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25)
- 2023(12464)
- 2022(10663)
- 2021(10510)
- 2020(8695)
- 2019(20663)
- 2018(20737)
- 2017(39039)
- 2016(22362)
- 2015(25721)
- 2014(26298)
- 2013(24865)
- 2012(22552)
- 2011(20193)
- 2010(20509)
- 2009(17812)
- 2008(17035)
- 2007(14913)
- 2006(12887)
- 2005(11203)
- 学科
- 济(78533)
- 经济(78450)
- 管理(56591)
- 业(53047)
- 企(43812)
- 企业(43812)
- 方法(41274)
- 数学(36561)
- 数学方法(35855)
- 中国(26327)
- 教育(23649)
- 农(21157)
- 理论(19281)
- 学(19121)
- 财(17555)
- 业经(16574)
- 地方(14623)
- 技术(14312)
- 农业(14260)
- 教学(13509)
- 贸(13093)
- 贸易(13087)
- 和(12756)
- 易(12714)
- 制(11922)
- 环境(11250)
- 务(11129)
- 财务(11054)
- 财务管理(11035)
- 划(10565)
- 机构
- 学院(301919)
- 大学(301046)
- 管理(116236)
- 济(106821)
- 经济(104167)
- 理学(101720)
- 理学院(100548)
- 管理学(98263)
- 管理学院(97725)
- 研究(97094)
- 京(65874)
- 中国(65343)
- 科学(62122)
- 范(48658)
- 所(48352)
- 师范(48324)
- 财(46992)
- 研究所(44501)
- 业大(44429)
- 江(43919)
- 农(43431)
- 中心(42951)
- 北京(42356)
- 技术(40470)
- 教育(39827)
- 师范大学(39284)
- 财经(38696)
- 州(36032)
- 院(35657)
- 经(35266)
- 基金
- 项目(208443)
- 科学(164539)
- 研究(158523)
- 基金(146531)
- 家(126540)
- 国家(125362)
- 科学基金(107710)
- 社会(94253)
- 社会科(88994)
- 社会科学(88969)
- 省(84215)
- 教育(82029)
- 基金项目(77261)
- 划(72248)
- 自然(70801)
- 自然科(69183)
- 自然科学(69169)
- 编号(68847)
- 自然科学基金(67858)
- 资助(62077)
- 成果(56846)
- 课题(50275)
- 重点(47702)
- 部(46786)
- 发(44105)
- 创(43238)
- 项目编号(41832)
- 年(41302)
- 教育部(40860)
- 创新(39925)
- 期刊
- 济(110081)
- 经济(110081)
- 研究(91044)
- 教育(69373)
- 中国(63931)
- 学报(45465)
- 科学(42253)
- 管理(41259)
- 农(38403)
- 大学(35702)
- 技术(34235)
- 财(33580)
- 学学(32126)
- 农业(27395)
- 职业(20884)
- 融(18798)
- 金融(18798)
- 业经(18383)
- 财经(17809)
- 经济研究(17386)
- 图书(16905)
- 经(15095)
- 坛(14263)
- 论坛(14263)
- 科技(14237)
- 业(14138)
- 理论(13973)
- 技术经济(13803)
- 问题(13799)
- 技术教育(13721)
共检索到430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尹魁 尹镜涵
在“大思政”背景的支撑下,各院校越发注重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也不例外。秉承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积极响应政策的要求,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对学生展开劳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为目标,不断探索“以劳树德,德劳结合”的展开方式,立足于实际,完善高职院校的教育机制,打造良好的德劳融合氛围。文章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展开工作出发,分析当前高职类院校展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
德劳融合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问题与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谭见君
劳动教育是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社会改革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但目前高职劳动教育存在忽视劳动观养成教育、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劳动教育顶层设计、学生职业目标不明确,缺失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学生不尊重劳动等现实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三维度四策略”劳动教育模式及具体的实施路径,并从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劳动教育实施评价两方面构建了劳动教育评价模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实施策略 评价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瑞
当前高职劳动教育面临“浅表化”、劳动教育时空局限、劳动理论教育与劳动实践教育脱节、劳动教育评价单一等问题,SPOC教学模式的深度互动性、灵活性、混合性、考核综合性等特点与高职劳动教育的特征、方式、目的、需求高度契合。将SPOC混合教学模式引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将教学内容扩充为“理论、实践和价值观”三种类型,教学过程设置为“课前导学、课中教学、课后反思、实践跟踪”四个阶段,采用“全方位、过程性、生成性”综合评价体系,优化现有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模式,提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成效。
关键词:
SPOC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课程设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瑞 夏少辉
CIPP评价模式"不在证明而在改进"的本质特征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撑。CIPP的全程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改良性评价与高职劳动教育的系统性、阶段性、差异性特征高度契合。基于CIPP模式,可以从"背景—输入—过程—结果"4个维度构建具有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的高职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关键词:
劳动教育 CIPP模式 评价体系 高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鹤婷
数智时代的劳动形态发生了巨大而显著的变化。数字劳动成为劳动的主要形式进而引发了终端移动化、信息互联化、虚实交互化、生活工作互嵌化的公共生存样态。智能劳动带来了工具智能化和产品虚拟化。情感劳动让劳动者呈现人际关系过载和倦怠社会下的劳动精神退避等新问题。目前,职业院校存在对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把握不全面、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方法运用不科学、劳动教育的途径和体系建设不系统的问题。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必须全面把握劳动教育内容,剖析“不珍惜劳动成果”问题,加强劳动价值取向教育,扩展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科学设计劳动教育关键环节,对标“不会劳动”问题,加强数字智能劳动教育,提升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智能化水平,系统筹划劳动教育途径和体系,化解“不想劳动”问题,加强劳动精神教育,关照数字劳动者精神健康。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冯孟
人工智能具有改变社会生产劳动的"奇点"意义,推动劳动方式、内容、过程、观念、价值与目的发生巨变。劳动巨变内在驱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变革,教育方式需要走向智能,教育内容需要突出社会性、情感性的非物质性劳动内容,教育过程需要侧重创造与愉悦,教育观念提倡热爱劳动,教育价值强调创造,教育目的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结合人工智能背景下劳动教育改革的理路,职业院校可以从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环境创设模式、评价模式、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贯通"教、学、育、评、管"等教育各环节,构建以智能、个性、创造、多元为特征的劳动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院校 劳动教育 教育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易今科 陈斌蓉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开展高职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具有鲜明职业性、实践性特点的高职教育与劳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缺乏系统性设计、忽视内在育人性、考核评价不科学等问题,可通过构建劳动教育联动机制、搭建模块化内容体系、推进"四维"同时发力、加强劳动教育保障、实行"三方"多元评价把准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慧萍 刘海舒 王汉江
基于"全息"理论思考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对于深化劳动教育改革创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高职院校"全息"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层次维度包括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维度、家—校—社—企"全方位"育人维度、学校—社区(school-community)"全过程"育人维度。基于此,文章提出高职院校"全息"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策略,包括优先建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全息”理论 劳动教育课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建军 吴伟生 傅强 蔡雪霁 管玲凤 陈天宇
当前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如何实施评价的研究较少,由于评价制度的缺乏和不完善,导致劳动教育大多被弱化、流于形式、不成体系。文章结合劳动教育的实施情况,对劳动教育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开展实践应用研究,构建了一套家、校、企、社、平台的多元评价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景红
农业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价值属性,既是培养支农爱农新型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新农科的必然要求。创新农业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模式应立足其自身特点,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以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为支撑,以精准化评价体系建设为牵引,以特色化校园文化建设为辅助,以立体化保障体系为基础,形成"四位一体"协同发展力的劳动教育格局。
关键词:
农业职业院校 劳动教育 四位一体 新农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和光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劳动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应是一种行动与实践。为解决中职学校劳动素养培育途径不畅、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技能不强、劳动体验匮乏、劳动教育主体和阵地分割等问题,早在2009年,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就开始探索劳动教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构建校园劳动教育文化。打造劳动故事墙、节约粮食食堂、最美寝室、最美教室、个性化劳动公共区域等,建设劳动教育校园环境文化。夯实思政课和劳动课、开展校园文化主题教育日活动、专业劳动文化活动、"海潮劳动"活动等,建设劳动教育校园精神文化。制订《学生劳动管理制度》《学生实习管理制度》《生活劳动细则》《实训工作实施细则》等,建设劳动教育校园制度文化。开展校园劳动实践日活动、生产劳动实践活动、校园劳动实践日活动、劳动成果分享活动等,建设劳动教育校园行为文化。
关键词:
劳动技能 职教中心 教育模式 素养培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军
随着国家层面及社会各界对劳动教育的日益重视,实践中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缺失的现实状况亟需改善,采用SWOT分析法对我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进行分析以促进劳动教育发展。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构建劳动教育方法论体系、建设劳动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聚力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着力拉动教育团队建设、构建劳动育人长效机制、开展劳动教育学生活动和营造热爱劳动氛围等举措,加强学生劳动实践观、劳动发展观、劳动教育观的教育,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文富 赵秦
新时期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具有整体性、协同性、创造性等基本特征。文章提出高职院校要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劳动教育合力,筑牢课堂教学阵地、增强劳动意识,创设多元教育实践平台、提升劳动技能,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立科学评价体系,通过上述策略全面推动劳动教育,切实提升劳动教育质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实施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军
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劳动教育认识不足,缺乏有效协同机制。文章提出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现实路径:遵循劳动教育育人规律,形成特色劳动教育协同机制,构建特色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特色劳动教育教学团队,开展特色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建设特色劳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教育 劳动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红彬 曹刚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劳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战略举措。高职院校承担着高职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深入探究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石、价值意蕴、实践路径,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践体验、行为养成、师德风范、制度评价等方面持续推进劳动教育的常态化开展,既是高职院校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的应然之举,也是德智体美劳教育本质的理性回归。
关键词:
新时代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