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12)
2023(2733)
2022(2065)
2021(2219)
2020(1690)
2019(4029)
2018(4121)
2017(5751)
2016(4435)
2015(5166)
2014(5358)
2013(4351)
2012(4179)
2011(3895)
2010(4207)
2009(3596)
2008(3524)
2007(3203)
2006(2959)
2005(2921)
作者
(9653)
(7905)
(7883)
(7842)
(5137)
(3806)
(3758)
(3281)
(3088)
(3049)
(2783)
(2758)
(2587)
(2587)
(2575)
(2556)
(2502)
(2378)
(2361)
(2271)
(2219)
(2065)
(2016)
(1919)
(1862)
(1833)
(1802)
(1690)
(1668)
(1642)
学科
教育(18523)
中国(9300)
(7593)
经济(7588)
理论(6017)
管理(5870)
教学(5523)
(5108)
(3505)
(3356)
思想(3354)
发展(3271)
(3268)
政治(3152)
(3149)
改革(3147)
研究(3104)
高等(3050)
思想政治(2997)
政治教育(2997)
治教(2997)
德育(2972)
教育改革(2772)
方法(2646)
(2625)
企业(2625)
学校(2510)
技术(2508)
学法(2478)
教学法(2478)
机构
大学(55497)
学院(50212)
教育(25771)
研究(22436)
(18689)
师范(18637)
师范大学(15692)
(14163)
科学(12434)
(11983)
经济(11415)
管理(11088)
(10914)
职业(10741)
北京(10128)
技术(10049)
教育学(9988)
中国(9913)
研究所(9912)
理学(9308)
(9168)
理学院(9053)
中心(8691)
管理学(8664)
管理学院(8537)
(8161)
职业技术(7360)
教育学院(7339)
(6972)
研究院(6508)
基金
项目(29471)
研究(29020)
科学(24846)
教育(22799)
基金(17870)
社会(15316)
成果(14995)
(14825)
国家(14517)
编号(14508)
社会科(14123)
社会科学(14121)
课题(13900)
(13128)
(12371)
(12248)
科学基金(11615)
规划(9883)
(8867)
项目编号(8532)
(8492)
(8457)
重点(8396)
基金项目(8210)
研究成果(8195)
教育部(8080)
年度(7945)
(7541)
(7508)
阶段(7488)
期刊
教育(44444)
研究(27520)
中国(20716)
(13408)
经济(13408)
职业(10669)
技术(8460)
技术教育(6941)
职业技术(6941)
职业技术教育(6941)
学报(6413)
大学(6267)
科学(5526)
高等(5057)
成人(4714)
成人教育(4714)
(4550)
(4504)
论坛(4504)
高等教育(4493)
(4129)
学学(4089)
管理(4041)
(4016)
发展(3711)
(3711)
职教(3633)
比较(3409)
农业(2849)
教研(2849)
共检索到88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金洲  
美国批判教育学之批判——吉鲁的批判教育观述评郑金洲批判教育理论是西方重要的教育理论派别。它自六十年代以来汇综了多种思潮在内,形成了一个庞杂的理论体系。众多的教育家卷入了这场思想运动,有的积极推进批判教育理论,有的抵制、批评批判教育理论,还有的对批判教...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斌贤  
以米定斯基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旧教育史观具有简化论、依附论、斗争论、规律论、线性论、工具论等特征,其核心是以简化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以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概念的教条化为手段,以教育史研究目的的工具化为结果。这种教育史观的消极影响是阻碍我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根本原因。批判旧教育史观的目的在于正本清源,科学确立教育史学科重建的出发点。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梦雨  陈倩娜  周钧  
应对商品化、市场化、私有化和标准化的挑战,美国批判取向的教师教育理论资源与行动方案尤为重要。本文追溯该取向的教师教育的学术脉络,并分析其基本主张与实践,包括批判政策对教师和教师教育的负面影响、培养教师和师范生的社会文化意识、关注教师教育中的种族问题、倡导通过赋权实现教师解放和通过行动研究促进社会正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辛治洋  
批判教育学从产生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它的基本认识是“教育应该是政治的”,基本立场是站到弱势群体的一边,基本方法是阶级分析的方法。批判教育学把实践理解为在民主授权的合法性前提下规范的政治活动。以上特征使它与其他相关学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批判教育学的产生是必然的,存在是合理的,但发展的道路却不可能一帆风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冉亚辉  易连云  
完美主义教育观认为学校教育能够把任何学生培养成为完美个体,使学生个体具备完美的知识和道德素养。完美主义教育观无视社会其他因素对教育的巨大制约作用,将教师能力理想化地拔高,给教育制定了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理想目标,同时把实现这个目标的全部责任和义务武断地压在教育和教师的头上,最终导致了教师的不堪重负。完美主义教育观在社会中的流行,造成了社会对教育理论简单化、教育实践理想化、教育评价功利化的判定倾向。教育完美主义论客观上引起了社会对教育的高度期待,但非理性的过高期待反而导致了现实中教育实践的无能印象。完美主义教育观导致教师严重的职业挫败感,导致学校整体持续紧张,并加深了社会对教育的浮躁心理。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何炼成  
对本文作者“生产劳动理论观”批判的三个内容的反批判 :一、到底谁在搞唯心主义 ?二、如何科学评价斯大林的功过是非 ?三、什么是“人民之友” ?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占魁  
哲学批判的本质是对"更好可能"的开放式追寻。哲学批判有关"反"或"非"的立场,通常建立在人们"质疑"既有事态价值品质的基础上,并集中表现为不同学说或观点之间的一种"辩证讨论"。学界有关"批判话语"的复杂意向,使得我国教育研究中的批判实践往往游离了其学术根基,进而致使教育理论在当前的社会危机中日益消减了其所应有的社会影响力。为重振中国教育的公信力,中国教育学界不仅需要在学界内部重建并严格恪守教育批判的学术原则,而且它还必须能够真诚地接受来自教育实践者对其理论品性的质疑与挑战,从而自觉地担负起重建中国批判教育实践的历史使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占魁  
作为美国新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创立者和最早在北美倡导批判教育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阿普尔对由右翼保守势力主导的市场化和私有化的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年的批判研究。在批判立场上,阿普尔表现出对社会草根群体的现实关怀;在批判方法上,阿普尔采取了情境化的关系分析进路;在批判旨趣上,阿普尔致力于民主社会的教育重建,其实践策略包括将批判性反思、学校变革、民主实践的捍卫与对教育改革中赤裸裸的经济逻辑的抵制相结合的"非改革主义的改革",将教师、社区和社会活动家等众多教育利益相关者动员起来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变革的"厚民主"的教育,以及旨在实现教育领域的知识分子从单纯以知识生产为目的的"学者"转变为能够基于自...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燕燕  
"单向度的"课堂是使人"异化"的课堂。它遵循科学主义的教学范式,其程序性倾向来自于传统现代科学方法的程序性和科学思维的确定性,来自于启蒙理性的"悲剧"。因此,需要走出"单向度的"课堂,实现课堂中的互动,以应对不确定性,并实现"沟通理性"和"解放兴趣"。互动课堂的实质在于开放、体验和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彩霞  
消费主义对现代大学生的深刻影响,使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变得尤为必要。高校应以对消费主义的全面认识为基本前提,以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的合力为依托,以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塑造为目标,采取系统措施,思路明确地开展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伟  
跨文化视角作为比较教育学科的理念无意识,是历史和现实因素叠加博弈的产物。浪漫主义思潮和民族国家兴起助推人们以文化划分边界,也迫使比较教育服从于构建国民身份和文化认同的需要。跨文化视角的确立导致文化偏见与国家主义大行其道,也使比较教育陷入创新乏力的困局。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的到来推动各国从竞争走向依存,比较教育在"无疆界世界"中面临着从跨越边界到超越边界的文化视角转型。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潘艺林  
批判诠释论在西方虽然只是一种非主流的社会理论 ,影响却很大。我国学者时有介绍 ,但尚未紧密结合国内教育研究的具体问题加以深入研究和运用。为此 ,本文针对近十年来我国教育研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论述了它对教育研究的启示 ,指出 :它不仅能提供方法论基础 ,而且可启示教育研究“少炒时髦”、增强问题意识并通过净化概念等工作而引导教育行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乔卫平  
在处理传统教育与现实教育的关系方面 ,中国近代以来长期陷入三个误区 :第一 ,每一次教育改革都以否定前一阶段教育的“自我否定”为基调 ;第二 ,不加区别地“全盘否定”构成认识传统教育的主调。近代以来 ,中国教育改革所依赖的政治环境日益恶化 ,所必需的经济资源不断减少 ,而教育改革的主题却不断扩大 ,这种相悖的历史格局 ,成为中国近代以来教育变迁难以摆脱的第三个误区。摆脱以上三大误区 ,是 2 1世纪中国教育成功的必由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