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18)
- 2023(17478)
- 2022(14873)
- 2021(14335)
- 2020(11771)
- 2019(27314)
- 2018(27325)
- 2017(50290)
- 2016(28599)
- 2015(32554)
- 2014(32852)
- 2013(31648)
- 2012(29341)
- 2011(26815)
- 2010(26847)
- 2009(24661)
- 2008(24408)
- 2007(21677)
- 2006(19262)
- 2005(17395)
- 学科
- 济(105525)
- 经济(105371)
- 管理(81469)
- 业(73521)
- 企(61581)
- 企业(61581)
- 方法(46928)
- 数学(40137)
- 数学方法(39621)
- 中国(35035)
- 财(29192)
- 农(28795)
- 学(25638)
- 制(24658)
- 教育(24335)
- 业经(23789)
- 理论(21416)
- 贸(20694)
- 贸易(20683)
- 易(20189)
- 地方(18616)
- 农业(18380)
- 银(18077)
- 银行(18028)
- 务(17744)
- 体(17741)
- 财务(17660)
- 财务管理(17623)
- 行(17250)
- 和(17160)
- 机构
- 大学(406739)
- 学院(398953)
- 济(156093)
- 经济(152542)
- 管理(149738)
- 研究(141048)
- 理学(128759)
- 理学院(127171)
- 管理学(124869)
- 管理学院(124119)
- 中国(103475)
- 京(89198)
- 科学(85633)
- 财(74290)
- 所(71284)
- 研究所(64772)
- 农(63747)
- 中心(62623)
- 范(60268)
- 师范(59728)
- 江(59714)
- 财经(58699)
- 业大(57734)
- 北京(57490)
- 经(53418)
- 院(50836)
- 农业(50005)
- 师范大学(48852)
- 州(47419)
- 经济学(47358)
- 基金
- 项目(265769)
- 科学(209579)
- 研究(199301)
- 基金(191443)
- 家(166821)
- 国家(165357)
- 科学基金(140564)
- 社会(124215)
- 社会科(117436)
- 社会科学(117408)
- 省(101668)
- 基金项目(99980)
- 教育(96780)
- 自然(89672)
- 划(87892)
- 自然科(87591)
- 自然科学(87568)
- 自然科学基金(85977)
- 编号(82207)
- 资助(79313)
- 成果(70446)
- 部(60925)
- 重点(60318)
- 课题(59212)
- 发(56319)
- 创(54536)
- 教育部(52727)
- 创新(50769)
- 国家社会(50694)
- 大学(50667)
- 期刊
- 济(173525)
- 经济(173525)
- 研究(127856)
- 中国(89050)
- 教育(70709)
- 学报(64633)
- 农(58422)
- 科学(58402)
- 财(57374)
- 管理(56504)
- 大学(50008)
- 学学(45767)
- 农业(40529)
- 技术(36899)
- 融(33817)
- 金融(33817)
- 财经(29467)
- 经济研究(27469)
- 业经(26092)
- 经(25318)
- 问题(22163)
- 业(21673)
- 图书(21115)
- 版(19087)
- 贸(18697)
- 理论(18555)
- 技术经济(18125)
- 科技(18042)
- 职业(17818)
- 世界(17521)
共检索到607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佳妮 黄依玲 白志勇
新闻报道中的“中国教育形象”是媒体话语所建构的国内外公众对中国教育的总体感知和价值判断。本文以中外新闻媒体2002—2022年涉及中国教育的PISA新闻语料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学的量化方法及批判性隐喻分析的质性方法,对中外媒体近二十年的“中国教育形象”话语生产进行共时与历时性分析发现:宏观结构层面,全球场域里中国教育的话语热度由边缘逐渐走入中心。在国际媒体鲜明的西方中心主义凝视语境之下,中国媒体在向世界补充被忽视、被隐去的中国教育教学专业化优势及中国学生全面的能力画像方面作出了可见的努力。微观结构层面,中外媒体对中国教育的表征从早期工业化的“工厂”隐喻逐渐过渡为面向“第三次产业革命”的“生产投资”隐喻。中国媒体的话语生产中,基于文化优势和价值观引领的原创性概念、理论解释与隐喻建构十分匮乏。未来的中国教育发展应扎根中国、融通中外,从多途径、多渠道梳理中国经验,消融文化差异,构建更具普适性的教育知识,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教育故事。
关键词:
中国教育形象 话语分析 PISA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剑欣 栗兴维
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发展模式,从宏观布局到具体施行,不仅需要沿线各国的认同参与,也需要国际舆论的氛围助力。俄罗斯是"一带一路"沿线国中极为重要的区域大国,俄罗斯媒体关于"一带一路"新闻报道,影响着俄罗斯民众对中国"一带一路"形象的认知,是"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的社会基础,同时也是国际舆论的重要构成。本研究针对俄罗斯六大主流媒体"一带一路"峰会前后的新闻报道,借助内容分析方法,运用框架理论,全面剖析其报道框架,进而明确俄媒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建构特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蓬克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报》中的职业教育相关报道进行话语分析,透视国家层面在不同时期对于职业教育的定位以及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在官方媒体话语中的形象。研究发现,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层面越来越受到重视,整体形象良好。职业教育在报道中经常和发达经济体和地区一起出现,良好的地域形象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媒体形象。职业教育被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但同时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还存在脱节现象。《人民日报》越来越关注职业教育的具体发展措施和发展方向,其发展形象也逐渐由笼统抽象变得明确具体。媒体在职业教育形象的建构和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国家主流媒体对于职业教育的报道是形成职业教育形象社会认知的基础。
关键词:
人民日报 职业教育 媒体形象 话语分析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建勇 葛少静 赵经纬
本文基于国内上市公司近六年主流媒体报道的经验数据,对媒体报道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媒体报道尤其是正面报道数量越多,投资行为越被关注,越会导致管理层过度自信,或由于投资者情绪高涨,会增强企业的投资程度,引发过度投资或者缓解投资不足;而负面报道对企业投资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本研究可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媒体报道 过度投资 投资不足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粟勤 刘晓娜 尹朝亮
本文在经合组织《金融消费者保护高水平原则》框架下,采用2000-2013年上半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我国银行业消费者权益受损事件的相关数据,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银行分布,所反映的问题和所涉及的消费者权利类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的定量分析。我国银行业消费者权益受损事件总体呈现增长趋势,银行霸王条款、服务态度、银行卡服务等问题较为突出。这说明我国银行在追求规模增长的同时,忽视客户维护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加强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也是实现银行业转型的客观需要。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努力构建我国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
关键词:
银行业 消费者 权益受损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静 童中文
利用中国14家上市银行2007—2013年的季度面板数据,运用广义距方法(GMM)研究媒体报道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投资者情绪在这一影响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发现,媒体报道对银行风险承担有正向影响,而对投资者情绪有负向影响,投资者情绪对银行风险承担呈现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媒体报道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至少有一部分是以投资者情绪为中介的。结论表明政府及银行相关部门有必要对媒体报道加强监督与管理,并且采取措施合理监控投资者情绪,以有效降低银行风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洪心 刘明辉
不同的媒体报道会影响投资者情绪,进而影响股票市场波动。本文基于投资者非理性视角,利用文本挖掘方式提取媒体报道值,并应用MGARCH-DCC模型分别从媒体态度乐观和悲观两种不同的报道视角,研究投资者情绪波动与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及创业板指数波动的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1)在媒体乐观与悲观报道态度下,四种指数与投资者情绪均呈现波动的负向溢出效应;(2)在媒体乐观报道态度下,四种指数与投资者情绪均呈现动态相关系数的时变特征,且中证500、创业板指数与投资者情绪相关性的时变特征更为显著;(3)在媒体悲观报道态度下,上证50及沪深300指数与投资者情绪波动的动态相关系数不再具有时变特征;而中证500及创业板指数与投资者情绪波动的动态相关系数的时变特征更为强烈。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新华网浙江频道2010年6月1日以《第22次"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在杭州召开》为题进行了报道,报道说,近几年来,浙江电大"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实施的效果日益明显,为农村"两创"实用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专业类别和强大的培训力量,培养出了葡萄大王葛凌腾、"白茶"师傅林小伟、"阿土本鸡"生态养殖专业户黄土根、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鹏程 周孝华
以百度新闻搜索作为媒体报道数据的来源,实证检验了媒体报道量及报道倾向对IPO发行价的影响,并引入询价机构投资者行为以探究这种影响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媒体的非负面报道能够提高IPO发行价,即IPO发行价相对于投资价值进行了向上的调整,而负面报道导致了IPO发行价进行向下的调整。媒体报道对IPO发行价的影响主要通过询价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和报价行为得以实现,研究结果能帮助加深理解"媒体信息—投资者行为—资产价格"的微观机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逯东 付鹏 杨丹
文章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是否存在通过管理媒体报道来获取超额收益的行为。研究发现:(1)媒体报道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符合"注意力驱动效应",即媒体报道数量与股票超额收益显著正相关;(2)机构投资者会利用媒体报道的这一效应来获取股票超额收益,即机构投资者存在利用媒体来制造信息噪音以引导市场热点的短期炒作行为,进而验证了"主动媒体管理"假说;(3)机构投资者的媒体管理行为会提高其所持有股票未来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即带来更大的股价崩盘风险。文章将机构投资者行为和媒体报道进行了有机结合,拓展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而且研究结论为进一步规范机构投资者行为和媒体报道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成林 曹国华 林川
运用百度搜索引擎和20092016年中国A股1429家IPO公司的数据,从媒体报道动因的视角研究了管理者的过度乐观对IPO首日抑价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在公司IPO过程中,过度乐观的管理者容易高估企业价值,更愿意主动向市场其他参与者释放信息,导致更高的媒体公关费用支出,并吸引更多的媒体报道。管理者过度乐观吸引媒体报道的行为在整体上有助于减弱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抑制IPO首日抑价率,并在媒体报道贫乏时表现更突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豪 胡艳
本文以2010~2014年间深市中小板的32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投资者注意力与IPO抑价间的关系;同时用百度新闻搜索的媒体报道数量作为衡量媒体关注度的指标,实证研究了媒体报道与投资者注意力对IPO抑价的交互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注意力与IPO抑价呈正相关关系;在引入媒体关注度与投资者注意力的交互项后,媒体报道具有调节投资者注意力对IPO抑价影响的功能。据此,为完善IPO制度,本文提出建议:一方面,监管部门要重视新闻媒体对证券市场参与者和股票定价的影响,发挥其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应利用新闻媒体择时向投资者披露利好信息,提升企业形象,增强融资能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伟荣 李晶晶
以2011-2015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回归,对媒体报道分别给特殊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和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审计质量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媒体报道与审计质量正相关,其影响程度在特殊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比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更显著,在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更显著。为此,监管部门在对资本市场进行监督时,可以充分利用媒体报道传递的信号,加强对不同类型企业进行管理和对市场违规行为进行及时而有效的处置;注册会计师在评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重大错报风险时,也可以充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邵志浩 才国伟
在法律体系尚不健全、法制社会还未完善的情况下,媒体报道是否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本文通过手工搜集和整理2000—2012年我国内地上市公司的媒体报道数据,提出并检验了有关媒体报道倾向的"产权偏好"假说。结果表明,在这段时期内,国有企业的媒体正面报道倾向显著高于其他企业,媒体报道确实存在着产权偏好。进一步研究发现,媒体报道产权偏好的方式主要体现在对国有企业进行更多的正面报道,而负面报道的数量与非国有企业没有明显差异。另外,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解决媒体报道的产权偏好问题。这些发现丰富了有关媒体报道倾向领域的研究,同时也对转型国家的媒体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现实启示。
关键词:
媒体报道 产权偏好 倾向性 市场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歆 郑焱
审计和媒体报道是上市公司重要的信息传播途径和外部监督治理机制,能够让投资者获取更多企业资讯,缓解信息不对称和降低代理成本,有效地改善公司治理。以我国2010—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审计意见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并将媒体报道根据态度划分为正面媒体报道和负面媒体报道,分析不同态度的媒体报道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和正面媒体报道均能够促进公司价值的提升;而负面媒体报道则会导致公司价值下降;进一步研究审计意见与媒体报道的交互作用,发现正面媒体报道对审计意见与公司价值起正向调节作用,但不显著;而负面媒体报道则显著地负向调节审计意见与公司价值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