步加快改变工业供地偏向和让渡土地要素收益的土地配置模式,促进社会消费、知识创造与人力资本积累成为经济效率模式重塑的关键驱动力。上述结论有助于为新发展阶段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供经验证据,为经济结构转换和创新驱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邓国胜   程一帆  
传统组织基于市场、行政或公益逻辑对脱贫地区乡村产业进行的帮扶常常面临可持续困境,新兴混合型组织如何走出这一困境,实现乡村产业持续振兴?文章通过对两个社会企业——碧乡农业和善品公社的研究,归纳了社会企业促进乡村产业持续发展的理论解释框架。文章认为,社会企业通过组织目标调适、制度资源整合和治理模式优化融合市场、行政和公益制度逻辑,解决传统组织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可持续问题。在该过程中,初始的主导制度逻辑会影响和塑造制度逻辑融合的演进路径。文章也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支持社会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金碚  
自1978年以来的40年,是中国加速工业化的时代,这一时代最突出的社会经济质态和标志性特征就是"改革开放"创造"巨变"。在这40年中,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罕见的超大型经济体高速工业化的奇迹。改革从反思计划经济出发。改革开放如同一个"阿基米德支点",支撑着步步深入的各项重大举措,产生强有力的"杠杆"作用,有效地撬动了中国这个超大规模经济体,推动其走上加速工业化进程。40年的改革开放回报给中国人民的是百年来苦苦追寻的梦想成真。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民长期处于生产力落后的状态,今天,中国终于迈进了一个生产力相对发达的新时代。数百年的变迁,历史的伟大转折就展现在眼前。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巨变。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真实需要的经济发展方式、结构和动力状态。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方式和路径转变,而且也是一个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过程。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改革开放新思维,需要更精心地安排新制度、新战略与新政策。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勇于创新,奋进包容,是中国40年加速工业化的历史留给新时代的最珍贵精神遗产。在继承40年改革开放精神基础上,善治为民、全面协调、清洁高质,将成为新时代改革新思维的突出体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锡荣  曾萧  翁素君  卢涛  郭正军  
改革出活力 改革促发展江苏常州市外资企业物资总公司黄锡荣常州市外资企业物资总公司是全民所有制的独立核算单位,是全国最早的物资综合公司之一。由于过去企业内在动力不足,1990年以前企业严重亏损。1990年末,公司新的领导班子组建后,我们抓住转机建制、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光溪  陈泰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光溪  陈泰锋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娟锋  刘洪玉  
中国房地产业在过去20年呈现爆发性成长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制度改革的综合结果。房地产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激发了城市居民潜在的住房消费需求,使得政府垄断了房地产开发土地的供应,并将土地非农化的巨大增值收益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经济的市场化转轨,社会的城市化转型和消费的非农化升级是推动房地产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解除土地供应的政府垄断,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形成明确的房地产业目标政策体系,将是房地产制度改革的趋势所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陆进锋  仝德  龙嘉骞  沈月  
县域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场域,宅基地制度改革是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探讨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内在联系,分析了宅基地制度改革助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改革路径,结果表明:(1)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是城乡要素自由平等流动、功能深度融合以及权益均等化;明晰农村土地要素的产权结构,促进城乡“人—地—钱”等要素的优化组合是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动力。(2)宅基地制度改革能够优化乡村空间,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以及城乡文化交流,倒逼乡村治理现代化,助力县域城乡多维度融合发展。(3)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需求下,宅基地制度改革需要明确不同类型县域改革的主攻方向,以提高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为导向,增强宅基地流动性;以系统思维为指导,统筹联动各项城乡融合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任正言  
新世纪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背景和起点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定以来,中国金融业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转轨。在传统的计划经济背景下,金融活动更多从属于财政活动,服从于经济计划,金融发展处于被抑制状态。随着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逐步深化,以及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需要尊重金融自身发展规律,对金融体系进行重大改革,减少干预,不断增强市场对配置金融资源的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文炯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人们对社会保障功能的理解更加全面,社会保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如今,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杜明峰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国家主导"的框架下,我国逐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教师制度体系.本文主要通过历史研究,从教师培养、教师人事和教师培训三个维度对教师制度的建构过程进行了梳理和描述.研究发现,四十年发展中,我国教师培养制度实现了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教师资格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层次较低的要求到更高层次、更专业化要求的转变,教师职务制度从侧重于"任命制"转变为规范化的"聘任制",教师编制制度从"城乡差异"的编制制度转变为"城乡一体"的制度,教师薪酬制度从结构工资制到职务等级制再到绩效工资制;教师培训制度也经历了从最初的"补偿式"培训,到强调教师达到基本胜任力的"普及提高式"培训,再到教师培养培训的一体化的过程.在这些制度转变的背后,显示出教师制度建构的基本逻辑:即它是一种渐进式改革;同时,总是受外部更大的体制改革的推动与限制;教师制度最为根本的是建构和保障教师"专业者"的身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