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82)
- 2023(3682)
- 2022(3025)
- 2021(2891)
- 2020(2484)
- 2019(5668)
- 2018(5461)
- 2017(10566)
- 2016(5744)
- 2015(6087)
- 2014(6091)
- 2013(6076)
- 2012(5720)
- 2011(5218)
- 2010(5190)
- 2009(4630)
- 2008(4667)
- 2007(4172)
- 2006(3495)
- 2005(3341)
- 学科
- 济(21887)
- 经济(21861)
- 业(15045)
- 管理(13706)
- 企(12210)
- 企业(12210)
- 方法(10242)
- 数学(8752)
- 数学方法(8644)
- 中国(6035)
- 学(5844)
- 财(5791)
- 制(5311)
- 农(4972)
- 银(4840)
- 银行(4830)
- 贸(4730)
- 贸易(4729)
- 融(4697)
- 金融(4697)
- 行(4651)
- 易(4628)
- 业经(4268)
- 务(3760)
- 财务(3753)
- 财务管理(3744)
- 理论(3706)
- 企业财务(3652)
- 技术(3614)
- 体(3473)
- 机构
- 大学(80841)
- 学院(78406)
- 济(33474)
- 经济(32839)
- 研究(31719)
- 管理(27841)
- 理学(24169)
- 理学院(23831)
- 管理学(23264)
- 管理学院(23095)
- 中国(23051)
- 科学(19360)
- 京(17235)
- 所(16809)
- 农(15642)
- 财(15403)
- 研究所(15399)
- 中心(14116)
- 财经(12496)
- 农业(12476)
- 业大(12295)
- 经(11546)
- 江(11365)
- 院(11327)
- 北京(10809)
- 范(10633)
- 经济学(10518)
- 师范(10501)
- 财经大学(9666)
- 经济学院(9447)
- 基金
- 项目(53695)
- 科学(42528)
- 基金(40524)
- 研究(36852)
- 家(36617)
- 国家(36353)
- 科学基金(30524)
- 社会(23915)
- 社会科(22790)
- 社会科学(22782)
- 基金项目(21004)
- 自然(20422)
- 自然科(20028)
- 自然科学(20022)
- 自然科学基金(19690)
- 省(19672)
- 划(17421)
- 教育(17063)
- 资助(16879)
- 编号(13498)
- 重点(12506)
- 部(12448)
- 成果(11742)
- 性(11279)
- 创(11174)
- 发(11058)
- 科研(10661)
- 国家社会(10567)
- 教育部(10521)
- 创新(10486)
共检索到120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云昊
钱基博的文体学建构和文学史撰写工作,应该放在"国学运动"的视野下来考察。他定义"国学运动"是"国性之自觉"的运动,因而涉及到晚清以来知识精英的救国道路的选择。钱基博的学术旨归,在于"以国性救国势"的精神立国之路。只有在其学术旨归的统摄下,才能理解钱基博的"新文化"乃是"旧文明复活"的意义;其《现代中国文学史》(增订四版)结尾于"寻着自己""而后造"也可以由此得到解释。
关键词:
钱基博 国学运动 以国性救国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丙元
管理的出发点最终决定了管理行为的归宿。最佳的学校管理就是最大程度地体现和发挥学校组织的教育性,唯有如此,才能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以教育为出发点、不以学生发展为旨归的学校管理必然会削弱学校教育的力量。因此,学校管理必须蕴含教育的精神和信念。
关键词:
学校管理 教育性 组织 学生发展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海明
历史表明,正义与社会迁变有着内在共振。当代,人类文明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数智化迁变。正义实践呈现复杂的总体特征,既面临着第三次理性祛魅公共性建构发展方向上的分化——主体的"客体化"与客体的"主体化",也存在着需要认真对待的主体失衡、应用失衡、算法失公、数据失公等复杂问题。数智时代,其正义理念、制度和逻辑建构、形塑等实践,存在一个不断趋向平衡的指向,而包容性、适洽性和渐进性则是正义实践的基本遵循。
关键词:
数智化 当代正义 复杂性 旨归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鹏 杨兆山
与人性的契合,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人类不懈追求的教育理想。人性是"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而"意义世界"则是基于人"超越性"维度的"合真""合善""合美"的精神世界,彰显了人之于动物的独特性。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安身立命之本在于"使人作为人成为人",它以"真"为基础,以"善"为宗旨,以"美"为鹄的,是受教育者建构自我意义世界的必然途径和可能方式。在"对人的依赖"和"对物的依赖"为基础的社会中,教育的意义探寻功能被遮蔽了。为使人摆脱工具性的存在状态,实现受教育者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应在教育实践中消解"物化思维",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而通过对受教育者适应性的尊重与超越性...
关键词:
人性 意义世界 以人为本
[期刊] 求索
[作者]
赵朝峰
站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纵线和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纵轴审视,现代化标志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从价值旨归和生成逻辑的双重视域考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与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新的现代化之路,既切合了中国的具体实际、体现了中国特色,又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也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超 孔令帅
人类社会正迈向数字时代,数据在现代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数字时代世界各国的中小学教师评价日益强调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教育测评工具,通过数据反映教师的专业价值,衡量教师的专业效能。对教师的教育实践进行数据化监控,并将教师的教育价值进行数据化换算,数字时代的教师评价正引导教师成为数据化的教师。教师的数据化作为数据化教师的生成逻辑,受来自国家、市场和专业三重逻辑的交织形塑。在国家的治理逻辑下,基于表现的教师问责制在增强教师发展效能的同时,产生了一种透明性的悖论。在市场的效率逻辑下,私人资本在提升教师评价效率的同时,导致教师面临一种数字异化的隐忧。在专业的知识生产逻辑下,数字技术在推动教师专业知识迭代更新的同时,令教师面临去专业化的风险。走出数据崇拜的迷雾,是推动现代教师评价解放教师主体性的关键。需要坚持数据为用的基本原则,以解决使用什么样的数据、如何使用数据评价等问题,赋能教师主体性建构;坚持价值为善的伦理旨趣,以公共性思维推动数据化评价,促进教师主体性发展;坚持治理为要的行动取向,以数据正义理念健全数据化评价制度,实现教师主体性解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许杰
大学本质上是文化组织,对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成就了大学的经久不衰。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大学从外围进入政府的中心议程,成为公共机构和公共政策框架的一部分。各国公共政策取向上普遍呈现强化的趋势,大学被看作影响世界经济的关键因素和高额利益的源头。公共政策对大学的经济市场定位,引发了大学生态环境的巨变,导致大学本真文化的丟失。大学要走出和摆脱政策偏离带来的困境,必须坚守大学传统,处理好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公共政策必须实行重心转移,彰显大学的文化特质。
关键词:
大学 文化 政策 市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孔晨旭 宋小明
“天下计济天下”价值理念滥觞于《易经》“上古结绳而治”及大禹时代国家创制中的“大会计”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意识。“天下计济天下”价值理念见诸于古代中国数千年国家财计管理的伟大实践,运行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之中。中国式会计现代化秉承“天下计济天下”价值理念,超越了西式会计现代化的狭隘,必将成为人类会计文明未来发展的共同选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东洁
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困境。为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弘扬责任担当精神、理性精神和反思批判精神,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爱融入学生生活,把爱注入自身工作,以增强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关键词:
微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旨归 养成
[期刊] 求索
[作者]
赵朝峰
历史自信是习近平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得出的深刻结论。历史自信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创造,蕴含着深刻的价值旨归,规定了新时代的实践要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历史自信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力量源泉。
关键词:
历史自信 产生源泉 价值旨归 实践要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时明德
文化责任是一个国家、民族或群体、个体对其自身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当然责任,古今中外的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无不贯穿着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一主线。在高深学问、人才培养和引领社会等方面立足于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是大学文化责任的终极追求;以大学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提升大学的文化扬弃水平和文化创新能力,是大学文化责任的路径选择;既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又坚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实现"体用互构",是大学文化责任的价值取向;既着眼于上焉者的文化之"道",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又立足于下焉者的文化之"器",重视文化发展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
文化责任 大学 文化自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许迈进 章瑚纬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高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内部治理中也潜伏着众多风险。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背景下,构建并践行适应新形势和实现办学目标需求的内部治理风险防控机制,是当前高校必须面对的现实命题。根据高校内部治理风险防控的自身机理,其工作体系设计应以风险源、参与者为切入点,通过强化信息管理、素质管理、控制管理和绩效管理,构建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教育机制、应对机制和监督考评机制,重视并落实好相关实践节点。
关键词:
高校 内部治理 风险防控 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晓勇 张静 杨鹏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保证,而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其具体路径在于党建引领。基层党组织被赋予新的使命任务,迫切需要党建创新引领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推进党建创新,要准确把握其价值旨归,在工作重点、作用发挥、助推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定位和职能的转变。基于陕西省杨凌示范区的乡村治理实践,通过案例分析法从创造力、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等四个维度,提出党建创新引领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优化向度,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方向指引、组织保障、动力支持和关键支撑,增强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政治引领功能、组织保障功能和助推改革功能。
关键词:
党建引领 乡村治理 杨凌示范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闫建璋 郭赟嘉
大学教师具有"经济人"、"社会人"、"道德人"、"学术人"四重身份标识,其中"道德人"身份是贯穿其中的灵魂和关键,对大学教师的"经济人"、"社会人"、"学术人"身份起着统摄和调节作用。现实生活中,大学教师的"经济人"、"社会人"、"学术人"身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化现象,造成这种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从伦理学视角理性地认识大学教师的"道德人"身份。只有突显大学教师的"道德人"身份,才能纠正大学教师作为"经济人"、"社会人"、"学术人"的异化问题,使大学教师的人格更加完善。
关键词:
道德人 经济人 社会人 学术人 教师身份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黄鹏程
元明之际,浙东文人的文学复古与立身志意融合统一。首先,浙东文人以体、法浑融的三代之文为起点,建构起宗经、尊古而审时的文学史观,“文”的历时叙述与“时”的现实关切紧密结合。其次,浙东文人聚焦古律之变,提倡诗歌音调的尚古。尊尚古体诗的创作风气与讲求协和音调、反对诗歌律化的理论旨趣相辅相成,寄寓了浙东文人的政治理想。再次,浙东文人的立身志意与文学正变观念相互交织,君子之志彰显文学师古的主体价值,形成“人”与“文”的精神同构。最后,“流而为文人”、正变诗风、复古气象等论说,关涉明代文学复古路径的意、辞分衍。元明之际,浙东文人的文学复古与明中后期转向审美化、精细化的文学复古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元明之际 浙东文人 文学史观 文学复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