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02)
2023(18588)
2022(15575)
2021(14709)
2020(12337)
2019(28295)
2018(28181)
2017(51898)
2016(28519)
2015(32092)
2014(32066)
2013(30577)
2012(27652)
2011(24907)
2010(25322)
2009(23253)
2008(22059)
2007(19546)
2006(17155)
2005(15604)
作者
(75709)
(62963)
(62414)
(59812)
(39652)
(30026)
(28706)
(24382)
(24258)
(22629)
(21354)
(21315)
(20163)
(19784)
(19551)
(19536)
(18638)
(18521)
(18180)
(17998)
(15868)
(15258)
(15247)
(14633)
(14107)
(14037)
(13960)
(13958)
(12661)
(12400)
学科
(100815)
经济(100670)
管理(81166)
(74455)
(63771)
企业(63771)
方法(42587)
中国(38674)
数学(36781)
数学方法(36170)
(32626)
(29069)
金融(29062)
(28193)
(28028)
银行(27994)
(27727)
(26919)
业经(24347)
教育(24125)
理论(22826)
地方(22051)
(21375)
(20205)
财务(20132)
财务管理(20079)
(19334)
企业财务(19043)
农业(18535)
技术(18188)
机构
大学(378468)
学院(375837)
(145348)
经济(141844)
管理(138894)
研究(126145)
理学(118418)
理学院(117061)
管理学(114665)
管理学院(113932)
中国(98069)
(80671)
(74848)
科学(73366)
(61461)
中心(59983)
(59823)
财经(57543)
(57111)
师范(56587)
(55270)
研究所(54952)
(52208)
北京(51170)
业大(50530)
(47452)
(46384)
师范大学(45781)
经济学(45168)
技术(44653)
基金
项目(246863)
科学(196263)
研究(190446)
基金(175805)
(151050)
国家(149590)
科学基金(129336)
社会(118867)
社会科(112393)
社会科学(112371)
(98789)
教育(95101)
基金项目(91679)
(83695)
自然(80582)
编号(79756)
自然科(78753)
自然科学(78730)
自然科学基金(77303)
资助(71046)
成果(67777)
课题(58517)
重点(57049)
(55988)
(53628)
(53082)
(49918)
教育部(49368)
创新(49342)
项目编号(49094)
期刊
(161839)
经济(161839)
研究(122150)
中国(93111)
教育(75443)
(61659)
学报(54272)
管理(54155)
(49811)
科学(49579)
(46217)
金融(46217)
大学(43956)
学学(39538)
技术(39078)
农业(32661)
财经(28957)
业经(26323)
经济研究(25468)
(25000)
职业(21761)
问题(20099)
(18513)
论坛(18513)
图书(18464)
理论(17558)
(17508)
(17227)
科技(17159)
财会(16711)
共检索到592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志远  
产业发展和城市水平是“产城教”融合的基础条件,教育是实现“产城融合”的出发点、连接点和落脚点,三者通过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要素的有效配置与提升、人才的储备与创新,推动城镇产业整体的升级与完善。职业院校作为供给侧,提供人才、技术,以实现自身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价值,企业作为需求侧,通过使用人才、技术,以提升自身经济效益,两者形成以人才、技术为主要媒介的供需关系。实现“产城教”融合的三螺旋结构,需要三方的分工与协作,最终达到知识空间、共识空间和创新空间的融合,实现跨越式区域创新,促进区域发展,探索出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的产城人融合发展新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景师  
经济新常态下,全球产业链发生结构性变化,职业教育要主动对接国内产业链发展和升级,根据产业链类型和人才需求链的特征,调整优化专业链,形成系统科学的教育链。本文分析了专业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的内涵,分析指出四链对接融合,需构建以行业企业需求为牵引、政府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以市场需求就业为导向的政校企行市协同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模式,通过管理协同、利益协同、资源协同、人员协同、文化协同实现四链融合、双层次螺旋协同创新,最后提出了推动专业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融合的发展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苏华  方向阳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最大区别所在,也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产教融合不仅有利于产教主体的共同发展,还能将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文章从"政府、职校、企业"三方主体的视角阐述产教融合的内涵、意义,分析了产教融合中"政府体制机制支撑不足、企业积极性不高、学校主动性不强"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贺书霞   孙超   冀涛  
数智化赋能产教融合呈现“数据化“”平台化“”交互化“”协同化”特征。数智化赋能产教融合需要关注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打造基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目标的互惠互生、互利共创的良性协作关系,形成整体协同、敏捷高效、智能精准、开放透明、公平普惠的产教融合生态网络。据此提出数智化赋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提升策略:探索产教融合新思路,丰富产教融合内容;应用数智化技术,重构产教融合共同体;整合要素资源,提高数据应用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燕鸣  余志科  
依据"三螺旋"理论,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区域经济,终极目标是创新,创新动力源自政府、产业、大学"三位一体",相对独立又协同运行。基于此,要保障企业充分参与职业教育,在知识空间的科技集群阶段,政府要制定区域经济目标,为企业提供项目保障,搭建教育集群、科技集群等知识集聚平台,学校为企业高质量科研成果和人才输送提供保障。在趋同空间的战略统一阶段,政府实施法制、税收、奖励等相关政策,构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学校参与企业员工培训、培养和科技研发、交流对接。在创新空间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阶段,政府搭建孵化平台,拓建和引入金融、风投等融资渠道,促使科技成果溢出和转化,学校应该进行深入研发,为企业发展提供可持续性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蒿楠  郭一凡  
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人才培养、职工培训、科技创新和资源共享等领域开展的深度合作。当前,结合区域特征和产业结构探索差别化的发展路径已成为各地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实需求。河南省在产教融合政策区域化解读、探索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贡献了区域化的推进机制与视角。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杨善江  
产教融合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实现路径,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方向。但是,职业教育整体尚不适应产业需求和发展的现状不容忽视。解决制约当前产教融合问题的关键在于充分提高政府、企业、院校各自角色胜任力,并建立三者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基于"三重螺旋"理论,探讨政府、企业和院校三者角色及其相互关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安冬平  
党的十九大要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从浅表融合转向深度融合,但现实中,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正在遭受低效、无力的困扰,有效、有为的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创新模式必须及时登场。基于对社会人"自私基因"和"利己动机"的尊重,文章引入社会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范式",从"微圈"角度构建了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双园内嵌、三维联动"模式。与此同时,在实践中构建了"顶天立地式"的精准导航系统并作为行动指南,试图超越现有客观条件限制从而在职业院校"微圈"内运行一套产教深度融合的"微模式",最终驱动国家职业教育产教"宏观圈"内的真正深度融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改清  
智能化生产是"工业4.0"概念的核心,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要义。鉴于智能化生产系统对技术技能人才工作模式的影响,我国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方式及人才培养体系均无法适应智能化工作模式的要求。因此,需要构建从中等职业教育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深度校企合作的高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构建工作系统分析与职业能力研究结合的课程体系,以更好地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智能化工作模式的适应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丹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水平,有必要构建配套的动力机制,确保各项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研究认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发展动力也十分缺乏,需要从转变教学观念、开展校企合作、推行制度管理等方面做出努力,及时构建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动力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运鑫  罗频频  陈鹏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教育的核心是产教融合。现代职教体系下的产教深度融合,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根本途径。职业教育实践维度操作层面的产教深度融合,尚需创建和完善相关的统筹督导机制、法规保障机制、激励补偿机制、多元配置机制、协调联动机制和质量评价机制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文贤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机制的改革是生态圈重构的重要任务。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学校为核心、政府统筹的产教融合体系,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拓展新空间成为当下改革的重要任务。只有突破内部封闭的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和教育发展机制,紧密联系企业,以产定教、以教促产,积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有效促进职业教育生态圈的平衡,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文  陈东莲  方雷  
产教融合、实践育人是职业教育最本质的特征。文章从转变观念、校企互动、搭建平台、实现共赢、实践育人、政策支持六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所必需的实现路径,这也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惠峰  文云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办学方针,充分发挥农林院校的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以满足产业需求和促进学生就业为目标,深化校企合作,开展了"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探索与实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德福  
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模式,是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近些年来,许多职业院校积极试行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有的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本刊记者在2002年去青岛时曾采访过胶南电子工业学校,并报导过该校开展半工半读的情况。2006年10月教育部在青岛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许多单位介绍了开展半工半读的经验。本文作者是胶南市教育局局长,详细地介绍了胶南市开展半工半读的情况,他们的经验可供开展半工半读的院校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