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38)
- 2023(3926)
- 2022(3242)
- 2021(3103)
- 2020(2579)
- 2019(5557)
- 2018(5395)
- 2017(10124)
- 2016(5780)
- 2015(6119)
- 2014(6189)
- 2013(6099)
- 2012(5809)
- 2011(5394)
- 2010(5482)
- 2009(5205)
- 2008(5331)
- 2007(4954)
- 2006(4286)
- 2005(4076)
- 学科
- 济(22310)
- 经济(22283)
- 业(14841)
- 管理(14518)
- 企(12666)
- 企业(12666)
- 学(11938)
- 方法(9248)
- 数学(7165)
- 数学方法(7058)
- 财(6326)
- 理论(6075)
- 中国(5947)
- 教育(5475)
- 制(5012)
- 农(4483)
- 业经(4450)
- 融(4377)
- 金融(4373)
- 银(4360)
- 银行(4339)
- 行(4162)
- 务(4137)
- 财务(4127)
- 财务管理(4117)
- 企业财务(4018)
- 和(3838)
- 技术(3726)
- 经济学(3643)
- 体(3471)
- 机构
- 大学(93115)
- 学院(89114)
- 济(32775)
- 研究(32630)
- 经济(32064)
- 管理(27540)
- 理学(23133)
- 中国(22945)
- 理学院(22765)
- 科学(22377)
- 管理学(22259)
- 管理学院(22071)
- 京(19386)
- 所(17951)
- 农(17614)
- 财(17451)
- 研究所(16498)
- 农业(14165)
- 范(14112)
- 财经(14102)
- 江(13996)
- 师范(13925)
- 业大(13809)
- 中心(13668)
- 经(12789)
- 北京(11940)
- 经济学(11517)
- 州(11296)
- 师范大学(11295)
- 院(10976)
- 基金
- 项目(56125)
- 科学(43323)
- 基金(40969)
- 研究(38513)
- 家(37134)
- 国家(36828)
- 科学基金(30169)
- 社会(24154)
- 社会科(22751)
- 社会科学(22743)
- 省(21602)
- 基金项目(20875)
- 自然(20069)
- 自然科(19623)
- 自然科学(19616)
- 自然科学基金(19292)
- 划(18879)
- 教育(18698)
- 资助(16730)
- 编号(14283)
- 成果(13528)
- 重点(13293)
- 部(12572)
- 性(12229)
- 创(11404)
- 发(11273)
- 计划(11074)
- 科研(11071)
- 课题(10768)
- 创新(10702)
共检索到134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祎文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具有形而上的本性和本体论的情结。超验性和先验性是两个完全不同且应当被明确区分开来的哲学范畴,真正的超验性是以经验为基础而又高于经验的一种哲学理论;而先验性则是一种视先验逻辑为经验基础的思维抽象。传统形而上学貌似超验,实则是先验性的,它的本体论承诺是永无可能兑现的神秘幻想,至多是理性化了的宗教。而马克思的哲学才是真正具有超验性向度的哲学体系,是经验性与超验性的真正统一,"人间"是马克思哲学的出发点,"天国"是其终极性价值理想,从"人间"升到"天国"的桥梁就是实践。承认超验性不仅丝毫不影响马克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本体论 超验性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宫敬才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我国经济哲学研究的历史有30余年,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的历史是20年。世纪之交经济哲学研究发展到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是重大进步,但"瓶颈"性问题凸显出来: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存在形式是什么?到目前为止,这一问题仍未得到重视和研究。研究和回答这一问题,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才能深化一步,其体系性架构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哲学基础的批判、政治经济学范畴中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命题中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哲学。马克思经济哲学存在形式承载的内容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内生变量,准确理解前者,才能对后者作出符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文献的理解和阐释。
关键词:
马克思 经济哲学 存在形式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水华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抽象精神劳动"和费尔巴哈"感性直观"的基础上,明确把实践概念表述为感性的活动,并认为这种感性的活动是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的辩证统一,是自然史和人类史相互制约的现实基础,也是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过程。解读马克思实践概念中的生态哲学内涵,对于我们科学分析和应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
实践 感性活动 生态哲学 物质变换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嘉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播和研究的历史演进,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研究中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中方法论自觉的重要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自觉,将文本研究、理论阐释和现实关切内在统一于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应有之义,也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MEGA 思想史 “理论实践” 前提批判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霄鋆 钟汉川
萨特曾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可超越的,其辩证法哲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这种哲学的“亲近”。为此,重新阐释萨特辩证法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将有利于澄清这种“亲近”关系。萨特辩证法可以通过物质、对象和超越性这三个概念来加以重构,并据此说明萨特关于超越性的含义、物质与超越性的关系以及物质与对象的实在关联方式这三个问题。但是,萨特和马克思哲学在辩证法的整体化方向、物质概念的基础、对物质超越性的理解以及物质与对象的关联方式上存在着重要区分。萨特对马克思哲学的“亲近”其实蕴藏着真正的界限。这种“偏离”或者“误读”主要根源于萨特“实践”概念的虚弱及其对辩证法范围的窄化。
关键词:
物质 对象 超越性 辩证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可庸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二届三中全会发表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笔者在是年11月一次全国理论讨论会上及随后的一篇短文中尽管也说了:“1.‘计划’并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作为社会占有的公有制才是社会主义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相对社会占有制来说,计划是派生的;即有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才使社会性的计划成为可能。”现在看来,这种表述仍有点含糊,仍使“计划”没有摆脱“直接社会化”的烙印。不过笔者也的确又说过:“尽管有本质的区别,当代某些资本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赟
自由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关注的对象,自由不仅是衡量人类生命价值的重要标准,还是人类在实践生活与工作中努力奋斗的目标。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的自由并不是坐享其成的,要经过不断斗争,克服阶级、民族以及自我存在于社会的种种限制,在各种异化现象的影响下去努力争取。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发展与进步使人类社会产生异化现象,这阻碍了人类自由的获得与实现,进而提出通过斗争、革命来克服各种异化现象以实现人类的自由。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力波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体现为哲学指导经济学研究和对经济学研究作哲学提升这两方面的统一,是构建整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宫敬才编著的《马克思经济哲学微观研究》,认为马克思经济哲学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表现形式多样,其经济哲学思想贯穿于全书,并对马克思经济哲学理论思想的实践发展脉络有深远影响。对此,本文深读、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佃来
马克思虽然在多种情况下对有关权利、平等、公正等的规范性话语予以了批判,但在其理论中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支持规范性判断的政治哲学思想。然而,与霍布斯、洛克、休谟、卢梭、康德等政治哲学家相比,马克思是在特定的语境下、以特定的方式、从特定的思想层面来把握政治哲学问题的。不管就立论方式而言还是就思想界面来说,马克思政治哲学与西方规范性政治哲学都存在不可同日而语的重大不同。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这种不同,而不是将西方规范性政治哲学作为绝对标准,才能够建构起符合马克思的理论要求与思想追求的“马克思政治哲学”,也才能够对西方规范性政治哲学作出更加全面的评价。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善侃
和谐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代化形式。"和谐哲学"的提出,适应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适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适应了建设和谐世界的需要。和谐哲学体现的和谐精神,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谐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成果,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珠联璧合。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罗仕清
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只是马克思说明其历史哲学观的一个解释性工具,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起因(目的和动机)、对象、结论都具有哲学性质,因此,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应被视作政治哲学或历史哲学来解读,而不应把它当作纯粹的经济学理论来解读。如此,可以帮助我们走出理论与实践不相一致的困境,帮助我们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学 法哲学困境 哲学本质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正东
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以手工业资本主义为背景,凸显了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为背景,强调了交换关系的社会化过程的经济学意义,但他只是从价格竞争这一经济学维度来理解这种社会化过程的内涵;马克思对斯密、李嘉图古典经济学的超越经历了从人本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历程,他以社会经济形态内在矛盾性的视角打破了古典经济学的单纯经济学思路,同时也超越了人本主义者的物化批判思路,从而把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学术层面。因此,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唯物主义在哲学方法论上有着本质区别,它是从历史性社会形态的角度来理解经济事实的。
关键词:
马克思 古典经济学 超越 哲学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佃来
与绝大部分政治哲学理论不同,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思想基础之一和理论落点之一,是"人道主义"。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人道主义",是继承和改造霍布斯、洛克以来的近现代自然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结晶。马克思的这一改造是在两个视点上完成的:一是他在财产权大行其道的政治与社会背景下,拯救出了生存权;二是他在批判人被降格为"事物"和动物性机能的基础上,建构起了以人的自为创造本能为前提的、以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为目标的目的论。与这两种改造相对应,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人道主义"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基于生存权的"人道主义";二是基于"完整的人"的"人道主义"。这两种"人道主义"不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极点,而是一个既有不同侧重又密不可分的整体,总体上都是以"完整的人"为最终和最高目标的。马克思在晚年作品中很少直接使用"人道主义"这一概念,这是因为他反对抽象谈论人道主义,而主张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内来为"完整的人"的实现寻找现实的出路。这样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共产主义运动。正是在这种运动引领下并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人在得到彻底解放过程中实现了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能真正成为"完整的人"。在今天,全面挖掘和开显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人道主义"意蕴,无论对于深化方兴未艾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还是对于构建和发展具有思想解释力和现实涵盖性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哲学 人道主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清涛
以马克思为界,哲学实现了主体革命。从古希腊到后现代的全部西方哲学都以人为研究对象,但马克思之前的人是抽象精神,或是康德的理性,或是犹太教—基督教传统中的上帝,无论是哲学还是宗教,都以抽象的观念规训世界,规训人。马克思之前的人是一般的人,抽象的人,是人的神性。与此相反,在马克思实现向唯物史观转换之后,"现实的人"成为马克思的研究对象,或者说,马克思唯物史观正是奠基于"现实的人"基础之上。主体的转换带来了马克思真理观的转变,此后,真理不再是抽象的观念,而是"现实的人"之生存。马克思之后,全部哲学的研究不再主要研究人的神性,而是在胡塞尔的现象学的悬搁——直面事实启发下,从现实的人的生存中发掘人,海德格尔的"此在的生存论分析"成为这一转换的标志性命题。
关键词:
认识论断裂 西方哲学的断裂 主体革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丽榕
经济哲学是对经济世界进行理性追问的学科,具体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就是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原理与方法,阐释当代中国道路、解答当代中国问题、呈现当代中国精神的经济哲学研究,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智慧支撑。张雄教授撰著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探索》光明日报出版社(2022年8月)是近年来学界经济哲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基本概念,诠释了与之相关的重要范畴,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高度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经济哲学研究方法论体系,阐明了经济哲学与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等部门哲学之间的关系,为读者理解中国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