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59)
- 2023(21053)
- 2022(17455)
- 2021(16123)
- 2020(13407)
- 2019(30517)
- 2018(30455)
- 2017(57407)
- 2016(31403)
- 2015(35264)
- 2014(35700)
- 2013(34897)
- 2012(32138)
- 2011(29240)
- 2010(29723)
- 2009(27378)
- 2008(26590)
- 2007(23830)
- 2006(21393)
- 2005(19584)
- 学科
- 济(140595)
- 经济(140451)
- 管理(87477)
- 业(82255)
- 企(66817)
- 企业(66817)
- 方法(53694)
- 数学(46010)
- 数学方法(45237)
- 中国(40302)
- 农(36524)
- 地方(33361)
- 业经(31450)
- 学(31005)
- 财(28566)
- 制(25165)
- 农业(24759)
- 理论(23292)
- 技术(22854)
- 贸(22515)
- 贸易(22497)
- 银(21728)
- 易(21703)
- 银行(21673)
- 融(21171)
- 金融(21162)
- 行(20895)
- 和(20265)
- 环境(20126)
- 发(18737)
- 机构
- 大学(447051)
- 学院(447004)
- 济(180622)
- 经济(176578)
- 管理(168707)
- 研究(159736)
- 理学(143736)
- 理学院(142040)
- 管理学(139148)
- 管理学院(138333)
- 中国(119842)
- 科学(99071)
- 京(98167)
- 财(82000)
- 所(81973)
- 农(75710)
- 研究所(74225)
- 中心(71001)
- 江(69000)
- 业大(66571)
- 财经(63941)
- 北京(63059)
- 范(61953)
- 师范(61304)
- 农业(58752)
- 院(58208)
- 经(57826)
- 州(55677)
- 经济学(54230)
- 技术(50717)
- 基金
- 项目(296014)
- 科学(231344)
- 研究(217106)
- 基金(210982)
- 家(184816)
- 国家(183255)
- 科学基金(155883)
- 社会(135221)
- 社会科(127960)
- 社会科学(127923)
- 省(117062)
- 基金项目(110019)
- 教育(100603)
- 自然(100126)
- 划(98410)
- 自然科(97767)
- 自然科学(97744)
- 自然科学基金(95923)
- 编号(89069)
- 资助(87471)
- 成果(73668)
- 重点(67188)
- 发(66342)
- 部(63944)
- 课题(63503)
- 创(61112)
- 创新(57056)
- 科研(55604)
- 国家社会(55381)
- 教育部(54471)
- 期刊
- 济(210947)
- 经济(210947)
- 研究(138264)
- 中国(98290)
- 学报(72897)
- 农(70165)
- 科学(66601)
- 管理(66465)
- 财(61604)
- 教育(59267)
- 大学(55128)
- 学学(51513)
- 农业(47971)
- 技术(43573)
- 融(41751)
- 金融(41751)
- 经济研究(34342)
- 业经(34002)
- 财经(31579)
- 经(27210)
- 问题(26940)
- 业(25644)
- 图书(24548)
- 技术经济(23256)
- 科技(21998)
- 统计(21245)
- 版(21021)
- 贸(20237)
- 现代(20117)
- 理论(20025)
共检索到692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余义勇 张骁
"新常态"下,作为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重要载体的开发区,其转型升级受到广泛关注。基于产业集聚和产城融合视角,以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进行研究,梳理开发区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道路及发展理念,并探讨其转型升级路径及发展模式。结果发现:①常熟经开区转型升级路径共经历了"内外并举"、"由低向高"和"由重向优"3个阶段;②聚焦特色主导产业并发挥其引领与带动作用、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是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之一;③基于"产-人-环"一体化开发区转型发展新模式,能够有效促进产业升级与园区建设间协调发展,并以此共同驱动开发区转型升级。研究结论可为中国开发区转型升级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开发区 产业升级 产业集聚 产城融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攀 王兴平 贺志华
随着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以及开发区发展趋于成熟,开发区的转型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文章以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梳理开发区空间发展历程,探究企业空间拓展与开发区空间配置之间的矛盾,从开发区转型发展的要求出发,对开发区按照"企业-产业-园区"一体化模式的空间发展进行了分析,并从明确开发区空间发展方向、合理配置企业用地规模和更新产业类型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谢光北
中国沿海城市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和改革大潮中涌现的新事物,是中国执行对外开放方针的重大战略决策,其在中国改革开放十年来所形成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发区—边疆地区—广大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拟以天津开发区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发展模式的演变过程,对其初期制定的发展模式及其实施效果进行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研究,并与其他沿海开发区进行比较,结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中国国情,探索一条适合天津开发区发展的成功之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伟 朱宏亮
资金对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不可或缺,而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入,能否拓展融资渠道,广泛获取建设资金,优化融资模式,成为开发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融资模式包括企业融资和项目融资两类,其中许多模式都可以灵活组合为开发区所用。当前,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政府机构、企业”的双重性质以及开发区的预期收入结构,决定了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合适的形式,以企业融资为主体,项目融资为补充,充分吸收政策性补贴和贷款,为开发区发展筹集宝贵的建设资金。
关键词:
开发区 企业融资 项目融资 融资模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常江 张金翠 李亚博 李达
低碳经济在世界环境及能源安全危机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基于低碳产业发展理念,运用库兹涅兹法则及钱纳里经济发展阶段判定等方法,对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试图通过优化开发区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布局的合理性,降低产业发展成本,达到节能减排、发展经济的目标,实现产业园区的低碳发展,为徐州低碳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关键词:
低碳 产业发展 经济技术开发区 徐州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和俊
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同时也面临新的形势。本文分析了开发区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开发区再发展的对策意见。
关键词:
开发区建设 问题 对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祝尔娟 何皛彦
京津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京津冀地区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中坚力量。可从地位作用和发展水平两个维度构建京津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定性、定量和空间分析方法,对三地1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从总体上看,1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科技引领、产业支撑和经济带动三个方面能够对区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内部结构看,京津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水平最高,其中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实力最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创新活力最优;从空间格局来看,三地产业呈现"一轴、一带、多点"的空间分布特征。京津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实力差距悬殊、产业集聚度与对接能力不足、资源整合与要素共享机制欠缺等。未来应完善创新体系,打造创新高地,更好地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促进产业链接,打造高新产业高地,提升产业支撑能力;促进要素整合,形成整体优势,充分发挥区域引擎作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祝尔娟 何皛彦
京津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京津冀地区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中坚力量。可从地位作用和发展水平两个维度构建京津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定性、定量和空间分析方法,对三地1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从总体上看,1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科技引领、产业支撑和经济带动三个方面能够对区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内部结构看,京津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水平最高,其中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实力最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创新活力最优;从空间格局来看,三地产业呈现"一轴、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晓 张晓云 殷健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开发区发展趋于成熟,开发区转型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被广泛研究的主题。由于功能与空间结构的差异,开发区的转型路径与城市中心区有很大的不同。基于经济转型是空间转型核心动力的认识,通过分析开发区经济转型的方向,探索空间转型的理论路径。并以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实例,具体分析其2002~2012年间的发展轨迹,判断其经济转型与空间转型的发展方向,进而提出合理的规划策略建议。
关键词:
经济转型 空间转型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景琦
工业园区在存量规划下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地方政府普遍面临的空间治理难题。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通过对镇区生活空间的拆违治理,基于存量规划形塑了工业园区的新空间格局,进而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具体而言,上虞区虽然面临着产业升级的压力,但政府面对工业园区存量规划空间内细碎化的产权,却面临着空间治权不足的困境;工业园区内的农民工多租住在镇区生活空间的违建房中,政府通过对镇区生活空间的拆违,直接瓦解了镇区内的房屋租赁市场,间接影响到了园区内企业的劳动雇佣关系,最终推动了工业园区的产业升级。该模式为空间利用秩序转型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路径。
关键词:
利益主体 多重空间属性 治理 空间联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仉培宏 韩增林
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面向世界开放的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标志之一。2009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占大连全市的22.7%;工业总产值实现2331亿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铤
1996年底,中共浙江省台州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决定将该市椒江经济开发区改名、扩大、升格为“台州经济开发区”。本文拟对这一开发区的定位、产业开发与企业发展重点及投资环境的完善等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崔凤军
本溪严重的环境污染、紧张的城市用地及畸形的产业结构,为开发区的发展目标和产业构建提出了内在要求。通过对本溪开发区背景条件与发展条件(含区位条件、经济技术依托、资源和交通条件等)的分析,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了医药工业作为先导产业、机构工业作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配置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