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94)
2023(8732)
2022(7433)
2021(6926)
2020(5798)
2019(13226)
2018(13029)
2017(25122)
2016(13718)
2015(15078)
2014(14949)
2013(14596)
2012(13381)
2011(12106)
2010(11812)
2009(11003)
2008(10905)
2007(9574)
2006(8295)
2005(7591)
作者
(37876)
(31984)
(31573)
(30242)
(20350)
(15347)
(14366)
(12096)
(11973)
(11450)
(10849)
(10821)
(10458)
(10019)
(9960)
(9710)
(9522)
(9275)
(9190)
(9059)
(7927)
(7802)
(7538)
(7318)
(7235)
(7055)
(6978)
(6905)
(6399)
(6245)
学科
(49095)
经济(49004)
管理(44315)
(39863)
(34398)
企业(34398)
方法(20050)
数学(17015)
(16894)
数学方法(16787)
(15590)
(13561)
中国(12674)
业经(12266)
(10812)
(10789)
财务(10765)
财务管理(10740)
(10559)
地方(10387)
企业财务(10220)
(9398)
银行(9385)
体制(9142)
(9048)
金融(9044)
(8935)
农业(8824)
技术(8532)
(8451)
机构
大学(188738)
学院(187520)
(74217)
经济(72535)
管理(71692)
研究(62381)
理学(62016)
理学院(61239)
管理学(60215)
管理学院(59844)
中国(47807)
(39571)
(38687)
科学(37989)
(30733)
(30137)
财经(30069)
中心(29266)
(28825)
研究所(27692)
业大(27189)
(27187)
(24958)
师范(24702)
北京(24181)
农业(23562)
(23035)
经济学(22876)
(22736)
财经大学(22378)
基金
项目(128972)
科学(102883)
基金(95615)
研究(93536)
(83522)
国家(82849)
科学基金(71744)
社会(60822)
社会科(57621)
社会科学(57608)
基金项目(51324)
(50152)
自然(47106)
自然科(46030)
自然科学(46017)
自然科学基金(45212)
教育(43279)
(42342)
资助(37863)
编号(36775)
成果(30326)
重点(29043)
(29028)
(28866)
(27168)
(26630)
课题(25870)
创新(25478)
国家社会(25336)
(25263)
期刊
(83406)
经济(83406)
研究(55766)
中国(39631)
(32496)
学报(29564)
科学(27739)
管理(27316)
(27313)
大学(22792)
学学(21453)
教育(19809)
(18622)
金融(18622)
农业(17906)
财经(15279)
技术(14634)
业经(13266)
(13072)
经济研究(12804)
问题(10963)
(9605)
(9573)
财会(9080)
科技(8596)
现代(8456)
资源(8221)
理论(8141)
(8034)
(7914)
共检索到280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因才  
非西方世界的崛起即所谓的"他者的崛起"及由此引发的国际权力结构发生的巨大变迁,是导致G7/8向G20转变的最重要推动因素。围绕这一转变过程进行探讨,认为制度演化绝不否定主观创造性,但它并非一完全理性的最优化设计结果,而是一个逐渐调试、适应和学习的过程。G20的出现也预示着包容性制度在权力变迁过程中的突出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沈铭辉  
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区域间互联互通,降低运输成本,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尤其在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背景下,基础设施投资更成为各国摆脱经济低迷状态、恢复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本文从G20国家视角,以基础设施投资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G20国家特别是其中新兴经济体的基础设施投资现状和特征,指出以G20为代表的全球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面临着巨大的基础设施供需缺口以及融资机制的制约。当下不少国家财政投入有限的背景下,进一步充实完善G20基础设施合作框架、整合全球基础设施基金、推动多边投资协定倡议成为2016年G20基础设施合作的重要方向。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谢思全  黄玖立  
本文探究了天津市自行车产业由兴而衰、再由衰而兴的演变过程,得到一个明显的结论是:当外部经济环境改变之后,制度结构本身为响应这种变化需要做出相应调整,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其处理信息和节约交易成本的功能,并取得经济绩效。国有自行车企业由于产权的刚性而调整乏力,因此出现制度危机,最终导致其在该产业的全面退出。而当国有企业为私人小企业制度所替代,产权的束缚得以解除,企业对环境的适应性明显增强,从而产生制度效率,并拉动自行车这一传统产业重新恢复生机。分析表明,制度变迁是制度对环境进行的一种适应性调整,而调整的结果则有着效率增进的取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荣斌   彭雅倩  
以限制性投资政策为特征的东道国投资壁垒正重塑中国ODI的关键影响因素。本文探究了投资壁垒、制度质量及其交互效应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中国对G20国家2003-2020年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发现:第一,东道国投资壁垒对中国ODI起到了显著的遏制作用;第二,东道国制度质量对中国ODI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国家异质性,发展中国家呈现出显著的制度质量规避特征,发达国家呈现出制度质量偏好特征;第三,发达国家东道国高质量的治理水平弱化了投资壁垒对中国ODI的抑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双边投资协定、东道国对华贸易依存度对投资壁垒起着积极的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大海  欧阳慧敏  李森  李晓璇  安晨星  
通过研究界定蓝色经济内涵,构建蓝色经济指标体系,测算了中国等16个沿海国家2004—2014年的蓝色经济指数,并从时序波动、梯次划分、洲际对比和领域分析四个角度展开讨论。结果表明:中国蓝色经济指数排名上升趋势明显;根据蓝色经济指数可将各国划分为三大梯次,英、韩、美、中位列第一梯次;欧洲、东亚、北美蓝色经济指数较高,东南亚、南亚、南美较低;发展蓝色经济旨在追求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社会通达、海洋政治开放和海洋科技先进,各国在不同领域表现有所差异。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韩景华  任维  
贸易条件是反映贸易利益分配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经济越来越多地融入全球分工体系,我国与G20各成员国的贸易总量也在不断增加。贸易本身不但是货物和服务的交换,也是贸易利益的来源。贸易可以让国内生产者参与国际竞争,可以激励生产者提高生产技术、创新生产方法,进而提高一国的对外贸易利益。本文对G20主要成员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变化趋势及其差异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在分析基础上提出鼓励自主创新、加大教育投入、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和行业结构、鼓励企业"走出去"、努力争取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等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利益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大海  欧阳慧敏  李森  李晓璇  安晨星  
通过研究界定蓝色经济内涵,构建蓝色经济指标体系,测算了中国等16个沿海国家2004—2014年的蓝色经济指数,并从时序波动、梯次划分、洲际对比和领域分析四个角度展开讨论。结果表明:中国蓝色经济指数排名上升趋势明显;根据蓝色经济指数可将各国划分为三大梯次,英、韩、美、中位列第一梯次;欧洲、东亚、北美蓝色经济指数较高,东南亚、南亚、南美较低;发展蓝色经济旨在追求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社会通达、海洋政治开放和海洋科技先进,各国在不同领域表现有所差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璋勇  
近年来,国际经济学理论界提出了“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同时国际汇率制度的演变趋势,似乎也为这种理论提供了实证支持。在此背景下,国内也有学者从效率和稳定之间的两难出发,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制度应该由目前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向“角点汇率制度”的方向发展。基于此,笔者从汇率制度选择的基本原则入手,结合中国加入WTO之后经济环境的可能变化,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论证了“角点汇率制度”在中国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具有适应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晓燕  赵泽阳  
适应性效率是从长期动态的角度考察制度的经济绩效问题,反映了时间进程中与经济变化相适应的制度变迁效率。从适应性效率审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模式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一方面增进了适应性效率,另一方面也存在效率的损失。文章指出,今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应考虑到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要继续坚持"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并加强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以提高制度整体的适应性效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葛和平  刘厚俊  
文章分别从一国所面临的经济冲击性质、一国经济的结构特征以及一国对灵活性和可信性之间的权衡三个方面进行了认真分析。最后认为,在当前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两极制度安排不适合中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罗小芳  卢现祥  
适应性效率建立在有效的制度结构上,这种制度结构面对不确定性时能灵活地尝试各种选择,能有效地处理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适应性效率取决于体制、权力的分配、风险的分担等。从制度层面看,创新不足实质上是适应性效率低。制度及制度结构对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度结构是否有利于产生创新,二是制度是否保护创新,三是制度能否适应创新。从这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粗略地观察制度及制度结构是否有利于创新,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制度的适应性效率,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是提高制度的适应性效率。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志刚  
我国保险业自1980年恢复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保费规模高速增长,与其相配套的保险制度在发展过程中也几经变革,从国家型保险制度到财政型保险制度,再到金融型保险制度,制度的变革带来了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但我国保险制度变迁尚不具备适应性效率,保险业发展指标的快速增长是以牺牲全面、健康发展为代价的,加速我国保险制度变革势在必行。因此,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应当加速保险制度变革,促进保险行业的全面发展,这是促使保险行业与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相适应、长期持续增长的关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志刚  
我国保险业自1980年恢复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保费规模高速增长,与其相配套的保险制度在发展过程中也几经变革,从国家型保险制度到财政型保险制度,再到金融型保险制度,制度的变革带来了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但我国保险制度变迁尚不具备适应性效率,保险业发展指标的快速增长是以牺牲全面、健康发展为代价的,加速我国保险制度变革势在必行。因此,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应当加速保险制度变革,促进保险行业的全面发展,这是促使保险行业与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相适应、长期持续增长的关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赵银银  李晓健  
伴随着农村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在我国存续了数百年的小农家庭开始向适度规模化农业转变,形成了不同于历史上任何时期、不同于国际上任何经验的全新组织制度安排,这些制度安排中既包含了小农经济的延续,又孕育着新型农业的萌芽,更隐现了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制度前景。本文结合我国历史经济条件,以众多经典理论学说为基础,对我国农业组织制度的历史变迁进行系统概括,对不同农业组织制度的边界、特征、成因进行深入刻画,最后对适应农业组织制度的金融制度安排提出政策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