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
- 2023(76)
- 2022(82)
- 2021(101)
- 2020(103)
- 2019(284)
- 2018(393)
- 2017(928)
- 2016(389)
- 2015(284)
- 2014(127)
- 2013(84)
- 2012(31)
- 2011(24)
- 2010(12)
- 2009(10)
- 2008(5)
- 2007(5)
- 2006(3)
- 2005(3)
- 学科
- 贸(617)
- 贸易(617)
- 易(616)
- 济(608)
- 经济(607)
- 电子(590)
- 网上(584)
- 网上贸易(584)
- 业经(484)
- 业(435)
- 管理(424)
- 产业(413)
- 信息(400)
- 信息产业(397)
- 总论(397)
- 企(319)
- 企业(319)
- 银(261)
- 银行(261)
- 中国(260)
- 行(258)
- 农(235)
- 教学(189)
- 融(185)
- 金融(185)
- 中国金融(151)
- 制(144)
- 农业(127)
- 算机(125)
- 计算(125)
- 机构
- 学院(2347)
- 大学(1810)
- 管理(845)
- 济(721)
- 理学(715)
- 理学院(712)
- 经济(702)
- 管理学(692)
- 管理学院(691)
- 职业(491)
- 技术(434)
- 中国(414)
- 研究(412)
- 京(387)
- 技术学院(348)
- 财(347)
- 江(345)
- 职业技术(333)
- 州(289)
- 商学(285)
- 商学院(284)
- 财经(273)
- 中心(257)
- 经(248)
- 北京(247)
- 科学(240)
- 范(232)
- 经济管理(229)
- 师范(228)
- 科技(220)
共检索到3057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詹碧卿 林风人
本文提出"职业人才成长服务"的职业教育创新理念,其内涵包含5个环节:突出"职业目标"、强调"职业成长"、实施"全程服务"、推动"合作培养"、着力"落地运行",指出服务于职业人才的成长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功能。针对职业人才成长全过程各阶段的需求,在"互联网+"的思路下进行职业教育的任务梳理和流程再造,创建了"职业人才成长服务"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了"职业人才成长服务"人才培养模式落地运行的信息化支撑系统。
关键词:
职业人才 成长服务 培养模式 教育信息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被互联网改变的生活时代变得这么快,由互联网所引发的变革速度是不可思议的。十年前,上网还是个新鲜事,手机还是个稀罕物,人们还在用3.5英寸软盘;但十年之后,许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什么叫软盘了,打开手机随时都能上网。这仅仅是十年,我们的十年。即便是互联网内部,也出现了Generation Gap,所谓"代沟"。曾经的三大门户网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徐娘半老、风华难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祝明慧 陈长 李欢
"互联网+"视野下,互联网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将发生碰撞结合,更深层次地促进社会的变革。I T行业处于互联网的领头位置,"互联网+"必为其带来巨大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而IT行业牢牢抓住机遇,积极迎接挑战的前提在于IT人才的全面性,因此,在"互联网+"视野下探讨I T人才培养策略、就业创业前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互联网+"时代对IT人才的素质要求"互联网+"时代对于IT人才素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独孤昌慧 刘恒
实施"互联网+"战略,是我国应对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趋势和潮流的重要举措。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推进,培养更多的应用创新型人才,是广大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本质和内涵予以解读,分析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阐明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需求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倩 杨柳
信息化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人才培养要适应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文章讨论了"互联网+"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新趋势,分析了企业在信息化与互联网背景下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并对如何构建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职业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提出了实施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 职业人才培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强
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科学遴选政府统计大数据应用战略模式问题。研究认为,大数据在政府统计中的应用模式不宜只集中在"互联网+",而是应当同时推进"互联网+"与"+互联网",且在目前政府统计可用大数据源较为匮乏的情况下,应该给予"+互联网"模式更大的重视力度。这两种模式存在的分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促进线上线下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有效聚合,消除数据信息壁垒,从而发挥大数据本身的巨大价值,更好地打造政府统计数据源第二轨。
关键词:
大数据 政府统计 互联网+ +互联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珊
分析了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存在的问题,讨论了互联数字化新型时代与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密切联系,以及阐述了互联网数字化时代对广告设计岗位能力的要求。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顺应互联网发展及时把现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使人才培养定位更准确,课程构建更完善,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与时俱进地结合地方区域产业特色,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制定更体现时代特色和专业特点的课程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栋 王海军
"互联网+"对产业结构的渗透和改造,为职业教育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职业教育要积极响应"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对接新经济形态下的人才技能要求,借助互联网思维,树立开放、多元、共享的新型教育观念,通过交互式教学、慕课、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手段优化教育供给,逐步构建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互联网+ 职业教育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丽丽
成人教育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强化了成人教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如何把"互联网+管理"应用到校企合作模式中并进而推动成人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教育者理应关注的重点。从"互联网+管理"校企合作模式对成人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具体策略进行探讨,以期成人教育更好地实现服务社会的功能。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克红
"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重在面向未来,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重在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全面预算、财务分析、绩效评估、风险防范、组织管理及商业策略,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对此,笔者提出"三层两式"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一)"三层两式"的含义"互联网+"时代,全球竞争日益加剧,培养具备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的人才是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获取成功的重大前提。具体来说,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慷慨 曹照洁
"互联网+"行动推动了各行业数据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如同普通高校因应跨界人才的时代需求而广泛开展新工科建设一样。"互联网+"职业教育在产业重构升级、社会多元协同、资源配置优化、智慧校园建设等社会发展背景下,进行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再造成为必然选择。校企协同人才培养需要依托大数据进行决策,保证人才培养入口和出口决策的科学性;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制度,提高职业院校的"产品"输出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吻合度;借助现代技术和工具整合教学资源、优化网络课程教学体系和建立开放式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为地方产教融合发展集聚智力资源。
关键词:
校企协同 互联网+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咏梅 于英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开始由消费领域向生产制造领域延伸发展,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支持决策活动,也必须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进。借鉴已成熟的财务会计框架设计机制,结合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及其自身的特点,设计了在"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的框架,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有所帮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蔡蕾
在互联网思维对服装企业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将产生颠覆性影响的背景下,提出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互联网思维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互联网思维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界定和主要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对"互联网思维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几大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朱晓鸽
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远程教学模式呈现多元化形式,信息技术引入远程教学将是不可避免的。网络教学、虚拟课堂已成为21世纪远程教育发展的主流。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因其自身特点将受四种因素的影响:(1)学习支持因素;(2)经济因素;(3)技术革命和教学过程的整体因素;(4)网上教学功能开发因素。本文从远程教学模式的发展与现状,从科学技术发展对教学模式的影响出发,对基于互联网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过程(即各教学环节)作一设想,对影响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四种因素做一简要分析并提出这种教学模式可能产生的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黎映桃 刘伟
当前互联网金融时代,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互联网+"战略强力推进,新兴金融业务快速演变创新,互联网企业、第三方支付公司、通讯运营商等非金融机构强势进军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生态迅猛改变,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投资理财、支付结算等传统业务均遭到蚕食和侵蚀。与此同时,社会成员的消费习惯和服务需求有了很大变化,网络金融需求快速攀升,要求银行业务快速从线下向线上转移,尽量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金融服务。面对如此情势,商业银行必须紧紧围绕客户需求开展经营变革,加快服务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