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
- 2023(37)
- 2022(34)
- 2021(41)
- 2020(41)
- 2019(80)
- 2018(114)
- 2017(328)
- 2016(130)
- 2015(89)
- 2014(43)
- 2013(12)
- 2012(7)
- 2011(8)
- 2010(4)
- 2009(3)
- 2008(3)
- 2007(2)
- 2006(2)
- 2004(5)
- 学科
- 易(269)
- 贸(269)
- 贸易(269)
- 电子(263)
- 网上(263)
- 网上贸易(263)
- 济(242)
- 经济(242)
- 业经(205)
- 产业(174)
- 信息(174)
- 信息产业(168)
- 总论(168)
- 行(155)
- 银(155)
- 银行(155)
- 业(147)
- 中国(143)
- 管理(125)
- 融(123)
- 金融(123)
- 中国金融(101)
- 农(96)
- 企(94)
- 企业(94)
- 制(84)
- 农业(63)
- 制度(48)
- 度(48)
- 业务(44)
- 机构
- 学院(759)
- 大学(631)
- 济(269)
- 经济(265)
- 管理(238)
- 研究(206)
- 中国(203)
- 理学(196)
- 理学院(195)
- 管理学(192)
- 管理学院(191)
- 财(137)
- 职业(129)
- 京(119)
- 中心(116)
- 财经(110)
- 技术(106)
- 江(100)
- 经(97)
- 州(93)
- 院(91)
- 经济学(90)
- 融(90)
- 技术学院(86)
- 经济学院(86)
- 金融(86)
- 人民(85)
- 中国人(84)
- 中国人民(84)
- 国人(84)
共检索到1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胡燕
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社会治理"能够降低行政成本,优化决策机制,提高行政效率,从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但同时,互联网+的各类技术应用也潜藏着信息安全漏洞、技术伦理缺陷、能源消耗巨大等问题,对政府驾驭互联网技术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政府应不断从优化治理思路,倡导技术伦理,强化信息安全等方面破解痛点问题,提升治理水平。
关键词:
互联网+ 社会治理 破解路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应倩倩 刘海二
创新与风险问题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规范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法律规制、互联网金融属性及其业态特征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规制的现状,结合美、英两国的互联网金融规制经验,构建以协调创新与规范为出发点、信息技术为手段、消费者权益保护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规制体系,并提出完善法律体系、创新监管制度、防范安全风险三大规制路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傅伟明
虽然互联网改变了企业经营发展方式,但没有改变事物的本质,互联网+就是整合形成的新的业务体系和商业模式。互联网+不是对传统行业的颠覆,而是对传统行业的升级换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加快了传统行业升级换代的步伐。互联网+相当于给传统行业加一双"互联网"翅膀,目前正从第三产业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互联网+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无限的潜力。为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政府顶层设计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互联
关键词:
互联网+ 模式创新 价值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岷峰 王婷婷
用户思维是指财富管理公司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强调用户环境的制造,从客户需求的角度来设计产品随着我国高净值人群的持续增加,财富管理也成为当前我国金融机构在转型升级中竞相争夺市场份额的新赛场。从最初的银行理财到如今的私人银行、家族信托以及家族办公室等专业的财富管理公司,我国财富管理的市场规模正在经历着新的一轮扩张。截至2015年底,我国财富管理总规模已增至110亿元,高净值家庭数也跃升到201万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应倩倩 刘海二
创新与风险问题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规范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法律规制、互联网金融属性及其业态特征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规制的现状,结合美、英两国的互联网金融规制经验,构建以协调创新与规范为出发点、信息技术为手段、消费者权益保护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规制体系,并提出完善法律体系、创新监管制度、防范安全风险三大规制路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唐飞泉 杨律铭
工业互联网是我国发展智能制造、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仍面临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制度不完善、跨领域跨行业平台构建能力弱等困境。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工业互联网相关制度,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促进中小企业和传统行业协同发展,加快突破工业互联网软硬件瓶颈,培育跨领域跨行业平台。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 智能制造 联盟 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鑫
一是要承认互联网金融的改革属性,是促进金融改革的重要推力。互联网金融的魅力,在于降低了门槛,为许多传统金融难以覆盖的个体提供了他们亟须的服务,对丰富市场组织机构和产品是有益的,是推动金融改革、破除传统金融体制劣根性的新动力,也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金融消费者过去没有消费主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东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长足发展,我国互联网金融也逐步成熟,形成了以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电商信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和在线基金销售六大行业为中心的互联网金融产业体系。在这一背景下,打击行业乱象、推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有必要。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及相关部委10月13日发布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指导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汪小明
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实力中,我国的高等院校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处于我国科技前沿的高校,无疑是承载这一历史使命的主力军。随着新形势下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代高校治理也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积极探索现代高校治理的新方向,对于有效整合现代高校资源,充分发挥现代高校为经济社会服务的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宪宇
"互联网金融"连续第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两会热议的话题,关注重点已由"促进"转变为"规范"。在监管和治理的主旋律下,互联网金融行业正从野蛮生长的1.0时代迈向健康规范的2.0时代。
关键词:
P2P 互联网金融治理 e租宝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郎平
斯诺登事件之后,国际互联网治理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并掀起了一轮新的治理浪潮。由于互联网逐渐渗透至国家经济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安全或者网络安全已经进入国家的安全议程,国家间的合作与博弈也随之展开。当前,国际互联网治理进程主要面临三项挑战:传统阵营分化重组,基本格局日趋分散化、复杂化;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的国际化以及政府主体的地位问题是各方争议的焦点,治理改革艰难推进;治理机构议题泛化和重合的现象日益突出,行动力欠缺致治理进程陷入制度困局。在上述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了以"主权平等"、"开放互联"以及"共享共治"为基本原则的治网理念。中国应客观把握当前国际互联网治理进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万思志
互联网所触及的地方就是高校社会服务的舞台。以互联网为媒介实现与社会公众的无缝对接。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提供"量身定制"的支持服务。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并不是高校产生时就有的,而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服务作为高校一项独立的基本职能,是指高校直接地为社会提供服务。互联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互联网+"的基本内涵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琬 张国胜 杨明洪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微观数据,采用OLogit模型考察互联网使用对社会公平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并未促进社会公平感,反而导致社会公平感提升一个或一个等级以上的概率下降约14.41%。这一结果在利用工具变量法、处理效应模型克服内生性和样本选择偏误后仍然稳健。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社会公平感的负面影响在男性和没有大学学历群体中更为明显,而在是否从事非农工作群体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通过提升相对收入不公平感和抑制阶层流动感降低社会公平感。此外,闲暇互联网使用偏好对社会公平感的作用效果也有所区别。因此,应从提高个体互联网使用技能并借助互联网技术拓宽增收渠道、用制度调节和规范资源分配以保障阶层向上流动渠道畅通、鼓励个体广泛参与线上学习提高人力资本、加强社会舆情引导等方面努力,以实现互联网使用对社会公平感的促进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羚雅 向运华
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论证互联网使用和社会资本对非农就业的作用,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使农民非农就业的概率提高了49.3%,采用稳健性检验与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后,这一效应依然显著;低学历、男性与"90后"农民非农就业受互联网使用影响更大;社会资本是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民非农就业的重要渠道,即互联网使用显著增加了农民的社会资本,进而提高了农民非农就业的概率。改善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推广互联网知识,有助于农民非农就业、增收与脱贫。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社会资本 非农就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傅巧灵 赵睿 鲍新中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社会基础网民规模扩大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客户基础。中国网民数量在2008年6月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手机网民达5.57亿,占全部网民的85.8%;网民又以青年人为主体,10~39岁年龄段网民占全部网民比例的78.1%。考虑到网络普及和代际更迭因素,中国互联网的群众基础将继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