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05)
2023(9140)
2022(7911)
2021(7482)
2020(6511)
2019(15293)
2018(15274)
2017(29587)
2016(15904)
2015(18104)
2014(18163)
2013(17813)
2012(16334)
2011(14582)
2010(14185)
2009(13086)
2008(12819)
2007(11311)
2006(9142)
2005(7866)
作者
(44668)
(37704)
(37595)
(35863)
(23742)
(18171)
(17392)
(14899)
(14172)
(13235)
(12734)
(12520)
(11893)
(11859)
(11680)
(11585)
(11512)
(11172)
(10839)
(10796)
(9320)
(9177)
(8996)
(8632)
(8590)
(8477)
(8292)
(8222)
(7587)
(7543)
学科
(67305)
经济(67240)
管理(46094)
(44841)
(37209)
企业(37209)
方法(37146)
数学(33648)
数学方法(33237)
(17965)
(17131)
中国(14677)
(13158)
业经(12966)
(12498)
贸易(12497)
(12159)
(12097)
财务(12056)
财务管理(12027)
地方(11572)
企业财务(11406)
农业(11275)
(11019)
技术(10416)
(10203)
理论(9757)
环境(9316)
(8736)
银行(8709)
机构
大学(226562)
学院(226325)
(93722)
经济(91931)
管理(91140)
理学(79953)
理学院(79160)
管理学(77750)
管理学院(77333)
研究(68753)
中国(51255)
(45427)
科学(43138)
(41324)
(37801)
业大(35274)
财经(34248)
中心(33834)
(33651)
(32286)
(31150)
研究所(30946)
农业(30092)
经济学(29438)
(27798)
师范(27477)
北京(27396)
经济学院(26850)
财经大学(25605)
(25351)
基金
项目(158396)
科学(124979)
基金(116291)
研究(113454)
(100999)
国家(100208)
科学基金(86884)
社会(72086)
社会科(68412)
社会科学(68392)
(62455)
基金项目(62274)
自然(57578)
自然科(56270)
自然科学(56253)
自然科学基金(55237)
教育(53454)
(52335)
资助(47646)
编号(45989)
成果(35918)
(35718)
重点(35527)
(33376)
(33249)
科研(31520)
创新(31242)
教育部(30825)
课题(30478)
大学(30227)
期刊
(92640)
经济(92640)
研究(57409)
中国(35774)
学报(35417)
(33824)
(32620)
科学(32138)
管理(30727)
大学(26900)
学学(25608)
农业(22024)
技术(21185)
教育(19393)
财经(16844)
(16406)
金融(16406)
业经(15602)
经济研究(14984)
(14401)
问题(13037)
统计(12043)
(11940)
技术经济(11777)
(11103)
理论(10920)
(10817)
财会(10612)
商业(10447)
实践(9993)
共检索到3069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继国  黄文义  
西方产权理论对产权概念范畴的界定并不完整,仅仅将其界定为法权上的权利束,忽视了不同产权主体之间背后的权力对等关系。这一不清楚的产权概念界定随西方产权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中国后被用于中国国企改革,使得改革中所谓的"产权清晰"成了一个"不清晰"的"清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将产权混同为所有权,把所有权定义为依法享有的对自己财产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把产权定义为包括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一组权力束权利,二者都是权利束,且没有了差别。这样,建立在混乱的产权范畴基础上的所谓"产权清晰"就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泽一  
马克思认为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产权具有统一性和分离性,产权的形式、结构和演变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并对生产力起一定的反作用。只有"以深入历史事物的宏伟逻辑的眼光来领会"马克思的产权思想,才能够把握其精髓,指导我国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灿  
西方产权理论风行中国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中期以后国内才开始马克思产权经济思想的研究,但由于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阶级立场、基本方法、"范畴口径"等的不同甚至对立,使它们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不可通约性"问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叶祥松  
马克思产权理论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包括产权的含义和本质 :认为产权是财产主体对财产所拥有的排他性、归属性的关系或权利 ,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或经济权利 ;产权的权能包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等一系列权利 ;产权的权能结构既可以是统一的 ,也可以是分离的 ;产权具有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关系的保障功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盼晴  
共同富裕是共产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全面、均衡和持续性是其基本要求。从中国实践来看,集体产权的权能扩张可有效盘活闲置或低效利用的集体资源,并且权能拓展可促使集体产权的扩张、发展和变动等特性得以进一步释放。总体来看,集体产权的权能拓展有利于集体内外、城乡共同富裕的实现。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个体权利被遮蔽、同一场域内多元主体分化、成效难以持续等问题不断凸显。权能拓展对共同富裕的正向促进可能转为反向阻碍。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宏观层面需明确权能拓展与共同富裕间的逻辑关联,微观层面则需强化权利主体的自主性、维持多元主体的均衡性、增强权利实现的可持续性。如此,才能通过集体产权的权能拓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春辉  李少育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产权思想,深入剖析私有产权主导下平台企业产权制度的内在缺陷,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私有产权与大数据及平台企业的公共属性之间的矛盾,论证了平台企业产权混合所有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以平台企业分类为切入点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平台企业混合所有产权制度,为平台企业监管和产权制度演进提供新的视角和可行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盼晴  
共同富裕是共产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全面、均衡和持续性是其基本要求。从中国实践来看,集体产权的权能扩张可有效盘活闲置或低效利用的集体资源,并且权能拓展可促使集体产权的扩张、发展和变动等特性得以进一步释放。总体来看,集体产权的权能拓展有利于集体内外、城乡共同富裕的实现。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个体权利被遮蔽、同一场域内多元主体分化、成效难以持续等问题不断凸显。权能拓展对共同富裕的正向促进可能转为反向阻碍。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宏观层面需明确权能拓展与共同富裕间的逻辑关联,微观层面则需强化权利主体的自主性、维持多元主体的均衡性、增强权利实现的可持续性。如此,才能通过集体产权的权能拓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卢现祥  
马克思的制度分析适用于长期的制度变迁分析,而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则适应于短期的制度变迁分析,并且马克思的长期制度变迁分析具有历史性、演进性和动态性;在马克思看来,建立在私有财产制度基础上的生产过程存在剥削和掠夺性的一面;马克思不仅重视制度公平性分析,而且注重对制度的性质进行分析,这也是马克思不同于制度经济学家的重要一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包先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历史中具体的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个体成长的历史,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中,抽象出商品生产者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三个阶级的行为逻辑。他对经济活动中的人按研究的进程进行两次抽象,强调对人的分析的真实性和现实性;他规定了抽象的前提与范围,强调抽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他将个人行为的分析融合在社会利益结构的分析之中,并从社会经济的内在机制说明人的行为道德问题。马克思对人的分析方法是经济人假设或其他假设所不能替代的科学方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英伟  
马克思产权理论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现阶段,学术界在资源税和环境税功能定位问题上存在着较大分歧,不利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以马克思产权理论指导资源税和环境税改革,有助于明晰功能定位,发挥两税及相关税费之间的协同性作用,进而为改革方案的综合设计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提供可靠的依据。在马克思产权理论视角下,资源税的功能定位应是:节约保护资源,并充分补偿代际间的负外部性;而环境税的功能定位则集中在: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发挥规制和导向作用,解决代内负外部性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英伟  
马克思产权理论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现阶段,学术界在资源税和环境税功能定位问题上存在着较大分歧,不利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以马克思产权理论指导资源税和环境税改革,有助于明晰功能定位,发挥两税及相关税费之间的协同性作用,进而为改革方案的综合设计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提供可靠的依据。在马克思产权理论视角下,资源税的功能定位应是:节约保护资源,并充分补偿代际间的负外部性;而环境税的功能定位则集中在: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发挥规制和导向作用,解决代内负外部性问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魏江林  
本文基于马克思流通理论,考察了生产要素和流通要素的统一动态关系。技术创新的出现不会破坏零售业固有媒介职能,而是通过提高信息传输效率,促使零售业更高效的识别需求与引导生产,让零售进一步强化商业资本对产业资本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扩大社会再生产规模。本文根据消费需求、供应链结构和全渠道零售特性,分析新零售背景下零售职能的变与不变,在线上和线下一体化新零售格局中,零售的媒介机制得到升级,构筑大数据驱动的拉式流通供应链结构,同时符合马克思流通理论中对零售"媒介供需"和"质效担保"的前提作用。最后,本文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谢地  李俊滔  
文章在批判科斯产权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有限资源的外部性及产权有效性问题。文章认为"有限理性"和"未来收益难以预期"使得边际效用无穷大的有限资源的外部性问题超越了科斯经典文献的分析脉络。针对土地和空气这类难以分割且社会共有的必备生产资料,马克思产权理论的适用性超越了西方产权理论的效率范畴,政府应当据此推进产权理论创新,推广更符合民众利益诉求的产权制度宣传,走出被西方产权理论和西方思维范式固化的角色,不遗余力的建立更加符合法理和情理的监管制度,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土地侵占问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振平  
关于马克思产权关系的定义对马克思经济学比较了解的人大都知道,马克思的所有权概念,从本质上讲,囊括了产权的基本内涵。由于所有权是一种法律现象,因而它是具体的,即一定的社会中与之相适应的所有权的内容彼此可能不同。同时,它又是广泛的、综合的、整体的,即它不是单纯的归谁所有问题,而是包含着除所有权以外的占有、使用、支配、处置、收益等权利在内的概念。就财产关系而论,狭义的所有权(财产归谁所有)决定其它所有的一切权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