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48)
- 2023(9035)
- 2022(7424)
- 2021(7293)
- 2020(5858)
- 2019(13415)
- 2018(13537)
- 2017(24660)
- 2016(13987)
- 2015(15710)
- 2014(15340)
- 2013(13936)
- 2012(12249)
- 2011(11176)
- 2010(11638)
- 2009(10691)
- 2008(9953)
- 2007(8892)
- 2006(7733)
- 2005(6937)
- 学科
- 济(45717)
- 经济(45673)
- 管理(35327)
- 业(31271)
- 企(27181)
- 企业(27181)
- 方法(22299)
- 教育(20739)
- 数学(19197)
- 数学方法(18627)
- 中国(18256)
- 理论(14384)
- 农(12403)
- 学(11228)
- 财(11137)
- 业经(10804)
- 教学(10118)
- 贸(8613)
- 贸易(8608)
- 技术(8413)
- 易(8374)
- 制(8302)
- 农业(7864)
- 发(7543)
- 和(7413)
- 地方(6961)
- 银(6859)
- 银行(6857)
- 务(6694)
- 策(6669)
- 机构
- 大学(185322)
- 学院(183154)
- 管理(65481)
- 济(63979)
- 经济(62385)
- 研究(57752)
- 理学(56659)
- 理学院(55991)
- 管理学(54527)
- 管理学院(54168)
- 京(39401)
- 中国(37997)
- 范(34881)
- 师范(34712)
- 科学(33850)
- 教育(32629)
- 财(30999)
- 师范大学(28117)
- 江(27849)
- 所(27192)
- 中心(25685)
- 北京(25243)
- 财经(24928)
- 研究所(24616)
- 技术(23506)
- 州(22850)
- 经(22568)
- 业大(22356)
- 职业(21840)
- 农(20891)
- 基金
- 项目(118398)
- 研究(95822)
- 科学(95499)
- 基金(82401)
- 家(69763)
- 国家(69053)
- 科学基金(59983)
- 社会(58520)
- 社会科(55265)
- 社会科学(55251)
- 教育(53257)
- 省(48248)
- 编号(42656)
- 划(42243)
- 基金项目(41737)
- 成果(36856)
- 自然(36673)
- 自然科(35909)
- 自然科学(35904)
- 自然科学基金(35209)
- 资助(33749)
- 课题(32247)
- 重点(27990)
- 年(27777)
- 部(27433)
- 项目编号(26297)
- 发(26026)
- 规划(25680)
- 创(25409)
- 教育部(24943)
共检索到272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解小娟
以西方哲学家、教育家和中国古代教育家的哲学理论为依据,从人性的角度,针对学校教育现状和出现的问题,人格教育存在其必要性。通过对爱和善、传统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法律、法规对于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性的探讨,可以发现只有把爱的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完善人性、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人性 人格 法律 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新卓
人生而蕴含灵性的潜能,随着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正常成长、接受教育和自觉努力,灵性的潜能就会在不同人的心里不同程度地发育、生长。人性灵指人拥有丰富、微妙、敏感的精神状态,这体现在四个方面:灵动的意识生成独立的认识和体验,主动的意向形成能动的存在趋向,健全的自我促成自为、生成的生命形态,敞开的灵明引导超越的精神向度。教育应以性灵说为人性论,以发展人性为任务,通过和谐并进、相得益彰地发展人的知情意,促进灵性的充分敞开,促成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人性 灵 知 情 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荷花
作为教育基础的人性论多是对抽象人性的研究,对具体人性之复杂多样性、整体性、动态生成性、历史文化性关照不够,存在对教育场域适应的局限。从具体个体人性发展变化的过程角度看,人性是人以先天的遗传和发育为基础,在人生实践历程中经环境影响与自我选择而生成和发展的内在特性。它包含习性、秉性、共性、天性、自性,它们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的变化,构成了人性动态发展的图景。这种人性认识能适切地阐释教育场域的人性问题,推动我们审慎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尤其是深刻理解:教育的核心意义是促进人性发展与完满;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性多样发展的人;教育的关键是启发自觉、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的能力;人性化教育是提升人性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人性 人性论 “五性”人性论 人性化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邹增丽
因受职业化、实用化教育思潮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大学生精神成人的引导。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人格问题,高校应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构建富有实效的全方位人格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其精神成人。
关键词:
大学生 精神成人 人格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玲
高校人格教育是培养具备健全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的必经途径,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成分。文章通过社会调查,发现高校在人格教育的地位、目标、内容及方式上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建议应完善高校人格教育系统,提升人格教育质量,促进大学生真正成才。
关键词:
高校 人格 人格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京芳
重视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教育产生、发展、变革的原动力。对于高校成人教育而言,以人性化视角对教育模式进行优化,根源于人的深层次价值追求,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解决现代成人教育存在的痛点问题,且具有充足的可行性。自由平等的教学关系是人性化教育模式的核心,谦恭信任的教学环境是人性化教育模式的基础,批判性的教学思维是人性化教育模式的内涵,相关的机制是发展的保障。
关键词:
高校 成人教育 教育模式 人性化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肖迎春 高兆明
福山在关于自由民主制确立与演进的思考中有基于人性论的论证。他认为追求"承认"的人性根据与现代科学技术是现代自由民主制演进的动力机制。福山基于"承认"的相关人性论论证思想经历两个阶段。他在早先认为现代科学技术导致社会趋向同质化、进而为自由民主制确立奠定基础,其后则进一步发现以基因修饰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有导致社会异质化、进而终结自由民主制本身的可能。福山的这一思想深刻揭示了现代科技对人性、社会政治秩序的内在影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贾梦姗 江艳华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知识、有能力,而且更要有健康的人格。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者必须承担起构建高职学生人格大厦的使命,高职院校有责任将人格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帮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生活的意义与价值。高职院校要鼓励各学科教师主动承担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责任,不仅做到在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还要构建"全员育人"这一新的育人机制,以形成良好的全方位育人氛围。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成人初显期 人格教育
[期刊] 求索
[作者]
沈顺福
一般认为,荀子是性恶论者,这是《荀子》的题中之义。然而它还有一个言外之意,即天生之物中有某些善的东西,比如知性、仁心、善心等,这些都是天生的东西,可以称之为善性。善性是一种天生气质,它是人类成为圣贤的内在根据,因此是好的、值得肯定的东西,类似于孟子的人性。荀子主张以礼乐教化的方式激发身体中的善的气质,这样便可以成圣贤。荀子继承并发展了孟子的思想。
关键词:
荀子 善性 孟子 教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廷国 黎世光
从教育目的历史变迁来看,教育逐步脱离了生活根基:古典教育遵循自然资格,例如财富和权势,因而沦为了资格化教育;近代教育迷失于知识分子制造的各种理想之中,由此深陷于竞争化教育境地。失去了生活根基,教育工具性日益增长,迷失了自身方向。追其根由,乃是"常人"观念在教育领域的误导。要回归本真教育,只有破除"常人"观念,从人格、尊重与决断这三位一体的要素来领会本真的人。
关键词:
教化 资格 人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玉婷
我国传统人性论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彰显了古代中国人的价值理想追求,对当今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意义。职业院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人性论的影响。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思想价值取向问题,文章建议运用中国传统人性论中的道德教育资源,扩大中国传统人性论对职业院校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人性论 职业教育 职业院校学生 价值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兆山 张海波
人性即人的社会性,人的社会性的发展始于人与社会的矛盾,教育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手段。人性论与教育学具有内在一致性,对人性的看法不只是教育的起点,它贯穿于教育的始终。社会—教育—人是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主线,人性论也应有机融合于教育学学科体系之中。
关键词:
人性 人性论 社会性 教育 教育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高德胜
人格教育回潮是美国道德教育领域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这一现象暗示了美国道德教育领域的一些发展变化。本文从人格教育在美国回潮的标志、回潮原因、人格教育的主要思想等几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与分析,并对人格教育本身进行了简评。
关键词:
美国 人格教育 回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