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99)
2023(11704)
2022(9789)
2021(8861)
2020(7581)
2019(17255)
2018(16451)
2017(32042)
2016(17360)
2015(19283)
2014(19183)
2013(19114)
2012(17571)
2011(15856)
2010(16061)
2009(15453)
2008(14717)
2007(13417)
2006(11548)
2005(10429)
作者
(53228)
(44460)
(44371)
(42221)
(28118)
(21662)
(20255)
(17412)
(16912)
(15727)
(15077)
(14811)
(14080)
(14020)
(13984)
(13849)
(13806)
(13064)
(12910)
(12900)
(11148)
(10881)
(10675)
(10316)
(10092)
(9943)
(9770)
(9769)
(8960)
(8938)
学科
(71742)
经济(71660)
(50388)
管理(48767)
(40380)
企业(40380)
方法(34864)
数学(31532)
数学方法(31321)
(27905)
金融(27903)
(25657)
银行(25606)
中国(25494)
(24725)
(21409)
(20133)
(17326)
(16292)
贸易(16280)
(15848)
业经(15428)
地方(15033)
(14859)
(14549)
财务(14525)
财务管理(14495)
企业财务(13844)
农业(13625)
中国金融(11414)
机构
大学(254090)
学院(252809)
(108723)
经济(106590)
管理(95671)
研究(86906)
理学(82781)
理学院(81865)
管理学(80561)
管理学院(80103)
中国(72367)
科学(53371)
(52186)
(51542)
(50387)
(45539)
中心(42439)
业大(41994)
研究所(41517)
农业(41271)
财经(40909)
(37174)
(37138)
经济学(35115)
北京(32553)
经济学院(32177)
财经大学(30647)
(30096)
(29910)
(29473)
基金
项目(170129)
科学(132652)
基金(125050)
研究(117320)
(111242)
国家(110323)
科学基金(93370)
社会(76028)
社会科(72291)
社会科学(72263)
基金项目(66860)
(66502)
自然(61883)
自然科(60525)
自然科学(60501)
自然科学基金(59492)
(56455)
教育(52978)
资助(50857)
编号(45745)
重点(38715)
(37535)
(36851)
(36126)
成果(36002)
创新(33875)
科研(33725)
计划(33046)
国家社会(31922)
教育部(31852)
期刊
(111814)
经济(111814)
研究(72099)
学报(46152)
中国(46014)
(45675)
(40206)
金融(40206)
科学(40127)
(39640)
大学(33455)
学学(32276)
管理(31821)
农业(29381)
财经(21100)
经济研究(18951)
技术(18484)
业经(18252)
(17997)
教育(16883)
(15816)
问题(15343)
理论(13339)
(13120)
(12967)
商业(12759)
技术经济(12736)
实践(11985)
(11985)
统计(11645)
共检索到371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罗福根  
我国正处于“人口红利”的黄金时期,本文就如何抓住这一相对短暂的历史机遇,采取有效的金融政策,促进经济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分析和论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田素华  徐明东  徐晔  
人口结构和劳动力迁移是引起中国金融系统中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由此引起的流动性过剩具有短期特征,这是影响2008—2010年期间中国金融市场走势的决定性因素,中国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发展都受其影响。随着农村剩余劳动迁移过程进入到高一级阶段,中国简单劳动短缺将会成为事实,这会提高中国农民工的工资作价能力,进而会带动中国劳动工资水平全面提高,并引起居民对私人理财、投资顾问和个人信贷消费等现代金融服务需求显著上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贾俊雪  龙学文  孙伟  
为更好地认识与理解生育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人口红利和人力资本红利及其经济影响,本文基于中国生育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构建一个异质性居民代际交叠模型,深入考察生育政策(包括最大生育数量限定和超生罚款政策)对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社会养老保障负担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表明,生育政策对不同人力资本居民的生育和子女教育投资决策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效应,且生育数量限定和超生罚款政策的影响不同。生育数量限定政策放松对经济增长具有"倒U"型影响,对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则具有"U"型效应,有利于减轻社会养老保障负担。超生罚款政策放松亦能减轻社会养老保障负担,但会抑制经济增长、加大收入差距。加大公共教育投入总体有助于生育政策放松取得较好效果;降低代际传导性有利于生育数量限定政策放松积极作用的发挥,超生罚款政策放松则具有相反影响。上述发现对于持续优化完善我国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具有良好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杜本峰  
人口变化及其对经济政策的作用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而金融市场怎样应对现在以及未来的人口变化,越来越引起了人口经济学家、金融学家、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的关注,一时间,许多理论竞相争鸣,关于人口与金融市场的关系问题的公开学术争论虽然才初见端倪,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渐严重,该问题必将引起广泛的关注。仅就老龄化对金融市场方面的影响,提出若干问题,以便引起我国学者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孟令国  王清  胡广  
本文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使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和年龄结构变动等因素对储蓄率的影响,为二次人口红利中储蓄红利的实现提供实证支持和政策建议。分析结果表明:(1)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提高了我国的国民储蓄率。(2)如果不考虑时间效应,少儿抚养比提高会减少国民储蓄率,如果考虑时间效应,则结果相反;而老年抚养比的提高无论是否考虑时间效应,都会增加国民储蓄率。(3)二元经济制度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正在弱化,我国的居民储蓄具有很强的动态效应。建议:应建立积累制的养老制度、疏通投资渠道、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马雪彬  马春花  
一定程度上讲,发展中国家实现全面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该国的金融深化水平,因为金融深化能减少家庭的消费信贷约束,释放居民消费能力,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力,对于我国而言更是如此。但在金融深化助推经济增长的同时,根据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我国趋于老龄化的人口结构也会作用于居民消费,当这两种效应同时发生作用时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走向便成为一个关注的重点。本文利用Eviews6.0软件通过构建居民消费率、少年抚养率、老年抚养率和金融市场化指数四变量之间的VAR和VE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在定性基础上做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少年抚养率和老年抚养率以及金融市场化程度都是居民消费率的格兰杰原因,但少年抚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原新  高瑗  李竞博  
人口红利是建立在人口机会窗口上的经济学概念。收获人口红利的前提条件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机会,充分必要条件是与人口机会相适应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人口红利有数量型和质量型之分,前者以人力资源优势为基础,后者以人力资本为基础,二者的周期必有重叠,收获质量型人口红利的潜力更大且更具可持续性。依据人口发展规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高台期相伴,劳动力资源存量虽减但规模庞大,人口抚养比相对较低,人口综合素质有了质的飞跃,低龄老年人力资源规模巨大且质量改善,收获数量型人口红利的人口机会窗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惠民  雷贵优  
基于20002014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本文运用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对我国人口红利与投资的时空特征进行深入剖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正处于由少儿抚养比下降带来的人口红利期,而老年抚养比的大幅上升将加剧我国人口红利消逝。同时,少儿抚养比与总抚养比及投资呈由东至西递增的态势,而老年抚养比则呈相反的空间分布格局。进一步的全域莫兰指数分析显示人口红利与投资呈现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而局域分析则显示二者存在空间分布的异质性特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袁益  李萌  张力  
促进人口红利开发,需要对居民收入、消费、政府转移支付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之间和不同世代之间的流动及相互影响有“全景”式的认识和判断。基于国民转移账户的理论架构和国民经济资金流量表,定量分析财富资源在生命周期的配置现状和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居民的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在60岁以后显著下降,老年期经济在低水平状态下盈余;制度性的二次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不足,提供的老年保障不充分;每个有效劳动力能够支持的有效消费者的数量下降。在第一次人口红利已逐渐消失的背景下,老年收入和消费约束是中国重构人口红利的重要挑战。加强制度化的老年保障以提升老年期经济盈余是获取第二次人口红利的重要抓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宋文光  宫颖华  
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利用统计当中的回归分析方法对北京市人口红利在储蓄方面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人口红利的特点,并提出了北京市"人口红利"效应最大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鹏  
本文通过运用Williamson扩展后的Leslie矩阵人口预测模型,预测未来不同年份我国各年龄段人口的变化,从而预测我国未来的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确立"人口红利期"的关闭时间。本文的结论为:总和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是影响"人口红利期"关闭时间的关键因素,而适当的总和生育率有助于稳定未来的总人口抚养比。从而本文建议审慎放松计划生育政策,适当提高现有的总和生育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良胜  宾江  
本文通过珠三角地区2000年至2010年常住和户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数据,分析珠三角人口红利的变化趋势,实证研究外来劳动年龄人口对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并提出相应利用人口红利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树  朱要龙  魏巍  
本文通过引入双向代际因子的四期戴蒙德模型予以数理分析,并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采用1989~2016年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少儿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呈显著正向关系,而老年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则呈显著负向关系。通过面板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的关系呈动态演化的过程,其变化符合数理模型推导的结论。最后,从人口结构红利的角度分析居民消费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并给出理论上的支持及实证检验。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惠民  雷贵优  
基于2000~2014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本文运用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对我国人口红利与投资的时空特征进行深入剖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正处于由少儿抚养比下降带来的人口红利期,而老年抚养比的大幅上升将加剧我国人口红利消逝。同时,少儿抚养比与总抚养比及投资呈由东至西递增的态势,而老年抚养比则呈相反的空间分布格局。进一步的全域莫兰指数分析显示人口红利与投资呈现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而局域分析则显示二者存在空间分布的异质性特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贺菊煌  
本文用一个含中青年人对幼年人抚养和对老年人赡养的世代交叠模型分析人口变动对储蓄率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新的结论。其中较重要的是:①快速的生育率下降对储蓄率没有大的正影响(储蓄率只在人口转变时期小幅度上升);②幼年-中青年人口比率变动对储蓄率的影响力比老年-中青年人口比率变动对储蓄率的影响力小得多;③快速的生育率下降虽然引起经济增长率下降,但它同时引起人均消费永久性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