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28)
2023(8888)
2022(7789)
2021(7627)
2020(6512)
2019(15763)
2018(16234)
2017(29885)
2016(17849)
2015(20466)
2014(21141)
2013(20022)
2012(18798)
2011(16989)
2010(17564)
2009(15990)
2008(16192)
2007(14699)
2006(13092)
2005(12129)
作者
(47687)
(39911)
(39721)
(38492)
(25253)
(19334)
(18545)
(15475)
(15334)
(14517)
(13583)
(13414)
(12653)
(12632)
(12588)
(12565)
(12418)
(11715)
(11618)
(11613)
(10232)
(10010)
(9714)
(9213)
(9192)
(9005)
(8987)
(8960)
(8150)
(8088)
学科
(61888)
经济(61809)
管理(40334)
(38023)
(29384)
企业(29384)
方法(26612)
中国(24042)
数学(23525)
数学方法(23183)
教育(21609)
(20516)
(17525)
(15797)
(14721)
地方(14701)
理论(13752)
农业(13216)
业经(13036)
(11311)
贸易(11308)
(10902)
(10791)
(10433)
银行(10413)
教学(10347)
(9889)
(9699)
金融(9696)
(9470)
机构
大学(239950)
学院(237178)
(88886)
经济(86444)
研究(85544)
管理(81502)
理学(68501)
理学院(67544)
管理学(66165)
管理学院(65677)
中国(61183)
(53774)
科学(51526)
(44687)
(44430)
(42993)
师范(42740)
(40099)
研究所(39772)
(39627)
中心(39002)
教育(37246)
北京(35378)
师范大学(34698)
财经(33716)
业大(33302)
(31455)
农业(30773)
(30238)
(30207)
基金
项目(144699)
研究(115642)
科学(113022)
基金(98037)
(83544)
国家(82600)
科学基金(68938)
社会(67459)
社会科(63278)
社会科学(63257)
教育(61583)
(59551)
编号(52370)
基金项目(51763)
(51562)
成果(46192)
自然(42391)
自然科(41250)
自然科学(41236)
自然科学基金(40464)
资助(40053)
课题(39464)
重点(33983)
(33670)
(32925)
(32768)
(30685)
项目编号(30306)
规划(29724)
(29646)
期刊
(105413)
经济(105413)
研究(83497)
教育(62793)
中国(61033)
(36529)
(35884)
学报(33488)
科学(30372)
管理(27583)
大学(26000)
技术(25845)
农业(23587)
学学(22405)
(21942)
金融(21942)
职业(17619)
业经(17163)
财经(16841)
经济研究(15490)
问题(14730)
(14597)
图书(12863)
(12805)
(12432)
论坛(12432)
(12051)
技术教育(11766)
职业技术(11766)
职业技术教育(11766)
共检索到381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侯光  黄凤文  
"以就业为导向"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取向,在指导实践教学过程中,已凸显其重要作用;但同时在个别地区、个别领域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石伟平  徐国庆  
以就业为导向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理论取向,其内涵是以职业、岗位、工作为基本依据设职业教育教学式,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体系与职业、工作岗位要求的对接,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就业。这一体现的建构需要从七个方面进行,同时需要调动各方面资源,形成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机制,并采取逐步推进的策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吴雪萍  陈炯奇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重重困难。为了使中等职业教育摆脱困境,俄罗斯政府相关部门以解决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突破口,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中等职业教育重新走上发展之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社光  张建文  惠均芳  高居红  
本文所指的"课程改革"是广义上的课程改革,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改革,即课程方案改革。笔者在调查分析全省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企业和学生对职业教育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就业导向办学指导方针下全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对策及建议,并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和开发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秋晨  朱晓琳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始终是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土耳其近年来发布《2023教育愿景》,旨在为其整个教育体系发展做近景规划,对当前土耳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概括,同时指出其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增加中等职业教育功能的多样性,进一步打通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贯通路径,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技能匹配和供需匹配,以及建立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五个方面。《2023教育愿景》和我国近年来发布的职业教育政策文件都揭示了当前阶段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和现实问题。未来中等职业教育还需要在功能多样性、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继续探索。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亮  
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本质内涵是就业。以就业为导向的科学内涵不是单一的。就业不仅要有数量要求,而且必须有质量保证,高质量的就业为更多的工人、农民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以就业为导向的新视野,就是对职业教育开展广泛而深层次的研究,通过法律、法规的保障,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引领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开创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建松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形式,它既是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成果,更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必要结果,如何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优秀人才,教育部在总结各校实践经验基础上出台了《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教高[2004]1号),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因势利导,适时出台了鼓励建立以高职院校为龙头的中高职一体、产学研一体化的职教集团的政策措施,这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和良性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将为更深层次上推进机制建设和体制创新,结合浙江金融职业教育集团和浙江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启迪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经验交流会,这是春节过后教育部在职业教育系统内召开的第一个全国性会议。2004年2月4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同志主持部长专题办公会,听取了职成教工作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琴  
台湾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学渠道畅通,升学方式多元,升学比例逐年攀升,逐步进入升学导向阶段。这一取向是在经济需求、市场驱动、政策鼓励及传统文化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升学渠道的畅通为学生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遇,但也引发一些问题。借鉴台湾职业教育升学导向的成败得失,大陆中等职业教育应坚持大力发展的方针,拓宽生源渠道,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贯通,增强对于公民的吸引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宏亮  刘晓东  
本文旨在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探索和思考,认为,要转变观念,树立市场意识;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经历过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的急剧萎缩,自2006年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招生规模和学校数量上又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是,近两年来,生源减少、学生不愿意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所导致的招生困难又成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严峻问题,外界政策的强烈推动与其自身发展的困境意味着中等职业教育进入改革与发展的十字路口。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逯长春  
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对促进中国技能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正在转向“就业与升学并重”,旨在培养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这种转向具有逻辑必然性。一方面,表现为深刻的社会背景,如生产方式转变、经济社会转型、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内嵌于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的学理逻辑中。中等职业教育转向“就业与升学并重”已具有坚实的政策依据和实践基础。同时,新的转向预示着人才培养逻辑的转变,要求重设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和重塑教学活动。此外,这一转向也要求围绕升学各环节进行系统性的制度改革与建构。例如,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职教高考”升学制度、学生职业指导服务制度和中职教育课程开发制度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丁小浩  李莹  
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调查数据《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2004》,从社会分层、待业时间以及就业质量等方面考察了中国城镇的中等职业教育。研究结果表明,中等教育类型对于社会分层的作用并没有人们预计的那么严重;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相比普通高中毕业生经历了较短的从学校到工作的心理调整期,从而待业时间缩短;在就业质量上,中等职业教育的长期优势表现不明显。研究期望从实证的角度特别是从就业的角度回应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多种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