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39)
2023(12824)
2022(10634)
2021(9841)
2020(8083)
2019(18614)
2018(18500)
2017(35959)
2016(19643)
2015(22170)
2014(22169)
2013(21587)
2012(19381)
2011(17229)
2010(17013)
2009(15369)
2008(14744)
2007(12714)
2006(11151)
2005(9676)
作者
(56241)
(46548)
(46301)
(44174)
(29624)
(22371)
(20971)
(18384)
(17787)
(16439)
(16063)
(15577)
(14674)
(14569)
(14481)
(14146)
(13894)
(13835)
(13257)
(13247)
(11635)
(11381)
(11157)
(10569)
(10449)
(10287)
(10286)
(10264)
(9355)
(9166)
学科
(78831)
经济(78742)
管理(54353)
(52347)
(43080)
企业(43080)
方法(35843)
数学(30812)
数学方法(30483)
(22565)
中国(22316)
业经(18832)
地方(17942)
(17892)
(17117)
农业(15049)
(13234)
理论(13190)
(12654)
(12398)
贸易(12390)
环境(12197)
技术(12072)
(11952)
(11195)
财务(11127)
财务管理(11109)
(10881)
(10831)
教育(10765)
机构
大学(275686)
学院(273423)
管理(110715)
(105390)
经济(102947)
理学(96796)
理学院(95687)
管理学(93952)
管理学院(93473)
研究(90659)
中国(64704)
(59067)
科学(58184)
(46231)
(44619)
(44172)
业大(42350)
研究所(41076)
中心(40647)
(39207)
财经(38034)
(37945)
师范(37625)
北京(36822)
(34667)
农业(34443)
(33403)
(31892)
经济学(31026)
师范大学(30714)
基金
项目(195747)
科学(154617)
研究(142650)
基金(142312)
(123980)
国家(122967)
科学基金(106329)
社会(90153)
社会科(85396)
社会科学(85375)
(76735)
基金项目(76717)
自然(69603)
自然科(68013)
自然科学(67999)
自然科学基金(66740)
教育(64993)
(64412)
编号(58332)
资助(57363)
成果(46476)
重点(43516)
(42395)
(41555)
(40419)
课题(40021)
创新(37669)
科研(37321)
国家社会(36908)
教育部(36283)
期刊
(113352)
经济(113352)
研究(79006)
中国(49275)
学报(44008)
科学(41152)
(40671)
管理(39149)
大学(33144)
(32570)
教育(31573)
学学(31030)
农业(28503)
技术(23247)
(19879)
金融(19879)
业经(19324)
经济研究(17672)
财经(17303)
图书(15965)
问题(15374)
(14671)
(14227)
科技(13943)
理论(13507)
技术经济(12977)
现代(12774)
(12576)
实践(12567)
(12567)
共检索到385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寿琼   刘凯迪  
基于“十四五”规划相关目标及要求,文章对“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内涵进行了阐释,构建了涵盖人的内外因素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利用熵权法对我国31个省份2008—2019年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对其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大多数省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正不断提升,但东北地区发展相对缓慢;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发展有显著的正向空间集聚性,东部地区呈现“高-高”集聚,西部和东北地区呈现“低-低”集聚,而中部地区的集聚效应不明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金成  蔡翼飞  
日前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和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六大主要任务。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金兰  张秀娥  
城镇化可以有效带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合理规划城镇布局,传承历史文化特色,协同发展三次产业,加快推进制度改革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绿色城市,实现社会稳定和谐与经济可持续增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学良  
城镇化过程是一个人口、物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的多维综合过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城镇化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但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涌现,粗放型工业化推动下的城镇人口规模量的增长、城镇空间无序膨胀、资源大量消耗、城镇环境显著恶化的传统城镇化模式已不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明确强调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峰  韩兆洲  
文章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出发,构建我国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功效系数法,得出2005—2014年各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并将空间因素引入分析,对新型城镇化进程进行空间动态分析。研究发现:2005—2014年各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基本呈上升趋势,但水平还不够高、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显著的正向的空间自相关,大部分地区之间呈现出正向局域相关和集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峰  韩兆洲  
文章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出发,构建我国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功效系数法,得出2005—2014年各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并将空间因素引入分析,对新型城镇化进程进行空间动态分析。研究发现:2005—2014年各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基本呈上升趋势,但水平还不够高、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显著的正向的空间自相关,大部分地区之间呈现出正向局域相关和集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滨  
文章结合城镇化发展的过程和结果构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样本期间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年均增速达11.87%。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4个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个地区,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采用Theil指数对区域差异进行空间分解发现,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且呈现扩大的趋势。各区域内差异以及东部地区内差异是中国城镇化发展出现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富喜  孙海燕  
遵循全面性、主导性、可行性、科学性等原则,构建了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对山东省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重点对基于17地市的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人居环境指数明显地表现为东优西劣;基础设施指数则表现出典型的"两高两低"特征,由东向西高低峰谷交错递减;而经济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生活方式指数三者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吻合,且基本与城镇化发展指数成正相关,大体呈"┣"型分布。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缪小林  王婷  程李娜  
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定位为"为了人"和"依靠人"相互统一的城镇化发展,统一的核心是公共服务供给和需求,而衡量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标准是质量与效益。其中,新型城镇化质量表现为城镇化的进程和公共服务特征,新型城镇化效益表现为城镇化的进程与公共服务供需间的契合度。围绕这一理念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对中国省际间新型城镇化的质量与效益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发现:从新型城镇化质量来看,呈现出东中西高低梯度差异,但东部地区仍然存在着资源和环境上的劣势,从新型城镇化效益来看,无论是总体效率还是技术效率,东部和西部较高,中部最低,规模效率显示,真正实现城镇化的进程与公共服务供需相互协调,即规模报酬绝对有效的全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熊湘辉  徐璋勇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魏后凯  
一、以人为核心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镇化工作方面的具体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早在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晓宇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必由之路,更是工业化的加速器、网络化的新载体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引擎。这需要加强和完善新型城镇化的社区教育,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本文先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阐述,随后就新型城镇化与社区教育发展间的依存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详细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区教育面临的趋势与任务,进而对加强新型城镇化的社区教育提出新的思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新越  秦素贞  吴宁宁  
在深刻理解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由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城乡一体化、创新与研发8个子系统构成的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对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与42个评价指标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与经济城镇化、创新与研发、社会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关系更为密切。对各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分析表明,中西部地区需要从经济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创新与研发子系统5个方面入手,加快城镇化步伐,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晓艺  翟晓凤  杨飞虎  
基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视角,构建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4年~2017年的省级数据,对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利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分析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整体上具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各个区域差异程度在持续扩大,造成全国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部的省际差异;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得到较快提升,处于领先地位,中部、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提升较慢,处于落后状态,而各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建议继续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松懈,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布局,注重提高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整体水平;强化区域协调发展的精准性,进一步调控区域内部地差异化,坚持落实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基于投入产出视角评价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成效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臧良震  苏毅清  
基于2007—201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全局空间自相关法和热点分析法研究了我国283个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趋势,研究发现: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阶梯型分布态势;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二元分布特征长期存在,新型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山东半岛和成渝地区,较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整体而言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变化呈现出稳定的态势,仅有局部地区发生明显的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