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89)
2023(13718)
2022(11656)
2021(10788)
2020(8776)
2019(20062)
2018(19535)
2017(37777)
2016(20205)
2015(22668)
2014(22496)
2013(22034)
2012(20186)
2011(18103)
2010(18537)
2009(17859)
2008(17176)
2007(15697)
2006(13769)
2005(12562)
作者
(56900)
(47324)
(47292)
(45263)
(29862)
(22763)
(21653)
(18248)
(17794)
(16925)
(15960)
(15884)
(14851)
(14749)
(14713)
(14637)
(14422)
(13897)
(13787)
(13556)
(11621)
(11558)
(11555)
(10882)
(10831)
(10635)
(10601)
(10429)
(9635)
(9476)
学科
(81160)
经济(81072)
管理(56965)
(56036)
(46309)
企业(46309)
方法(34855)
数学(29607)
数学方法(29177)
中国(28208)
(27761)
金融(27758)
(26497)
银行(26473)
(25511)
(24854)
(24396)
(20078)
业经(20069)
地方(18260)
农业(16714)
(16630)
(16449)
贸易(16436)
(15971)
(15867)
财务(15824)
财务管理(15783)
理论(15533)
企业财务(14955)
机构
学院(287235)
大学(283869)
(117567)
经济(114931)
管理(106415)
研究(93718)
理学(90721)
理学院(89747)
管理学(88091)
管理学院(87563)
中国(78483)
(58535)
(58345)
科学(55890)
(47210)
(46433)
中心(45979)
财经(45774)
(43905)
研究所(42361)
(41221)
业大(39857)
(37994)
师范(37639)
经济学(37246)
北京(37070)
农业(36362)
(36119)
财经大学(33792)
经济学院(33758)
基金
项目(183169)
科学(143288)
研究(138833)
基金(130321)
(111749)
国家(110737)
科学基金(94623)
社会(87450)
社会科(82791)
社会科学(82765)
(73599)
基金项目(68309)
教育(64463)
(61017)
编号(58805)
自然(58253)
自然科(56865)
自然科学(56849)
自然科学基金(55810)
资助(52909)
成果(48840)
重点(41793)
(41025)
课题(40776)
(40265)
(38908)
创新(36231)
(36208)
项目编号(35964)
国家社会(35538)
期刊
(133486)
经济(133486)
研究(86542)
中国(55182)
(46651)
(43762)
学报(41524)
(41342)
金融(41342)
科学(37736)
管理(37672)
教育(33170)
大学(31589)
学学(29713)
农业(28463)
技术(24572)
业经(23254)
财经(22891)
经济研究(21299)
(19711)
问题(17722)
(14656)
理论(14536)
(14153)
技术经济(13813)
商业(13658)
(13546)
实践(13010)
(13010)
统计(12990)
共检索到434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智彬  修南  
"人性"假设理论是理解产教融合及其问题的重要视角。从"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以及"复杂人"假设的多维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的产教融合仍存在各主体间沟通不畅、缺乏信任、预测与控制行为偏颇等问题。因此,要构建产教融合主体信任关系网络,完善产教融合现代治理机制,并在高质量理论研究中科学认识产教融合问题,不断促进产教融合的价值认同与制度保障,从而持续推动产教融合的长效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潘海生   徐铭业  
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新形势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对产教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干预是调整“市场失灵”的重要举措,良好的政策环境是产教融合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本研究通过构建“政策内容—政策工具”分析框架对146份央地产教融合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政策内容上,校企合作占文本比重大,但在产权制度建设、激励举措等方面规定较为模糊;在政策工具的使用上,以权威型政策工具为主,但涉及企业等市场主体则以象征号召型政策工具为主,其中涉及企业办学的相关政策存在“责任不清”“义务不明”“激励不足”等问题。针对政策力度不足、相关规定缺乏法律支持等问题,亟待出台更强力政策的。2023年天津市颁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条例》,通过法律手段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实践中产生的难点问题予以回应,为我国探索产教融合法制路径建设、促进区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体系完善贡献了“天津智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万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推动高职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下,我国高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获得了深入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政府管理缺位、合作沟通机制不畅、行业协会缺乏主体意识、利益平衡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对此,各级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力量应当联合行动起来,从加强制度建设、明确权责界定、深化教学管理机制改革等方面入手,促进高职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益权   李炎炎  
产教融合作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国家性战略,需要将行之有效的政策法定化。推进产教融合立法能够在专门性、目标性和促进性等方面为实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类型化建设和高质量转向提供法律依据和重要支撑,并能够在文化场域、经济场域和政治场域中实现多元行动主体职能与效用并重、层次与内容同行、权利与义务对等,是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淑林  钱亚林  裴旭  李金龙  
产教融合是解决教育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问题的根本路径,联合培养基地是我国工程硕士教育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尝试。基于四螺旋理论,对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产教融合的重点任务和内容,构建我国工程硕士联合培养评价体系,以108家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情况为样本,审视我国工程硕士联合培养的现状与困境,最后从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组织视角提出推进我国工程硕士联合培养的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苏荟  向茂冬  
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双循环”视角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能够以发展内需疏通国内经济循环堵点、以人才队伍培育国内循环动能、以协调集聚效应畅通国内循环,还能提升外循环质量,扩大外循环辐射范围。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双循环”发展对其提出创新驱动、协调内需、服务社会、可持续发展、开放共享等挑战,要求积极发挥各主体的作用,构建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供给体系、与经济社会有机协调发展的关系,终身职业技术学习生态圈以及有利于产教融合开放共享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邵坚钢  
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于探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路径具有较好的适切性。依据该理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路径包括利益相关者的甄别分类、战略制定、关系协调。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间接利益相关者、边缘利益相关者三类;相应战略包括彰显核心利益相关者的主导地位、发挥间接利益相关者的导向作用、利用边缘利益相关者的调适功能;利益相关者关系协调方式包括厘清多元关系、开展契约合作、聚焦政策支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喜祥  程兰诗  王荣辉  
基于系统理论、生态学理论及利益相关者理论等多学科视角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践壁垒进行审视,建议多维度创设产教融合环境,宏观层面要完善制度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区域产教融合良性生态系统;中观层面要以优化集团化办学为手段,建立产教利益共同体;微观层面要融通各方资源协调落实"五对接",协同共生推进,实现产教融合政策预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锋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在国家层面文件提出"产教融合",到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产教融合成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整体制度安排,产教融合迈入了新阶段。深化产教融合,将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进而在新技术革命下促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形态变革。目前,教育正处在形态变革的前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金秀  楼健昂  
随着产教融合成为一项国家战略,高等教育的形态变革迫在眉睫。我国高校“产”“教”分离的症结在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固化、产教融合的矛盾协调机制缺乏、制度体系建设滞后、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价值塑造功能不足等。为此,需要明确参与主体及其权责、完善产教融合制度建设、加强思政育人功能,努力构建良好互动的产教融合新格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付含菲  杨红荃  
随着教育部首批"新工科"项目的正式公布,推动落实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脚步进一步加快。高职院校作为培育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机构,同样承担着推动高职工程教育改革的使命。文章以高校"新工科"建设为切入点,从理论、实践、功能价值三方面系统阐述了"新工科"建设与高职产教融合的内在耦合性,并针对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新工科"建设面临的学科壁垒、制度僵化、资源劣势等现实困境,提出基于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的高职"新工科"建设优化路径,以期为高职工程教育改革加大助力,同时不断推动我国高职产教融合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潘毅  吴涛  
文章分析了扩招工作的需求及其与产教融合的关联,认为产教融合是高职扩招人才培养的必然渠道,具有产业需求为先、产教一体并重、产业驱动教学、产教理实一体、产教务实求质等特征。对此,文章提出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扩招工作的实施路径,包括:专业导向,校企联合按需生源引流;师资导向,校企共育保障扩招师资;教学导向,区园企校联动分类培养;评教导向,产教协同创新互通考评;输出导向,提升品质推动分类就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段明  
产业学院作为我国产教融合探索过程中的一种新的组织形态,在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纷纷成立产业学院,形成了"学校—企业型""学校—协会型""政—校—行—企多主体型"等治理模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国应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产业学院的法律性质与地位,从制度层面上构建现代治理体系及科学的治理架构,从机制层面上建立适当让渡企业利益的退出机制,从经济层面上明确产业学院产权划分,从文化层面上推动校企文化融合,提升产业学院治理效能,探索能够实现"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治理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璇  
产教融合是国家政策导向,是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优质化、特色化发展的需要。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础,而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金课"建设逐步陷入符号式"金课"陷阱,存在产教融合度低、利益主体缺乏动力机制等一系列问题。为突破当前困境,可尝试构建"四位一体"的"金课"评价体系,多方联动,共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全面激发"金课"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贞惠  王树生  
企业学院是产教融合视域下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与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型融合体。梳理企业学院的缘起与发展,解读其建设机制与时代特征,对落实《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具有深远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文章以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为例,探讨了企业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通过构建"七个共同"协同育人模式,完善"四维一体"运行保障体系,为新时代企业学院建设的现实路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探索与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