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
- 2023(30)
- 2022(30)
- 2021(16)
- 2020(23)
- 2019(60)
- 2018(52)
- 2017(172)
- 2016(57)
- 2015(34)
- 2014(8)
- 2013(7)
- 2012(3)
- 2011(1)
- 2010(4)
- 2005(1)
- 2004(2)
- 2002(1)
- 2000(2)
- 学科
- 农(258)
- 易(169)
- 电子(169)
- 贸(169)
- 贸易(169)
- 网上(168)
- 网上贸易(168)
- 农业(165)
- 济(165)
- 经济(165)
- 业(152)
- 业经(143)
- 产业(96)
- 信息(96)
- 信息产业(96)
- 总论(96)
- 农业经济(63)
- 发(57)
- 发展(56)
- 展(56)
- 产品(54)
- 农产(54)
- 农产品(54)
- 市场(54)
- 建设(54)
- 经济建设(54)
- 产品价格(53)
- 价格(53)
- 分配(48)
- 收入(48)
- 机构
- 学院(440)
- 大学(322)
- 济(185)
- 经济(183)
- 管理(160)
- 理学(145)
- 理学院(145)
- 管理学(142)
- 管理学院(142)
- 农(130)
- 农业(99)
- 职业(96)
- 中国(79)
- 研究(77)
- 业大(75)
- 财(71)
- 技术(69)
- 农业大学(66)
- 经济管理(64)
- 经济学(61)
- 经济学院(61)
- 技术学院(58)
- 河(57)
- 财经(55)
- 南(53)
- 江(53)
- 职业技术(53)
- 州(51)
- 融(49)
- 金融(48)
共检索到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亚军 陈进 储新民
"互联网+农户+公司"模式彻底改变了农民在传统利益链中的地位,激发了农民创业的积极性。从商业模式理论和农户电子商务创业的微观视角切入,基于全国第一批20个"淘宝村"的一、二手数据,对"互联网+农户+公司"模式的分类、性质和成功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制度属性上是由市场主导而非政府主导,在动力特征上是自发形成而非人为设计,在演化方式上是裂变式扩散而非线性扩散。这一模式成功的因素在于在资源能力上具有比较优势,在时机选择上具有先行优势,并依赖于正确的市场定位及合理的平台选择。在政策建议层面上,应遵循"市场主体、政府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思琦 张振 陈子怡 韩家彬
农业生产中互联网的普及和渗透深刻影响着土地经营规模。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的机制。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显著推动农户扩大土地经营规模。(2)互联网使用通过促进农户土地流转、积累社会资本间接推动农户扩大土地经营规模。(3)互联网对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对中年、纯务农型、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因此,政府应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网络平台、加强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建设、增强农民互联网技术培训,为农户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创造条件。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土地流转 土地经营规模 农户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思琦 张振 陈子怡 韩家彬
农业生产中互联网的普及和渗透深刻影响着土地经营规模。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的机制。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显著推动农户扩大土地经营规模。(2)互联网使用通过促进农户土地流转、积累社会资本间接推动农户扩大土地经营规模。(3)互联网对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对中年、纯务农型、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因此,政府应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网络平台、加强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建设、增强农民互联网技术培训,为农户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创造条件。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土地流转 土地经营规模 农户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殷俊 刘一伟
农村贫困问题关乎中国精准扶贫与全面脱贫战略的有效实施。本文基于2014年和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检验互联网使用对农户贫困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无论采用家庭人均每日消费1美元作为贫困标准,还是采用家庭人均每日消费2美元作为贫困标准,互联网使用均显著降低了农户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同时采用稳健性估计与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问题后,该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影响机制检验的结果显示,互联网使用通过增加农户的社会资本积累、提高农户的非农就业概率与非正规金融借贷水平进而改善农户的贫困状况。因此,在全面脱贫战略实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申康达 刘鹏飞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电脑在农村的普及,互联网逐渐成为农户获取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笔者通过利用Probit回归模型对北京市京郊两个农村的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农户的计算机熟练程度、性别和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对农户互联网信息利用产生显著影响,但仍然不能忽视一些农户自身、家庭及农村社区方面的因素。
关键词:
农户 互联网 信息利用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忠连 邱晖
农村互联网金融兼具农村传统正规金融及民间金融的优点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二者的缺陷,关键在于其能够对农户社会资本进行深度的开发和利用。通过信任与声誉机制以及社会抵押与惩罚机制,农村互联网金融能够有效利用农户社会资本来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以及道德风险。通过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农村互联网金融实现了对农户虚拟社会资本的深度开发并构建起产业闭环,通过设置特殊的制度安排能够有效嵌入农户的社会网络并实现市场向底层农户的下沉。
关键词:
农户 社会资本 互联网金融 惩罚机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鹏达 王巧瑜 陈鹏宇 石宝峰
由于农户小额贷款对象分散等特点,致使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相当严重。本文基于"互联网+农业金融"视角,对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利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武功县220个农户调研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对农户使用互联网金融的意愿等10个指标进行线性变换降维,得到了农村互联网金融普惠发展程度等5个互不相关的公共因子;在此基础上,以5个公因子为自变量,以农户是否借贷为因变量,构建了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结果得出:农户家庭投入水平、农户家庭收入特征和农村互联网金融普惠发展程度对农户借贷行为有正向影响;农户家庭风险偏好对农户借贷行为有负向影响;农户交易成本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不显著。针对上述结果,提出了关于拓宽农户融资渠道、加快农村互联网金融体系建设以及提高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农村金融 借贷行为 影响因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芹 罗剑朝
以473户农户数据为依据,采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别对三类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商农户忠诚度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农村互联网金融农户忠诚度不高,农户金融服务满意度和金融产品满意度是影响农户忠诚度最基本的因素;比较三类金融服务提供商农户忠诚度影响因素发现,农户对于"三农"服务商和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忠诚为冲动型忠诚,对于正规金融机构网上金融部门的忠诚为认知型忠诚。基于此,建议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商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构建客户评价体系,有效区分客户类别,并对客户进行差异化营销与管理。三类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商可尝试建立金融共生模式,优势互补,探索金融科技服务的全新模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鹏达 王巧瑜 陈鹏宇 石宝峰
由于农户小额贷款对象分散等特点,致使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相当严重。本文基于"互联网+农业金融"视角,对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利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武功县220个农户调研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对农户使用互联网金融的意愿等10个指标进行线性变换降维,得到了农村互联网金融普惠发展程度等5个互不相关的公共因子;在此基础上,以5个公因子为自变量,以农户是否借贷为因变量,构建了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结果得出:农户家庭投入水平、农户家庭收入特征和农村互联网金融普惠发展程度对农户借贷行为有正向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 农村金融 借贷行为 影响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雪 孙学涛
促进农业生态产品供给不仅是乡村生态振兴的要求,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路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生态产品的农户供给提供了新路径。基于农户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互联网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积极性;互联网使用与农户农业生态产品供给之间存在内生性,内生性的存在会过高估计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影响程度;与低人力资本农户相比,互联网使用更能提高高人力资本农户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积极性;与兼业农户和非农户相比,互联网使用更能提升纯农户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积极性;互联网使用还会通过社会资本对农户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积极性产生中介效应。基于实证分析结论,从互联网使用角度提出了三点提升农户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积极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婧 田雅群 刘甜 李庆海
迅猛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能否切实缓解农户金融排斥,是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从储蓄、信贷和支付三个方面,构造农村互联网金融排斥指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识别农户互联网金融排斥不同方面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多数农户存在较为严重的互联网金融排斥,其中互联网储蓄排斥和互联网信贷排斥最为严重,互联网支付排斥次之。互联网排斥的主要原因不是设施排斥和条件排斥,而是自我排斥。引发自我排斥的主要因素包括农户性别、年龄、家庭收入、教育程度、到最近银行网点的时间和是否进行过网络购物和销售。本文同时分析了传统信贷与互联网信贷的关系,结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邢雁飞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各种理财平台和产品纷纷涌现。由于缺乏对互联网和金融理财的深入认识,农户无法在互联网金融下做出合理的理财行为。对此,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农户个人理财、互联网金融对农户理财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对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农户理财行为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农户个人理财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农户 理财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邢雁飞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各种理财平台和产品纷纷涌现。由于缺乏对互联网和金融理财的深入认识,农户无法在互联网金融下做出合理的理财行为。对此,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农户个人理财、互联网金融对农户理财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对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农户理财行为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农户个人理财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农户 理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威
基于对河南等9个省份552个种粮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和多元排序Logit模型,分别研究了影响农户使用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的行为和应用深度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仅有少数种粮农户使用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且大部分农户处于查询网络信息的初级阶段,互联网应用深度有待提高。研究还发现:设施设备数量、互联网使用习惯、地区虚变量是显著影响使用行为和应用深度的共同因素;使用行为受到性别、资金借款、种粮总收入、粮价满意程度、议价能力和粮食销售渠道等因素影响;应用深度受到种植面积、单位种粮收入和互联网普及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俊海 韩建一 吴本健 朱海波
农村地区是中国消费大循环的一片“洼地”,而通过使用互联网,农户消费结构是否得到了升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户生计与食物安全综合调查数据,就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消费结构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促进农户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比降低,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支出占比提高,实现消费结构升级,并且该结论在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工具变量、Tobit模型等方法检验后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消费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提升消费能力和优化消费意识实现的,前一机制主要对物质消费升级发挥作用,后一机制主要对精神消费升级发挥作用;网速快的农户、有培训经历的农户消费结构升级效果更明显;相较于其他上网活动,交流沟通、网上购物、在线学习和网上支付更有利于农户消费结构升级。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西部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强化农户生产生活技能培训,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迈向更高台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