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57)
2023(7001)
2022(5439)
2021(5153)
2020(4261)
2019(9157)
2018(9035)
2017(16838)
2016(9320)
2015(10094)
2014(9552)
2013(9095)
2012(8495)
2011(7678)
2010(7852)
2009(7225)
2008(7523)
2007(6811)
2006(5889)
2005(5339)
作者
(27106)
(22900)
(22617)
(21278)
(14727)
(10953)
(10057)
(8573)
(8567)
(8273)
(8042)
(7752)
(7578)
(7316)
(7271)
(6921)
(6702)
(6674)
(6648)
(6583)
(5726)
(5657)
(5448)
(5335)
(5309)
(5025)
(5015)
(4935)
(4669)
(4617)
学科
(33705)
经济(33662)
(30572)
管理(29728)
(26148)
企业(26148)
方法(14000)
技术(12615)
数学(11362)
数学方法(11158)
中国(10535)
(9890)
(9695)
(9438)
技术管理(9308)
业经(9023)
(7951)
理论(7316)
(7298)
银行(7275)
(7004)
(6898)
金融(6897)
农业(6689)
地方(6182)
(6021)
财务(6011)
财务管理(5995)
企业财务(5804)
(5513)
机构
大学(132908)
学院(131489)
(51362)
经济(50317)
研究(48431)
管理(47760)
理学(41399)
理学院(40792)
管理学(39948)
管理学院(39662)
中国(34752)
科学(31056)
(28021)
(25152)
(24832)
(24300)
研究所(23225)
中心(20717)
(20468)
业大(20051)
财经(19813)
农业(19197)
(18956)
师范(18745)
(18076)
(17514)
北京(17309)
经济学(16195)
(16151)
师范大学(15276)
基金
项目(90405)
科学(72517)
基金(66654)
研究(64082)
(59966)
国家(59473)
科学基金(50434)
社会(41774)
社会科(39662)
社会科学(39650)
(35331)
基金项目(34819)
自然(32891)
自然科(32230)
自然科学(32215)
自然科学基金(31675)
(30473)
教育(29770)
资助(25993)
编号(23661)
(22038)
重点(21223)
创新(20838)
(19999)
成果(19992)
(19468)
国家社会(17954)
课题(17808)
(17644)
科研(17196)
期刊
(56185)
经济(56185)
研究(39779)
中国(27637)
学报(24763)
科学(22634)
(22343)
管理(19789)
(19197)
大学(18369)
教育(17487)
学学(17237)
农业(15201)
(12477)
金融(12477)
技术(11115)
财经(10178)
经济研究(9449)
业经(8816)
(8775)
(8465)
科技(8084)
(7616)
问题(6983)
技术经济(6755)
业大(6478)
现代(6075)
(6032)
论坛(6032)
图书(5756)
共检索到195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强  
作为现代网络技术和市场经济的产物,人设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绕不开的话题。人设是在商业化社会中借助现代科技实现的人物和人格设定,是迎合现代社会生活需要、在结构性的想象和设计中虚拟完成的新自我建构,是一种新现代性的自我生成。人设是人的市场化表征,具有趋利和向好的不同面向。人设的未来发展走向不是符号价值的扩大,而是内在价值的彰显;不是制造景观,而是健全人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鑫  
数字劳动不仅是涉及数字媒体技术与内容生产、消费、服务的所有活动,更是异化的数字工作。澄清资本与异化劳动的辩证关系是解读数字时代现代性幻化生成的理论前提。资本与数字技术的现代结合不仅不断驱动虚拟、智能化与全球化的数字劳动的出现,而且与数字劳动共同推动生产高效率、原子化与娱乐化的数字分工的形成,从而不断生成现代性幻化的社会景观。资本与数字劳动的现代性幻化生成不利于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经济正义的实现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确立数字劳动的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建立合理规范的数字劳动规则与培育新型数字化生存的实践主体是应对以上挑战的策略。资本与数字劳动现代性幻化生成的揭示,既是对马克思资本与异化劳动理论的现代推动,又是数字工作的重要参照,能够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锋  
中国传统信用观是以人情或亲情为纽带而形成和运作的 ,不可避免存在自己的局限性。这种信用观人为地把人分为熟人和生人两种群体 ,使信用有了程度上的差别。因此 ,传统信用观必须进行现代性转换。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刁益虎  潘温雯  
工具理性所宰制的“现代性”秩序导致时间的畸变,使学校时间呈现出机械化、碎片化、透支化、加速化的现代性症候。转向学校时间症结的背后,发现主体的隐退、交往的异化、身体的失衡、生活的扁平共同构成这一现代性症候的内在动因,并导致“时间至上论”“时间淘汰论”“时间金钱论”“时间单向论”等现代性时间观大行其道。为应对上述现代性症结,克服学校时间的现代性弊病,应恢复时间的德性语境,构筑彼此共鸣的时间理念;祛除偏隘的时间文化熏染,归还学生属己的时间权力;尊重内在的时间体验,共契美好向上的时间愿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颜炳乾  
"现代性"通常是指启蒙时代以来"新的"世界体系生成的时代,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性是一种持续进步的、合目的性的、不可逆转的发展的时间观念。目前,学术界更多的是在其哲学意义上来探讨和使用"现代性",即将其作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吕丽艳  
现代社会的特征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公民社会,在其中,公民是独立、自由而又主动的社会参与者。但是,现代社会又必然产生现代性问题,因为现代性使人们远离公共领域而活在自我的空间内,使现代社会失去公民社会的真义。因此,现代性本身又是颠覆现代社会的,这就需要通过公民教育来保卫公共性、捍卫公共价值并引导人体认自身的公民身份,以弥合现代性问题给现代社会造成的断裂。中国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两方面的影响下产生权利与义务的分离。为了抵制这种分离给公民社会所带来的现代性断裂,亟需通过公民教育引导学生从社会层面来理解权利与义务,以培养拥有健全而统一的权利和义务观的现代公民。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国希  
现代性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公共性。它要求人们在公共领域中,拥有自主性、理性化、契约化、自律化的品格。这样的社会如何形成,如何凝结为一个整体?本文提出,公共领域因为有了制度规则,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共同体生活(活动)的空间和质量。自由、平等、自愿的合作体系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有各种有形无形的"制度"保障,制度需要公民的品德支撑,公民品德是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获得性品质,需要教育、塑造和培铸。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洪宇  刘训华  
中国现代性大学走的是一条外生型道路,既受西方现代大学制度影响,又与中国古代高等教育转型紧密相依。现代性大学具有系统的现代学科体系与课程设置、注重大学学科知识创新、形成完备的学历或学位制度、拥有师生、校园与大学文化等要素。中国现代性大学最早出现在澳门的圣保禄学院,之后山东的登州文会馆初步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在上海的圣约翰书院渐成完备之势,最终于天津的北洋西学学堂、北京的京师大学堂等学校结成硕果。中国现代性大学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由政府驱动的、自上而下的发展道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君录  
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工匠精神"是传统工匠精湛技艺、审美志趣、实践品格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匠精神"要在信息社会的时代变迁中得到彰显与弘扬,亟待赋予新的价值内涵,融入时代内容,实现现代性转换,从而使"工匠精神"在历史长河中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艾  王相坤  
税法的现代性是税法的重要特征。本文拟从税法的价值追求、权义结构和运行目标三方面注解其现代性特征。在税法的价值追求上,权利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复合是其基本目标;在税法权义结构上,权责结构和利义结构的复合是其基本内容;在税法运行目标上,兼采多个部门法的价值取向是其基本特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铌  李亮  杨瑛  
城市设计的现代性本身就是一种富有生产力的力量,它不仅生产文化、建筑、设计与艺术,而且是延伸到过去与现在中去的一种创造性生产图式,由赋予其生命的时间与空间连接在一起。现代城市设计对人在城市建筑空间环境中的心境投入极大的关注,欲构建时空一体化、文化与自我认同,从中承传和发现时空的现代意义,以持续不断地进行现代城市设计创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石孟良  汤放华  
通过当代地域建筑基于地方建材现代性建构的理论研究与实例分析,提出了地方建材砌筑逻辑的理性变异、非线性变异和综合性变异的建构逻辑与建构方法。阐述了地方建材材料复合砌筑、材料捆绑砌筑等多种重组结构及其重组逻辑。拓展了地方建材编织建构的线状图案、网状图案、符号图案的编织肌理和编织逻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艳  
作为正式的社会化空间,学校空间在现代性的形成过程中完成着自身的社会性生产。学校空间经历了从分散到同一,从在场到"脱域"的"脱变"过程,这不仅为现代学校空间塑造了基本表征形态,同时也为科学、精确、可测的现代社会空间的生产奠定了基础。学校空间在完成现代转型的同时彰显出权力和自由的双重属性,成为现代社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网络化的学校空间,仍然无法真正逃离现代社会巨大权力之网的包围。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钟宇平   陆根书   魏小莉  
本研究使用在北京、湖北、江苏、陕西四省市进行的调查数据,探讨了我国高中生的现代性水平及其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是否是农民对学生的现代性水平具有显著影响;爷爷或奶奶是农民而且外公或外婆是农民的学生,其现代性水平显著低于只有爷爷或奶奶是农民或只有外公或外婆是农民的学生以及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都不是农民的学生;就父辈与祖辈的影响比较而言,父母对学生现代性水平的影响高于祖父母的影响;学生的现代性水平对其高等教育需求具有显著影响学生的现代性水平越高,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越强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匡瑛  井文  
近年来,工匠精神成为职业教育界关注的热词。在广泛且热烈的讨论之中,对于工匠精神的内涵存在三种误读,如将工匠精神理解为慢工出细活、机械地重复、工匠的精神等。新时代背景下,在对工匠精神内涵理解理性纠偏的基础上,赋予工匠精神现代性的意涵阐释,包含专注坚守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勇于创新的卓越精神和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兼具历史性和时代性。为此,在创新培育职校生工匠精神路径上应借力现代学徒制,凸显工匠精神;依托专门课程及大纲,培育工匠精神;植入专业教育,渗透工匠精神;融入文化建设,熏染工匠精神;提升教师素养,助力工匠精神培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