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
- 2023(136)
- 2022(169)
- 2021(167)
- 2020(180)
- 2019(461)
- 2018(585)
- 2017(1364)
- 2016(580)
- 2015(426)
- 2014(243)
- 2013(117)
- 2012(59)
- 2011(48)
- 2010(22)
- 2009(15)
- 2008(6)
- 2007(11)
- 2006(13)
- 2005(10)
- 学科
- 济(1202)
- 经济(1201)
- 贸(1083)
- 贸易(1083)
- 易(1081)
- 电子(1020)
- 业经(1008)
- 网上(1008)
- 网上贸易(1008)
- 产业(899)
- 信息(880)
- 信息产业(870)
- 总论(870)
- 业(798)
- 管理(723)
- 企(636)
- 企业(636)
- 银(496)
- 银行(496)
- 行(484)
- 中国(478)
- 融(375)
- 金融(375)
- 农(345)
- 中国金融(313)
- 教学(253)
- 制(245)
- 农业(208)
- 财(195)
- 算机(184)
- 机构
- 学院(3734)
- 大学(3043)
- 管理(1413)
- 济(1270)
- 经济(1247)
- 理学(1192)
- 理学院(1187)
- 管理学(1164)
- 管理学院(1160)
- 研究(724)
- 中国(705)
- 京(677)
- 职业(652)
- 财(619)
- 技术(565)
- 江(543)
- 财经(502)
- 商学(456)
- 商学院(454)
- 中心(449)
- 技术学院(447)
- 经(446)
- 州(438)
- 北京(433)
- 职业技术(419)
- 科学(398)
- 经济管理(384)
- 范(377)
- 财经大学(370)
- 师范(369)
共检索到4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君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变革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刻不容缓。通过对职业院校、企业双方进行调研,论证“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可行性,为变革当前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寻求路径。
关键词:
互联网+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君
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于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以行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利用"互联网+"思维,构建一个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互联网与学校招生、专业建设、师资培养、课堂教学、就业创业的深度融合,这是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互联网+”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威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教育领域的推进,"互联网+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梳理"互联网+教育"的目标与文化特征等内容后,提出了在此背景下外语语言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理念和主要对策:树立生态化、个性化、协同化的新改革理念;把调整课程设置和推进教学改革放在核心位置上;为有关设施和资源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把建设胜任"互联网+教育"的教师队伍始终放在关键位置上。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华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对于实体经济从业者来说,应该是如何"+"?如何计划?如何行动呢?怎样让一个个互联网概念落地生根,变得可执行、可操作,实现自己的"互联网+"呢?A什么是企业互联网"互联网+"最核心的载体就是企业,而企业是一个高级的智能体,拥有着群体智慧,运行着科技创新。既然企业是一个智能体,那么是否存在
关键词:
互联网+ 企业互联网 企业语言 大数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彦云
互联网发展从IT到DT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本文研究了DT时代的统计思维,提出了互联网统计概念和互联网统计体系的基本内容,研究了面向未来发展的互联统计、互通统计、互动统计的互联网统计理论体系;考察了国际电信联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互联网统计体系,以及国家统计局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统计,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与实际需要的巨大缺口;最后,研究了互联网统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我国互联网统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慷慨 曹照洁
"互联网+"行动推动了各行业数据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如同普通高校因应跨界人才的时代需求而广泛开展新工科建设一样。"互联网+"职业教育在产业重构升级、社会多元协同、资源配置优化、智慧校园建设等社会发展背景下,进行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再造成为必然选择。校企协同人才培养需要依托大数据进行决策,保证人才培养入口和出口决策的科学性;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制度,提高职业院校的"产品"输出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吻合度;借助现代技术和工具整合教学资源、优化网络课程教学体系和建立开放式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为地方产教融合发展集聚智力资源。
关键词:
校企协同 互联网+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飞军
纵观高职院校当下的人才培养路径,模糊的目标设定、薄弱的师资团队、缺乏系统性的课程规划及实践性的操作,使得其存在很多问题。而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加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人才目标的设定和课程体系的规划,进一步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以及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来实现新时代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是针对当前问题的良策。
关键词:
互联网+ 跨境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飞军
纵观高职院校当下的人才培养路径,模糊的目标设定、薄弱的师资团队、缺乏系统性的课程规划及实践性的操作,使得其存在很多问题。而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加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人才目标的设定和课程体系的规划,进一步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以及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来实现新时代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是针对当前问题的良策。
关键词:
互联网+ 跨境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施星君
"互联网+"与"众创"时代已经来临,企业生产经营与组织管理方式正进行深度变革,也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产生了四大影响:生产组织生态化、职业分工模糊化、创新创业普及化、人才需求复合化。目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亟须调整,其基本思路为:主体上,五力聚合、协同育人;定位上,大类培养、方向多元;路径上,学创一体、体验实践;保障上,要素支撑、机制导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栋 王海军
"互联网+"对产业结构的渗透和改造,为职业教育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职业教育要积极响应"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对接新经济形态下的人才技能要求,借助互联网思维,树立开放、多元、共享的新型教育观念,通过交互式教学、慕课、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手段优化教育供给,逐步构建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互联网+ 职业教育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蕊
我国农业院校法律人才培养的核心困境在于"三农"特色的非显著性。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创新农业院校"三农"法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以及改革"三农"法律服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北京农学院法学系依托三农法律网平台,创新"‘互联网+’‘三农’法律服务+‘三农’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供"三农"法律服务进而助推"三农"法律人才多元实践能力培养,研究并结合专业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思考。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被互联网改变的生活时代变得这么快,由互联网所引发的变革速度是不可思议的。十年前,上网还是个新鲜事,手机还是个稀罕物,人们还在用3.5英寸软盘;但十年之后,许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什么叫软盘了,打开手机随时都能上网。这仅仅是十年,我们的十年。即便是互联网内部,也出现了Generation Gap,所谓"代沟"。曾经的三大门户网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徐娘半老、风华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罗剑
互联网海量用户数正在颠覆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数据处理的技术手段也在持续创新。回顾信息管理专业发展历程的同时,结合"互联网+"创新技术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分析了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内涵,修正人才培养目标,提出"451"与"0.5+1.5+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系统化综合实践指引的一体化课程体系项目构成,搭建了大数据云挖掘下的实践学业发展平台,从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系统和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互联网+"综合职业素养。最后,通过学习分析进行人才评估和推荐,实现人才培养的闭环。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亚飞 李学华 刘磊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与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在专业培养方案制订、师资队伍建设、"卓越计划"实施、"移动互联网开发工程师"认证、学生创业孵化等方面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适合信息通信类市场需求的人才。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提升了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拓宽了他们的就业面并提高了就业质量和创业机会,为北京市高新技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关键词:
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移动互联网 通信工程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顾明远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世界,它的变化可以说是难以预测的。未来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恐怕我们谁也说不清楚。就像十年以前我们谁能够想到,带一部手机就可以走遍天下?因而这个世界以后会是什么样,我们更加难以预测。有的学者认为,过去在蒸汽机、电力、计算机出现以后,社会还有若干年时间可以适应技术带来的变化。可是现在呢?已经不行了,今天的变化是随时随地的、瞬息万变的,瞬息之间就会以数字化的形式普及天下,已经没有时间再来让我们去思考和适应。互联网到底给教育带来什么变化呢?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