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94)
2023(1729)
2022(1387)
2021(1302)
2020(1041)
2019(2451)
2018(2259)
2017(4225)
2016(2388)
2015(2732)
2014(2629)
2013(2611)
2012(2519)
2011(2272)
2010(2296)
2009(2214)
2008(2281)
2007(1985)
2006(1831)
2005(1748)
作者
(7233)
(6209)
(5965)
(5945)
(3970)
(2857)
(2645)
(2359)
(2333)
(2129)
(2111)
(2103)
(2040)
(1978)
(1945)
(1925)
(1762)
(1719)
(1692)
(1688)
(1490)
(1471)
(1442)
(1441)
(1430)
(1329)
(1316)
(1295)
(1250)
(1233)
学科
(13349)
经济(13345)
(7533)
管理(7321)
方法(6048)
数学(5243)
数学方法(5221)
(5188)
企业(5188)
(3550)
中国(2856)
业经(2843)
(2594)
(2524)
贸易(2520)
农业(2507)
(2473)
地方(2121)
(2086)
环境(1941)
(1786)
理论(1737)
(1719)
(1703)
(1687)
(1647)
银行(1644)
服务(1642)
(1613)
(1578)
机构
学院(36711)
大学(36624)
(18661)
经济(18391)
管理(14108)
研究(14039)
理学(12220)
理学院(12086)
管理学(11933)
管理学院(11872)
中国(10643)
科学(8211)
(8049)
(7511)
(7060)
(6957)
研究所(6481)
经济学(6243)
业大(6134)
中心(6097)
农业(5951)
财经(5659)
经济学院(5642)
(5406)
(5251)
(4974)
北京(4969)
(4668)
师范(4628)
科学院(4596)
基金
项目(25498)
科学(20573)
基金(19237)
研究(18192)
(17345)
国家(17211)
科学基金(14619)
社会(12616)
社会科(12009)
社会科学(12008)
基金项目(9859)
(9502)
自然(9265)
自然科(9084)
自然科学(9083)
自然科学基金(8931)
资助(8134)
(8078)
教育(8019)
编号(6702)
重点(5884)
(5883)
(5751)
国家社会(5672)
中国(5173)
(5168)
教育部(5017)
(4985)
人文(4975)
成果(4865)
期刊
(19236)
经济(19236)
研究(11666)
中国(7033)
(6495)
学报(6076)
管理(5817)
科学(5795)
(4911)
大学(4782)
农业(4728)
学学(4600)
经济研究(3709)
技术(3453)
教育(3396)
(3206)
财经(3050)
(3034)
金融(3034)
问题(2832)
(2773)
业经(2700)
技术经济(2560)
资源(2385)
世界(2180)
(2149)
统计(1972)
(1872)
现代(1819)
国际(1758)
共检索到54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孔庆新  
人是生产力中最根本、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在生产力中占有特殊地位、具有支配作用,在生产力的研究、认识、解放、开发、提高、发展中,都应高度重视"人"这个特殊要素,都应抓住"人"这个核心,都应充分发挥"人"的关键作用。提出"人本"生产力观,就是要在生产力的研究、认识、解放、开发、提高、发展中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观点,就是要把研究人作为研究生产力的重点,把认识人作为认识生产力的重点,把解放人作为解放生产力的重点,把开发人作为开发生产力的重点,把提高人作为提高生产力的重点,把发展人作为发展生产力的重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革非  
技术、生产与生产力于革非技术的实体是什么?是物、或包括着物、抑或根本就不包括物?技术与生产的关系如何以及技术在生产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这些不仅是技术市场学和生产力经济学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我们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诊断的前提,而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揭四和  
信息社会的最主要特征是知识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知识提供经济社会生产所需要的重要资源。因此,有人把信息时代也称为“知识”,“智力”社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庞振月  
管理也是生产力庞振月(一)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生产力问题一直是人们着力探索的重大问题。生产力范畴,并不是马克思的发明。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法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1694一1774)。继之,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孟海贵  隋东苏  
政治经济学所说的生产力,是相对于生产关系而言的。把生产力看作是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关系看作是在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部门经济学所说的生产力,是指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力(以下简称物质生产力),如工业生产力、农业生产力。商业也是一个经济部门,但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泊溪  
大数据开启了新时代,它正在改变我们的思维与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创新生产和服务的源泉。当我们研究未来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大数据的影响。有专家指出"大数据与云计算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一个是问题,一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要认识大数据必须要认识云计算。可以说,云计算是大数据时代的系统工程。本文研究了大数据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大数据云计算的通用技术属性,论证了大数据对生产力的影响、表明了大数据促进各行业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的思考等几部分。本文对大数据对生产力的影响做了概括的论述。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2008年1~11月,全国共审计和调查10.4万多个单位,促进国家财政增收节支569亿多元。 569亿和国家最近加大投资解决民生的4000万亿相比,相差悬殊,但569亿多元用在一个地方,用在工程项目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和作用,可以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庞振月  
管理也是生产力庞振月(一)生产力要素的构成问题,长时期以来,我们一直是坚持“三要素论”,即把生产力仅看成是由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三个要素构成的。本来,马克思很早就论述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在马克思《资本论》、《经济学手稿》中多处可见,可惜我们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红钦  
生产力是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统一。自然生产力就其实质而言是自然的生态生产力。强调"自然生产力"在生产力范畴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钟子亮  
在新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管理成为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会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是十分重要的生产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鲁建宏  
管理的产生是分工和协作的客观要求,是结合劳动的必然产物。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整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继连  
本文从生产力要素均衡组合原理论述起,在阐明了生产力要素组合均衡、不均衡、均衡效应及均衡阶跃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生产力要素的宏观组合关系,提出了我国农业生产力要素宏观组合优化的对策、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兆量  
一 经济效果论证是对生产力布局合理性的最有力论证。仅仅用生产力布局原则,难以全面论证生产力布局的合理性。生产力布局原则颇多,每一条原则规定布局的一个方面。这些原则内部,大都包含有对立面的统一。例如,生产接近原料地、燃料地、消费地原则,讲的是如何节约运费,提高经济效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军  高晓雁  
生产力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中不断生成与确证的人的本质。经过在社会横向上个体对类本质不断占有的拓展,以及在历史纵向上劳动从物质手段向精神实现转变的拓展,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最终将实现统一。资本增殖机制使人对自然只在效用属性上片面张扬主体性而出现生态危机。这种片面张扬的主体性在社会横向上表现为生产力发展与个体限定悖论,在历史纵向上表现为物质资料生产扩大与人的物化悖论。市场经济已进入智力生产阶段,将拓宽马克思生产力与人发展的新视阈。但资本主义生产从相对过剩演化为绝对过剩,无法使智力生产阶段的市场经济充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明洪   袁子媚  
数字时代的新变化对经济生产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传统生产力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全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和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文章以一种全新的“质态观”视角解析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演进,从理论概念和源头探寻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础,在质态观分析框架下解析生产力新质态的内涵和形成机理,最后总结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特征和实践进路。“质态观”的唯物主义辩证属性和辩证唯物的发展属性,揭示了新质生产力在其内涵和外延表达上的基本特征,内涵上表现为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质量互变的结果,核心在于科学技术创新带来生产力变化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从“质”上体现出科技创新对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赋能状况,从“量”上体现出科技创新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程度及新质生产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渗透力和贡献度上,进一步地,质量互变在自然、文化、政策和体制的影响中逐步形成新质生产力。外延上新质生产力表现出相对性、连贯性、复杂性和实践性特征,这些属性指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注重提高推陈出新的能力、注重继承性和全局把控,并通过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创新文化传承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具体实践来为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提供原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