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07)
- 2023(9058)
- 2022(7254)
- 2021(6787)
- 2020(5053)
- 2019(11015)
- 2018(10680)
- 2017(19329)
- 2016(10572)
- 2015(12010)
- 2014(11683)
- 2013(10846)
- 2012(9615)
- 2011(8608)
- 2010(8655)
- 2009(7448)
- 2008(6736)
- 2007(6255)
- 2006(5397)
- 2005(4299)
- 学科
- 济(38317)
- 经济(38295)
- 管理(25932)
- 业(22441)
- 企(17909)
- 企业(17909)
- 农(14077)
- 中国(13728)
- 业经(12610)
- 地方(11921)
- 方法(10339)
- 产业(10118)
- 农业(9242)
- 理论(8485)
- 技术(8393)
- 数学(7980)
- 数学方法(7864)
- 财(7269)
- 制(7181)
- 教育(7031)
- 教学(6899)
- 环境(6679)
- 发(6608)
- 贸(6206)
- 贸易(6200)
- 和(6169)
- 地方经济(6102)
- 易(5969)
- 学(5867)
- 结构(5615)
- 机构
- 学院(137206)
- 大学(122776)
- 济(50100)
- 经济(48901)
- 管理(46931)
- 研究(42822)
- 理学(39534)
- 理学院(39132)
- 管理学(38392)
- 管理学院(38165)
- 中国(30931)
- 京(25607)
- 科学(25197)
- 职业(23140)
- 财(23012)
- 技术(22944)
- 江(22250)
- 中心(19965)
- 所(19681)
- 范(19502)
- 师范(19335)
- 州(18421)
- 农(18252)
- 研究所(17592)
- 财经(17299)
- 业大(17046)
- 技术学院(16559)
- 职业技术(16536)
- 院(16501)
- 北京(15694)
- 基金
- 项目(90215)
- 研究(76412)
- 科学(71161)
- 基金(59372)
- 家(49828)
- 国家(49303)
- 社会(46309)
- 社会科(43722)
- 社会科学(43716)
- 科学基金(42572)
- 省(40669)
- 教育(37172)
- 编号(35354)
- 划(32209)
- 基金项目(30864)
- 成果(27906)
- 课题(26425)
- 年(23802)
- 自然(23251)
- 发(22938)
- 自然科(22620)
- 自然科学(22617)
- 自然科学基金(22177)
- 资助(21931)
- 重点(21282)
- 项目编号(20615)
- 创(20516)
- 规划(20041)
- 性(19502)
- 发展(19240)
共检索到207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昕 高鸿
产业学院是一种创新型的产教融合组织形态,具有产业与教育的双重属性,其发展亦遵循产业与教育的双重逻辑,是区域产业集聚与创新需求的外驱力与职业教育自身变革的内驱力共同推动的结果。创新性地推动产业学院发展,应着力于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推进产业学院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促进作用,推进产业学院融入区域创新系统;基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优势,精准定位产业学院功能与特色;基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需求,推动产业学院成为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载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莫晓瑾 李强 束海星
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生成,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因素导向以及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因应之策。建成产教融合型企业,其逻辑价值在于彰显企业发挥育人主体的作用,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体系。产教融合型企业生成与职业院校的内在关联是培养目标一致、政策导向一致、利益追求一致。因此,建成产教融合型企业需营造企业竞相参与的良好氛围、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推动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小中
高职现代产业学院是职教改革制度驱动的办学创新,也是教育资源市场化配置和产教融合的集成载体,更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服务支撑。当前现代产业学院发展之势迅猛,但也存在定位不清、地位模糊、治理不善、效能偏弱、持续性差等现实掣肘,对此,必须在现代产业学院发展中赋予法律层面独立运行能力,在顶层设计中科学谋划办学定位,在科学治理中完善组织架构、创新协同机制、健全评价机制、构建数据平台等,全面增强协同办学效能,以提升产业学院发展水平,助推高职教育和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琳佳 宋志平
产教融合共同体能够有效促进政行企校协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构建高职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增强高职教育适应性的内在需要、建设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客观要求、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根本途径、落实高职教育科教融汇的重要载体。针对当前构建高职产教融合共同体面临的主体因素阻碍、运行机制不完善、治理体系滞后、组织文化融合困难等现实难点,高职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构建路径是:强化主体建设,推动共同体参与主体同向同行;重视机制建设,探索建立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优化共同体生态,多主体联合搭建共同体有效治理体系;加强文化建设,构建包容开放的共同体组织文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胜晖
中国式绿色职业教育是价值追求、内容选择和持续创新过程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绿色职业教育的提出是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传承与超越,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的创新与发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积极回应与主动作为。新发展阶段,应着重完善现代绿色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加快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绿色职业教育融合融通发展机制,全面打通绿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深化职业教育“三教”绿色改革,进一步提升绿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传喜 李秉强 黄磊
高职院校"双高"建设是后示范时期高职建设的新目标。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应理顺高水平院校和高水平专业之间的关系,突出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从构建基于人才紧缺指数的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融合动态监测机制、识别高职院校培养方案和质量监控与产业链及所需能力的匹配性、制定"高水平高职与专业"认定的科学评价标准、探索政校企协同的"双高"建设推进政策等方面加强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名梁 史静妍
现代产业学院是“产学研教创”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既发挥了学校教学互动、学研相交的功能优势,又充分展现了政府、企业等外部环境主体的产业运行实体作用,以产教融合、研用互促实现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知网2012年—2022年的相关文献研究,总结了学者对我国现代产业学院的多维综述视角,在深度解读我国现代产业学院概念内涵、逻辑进程的同时,系统阐释了主要包括基于理论层面的现代产业学院生成逻辑与发展历程、组织属性与内核要素、运行机制与制度创新、改革路径与风险防范以及基于实践层面的现代产业学院发展经验。基于此,对我国现代产业学院问题研究的未来走向,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与研究模式四个方面做出进一步展望,以期为我国现代产业学院的研究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作鹏
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以产教融合理论为基础,结合产业集群发展,提出"双高"专业群建设的实施路径:应以深化产教融合逻辑为主线,以区域产业发展为依据,对接产业调整和岗位需求,建立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同时,构建双主体育人模式并建设与岗位能力对接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课堂革命,同步推进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以产教融合基地、产业学院、实体化职教集团等部门为载体,主谋技术技能培养,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以专业群建设发展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专业群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海云 任聪敏
基于产业园区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一体两翼的重要一翼,是深化产教融合基本战略的重要载体。从产业园区的发展形态来看,产业园区由经济区域向综合区域的转变,使得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的市域产教联合体有了多元共生、产教融合发展的基础。依托产业园区,实现政校企地域空间、制度空间的深度融合,扎根地方经济、服务产业升级、构建融合模式是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目标;扎根地方所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水平、构建多元治理体制机制是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实施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瞿晓理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我国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产业集群”的场域、主体、资源及价值等维度特征,正契合了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要求,由此构成了产业集群视角下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逻辑。立足教育部一省一策建设意见,分析江苏省的“省情”和“教情”,产业集群数量多、实力强、领域广,职业院校多层次、高发展、有经验,是江苏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有利基础;江苏省内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少、内部竞争大、建设同质化,职业院校吸引力弱、教学要素散、改革求稳妥等现象,是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的不利因素。对此,产业集群视域下,围绕场域布局、主体联结、资源融合以及机制设计等方面,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应然路径是:从“有”到“优”布局场域,以“点”带“群”联合主体,由“散”及“整”整合资源,转“虚”为“实”设计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相伟 孙丽文
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倒逼绿色转型的背景下,绿色经济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范畴,并且已经进入经济—生态—社会复杂系统(E-E-S)阶段。针对当前将此复杂系统割裂研究,进而导致绿色经济演变逻辑轨迹不够清晰的问题,文章通过以下步骤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研究。首先,对绿色经济在当前阶段的新内涵及内在协同演化机理进行了梳理和剖析,在原来以经济效率分析为主流视角的基础上,拓宽研究范围,并且将生态系统的核心自然资本纳入国家财富核算体系、社会系统的公平要素纳入发展框架,突破单一的生态治理;其次,厘清三大子系统的演化逻辑和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得出各子系统是交互影响、协同推进的关系,并且对社会系统公平要素起到调节经济效率和生态规模冲突的作用机理进行剖析。基于此,构建政策机制、技术创新和绿色投资三大因素为主的绿色转型动力模型,归纳绿色经济推进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霍丽娟
新质生产力是新时期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思想体现,具有要素配置优、产业体系新、创新驱动快、数字赋能强、人力配置准等本质特征。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研究采用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对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素组成和运行逻辑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运行表征和推进路径。研究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应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作用,促进产教伴生关系;推动多元协同共建,深化校企依赖关系;打造“五金”新基建,重构教学组织关系;优化研发平台组织,创新科教融汇关系;优化数字赋能生态,建立虚实融合关系;完善产教治理体系,处理好内外环境关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留成
文章从人才成长、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三个视角分析了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治理体系构建需求,并从逻辑起点、主要目标、作用机理、运行机制四个方面梳理了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治理体系的构建逻辑。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认同共同愿景、搭建信息管理平台、丰富实习内容、巩固育人共同体、加强政府治理、拓展实习结果应用等推进路径,以期构建基于高职生发展的实习治理体系,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际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发展 实习治理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显嵘
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实现形式,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高职产业学院建设,必须明确其建设机理和行动依规,其中要以推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和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满足区域行业、产业、企业的需求为逻辑,以实现学院、学科与专业重构为关键。在此基础上,促进高职产业学院的组织模式和专业教学模式创新,推动治理方式变革和保障机制建构,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高职产业学院的多方共赢。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 产业学院 校企合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余智慧 陈鹏
职业本科高校与普通本科高校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高校类型。但在科学逻辑的主导下,职业本科高校面临办学定位不清、专业设置与普通高校趋同、评价体系单一、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对此,需要基于技术逻辑明确职业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按照技术生成逻辑设置专业,建立基于技术的本质与特征的评估体系,健全技术技能人才社会保障机制,以推进职业本科高校的特色发展。
关键词:
职业本科高校 科学逻辑 技术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