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
- 2023(50)
- 2022(61)
- 2021(47)
- 2020(37)
- 2019(141)
- 2018(177)
- 2017(512)
- 2016(236)
- 2015(186)
- 2014(111)
- 2013(33)
- 2012(16)
- 2011(20)
- 2010(8)
- 2009(3)
- 2008(6)
- 2007(5)
- 2006(4)
- 2005(4)
- 学科
- 贸(479)
- 贸易(479)
- 易(478)
- 济(468)
- 经济(468)
- 电子(446)
- 网上(441)
- 网上贸易(441)
- 业经(423)
- 产业(375)
- 信息(362)
- 信息产业(359)
- 总论(359)
- 银(263)
- 银行(263)
- 行(262)
- 中国(261)
- 融(216)
- 金融(216)
- 中国金融(186)
- 业(173)
- 农(130)
- 管理(129)
- 企(98)
- 企业(98)
- 农业(90)
- 制(87)
- 业务(57)
- 制度(57)
- 度(57)
- 机构
- 学院(1229)
- 大学(971)
- 济(428)
- 经济(418)
- 管理(389)
- 理学(317)
- 理学院(316)
- 管理学(309)
- 管理学院(308)
- 中国(306)
- 研究(289)
- 京(230)
- 职业(218)
- 财(206)
- 江(176)
- 中心(174)
- 财经(173)
- 技术(172)
- 融(157)
- 经(156)
- 科学(151)
- 金融(151)
- 银(150)
- 北京(149)
- 商学(146)
- 商学院(146)
- 银行(144)
- 经济学(142)
- 行(139)
- 技术学院(133)
共检索到1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易宁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应该深入考虑以互联网时代的新思维构建新的发展思路。文章指出将诞生于电商行业的经验引入图书馆行业的方式不利于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主动发展。应该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维度中寻找图书馆的融入点,为图书馆重构在互联网时代的、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在此基础上,以媒介维度作为图书馆融入互联网时代的入口,以已有的馆藏、馆舍为基础,重构图书馆作为信息与用户多元交互平台的媒介功能。
关键词:
图书馆 互联网+ 空间重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永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4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2015年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这意味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迎来了非常难得的大好时机,进一步激发了互联网公司以及社会资本利用互联网发展金融业务,以及传统金融机构推动金融互联网化的热情。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丁新征
书名: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研究作者:刘玲、齐诚、马楠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月ISBN:9787519602161一、图书简介刘玲、齐诚、马楠编著的《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研究》,全面解读了互联网+时代对图书馆的影响,深入研究了在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的融合和发展方向,特别是互联网+图书馆与出版社、文化机构、商业机构等产业的融合,分析探讨了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如何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从而更好地服务读者,开展资源建
关键词:
图书馆 互联网+时代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苏玉婷
企业在不同经济发展背景下,需要确立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思维。当前,互联网思维表现出越来越突出的优势,如何对互联网思维的内涵进行准确把握,清晰认识互联网思维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产生的影响,着力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与转型,成为每个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互联网思维下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传统企业实现持续发展,需立足于企业文化进行转变,放弃之前的卖方市场思维,转变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云绍辉
O*NET标准化的描述为快速变化的工作世界提供了共同的语言。一、美国职业信息网络(O*NET)的内容模型美国职业信息网络(OccupaTiONal iNfOrmaTiON NETwOrk,O*NET)是由美国劳工部组织开发的职业信息系统,旨在建立最新最全面的职业信息来源。其核心是O*NET数据库,包含有几百个职位的标准化描述,截至2015年12月已更新到20.1版本。数据库内容向公众无偿提供,并通过对大范围实际岗位工作者和职业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王铁力 梁欣 过仕明
【目的/意义】明晰"互联网+"思维的内涵,深入确立其主导地位,已经成为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的首要任务。【方法/过程】本文从"互联网+"思维的视角,深入地分析了"互联网+"与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面向"互联网"思维与"用户"思维的智慧图书馆建设理念,构建全新的"数字服务中心"服务模式。【结果/结论】本文认为,"互联网+"思维为其提供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有利于我国图书馆构建和谐的数字生态环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牛现云 刘术华
介绍移动互联网的5F思维,提出图书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应基于5F思维进行转型。根据用户的碎片化信息需求,提出场景化、全平台化的服务建设思路;建议图书馆参考粉丝经济模式,重视用户需求,设立专门的用户研究中心以及利用大数据分析了解用户,设计出真正符合用户的产品和服务;对推出的产品要做到快速迭代,围绕产品核心功能进行优化;建设图书馆品牌产品,利用品牌效应,提升图书馆用户的价值认同感。
关键词:
移动服务 场景化服务 图书馆品牌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冯国权
[目的/意义]互联网颠覆了物质世界的思维基础,引发的改变是观念,对图书馆服务的思考必须转变为互联网思维这一重要思考方式。[方法/过程]梳理互联网思维产生的背景、概念,总结互联网思维特征,论述其对图书馆服务的意义及其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提出改变观念,深度解读用户;免费开放,促进信息公平;以数字化形式,实现用户的普遍获取;以信息专家的角色,嵌入用户过程;借力新媒体,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等图书馆服务理念。[结果/结论]应从变革思维、与虚拟空间相连接、营销推广图书馆服务、发挥技术驱动作用4个方面拓展图书馆服务的互联网思维。以数字化、网络为基础,围绕用户需求,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以期推动图书馆服务创新发...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戴咏梅
互联网信息渠道可划分为四类,即个人信息查询渠道、详细信息浏览渠道、推送信息接收渠道和在线沟通渠道。2014年南京大学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高校用户对这四类信息渠道的使用偏好。数据显示,用户在使用不同功能时对渠道选择的偏好存在差异。图书馆服务与互联网公众服务相比关注度不低(41.60%),经常访问实体图书馆的用户比例为78.17%,高于访问网络图书馆的比例(61.69%)。83.37%的本科生经常造访实体图书馆,83.73%的博士经常通过网络访问图书馆.用户越年轻则越关注新媒体,用户学历越高则越偏爱官方网站和邮件渠道。图书馆应借鉴互联网渠道建设经验,将用户的精细化需求与相应信息渠道有机联系起来,才能...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向宏华
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的规划与实施,为图书馆服务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并使其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互联网+"研究背景、概念与内涵的分析,系统梳理了图书馆"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结合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实际,对"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创新路径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积极推进"互联网+"知识服务理念,持续打造以人为本、开放共享、跨界融合、协同创新的行业生态是当前图书馆发展的最优路径。
关键词:
互联网+ 图书馆 服务创新 大数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牛锡明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金融创新已不仅仅是技术进步给银行带来的一种改变,更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一种新金融业态。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商业银行纷纷探索互联网金融战略和转型发展模式。本文将就如何以客户为中心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打造互联网金融领先的创新型银行进行讨论,以期为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开拓新的思路。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创新型银行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祯波
国内城商行经过近二十年的耕耘,多已建立明显的区域性优势,但也面临存量市场潜力不足的困境。在互联网化大背景下,如何有效挖掘技术和制度红利,实现存量提升和增量创新并举,是城商行不可回避的一大课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沈晓晖 李继尊 冯晓岚
互联网金融是一把"双刃剑",对于这个新生事物,要鼓励创新,更要趋利避害,防范风险互联网金融是一把"双刃剑"目前,互联网金融还没有改变金融业高风险的属性,在提升金融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不少风险。2013年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开始暴露,案件频发,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屡见报端。仅2013年10月至11月20日,就有39家P2P借贷平台倒闭或陷入困境。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类风险:一类是信用违约、非法集资等传统金融风险。据不完全统计,出现问题的P2P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祯波
国内城商行经过近二十年的耕耘,多已建立明显的区域性优势,但也面临存量市场潜力不足的困境。在互联网化大背景下,如何有效挖掘技术和制度红利,实现存量提升和增量创新并举,是城商行不可回避的一大课题。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赵大伟
互联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接受互联网;互联网颠覆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理解的浅薄。2014年3月,我写的《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一书上市,到现在已经整整一年。我们把"互联网思维"这个词语推到了一个风口浪尖的位置,自然会面临诸多声音。因为每个人的思考出发点和理解深度不同,所以认知有分歧不足为奇。但是,作为一名管理咨询行业从业者,我还是要再次强调一下我的理解。定义"互联网思维"很多时候,争辩源于定义的不清晰。那么这种争辩就没有任何意义。对于互联网思维,我在书中做了如下定义(百度百科目前也使用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 价值环 数据驱动 互联网变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