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99)
2023(8412)
2022(7015)
2021(6510)
2020(5057)
2019(10756)
2018(10472)
2017(19233)
2016(10532)
2015(11570)
2014(10765)
2013(9959)
2012(8800)
2011(8132)
2010(8057)
2009(7072)
2008(6374)
2007(5736)
2006(5089)
2005(4434)
作者
(27368)
(22943)
(22892)
(21740)
(14247)
(11071)
(10384)
(8816)
(8477)
(8017)
(7726)
(7676)
(7062)
(7049)
(7004)
(6960)
(6915)
(6712)
(6702)
(6366)
(5702)
(5579)
(5463)
(5207)
(5176)
(5040)
(5024)
(4960)
(4566)
(4545)
学科
(36881)
经济(36852)
管理(23668)
(19549)
(15123)
企业(15123)
地方(12498)
(11563)
方法(11241)
中国(11155)
教学(10310)
数学(9573)
数学方法(9287)
业经(9065)
(8754)
理论(8585)
农业(7949)
地方经济(7701)
(7078)
环境(6790)
教育(6582)
学法(6348)
教学法(6348)
(6239)
(6055)
贸易(6049)
(5978)
(5786)
(5558)
(5408)
机构
学院(135154)
大学(129429)
(47261)
研究(46483)
经济(46052)
管理(45352)
理学(39031)
理学院(38454)
管理学(37453)
管理学院(37190)
中国(33320)
科学(30665)
(26988)
(23288)
(23124)
师范(23046)
中心(21856)
(21820)
(21335)
研究所(21245)
(20566)
业大(18499)
师范大学(18362)
技术(17917)
(17704)
(17355)
财经(17248)
北京(16572)
农业(16037)
(15562)
基金
项目(95168)
科学(74807)
研究(73666)
基金(65456)
(57684)
国家(57177)
科学基金(48397)
社会(44514)
社会科(42054)
社会科学(42046)
(39993)
教育(35824)
基金项目(34542)
(33621)
编号(32173)
自然(29967)
自然科(29237)
自然科学(29230)
自然科学基金(28633)
成果(26040)
资助(24676)
课题(23601)
重点(23048)
(22754)
(20681)
(20403)
(19820)
项目编号(19116)
创新(18969)
(18557)
期刊
(55145)
经济(55145)
研究(40065)
中国(29884)
教育(29080)
学报(20123)
(19428)
科学(19399)
管理(16974)
(15822)
大学(15081)
学学(13983)
技术(13623)
农业(13567)
业经(11016)
(9729)
金融(9729)
经济研究(9377)
职业(9346)
财经(7726)
资源(7217)
(6936)
(6817)
问题(6541)
科技(6532)
(6416)
(6412)
(6259)
论坛(6259)
商业(6181)
共检索到199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卜爱丽  王迎春  刘强勋  刘宇杰  
统编语文教材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是开展“五个认同”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包含5个类目(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认同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和13个次类目的教材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五个认同”的教育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伟大祖国认同侧重对祖国领土意识的呈现,中华民族认同突出民族团结精神,中华文化认同偏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共产党认同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注重党史的学习;教科书中尤为重视中华文化认同且教育内容随年级增长而增多,且五个认同教育内容依托课文和栏目系统的相互协调,从而提高教育实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升相关素养,关注教科书隐含的五个认同教育内容,关注课文及栏目系统功能,并结合“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板块拓展课程资源,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全面促进学生的五个认同素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艳梅   杨萧萌  
乡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乡土历史、乡土地理、乡土自然、乡土艺术、乡土民俗、乡土情怀六个维度构建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乡土文化构成的分析框架。分析发现,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乡土文化选文整体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学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保理念,传承热爱祖国的文化基因;但也存在乡土文化要素数量分布不均衡、地域民俗特色有待突出、时代特征略显不足、呈现层次不够多元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深度和广度产生制约的挑战。故选编乡土文化选文时应更加关注学生对乡土文化深厚内涵的认知、注意选文编排的均衡性与代表性,强化内容与生活的链接、关注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理解,丰富乡土文化的呈现层次。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艳梅   杨萧萌  
乡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乡土历史、乡土地理、乡土自然、乡土艺术、乡土民俗、乡土情怀六个维度构建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乡土文化构成的分析框架,分析发现,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乡土文化选文整体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利于学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保理念,传承热爱祖国的文化基因;但也存在着乡土文化要素数量分布不均衡、地域民俗特色有待突出、时代特征略显不足,呈现层次不够多元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深度和广度产生制约的挑战。故选编乡土文化选文时应更加关注学生对乡土文化深厚内涵的认知、注意选文编排的均衡性与代表性,强化内容与生活的链接、关注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理解,丰富乡土文化的呈现层次。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钧  高琦  
统编版语文教科书集中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反映党和国家的政治要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以历史发展的视角对语文教科书中的党史内容进行解读,分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三个历史阶段语文教科书中的党史内容编排。语文教科书在尊重语文学科素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呈现党史内容,选取典型历史人物事迹呈现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选取重大历史成就呈现中国共产党精神的接续相传。以党史视角梳理语文教科书课文编排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具体包括依托语文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性革命文化教学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达成,在历史思维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系统印证中避免历史虚无主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宦振宇  
教科书写作内容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旨归,是写作教学的重要材料。依照教科书内容分析的一般方法与流程,本文基于文章写作、过程写作和交际写作的范式,建构出包含目的与读者、任务与情境、知识与策略、写作水平评价以及态度与习惯的写作内容分析模型,并以统编版中学语文教科书为对象进行分析。统编版教科书写作内容具有三个鲜明特征:侧重核心素养,凸显多元统整;建立有机互动,实现多维关联;注重参与体验,提供开放空间。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洪云  
要合理处理好语文课堂教学与德育的关系,使之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应至少做到两点:一是教师要把德育看成是语文教学目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形成明确的德育取向;二是要真正找到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合理有效的路径。教学实践发现,语文学科德育的路径至少有四种:深入开掘文本内容及语言知识中包含的德育价值;选择或设计有利于实施学科德育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善于利用和发掘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时机;链接课内与课外,延展语文学科德育的实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娄元元  李青懋  袁文杰  
语文教科书构建的职业世界,对于学生认识职业、形成正确职业观具有重要影响。以义务教育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为例,从职业类别、职业性别、职业地位、职业形象等方面对教科书中的职业角色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现行语文教科书在职业世界的构建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职业类型不够丰富,缺乏新兴职业;男性职业角色多于女性,存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部分职业形象污名化,存在隐性职业阶层歧视。语文教科书的后续修订应进一步丰富职业类型,增加新兴职业;消除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增加女性职业角色;弘扬职业无贵贱、劳动光荣的时代风尚。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闫建敏  梁晨  
节气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反映节气文化的内容进行分析,阐述了节气文化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呈现内容、呈现方式的创造性转化,其主要呈现于教科书的选文、练习、助读三个系统之中。此外,指出节气文化所含理念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创造性渗透,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重民爱民以民为本理念、以劳树德促人发展、中华文化认同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节气文化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教学路径的创造性转化,一是教学目标重视文化教育,科学定位板块,提出恰当的节气文化教学目标并合理落实;二是教学内容注重学科内部融合,加强学科之间链接,体现节气文化的系统性并注入外部活力;三是教学实施引导学生勤于诵读,激发学生实践精神,深化节气文化情感认同并注入生活体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邰宇  
中职语文教学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从职业教育的视角看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应该在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素质方面下工夫;可以从活动入手,在职业现场情境或模拟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按照职业的规范、过程、要求和逻辑而不是按照学科来重组知识和能力,走开放性路子,提倡生活化语文。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明  
通过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进行内容分析,可以发现,教科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包括主角人物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以及个性品质的呈现,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当前个体化趋势的影响,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借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教科书中同时被彰显.但在呈现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上所存在的偏差,以及女性形象出现率不足,使得教科书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尚存在一些局限性.与此同时,当前教科书的进一步优化还需关注个体化社会的内在困境,并在集体主义的框架下思考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重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明  
教科书中的美好生活会对学生美好生活观的建构产生深刻影响。对义务教育统编版语文教科书的内容分析发现,教科书主要呈现的是精神层面与社会层面的美好生活,且偏重美好生活的客观要素。进一步来看,教科书中的美好生活聚焦于“社会层面—客观要素”“精神层面—客观要素”与“精神层面—主观体验”,主要指向伦理道德、人生意义与自然审美体验等内容。教科书呈现出的这一美好生活样态与我国新时代背景具有契合性,但在完整性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为进一步优化教科书,在编写环节需关注完整的美好生活的呈现,并关注语文学科之外其他学科教科书中的美好生活要素;在使用环节要重视教师对教科书中美好生活要素的解读与“再开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侯家华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发展方兴未艾,正悄然引起教育领域一场变革。微课因为具有时间短、教学内容生动、学生学习自主等特点,实际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领域也是大有可为的。在实践中应结合教学目标,努力拓展微课方式讲授的内容,发挥其优势,促进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夏惠贤  李国栋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学科"文以载道,诗以言志"的特点决定了它承载着重要的德育使命。本研究将立德树人涵盖的德育内容分解成"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四个维度,采用频度统计和文本分析的方法,选取苏教版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作为对象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横向分布上,四个维度的频度差异显著;在纵向衔接上,四个维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层";在微观设计上,存在着单元主题淡化、插图情境与学生实际生活缺乏联系的现象。为改进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德育内容设计,研究者提出应改变德育内容分布过于不均的状况,注重德育内容衔接的连续性和贯通性,强化德育内容微观设计的主题性和情境性。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莫丽  
现行教材为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往往精简内容,但考试中又出现更多更深层次的知识点,这也说明针对现行教材内容进行一些知识性补充和拓展是很有必要的,但教学内容应该如何拓展、拓展到什么程度、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一、教学内容拓展的必要性教学内容拓展是将教材内容做进一步的整合,补充相关知识,使其更加具体、形象和丰富。要上出一堂优质高效的语文课,教师有必要围绕教学的中心内容进行适度拓展,并紧紧抓住教学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洪修  葛圣心  
语文教材中民族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本研究以小学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例,发现语文教材中民族文化主要体现在民族传统、民族景色、民族人物形象和关键性的民族事件四个方面。语文教材中民族文化的建构主要基于价值建构、结构建构和活动建构三种方式。语文教材中民族文化的彰显要重点思考"教什么""怎么教"和"何时教"三个问题,即教材建设要表达民族文化的价值,突破元素局限的格局,还要符合民族发展的局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