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65)
- 2023(9517)
- 2022(7935)
- 2021(7215)
- 2020(5906)
- 2019(13180)
- 2018(12810)
- 2017(24472)
- 2016(13216)
- 2015(14488)
- 2014(14427)
- 2013(14122)
- 2012(13593)
- 2011(12588)
- 2010(13335)
- 2009(12704)
- 2008(12427)
- 2007(11569)
- 2006(10880)
- 2005(10092)
- 学科
- 济(75274)
- 经济(75212)
- 管理(43425)
- 业(38722)
- 企(32233)
- 企业(32233)
- 方法(21453)
- 地方(20508)
- 中国(18667)
- 数学(18662)
- 数学方法(18419)
- 农(16440)
- 业经(14866)
- 财(14388)
- 技术(13702)
- 制(13679)
- 地方经济(13668)
- 学(12907)
- 银(11717)
- 银行(11712)
- 行(11373)
- 融(11269)
- 金融(11268)
- 策(11197)
- 农业(10844)
- 贸(10495)
- 贸易(10480)
- 易(10089)
- 环境(9836)
- 技术管理(9764)
- 机构
- 学院(192540)
- 大学(191002)
- 济(94454)
- 经济(92592)
- 管理(72332)
- 研究(70816)
- 理学(60278)
- 理学院(59652)
- 管理学(58822)
- 管理学院(58428)
- 中国(55430)
- 财(44284)
- 京(39106)
- 科学(37413)
- 所(34995)
- 财经(33350)
- 江(32618)
- 中心(32256)
- 研究所(30796)
- 经济学(30092)
- 经(29988)
- 经济学院(26603)
- 范(25714)
- 师范(25576)
- 州(25409)
- 农(25383)
- 北京(25358)
- 院(25224)
- 财经大学(24197)
- 省(22353)
- 基金
- 项目(114448)
- 科学(91635)
- 研究(89310)
- 基金(82641)
- 家(69765)
- 国家(69149)
- 科学基金(59952)
- 社会(59612)
- 社会科(56665)
- 社会科学(56654)
- 省(44979)
- 基金项目(41586)
- 教育(40364)
- 划(36591)
- 编号(35445)
- 自然(34710)
- 资助(34143)
- 自然科(33933)
- 自然科学(33924)
- 自然科学基金(33313)
- 成果(30662)
- 发(26812)
- 课题(26063)
- 创(25890)
- 重点(25734)
- 部(25519)
- 国家社会(24905)
- 创新(24449)
- 性(23136)
- 发展(22954)
共检索到324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志强
一、前言台湾、韩国、香港和新加坡过去30年来成功的经济发展经验,曾被国外许多学者、专家赞誉为发展中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一时之间所谓“台湾经验”或者是“汉江奇迹”乃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所竞相模仿的对象。而台湾、韩国、香港和新加坡由于皆位于亚洲地区,又都与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关系十分密切,加上它们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先后达到工业化的目标,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黄海珍
战后,尤其是60年代以后,亚洲的新加坡、香港、韩国和台湾这四个国家和地区,都实现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即使在全球经济低速增长的1987年,它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没有放慢,仍然保持了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速度。在这一年,新加坡的经济增长率为8.6%,韩国为12.2%,香港为12%,台湾为11%。从1960年到1985年,它们的国民总产疽八年翻一番。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79年发表的年度报告中,首次给它们送上了“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美称,后来人们更为形象地给它们戴上了亚洲“四小龙”的桂冠,以认同它们在如此短的时期内创造的经济奇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桂川
近十年来,香港、台湾、新加坡及南朝鲜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两位数,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但其出口额占世界市场的7.4%,工业制成品出口量占发展中国家出口量的6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联生
“亚洲四小龙”会计比较吴联生在“亚洲四小龙”中,新加坡人口最少,但会计职业规模最大。新加坡会计师协会(TheSinga-poreSocietyofAccountants)于1963年依法成立,1987年被新加坡公共注册会计师协会(TheInstitu...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景云
所谓“亚洲四小龙”,是对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俗语,即指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这几个国家和地区,自6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普遍陷入危机的70年代,通过实行积极的外向型开发战略和开放体制,造成良好投资环境和法律环境,大力引进国外资本、先进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何正
据统计:1991年广州国内生产总值386.7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社会总产值815.54亿元,增长18.23%;国民收入263.76亿元,增长工5.8%。就中: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格)完成533.53亿元,比上年增长22.77%;农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格)44.30亿元,增长10.43%;社会固资产投资额95.98亿元,增长5.95%;货物运输是10297万吨,增长14.27%;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肖日新
从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从本国本地区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外部提供的良机佳遇,确定了坚持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并相应地采取行之有效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战后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实例。而我国沿海各省市的情况在许多方面同韩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省、新加坡等亚洲“四小”具有类似的特点。两者之间显著的共同点就在于:把内部的各种有利因素和外部的历史机遇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在特定的国际环境中谋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
外向型,经济,经验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袁锐锷 吴超林
亚洲“四小龙’在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上,选择了由经济发展对人力需求引导高等教育对人力供给的适度发展模式,并以无可争辩的事实验证了它的正确性,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一、亚洲“四小龙”模式的实证分析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因有政治与宗教、文化与科学及经济等方面.从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看,自1862年美国的“毛雷尔法案”签署以后,高等教育发展最根本的动因便归结到经济因素.经济发展的不同质的阶段性水平决定着不同质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经济水平既是高等教育的供给函教,也是需求函数(樊安群,1992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袁祖望
为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七十年代末以来亚洲“四小龙”调整教育发展战略,侧重发展高等教育。采取的相应策略是,加强政府统筹规划、适时调整高教结构、面向国际办学、改善办学条件、致力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
“四小龙”,高等教育,发展策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庆波 范厚明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之间关系密切,亚洲四小龙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外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和印度,发挥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六个国家(地区)外贸依存度演化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并对于我国如何发挥对外贸易的作用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神勇
正确评价贸易结构的转变以及相应的贸易条件的改善,是对外贸易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出口商品结构看,由1985年到1988年,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从45.8%增加到64.4%,机电产品的比重也从8.5%增加到14.3%。但是我国出口商品档次低,质量不稳定,市场竞争以低价取胜的局面没有明显改观,出口额的增长主要来自出口数量的扩大。评价出口商品结构的层次高低不仅要看分类商品出口额比重结构,还要考察商品的质量、档次。一般地说,商品价格是产品质量、层次、加工度等因素的综合反映,是考察商品结构层次的一个重要因素。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毕斗斗
近30年来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政策的着力点及经验证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政策取向在于:政府要重视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知识溢出效应对于推动产业升级的作用;要着力创造适合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增大市场竞争范围;尽量放松和减少对于生产性服务业行政管制的内容和范围,推进垄断性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
亚洲“四小龙” 生产性服务业 政策导向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迟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勤
亚洲“四小”向海外投资剧增,东南亚是亚洲“四小龙”投资的热点。其直接投资以中小企业为主体,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和出口。大型企业也纷纷拓展在东南亚地区的投资和经营活动。其主要动因在于经济的转型期结构性矛盾加剧,加速其内部中小型资本的大量外移。与此相呼应,东南亚国家积极采取措施,适时调整外资政策,兴建外商投资区,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傅江景
亚洲“四小龙”利用外资的模式及其启示傅江景回顾亚洲“四小龙”利用外资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把其模式归纳为三类:一是以借款为主的模式,如韩国I二是利用借款和外国直接投资并重的模式,如台湾省;三是以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为主的模式,如香港和新加坡。各国或地区采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