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
2023(68)
2022(82)
2021(88)
2020(104)
2019(244)
2018(326)
2017(793)
2016(313)
2015(275)
2014(117)
2013(54)
2012(22)
2011(23)
2010(4)
2009(7)
2008(5)
2007(7)
2006(8)
2005(3)
作者
(355)
(299)
(290)
(236)
(157)
(110)
(107)
(106)
(102)
(100)
(97)
(92)
(91)
(89)
(89)
(84)
(78)
(75)
(73)
(69)
(68)
(68)
(67)
(66)
(66)
(62)
(59)
(57)
(56)
(54)
学科
(549)
经济(549)
(535)
贸易(535)
(534)
电子(510)
网上(503)
网上贸易(503)
业经(442)
产业(380)
(377)
信息(371)
信息产业(365)
总论(365)
管理(359)
(281)
企业(281)
中国(254)
(227)
(227)
银行(227)
(184)
(178)
金融(178)
中国金融(146)
教学(137)
(122)
农业(110)
供销(102)
(102)
机构
学院(1982)
大学(1543)
管理(694)
(621)
经济(605)
理学(585)
理学院(583)
管理学(569)
管理学院(568)
职业(399)
中国(382)
研究(358)
(341)
技术(330)
(323)
(285)
技术学院(273)
职业技术(260)
财经(255)
中心(254)
(250)
商学(238)
商学院(237)
(230)
北京(227)
科学(212)
(205)
师范(202)
经济学(187)
(185)
基金
项目(1226)
研究(1034)
科学(914)
基金(780)
(646)
国家(636)
社会(616)
(612)
编号(595)
科学基金(585)
社会科(571)
社会科学(571)
基金项目(435)
教育(435)
(423)
项目编号(399)
(345)
成果(340)
(339)
课题(338)
自然(323)
自然科(317)
自然科学(316)
自然科学基金(313)
创新(310)
(296)
(294)
(290)
联网(287)
资助(281)
期刊
(934)
经济(934)
研究(628)
业经(455)
经济研究(356)
中国(335)
商业(307)
管理(290)
商业经济(281)
教育(260)
(236)
金融(236)
(203)
技术(186)
(179)
农业(134)
现代(119)
科学(117)
(106)
学报(103)
成人(103)
成人教育(103)
农业经济(102)
大学(97)
职业(97)
经济师(93)
科技(92)
财会(92)
(91)
学学(91)
共检索到2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全兴  
"互联网+"到底给我国劳动领域带来多大变化?有人说是革命性的变化,以致现有的劳动法原理没法用了。其次,我国现阶段的、未来的立法司法怎么应对?我认为,"互联网+"对劳动领域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更没有颠覆传统的劳动法原理和劳动用工规律,现有的劳动法分析框架和工具,还可以分析和解决"互联网+"背景下的劳动用工问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全兴  
"互联网+"到底给我国劳动领域带来多大变化?有人说是革命性的变化,以致现有的劳动法原理没法用了。其次,我国现阶段的、未来的立法司法怎么应对?我认为,"互联网+"对劳动领域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更没有颠覆传统的劳动法原理和劳动用工规律,现有的劳动法分析框架和工具,还可以分析和解决"互联网+"背景下的劳动用工问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在各行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人民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传统的劳动用工方式也在向新形态下的劳动用工方式变化,文章分析在新业态下劳动用工的背景和意义,互联网时代新劳动用工的特点,新业态的表现形式、用工方式及挑战和反思,并对现有用工环境和制度的冲击及劳动用工面临的困境进行挖掘,分别从新业态劳动关系出现的问题、对原有劳动关系的影响、对现有劳动制度的挑战和新业态下劳动用工模式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就劳动监察部门在面对互联网新业态的劳动用工应如何应对才能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思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邓宝山  
近年来,政府在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过程中,提倡企业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效益。"互联网+"已经使商品销售行业和服务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与互联网结合的电商、支付、餐饮外卖、快递物流、共享专车、共享单车等行业,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与之同时,"互联网+"也带来了就业方式和劳动关系的重大变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陶辅文  
关于互联网的“冷”思考●陶辅文(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81AbstractWhenthenumberofInternetusersgrowsatanannaulrateofabout200%,thisnetworkissobusythatso...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骏阳  
"互联网+"概念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各行各业的热烈响应,流通领域亦加快行动步伐,继续大力开展与互联网的对接并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企业不断进入流通领域。随着"互联网+流通"概念的广泛使用,出现了一系列对"互联网+流通"的不同理解,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流通"是互联网与流通企业的结合;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流通"就等于电子商务;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流通"是互联网重塑或创新流通。以上观点各有各的道理,但"互联网+流通"作为一种新的理念,既应该实现模式的创新,又应该实现效率的提升,还应该实现技术的进步。与电子商务相比,"互联网+流通"的创新意义更加深远,必将推动流通业的成本革命,促进流通业资源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新  
"互联网+教育"给当前高校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管理工作既要抓住机遇又要迎接挑战,更要依据当前的机遇与挑战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从而使新的网络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管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燕君  
消费升级和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平台互联网发展趋于稳定,产业互联网成为经济发展新方向。一方面,线上市场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逐渐趋于稳定与饱和,传统平台互联网线上发展空间有限,急需寻求新的市场,于是向线下拓展成为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经济新常态下,传统商业模式面临诸多发展瓶颈与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寻找新的发展契机进行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的融合成为必然,互联网是传统企业的升级路径,而传统企业则是互联网企业的新市场。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消费大爆炸背景下的互联网产业融合进行相关探讨,通过分析平台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发展现状,找出现阶段互联网产业融合的难点所在,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更好促进互联网产业的融合。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继瑞  薛晓  汪锐  
互联网已经渗透进入经济社会生活和人们消费的方方面面。消费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逐渐形成消费需求互动性、消费结构合理性、消费范围无边界性、消费行为分享性和消费选择自主性等新常态,且还具备着互联网技术发展、中间阶层数量扩大、经济结构调整和个性化消费潮流等激发的机遇。为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消费模式的"嫁接效应",促进消费模式转型,我们应高度重视和宽容"互联网+"消费行业与业态的创新、着力扶持"互联网+"消费行业与业态的小微企业发展和推动国家层面云计算、大数据战略与消费模式转型的结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志云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迅速发展,对国计民生的影响日益加深。然而,互联网金融虽然创新了金融模式,但是也诱发许多新的风险,互联网金融市场可谓险象环生。由此,相关主管部门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开展治理行动,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整治"时期。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提出,应构建一套符合互联网金融属性与发展规律,包括效率面向、公平面向以及稳定面向等层面的制度体系。同时,在立法中,保持每一种价值面向的"适度性"以及与其他价值面向的"协调性",从而形成一个相互关照、相互依赖、相辅相成,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骆晨  刘向东  
限于时代的特点,马克思在纯流通领域并没有展开论述。而当今时代商业的大繁荣,尤其是"互联网+"的异军突起,突显了纯流通领域价值创造的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交换劳动对于商品价值实现的必要性,其次指出交换过程中活劳动投入的价值体现。交换劳动的价值创造是劳动价值论的重要补充,当今"互联网+"的繁荣没有违背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而是理论开拓的重要动力。文章弥补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在纯流通领域研究的空白,不仅对于当今商业的发展实践更具解释力,也使得价值来源于必要劳动投入、价格由价值决定这一理论基础更加坚实稳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飚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使用已经逐渐成为劳动者的日常行为,并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直接影响。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2sls等模型,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1)互联网使用与劳动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个体有互联网使用行为可以使个体劳动收入增加45. 5%,加入就业身份、户口性质等变量后,结果依然稳健。(2)通过技能异质性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低技能群体的收入补偿效应更大,互联网使用使得低技能群体劳动收入显著增加53. 6%,但是对中高技能群体的影响不显著。(3)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通过提高总体和低技能群体的工作效率,以及降低总体和中高技能群体的工作搜寻成本的方式影响劳动收入。有鉴于此,政府应当降低数字化门槛,更大规模普及互联网的使用;利用互联网搭建更好的就业信息平台,把数字技能纳入就业培训体系。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志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在此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生存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图书馆服务转型,要依托优势,着力解决好海量信息与信息盲区、读者流失与读者需求无法满足、基本需求与个性化需求、迎合不同阅读趣味与保持文化品位和独立性等矛盾,走内涵和特色发展之路。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苏庆华  
从雇佣关系的角度出发,出租车司机与出租车公司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由于出租车运营模式的不同,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互联网的兴起,导致专车司机与网络平台公司之间的关系如何认定变得更加复杂。本文从传统劳动关系确认的相关理论入手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出租行业用工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敏   邴丕敬   袁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劳动者的社会资本正在以线上、线下的形式被不断重塑,潜在影响着劳动者的就业质量。本文旨在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劳动者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线上社会资本理论与内聚型社会资本和外联型社会资本的理论框架,本研究认为互联网使用会同时促进“线上-内聚”型、“线上-外联”型、“线下-内聚”型、“线下-外联”型社会资本,进而提升劳动者就业质量。为了检验上述理论假设,研究利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验证了互联网使用对劳动者就业质量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互联网使用频率对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性、劳动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学历、户籍类型、收入水平中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线上社会资本和线下社会资本在互联网使用频率与就业质量之间起中介作用。以上结果对于把握新业态、新模式下促进高质量就业的精准施策具有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