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11)
- 2023(9503)
- 2022(8346)
- 2021(7508)
- 2020(6599)
- 2019(15148)
- 2018(14852)
- 2017(29398)
- 2016(15918)
- 2015(18137)
- 2014(18347)
- 2013(18536)
- 2012(17746)
- 2011(16337)
- 2010(16782)
- 2009(15647)
- 2008(15429)
- 2007(14228)
- 2006(12858)
- 2005(11761)
- 学科
- 济(90343)
- 经济(90260)
- 业(46297)
- 管理(45579)
- 企(36773)
- 企业(36773)
- 方法(34877)
- 数学(31049)
- 数学方法(30841)
- 中国(21163)
- 地方(20641)
- 农(20534)
- 财(20349)
- 学(16952)
- 业经(15572)
- 制(14184)
- 农业(14030)
- 地方经济(13745)
- 贸(13526)
- 贸易(13522)
- 易(13008)
- 务(12621)
- 财务(12598)
- 财务管理(12567)
- 融(12089)
- 金融(12087)
- 企业财务(11982)
- 银(11594)
- 银行(11565)
- 和(11413)
- 机构
- 大学(243517)
- 学院(241174)
- 济(113819)
- 经济(111665)
- 管理(90066)
- 研究(87053)
- 理学(77001)
- 理学院(76077)
- 管理学(74874)
- 管理学院(74417)
- 中国(65787)
- 京(50852)
- 科学(50708)
- 财(50367)
- 所(45376)
- 研究所(40936)
- 农(40573)
- 财经(40164)
- 中心(38946)
- 江(37119)
- 经济学(36797)
- 经(36306)
- 业大(34174)
- 经济学院(32986)
- 北京(32511)
- 农业(31714)
- 范(31239)
- 师范(30979)
- 院(30074)
- 财经大学(29550)
- 基金
- 项目(151425)
- 科学(118868)
- 基金(110843)
- 研究(110263)
- 家(96763)
- 国家(95586)
- 科学基金(80624)
- 社会(72173)
- 社会科(68352)
- 社会科学(68327)
- 基金项目(58236)
- 省(57954)
- 自然(50332)
- 教育(49882)
- 自然科(49151)
- 自然科学(49133)
- 划(48714)
- 自然科学基金(48275)
- 资助(46347)
- 编号(43465)
- 成果(36374)
- 部(34539)
- 重点(34177)
- 发(33797)
- 创(30664)
- 课题(30144)
- 国家社会(30083)
- 教育部(29805)
- 科研(28974)
- 人文(28966)
- 期刊
- 济(132619)
- 经济(132619)
- 研究(75418)
- 中国(47413)
- 财(40364)
- 学报(37142)
- 农(36803)
- 科学(34308)
- 管理(33382)
- 大学(27928)
- 学学(26475)
- 农业(24116)
- 融(24038)
- 金融(24038)
- 经济研究(22151)
- 财经(21276)
- 技术(20257)
- 教育(19863)
- 业经(18652)
- 经(18441)
- 问题(17402)
- 技术经济(14246)
- 贸(13886)
- 业(13249)
- 世界(13155)
- 统计(13076)
- 国际(12258)
- 商业(11698)
- 理论(11441)
- 策(11386)
共检索到372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方祥
调整劳资关系不仅是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建国初期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突出问题。"五反"运动后,新民主主义劳资关系出现了新的矛盾,与建国初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存在着矛盾。国家按照"劳资两利"的原则,在新的基础上对劳资关系进行及时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同时这些政策在客观上也存在着某些局限性。"五反"运动后劳资关系的重新调整,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内部的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彩华
"五反"运动结束后,为了改善紧张的劳资关系,促进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劳资关系进行了调节。首先是稳定和消除资本家的不安情绪,然后运用价格、税收、利率等经济手段扶持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其次,加强对工人的政策教育,把运动中工人的"左"倾情绪及时地转向生产;通过劳资协商,签订劳资集体合同,努力将劳资关系纳入正常轨道。调节的结果是劳资关系普遍得到改善,私营企业内部劳资双方的地位和权利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关键词:
“五反”运动 劳资关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徐志向 罗冬霞
马克思曾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具有不可调和的对抗性。以马克思价值运动理论为基础,从价值生产、价值实现、价值分配三重视阈构建了劳资关系综合指标体系,测算了1995—2019年美国、日本、欧盟劳资关系综合指数,对比分析了后危机时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的演化特征。结果显示,整体来看,美国劳资矛盾最为严重,且在金融危机后急剧恶化。分视角来看,价值生产领域欧盟因失业率长期较高,劳资矛盾最大;价值实现领域美国消费支出占比过高,劳资矛盾最大且持续加剧,日本和欧盟则相对稳定;价值分配领域美国基尼系数太高,劳资矛盾最大且不断恶化。未来,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向纵深发展,资本主义劳资矛盾将进一步转移和深化。
关键词:
资本主义 劳资关系 价值运动 数字经济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骆桢 张衔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的持久性研究主题。但是,在当代经济增长文献中,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劳资关系却关注不多。这削弱了增长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本文基于劳资关系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在一个由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图式发展而来的动态非均衡的一般增长模型中,遵循马克思经济学传统,将劳资关系纳入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劳资关系下资本积累的内在矛盾运动,并说明了不同类型的劳资关系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产生的不同影响。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当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应当构建合作高效的劳资关系协调机制,以保证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增长的持续性。
关键词:
劳资关系 资本积累 经济增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晓仪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场域中出现了依托数字平台的劳动组织新模式,这种模式以"弹性雇佣—精准测控"为特征,从时间规制、技术干预和隐私暴露等层面引发了劳资关系的新冲突。平台模式在引发冲突的同时,其本身在数字技术的作用下拥有消解问题的潜在空间,具体表现为:精准的产消测算和结构模拟为系统治理提供通道,数字化生产方式为劳动者的联合提供组织和行动上的可能。数字化浪潮下,中国正面临平台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控制导向和释放个体活力之间的紧张博弈,这意味着当前亟须从"先发展后治理"的既有模式转变为"边发展边治理"的动态机制,通过信息共享、交互协作、数字立法来调节平台劳资关系,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漆志平
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不断变迁。二战后,随着生产组织的变迁,西方企业劳资关系先后历经了福特制生产组织劳资关系、丰田制生产组织劳资关系和温特制生产组织劳资关系三种形式的依次演进。每一种形式的劳资关系又各有其特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鲁玉祥 方云梅
民营经济发展是安徽省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动力之一,但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劳资关系矛盾日益突出。笔者在2006年暑假期间走访调查了合肥市部分民营企业,就企业的内部制度包括用人制度、社保制度等和企业老板、普通员工广泛交流,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在对这些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分析了安徽民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现状和劳资关系紧张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劳资关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安徽省 民营经济 劳资关系 劳资和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城乡人口迁移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对中国人口迁移的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本文以推拉模型为理论依据,利用1992—2005年省级人口城乡迁移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中国人口城乡迁移的计量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农村人口城乡迁移存在倒U型关系。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镇就业岗位的增加,农村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乡镇企业就业岗位的相对减少都明显促进了城乡人口的迁移,而实际迁移距离和"无形"迁移距离制约着城乡人口的迁移。本文认为,完善当前的农地制度以增加农民进城的启动资金,为迁移人口提供稳定和适宜的居住条件,是政府促进人口城乡迁移健康、有序推...
关键词:
人口城乡迁移 面板数据 推拉模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晓红
西方发达国家劳资关系随着经济增长普遍经历了从冲突到和解的演化路径。通过计量模型检验倒U型曲线在中国是否存在,从而证明了中国劳资关系从趋紧到缓和的趋势已经出现,并发现这一趋势不仅受到经济增长因素的影响,还受工资增长速度、全球化程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实证分析说明,合理的政策调节可以促进劳资和谐。
关键词:
劳资关系 库兹涅茨曲线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黎清 黄忠寅
经济体制改革二十多年来,浙江省已经成为我国的“民营企业大户”。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也伴随着劳资双方矛盾冲突日益突显,劳资关系问题逐渐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实证分析表明,劳资双方矛盾纠纷源于工资水平、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劳动合同签订和社会保障参保等方面的问题。应用经济学原理进行剖析,其原因可归结为资本雇佣劳动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使然;协调劳资关系的体制和长效机制缺位或不足;劳资双方职业素养欠缺;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体制性、结构性障碍等。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第一尽快建立和完善政府、工会、雇主组织构成的三方协调制度;第二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第三提高工会独立性和代表性,进一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新军
作为两种最基础性、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不仅关系企业正常的运行,更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谐的劳资关系是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制度创新来自于对劳资关系本身所具有的和谐成分的把握和引导。本文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分析了劳资关系变迁的规律,并从博弈论、外部性和利益相关者治理三个维度探究了劳资关系所具有的内外部和谐机制,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延伸。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成海
文章针对我国"资强劳弱"的劳资现状,在劳动者占有资本的劳资合作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将劳动力资本取代劳动力资本投入,以1990年为基年不变价格的实际GDP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基础数据,进一步利用希克斯中性技术条件下生产函数模型,估算劳动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和贡献率,并通过OLS方法对变量进行实证回归分析,得出科学技术、资本及其他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都依赖于劳动力资本增长的基本结论,说明劳动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创新作用越来越明显。研究就此提出进一步提升劳动力资本在劳资关系中
关键词:
劳资关系 经济增长 劳动力资本 企业管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晓云
文章主要从小企业主和员工两个方面分析了经济发达地区的劳资关系,提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对策:转变经济结构,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劳动力使用,稳定物价,廉洁政府,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关键词:
经济发达地区 劳资关系 企业主 员工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戈
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的劳资关系治理具有理论话语与现实实践两个层面的重要意义。在新制度、新社会创设的大背景下,这一时期的劳资关系治理实践处在新中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再造、社会权力关系的重构以及社会整合与动员机制的生成三条重要线索的交汇点上,表现为资本-劳动、政党-群众、国家-社会三个重要关系维度的再造。同时,这一治理实践也呈现出以生产为基点的源头治理、以工会建设为核心的枢纽治理、以统筹兼顾与多法并举为特色的综合治理三种特质。
关键词: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劳资关系 中国共产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颖
劳资合作与冲突是劳资关系的两种表现形式,协调劳资关系的主要目的便是实现劳资合作与共赢。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证明劳资冲突会随着经济增长出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呈现倒U型曲线形式。在近10年来的中国,劳资纠纷案件有所下降,员工讨薪成功率有所攀升,"民工荒"现象开始在局部地区的部分行业出现,这引导我们思考中国的劳资关系变化轨迹是否也遵循西方国家规律的问题。为此,本文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出劳资冲突确实具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是由于劳资争议案件的指标存在高估与低估劳资冲突的可能,以及劳资关系和谐的标志还包括有效协调机制的建立,所以本文认为我国劳资关系的转折点虽有到来的迹象...
关键词:
劳资关系 转折点 劳资争议案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