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18)
- 2023(9262)
- 2022(7960)
- 2021(7182)
- 2020(6353)
- 2019(14801)
- 2018(14250)
- 2017(27813)
- 2016(15095)
- 2015(17274)
- 2014(17339)
- 2013(17503)
- 2012(16640)
- 2011(14962)
- 2010(15498)
- 2009(14928)
- 2008(13981)
- 2007(12465)
- 2006(10835)
- 2005(9986)
- 学科
- 济(63942)
- 经济(63882)
- 业(41089)
- 管理(38820)
- 企(32806)
- 企业(32806)
- 方法(30458)
- 融(27802)
- 金融(27800)
- 数学(27106)
- 数学方法(26908)
- 银(24914)
- 银行(24891)
- 行(24149)
- 中国(23435)
- 财(20295)
- 贸(19767)
- 贸易(19759)
- 易(19409)
- 农(17750)
- 制(15103)
- 地方(14710)
- 出(13275)
- 业经(13100)
- 务(12274)
- 财务(12245)
- 财务管理(12210)
- 学(12086)
- 农业(12000)
- 企业财务(11546)
- 机构
- 大学(215955)
- 学院(214583)
- 济(96043)
- 经济(94088)
- 管理(79087)
- 研究(74201)
- 理学(67193)
- 理学院(66491)
- 管理学(65448)
- 管理学院(65060)
- 中国(64096)
- 财(45644)
- 京(44795)
- 科学(42807)
- 所(38049)
- 农(37868)
- 中心(36631)
- 财经(36028)
- 研究所(34362)
- 经(32742)
- 江(32130)
- 经济学(31697)
- 业大(30964)
- 农业(29919)
- 经济学院(29107)
- 北京(28534)
- 财经大学(26858)
- 范(26341)
- 院(26134)
- 州(26111)
- 基金
- 项目(136936)
- 科学(106120)
- 研究(101057)
- 基金(99078)
- 家(85619)
- 国家(84939)
- 科学基金(71501)
- 社会(64103)
- 社会科(61042)
- 社会科学(61022)
- 省(53131)
- 基金项目(51854)
- 教育(45898)
- 划(44467)
- 自然(44241)
- 自然科(43204)
- 自然科学(43192)
- 自然科学基金(42426)
- 资助(41789)
- 编号(41261)
- 成果(34454)
- 重点(31205)
- 部(31175)
- 发(30347)
- 创(28506)
- 课题(28167)
- 国家社会(26950)
- 教育部(26820)
- 性(26793)
- 创新(26771)
- 期刊
- 济(101297)
- 经济(101297)
- 研究(65327)
- 中国(41346)
- 融(37776)
- 金融(37776)
- 财(36099)
- 农(34612)
- 学报(33631)
- 科学(28955)
- 管理(26279)
- 大学(25353)
- 学学(23830)
- 农业(22161)
- 教育(18972)
- 财经(18077)
- 技术(17157)
- 经济研究(16828)
- 贸(15910)
- 经(15489)
- 国际(15434)
- 业经(15025)
- 问题(14233)
- 业(12252)
- 理论(11730)
- 世界(10838)
- 技术经济(10761)
- 实践(10572)
- 践(10572)
- 统计(10484)
共检索到333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研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观察、分析与应对》(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一本全新的文集,汇集了作者对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观察、分析与应对探索。危机早在2007年夏天即开始浮现,到2008年9月开始全面深化,成为一场波及全球、影响深远的国际金融动荡。从最初的次贷风险暴露到2007年9月北岩银行挤兑,再到2008年3月贝尔斯登被收购,金融界每天都在关注、讨论着这场危机会向何处去。对危机的解释和对未来的预测众说纷纭,但令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辰利 邵红岭
国际金融危机主要通过贸易渠道直接影响就业,这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已经明显呈现,出口萎缩,出口部门就业量减少。遵循这种思路,利用河北省1989年~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检验分析了出口和第二产业就业之间的数量关系,验证了经济危机对出口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影响工业部门就业的事实。同时将中国各地区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历史数据作了横向比较验证,结果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并且与国外一些研究结论相符。在对地区历史数据的回归和地区之间数据的比较基础上,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河北省就业作了影响幅度和持续时间的大致预测。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出口 就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分析应用"课题组 许宪春 彭志龙 刘起运 佟仁城
本文分别利用2007年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和引入非线性因子的局部非线性投入产出模型,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为直接的出口、投资角度出发,测算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测算结果显示:在最近一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影响是逐步加剧的;重点行业影响较为集中;由于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及时准确,刺激经济计划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时,非线性就业弹性能够更准确的反应行业产值和就业人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将其引入投入产出经典模型能使模型更好地反映真实经济情况。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平 陶玲 刘卫江
始终坚守市场信用和社会诚信,稳健经营,谨慎维护各相关利益者权益,不仅是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金融机构必须承担的社会职责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添
本文分析了当前金融危机对铜价运行格局的产生的影响,提出金融危机导致支撑铜价持续上涨的三大基石明显松动,探讨了金融危机下铜价的未来走势,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铜价 影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学臻 庞世伟
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因素很复杂,既有体制、政策层面的原因,又有基本制度方面的深层次根源。汲取西方国家引发危机的深刻教训,推进改革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不能踏入私有化的歧途;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坚决防止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必须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必须重视节制资本,防止资本侵害公众利益、危害经济安全;必须处理好储蓄与消费的关系,促使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原因 警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静
文章首先界定出口信用保险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及其种类,分析金融危机下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对浙江省实证分析,进一步调查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科法斯最新经济增长预测的基础上,提出当前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应对措施。研究表明:加快制定出口信用保险法规,为信用保险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尽快解决管理体制问题为出口信用保险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改变企业内部核算办法,完善企业风险防范机制;适度降低投保费用,进一步拓宽出口信用保险服务领域;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企业加深对信用保险业务的了解,是有效的措施手段。
关键词:
出口信用保险 国际金融危机 应对措施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徐昱
当今世界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以"市场占有率"一决雌雄,而是以更高的"顾客占有率"来立于不败之地。西方一种新型的营销理论——关系营销应运而生。无数企业的实践证明,关系营销可以帮助企业维系顾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摆脱困境,求得生存与发展。本文从关系营销的视角,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中小出口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研究了中小企业关系营销的现状和不足,把中国中小出口企业应对危机的主张具体化为九点建议,希望能帮助中国中小出口企业摆脱困境,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稳固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陆荣 王曦
伴随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作为当前总需求调节的重要手段,其对经济刺激的效果值得关注。鉴于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最重要渠道,本文在M-F的模型框架下,引入Bernanke和Blinder(1988)的经典论文的结论,构建我们的经济结构模型。并在该模型指导下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以估计经济系统的动态调节特征,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计算了本轮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总体拉动效应,进而分析、比较了各渠道的效果。最后基于模型的实证结论,通过权衡货币政策的拉动效应和带来的通胀压力,认为本轮扩张性货币政策将会渐进而平稳地淡出。
关键词:
货币政策 SVAR 货币渠道 信贷渠道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汤婧
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完成"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战略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服务外包是一个真正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型产业。我国服务外包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成本相对较低,人力资源充足,前景十分广阔,但是,也面临着服务外包企业规模有限、技术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中高端专业人才缺乏、政策缺乏可操作性且实施力度不强、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强等问题。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必须从要加强规划引导、加大鼓励扶持我国企业的国内国际纵横向并购、加强服务外包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服务外包 竞争力 知识产权保护 人力资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健 王茹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管涛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深化,各国政府纷纷采取非常规的、激进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工具,刺激经济复苏,救助金融机构。尽管上述危机应对政策是必要的、合理的,但却有延缓结构调整、助长道德风险、降低美元资产安全、削弱经济金融稳定等后续负面影响。该文分析上述影响后提出,中国应从注意政策的长短期搭配、保持政策的前瞻与灵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注重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方面制定危机应对策略。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史世伟
同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一样,德国政府也实施了银行救助和经济振兴计划来克服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德国的秩序自由主义传统和强调规则的经济政策理念使其应对政策与美国明显不同。文章认为,德国危机应对政策的特点是秩序政策优先,主张重塑国际金融秩序并率先提出加强国际金融监管的具体建议。在经济温和复苏后,德国政府坚决从扩张性财政政策中退出,坚持财政平衡对中长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近年来德国推进结构改革从而提高了德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尽管德国经济振兴计划的数额相对较小,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关键词:
德国 金融危机 退出战略 经济政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主父海英 白钦先
金融的本质属性(自然垄断倾向、弱公共品性质、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极易导致金融负外部性问题,即金融产品的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出现风险外溢效应。以前的研究重在微观金融外部性,而此次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宏观金融负外部性更值得关注:利益集团的成本外化、弱势美元的风险转嫁、政府创租以及救市的全球性负面社会效应。全球化的金融市场及其国家化的主宰者是宏观金融负外部性产生的制度根源,只有通过适当考虑对方的利益的国际合作、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世界各国才可能摆脱被动的"金融负外部性承受者"的身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