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
2023(47)
2022(56)
2021(70)
2020(66)
2019(180)
2018(241)
2017(606)
2016(263)
2015(195)
2014(102)
2013(53)
2012(22)
2011(22)
2010(12)
2009(6)
2008(1)
2007(4)
2006(5)
2005(4)
作者
(263)
(244)
(233)
(187)
(144)
(96)
(90)
(82)
(80)
(79)
(76)
(75)
(72)
(68)
(65)
(58)
(58)
(56)
(55)
(53)
(52)
(51)
(49)
(49)
(48)
(47)
(46)
(46)
(45)
(45)
学科
(543)
(543)
贸易(543)
电子(530)
网上(523)
网上贸易(523)
(480)
经济(479)
业经(396)
产业(352)
信息(346)
信息产业(345)
总论(345)
(311)
管理(281)
(249)
银行(249)
(246)
(237)
企业(237)
中国(215)
(181)
金融(181)
(173)
中国金融(151)
(120)
供销(100)
(100)
教学(97)
制度(79)
机构
学院(1564)
大学(1254)
管理(575)
(541)
经济(534)
理学(486)
理学院(484)
管理学(471)
管理学院(470)
中国(312)
研究(290)
职业(275)
(250)
技术(233)
(225)
(212)
商学(206)
商学院(206)
(194)
技术学院(190)
财经(182)
中心(175)
(175)
职业技术(174)
经济学(170)
科学(165)
北京(163)
经济学院(158)
经济管理(151)
(144)
基金
项目(1018)
研究(854)
科学(806)
基金(682)
社会(569)
(552)
国家(546)
社会科(537)
社会科学(537)
科学基金(508)
(460)
编号(430)
基金项目(389)
教育(355)
(354)
(326)
创新(298)
课题(275)
自然(272)
自然科(269)
自然科学(269)
项目编号(267)
自然科学基金(264)
联网(260)
(259)
资助(250)
(247)
(242)
互联(241)
(239)
期刊
(742)
经济(742)
研究(442)
业经(329)
管理(261)
经济研究(247)
中国(240)
商业(233)
(216)
金融(216)
商业经济(202)
(177)
(162)
技术(146)
教育(134)
农业(118)
科学(115)
现代(102)
科技(94)
学报(87)
大学(85)
学学(83)
农业经济(74)
理论(73)
财经(73)
实践(70)
(70)
财会(69)
(64)
(63)
共检索到2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卫  张硕  
"互联网+慈善"成为中国慈善领域具有活力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一种新模式,它不仅是克服传统慈善模式弊端的推动力,而且凭借动员能力强、参与门槛低、宣传效果持续等优势成为现代慈善得以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形成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新业态。调查表明,"互联网+慈善"整合了社会慈善资源、提升了公众参与慈善的动员能力、拓宽了慈善的广度和深度,使人人向善的慈善新时尚得以不断弘扬。但也存在诸多困境,主要是相关法律政策规定不完善、监管体系尚不健全、信息公开透明度不高和社会信任缺失等,阻碍了"互联网+慈善"的健康发展。为了促进"互联网+慈善"这一公益慈善新模式进一步发展,应在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互联网+慈善"立法进程;二是建立多元联动协同监管机制,构建慈善管理框架;三是建立动态反馈机制,提高慈善信息透明度;四是加强道德体系建设,提高互联网慈善的公信力。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海燕  邓虹  
互联网慈善是基于网络平台进行慈善活动的公益行为,其区别于传统慈善的显著特征是参与感的空前提高和大众化的最大实现。我国互联网慈善方兴未艾,其公信力状况呈现喜忧参半的两面性格局。互联网慈善弥补了传统慈善在便捷性和透明度上的短板,对我国慈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运用法治思维建构互联网慈善公信力是最有效和可靠的应对之策:一是增强互联网慈善募捐主体的合法性和责任感,二是确保互联网慈善信息平台的可及性和透明度。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海燕  邓虹  
互联网慈善是基于网络平台进行慈善活动的公益行为,其区别于传统慈善的显著特征是参与感的空前提高和大众化的最大实现。我国互联网慈善方兴未艾,其公信力状况呈现喜忧参半的两面性格局。互联网慈善弥补了传统慈善在便捷性和透明度上的短板,对我国慈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运用法治思维建构互联网慈善公信力是最有效和可靠的应对之策:一是增强互联网慈善募捐主体的合法性和责任感,二是确保互联网慈善信息平台的可及性和透明度。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强  
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科学遴选政府统计大数据应用战略模式问题。研究认为,大数据在政府统计中的应用模式不宜只集中在"互联网+",而是应当同时推进"互联网+"与"+互联网",且在目前政府统计可用大数据源较为匮乏的情况下,应该给予"+互联网"模式更大的重视力度。这两种模式存在的分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促进线上线下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有效聚合,消除数据信息壁垒,从而发挥大数据本身的巨大价值,更好地打造政府统计数据源第二轨。
[期刊] 征信  [作者] 卢素丽  
互联网慈善公信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关系到慈善事业的生存和发展。专业化的团队、技术过硬的互联网平台、政府行政职权的下放和完善的项目审核机制对公信力的塑造和提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和保障机制,加强媒体舆论引导和信息披露,提升公民道德和网络信息识别能力,开拓慈善渠道、引入科技手段,建立监督和问责机制等策略,对互联网慈善公信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晓求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的金融业态。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内容、运行结构、理论基础、风险特点、监管标准以及替代边界等角度出发,探究其生存逻辑、理论结构及监管准则。本文认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是互联网金融生存的必要条件,而金融功能与互联网技术特性在基因层面上的匹配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充分条件,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逻辑基础。在理论层面上,金融功能理论、"二次脱媒"理论、新信用理论、普惠金融理论、连续金融理论构成了互联网金融独特的理论结构。互联网金融的内核性风险更多地表现于透明度风险,外置风险则更多地表现于技术和系统安全性,风险的叠加性相对明显。因此,互联网金融监管准则的基石标准应是透明度,外置标准是平台技术安全等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求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渗透、竞争和撞击,现行金融模式和运行结构一定会发生巨大的变革,金融功能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风险则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互联网金融生存和发展的逻辑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互联网金融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从商业的角度看,互联网所要重构的产业一定是"产业帝国":规模大、服务面广、利润厚、具有统一的标准,对经济活动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金融业具备所有这些要素。从世界范围看,截至2011年底,全球金融资产规模达到218万亿美元,其中全球银行业资产规模约占全球金融资产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谭维智  
互联网时代,时间越来越成为各类教育主体争夺的"第一资源"。教育时间是个人性存在,教育是由一个个的现在、当下、时机、契机在流通中组成的情境连续体,每一个教育活动都与时间消耗天然地联系在一起,教育的发生是时间性的。教育的发生在于内在时间意识的转化,个体的生命时间是教育的唯一尺度,教育活动要依循生命的节奏进行,人类的教育活动存在共时性现象。互联网时代教育时间运行方式的变化,改变了教育时间的利用方式,改变了教育的共时性特征,改变了教育的即时性特点,改变了学生对自由时间的支配权。教育要遵循生命的时间打开方式,不夺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柏谊  杨帆  
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各产业的传统经营方式发生着改变。将互联网思维与农业融合,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供应链角度研究"互联网+农业",旨在梳理互联网对农业供应链上商流、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发展模式的影响,发现制约农业互联网经济发展瓶颈主要是:涉农电商模式不成熟,尚处于模式阶段;互联网平台在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上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导致物流成本过高、信息流不畅通及资金流不充沛。突破发展瓶颈的主要思路是:借助互联网创新经营模式,将"O2O""F2F"引进农业供应链流通领域,以"众包"模式降低物流成本、"众筹"模式增加农业供应链资金流,将大数据应用于农业决策和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邵培樟  张朦薇  
"互联网+慈善"模式正在我国的慈善事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互联网+慈善"模式对个体慈善行为的影响。实验一研究发现:"互联网+慈善"模式中个体捐助的时间和金钱显著少于在线下传统慈善模式;慈善机构的权威性、捐助对象的心理距离与慈善捐助模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即线下传统慈善模式中的个体通过权威机构对心理距离更远的对象捐助更多的金钱和时间,而通过非权威机构对心理距离更近的对象捐助更多的金钱和时间,但在"互联网+慈善"模式下,机构权威性和对象心理距离对个体的捐助数额影响不大。实验二显示无论何种捐助模式,个体在捐赠金钱和捐赠时间两种行为之间没有偏好,但在"互联网+慈善"模式下显现出更高的捐助意愿。可见,"互联网+慈善"模式下虽然个体捐助意愿高,但捐助的金额和时间量都较低。上述结论对探索如何建设安全可靠的慈善网站,提高"互联网+慈善"模式的专业度、可信度和吸引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同春芬  张浩  
贫困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致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当前扶贫已进入新的攻坚期,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实行更科学更有效的扶贫措施。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手段,将精准扶贫战略扩展至精准识别、精准管理和精准帮扶,使互联网和扶贫政策有机融合,搭建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扶贫信息综合平台,完善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机制,形成扶贫合力,开创贫困治理新模式。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培培  
当今这个时代,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出现了工匠精神的回归浪潮。工匠精神的强势回归,单纯辨析其精神内涵远远不够,需要从生产方式变革及社会时代要求角度考察其内在逻辑。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合力——各国对实体制造业的再重视、消费社会后期的转型需求以及互联网时代匠人个体生存方式的回归——共同促成了工匠精神的回归。当代工匠精神直接连接当下社会新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它精准地表达了这个时代的现实需求,因而具有与传统不同的新的时代内涵:重视创造创新、突显个体自主性和人的价值、强调现实统一。工匠精神背后折射的是这个时代实践精神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朱晓鸽  
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远程教学模式呈现多元化形式,信息技术引入远程教学将是不可避免的。网络教学、虚拟课堂已成为21世纪远程教育发展的主流。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因其自身特点将受四种因素的影响:(1)学习支持因素;(2)经济因素;(3)技术革命和教学过程的整体因素;(4)网上教学功能开发因素。本文从远程教学模式的发展与现状,从科学技术发展对教学模式的影响出发,对基于互联网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过程(即各教学环节)作一设想,对影响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四种因素做一简要分析并提出这种教学模式可能产生的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黎映桃  刘伟  
当前互联网金融时代,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互联网+"战略强力推进,新兴金融业务快速演变创新,互联网企业、第三方支付公司、通讯运营商等非金融机构强势进军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生态迅猛改变,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投资理财、支付结算等传统业务均遭到蚕食和侵蚀。与此同时,社会成员的消费习惯和服务需求有了很大变化,网络金融需求快速攀升,要求银行业务快速从线下向线上转移,尽量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金融服务。面对如此情势,商业银行必须紧紧围绕客户需求开展经营变革,加快服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范文波  
引入互联网金融,提出"众筹+PPP"和"P2P+PPP"两种模式,为有效开拓PPP项目资金来源提供一个开放创新的思路和现实可行的方案,可供PPP模式推进过程中借鉴和进一步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