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
- 2023(67)
- 2022(74)
- 2021(64)
- 2020(70)
- 2019(168)
- 2018(180)
- 2017(501)
- 2016(165)
- 2015(127)
- 2014(62)
- 2013(28)
- 2012(17)
- 2011(14)
- 2010(8)
- 2009(3)
- 2008(4)
- 2007(4)
- 2006(3)
- 2005(4)
- 学科
- 济(529)
- 经济(529)
- 易(470)
- 贸(470)
- 贸易(470)
- 业经(466)
- 产业(440)
- 电子(434)
- 网上(432)
- 网上贸易(432)
- 信息(425)
- 信息产业(422)
- 总论(422)
- 中国(229)
- 业(227)
- 行(227)
- 银(227)
- 银行(227)
- 融(210)
- 金融(210)
- 管理(179)
- 中国金融(171)
- 企(128)
- 企业(128)
- 农(126)
- 农业(95)
- 制(80)
- 结构(65)
- 人民(57)
- 水平(54)
- 机构
- 学院(1312)
- 大学(1131)
- 济(554)
- 经济(546)
- 管理(490)
- 理学(428)
- 理学院(424)
- 管理学(422)
- 管理学院(419)
- 研究(301)
- 中国(299)
- 财(260)
- 财经(217)
- 京(215)
- 经济学(198)
- 经(191)
- 经济学院(187)
- 中心(174)
- 江(158)
- 职业(157)
- 财经大学(157)
- 融(151)
- 商学(147)
- 商学院(147)
- 金融(146)
- 科学(144)
- 北京(129)
- 州(128)
- 技术(123)
- 院(120)
共检索到1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茜
"互联网+"时代的消费升级具有追求个性化、品质化、体验化、情感化的本质特征。"互联网+"不仅可以影响生产的数量和层次,即催生供给侧革命,而且可以影响消费的数量和层次,即催生需求侧革命。"互联网+"通过对传统产业消费主体、消费客体与消费载体的整合改造,使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实现产业间互联互通,重塑消费环境、重建消费逻辑与重整消费层次。"互联网+"通过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培育和发展消费新热点和新兴消费,从而实现从需求侧推动消费升级。"互联网+"通过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生产组织模式变革,推动个性化定制生产方式,从而实现从供给端发力促进消费升级。
关键词:
互联网+ 消费升级 线上线下 影响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东荣
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入推进"互联网+"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下,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助于突出创新驱动,打造"双创"新格局,形成发展新动能,是我们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余晓辉
中国大概是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了全球第一,到了2014年的,我们是20.8%,这个应该说是一个很高的比例。在我们看来,大体上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时候,大概中国只有几个百分点。如果说我们过去的制造业是全球第一,是因为我们成本要素优势,接下来我们的成本要素优势实际上没有那么明显了,那该怎么维持我们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小明
"互联网+"与交通运输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移动互联网带来生产生活方式、产业发展形态、行业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对运输服务模式、企业经营组织、政府监管产生影响,有助于推动运输服务行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互联网+” 交通运输服务业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茹
"互联网+"就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强调生产方式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管理理念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本文从"互联网+"新的政府治理模式、"互联网+"新的经济增长点、"互联网+"新的产业竞争力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十三五"时期如何推动"互联网+"促进转型升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许家云
作为信息流通的媒介,互联网能否成为推动工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以1995年中国互联网商用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系统分析互联网在地区工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互联网的应用显著促进了地区工业结构的升级,该效应在中国互联网商用之后逐步增强,并且在使用多种方法进行估计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分组检验表明,互联网对地区工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其显著促进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工业结构升级,但是对西部地区的作用甚微;互联网的工业结构升级效应在国有化水平低的地区更为明显。进一步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机制分析发现,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通过"生产率提升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作用于地区的工业结构升级。最后,门限检验表明,互联网对地区工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受到地区研发投入规模、人力资本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以及市场分割程度等因素的制约。本文可以为理解中国地区工业结构的升级提供来自网络政策变动的新解释,同时丰富了互联网经济绩效评估方面的理论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邹发伟
本文选取2005-2015年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中国的生产总值及互联网经济模式下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数据,分析了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对中国国民消费产生的影响。由此得出,加快互联网经济发展能够对中国居民消费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经济 居民消费 促进作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田慧芳
信用建设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近年来,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科技迅猛发展,催生了第三方支付、众筹、P2P网贷、大数据、互联网金融门户等多种新型金融模式,也带来新的征信产品和服务需求。2018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将国内首张征信特许经营牌照授予百行征信有限公司,以实现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电商等领域的信用信息覆盖,优化网络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赵语 杜伟岸 李树娟
互联网金融视角下,科技金融创新发展需突破三大瓶颈:一是投融资间的信息不对称;二是科技金融的风险评估与管控;三是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体系的掣肘。互联网金融交互式平台有助于解决科技金融信息不对称问题,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有利于科技金融风险的识别与管理。互联网金融为科技金融创新在信息传递、融资渠道、风险控制和服务体系建设上提供了新的思维框架。通过推动互联网思维下的组织创新,构建互联网科技金融发展机制是解决科技金融创新深层次体制问题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杜丹清
消费升级涵盖消费内容升级、消费方式升级与消费者主权维护三个层面的内容。互联网时代对消费升级动力机制的研究应突破传统收入为主的研究范式,转向技术创新引致的供应侧产品创新与需求侧消费内容和方式的变革。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是互联网时代消费升级的重要领域,它不仅有助于静态提升消费结构,改善消费质量,同时能倒逼生产环节技术创新与产品质量提高。目前,我国生活性服务业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耦合程度不高,未来发展需强化线上线下网络互动,走社交化、精细化、品牌化、标准化发展之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杜丹清
消费升级涵盖消费内容升级、消费方式升级与消费者主权维护三个层面的内容。互联网时代对消费升级动力机制的研究应突破传统收入为主的研究范式,转向技术创新引致的供应侧产品创新与需求侧消费内容和方式的变革。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是互联网时代消费升级的重要领域,它不仅有助于静态提升消费结构,改善消费质量,同时能倒逼生产环节技术创新与产品质量提高。目前,我国生活性服务业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耦合程度不高,未来发展需强化线上线下网络互动,走社交化、精细化、品牌化、标准化发展之路。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干春晖 周习
互联网“俱乐部”产品、外部性的两面性等特征导致了网络拥塞出现的可能性。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巨额固定投资的压力下,利用价格手段来实现有限网络资源的有效配置,成为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法。文章通过提出基于差别产品的两部定价机制为解决网络拥塞问题构建一种简单和有效的价格体系。在垄断竞争市场下,这种定价体系不但可以实现网络外部效用的内部化,同时也能够增进社会福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曹建海 郭文
企业边界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明确的企业边界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前提。互联网的应用带来了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企业的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处于不断变化中,企业边界趋于模糊化。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生产成本理论,构建理论分析框架探究互联网对企业边界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同企业由于资产专用性程度、比较优势大小和信息依赖程度等特征的差异,在互联网的作用下,企业边界呈现不同的变动趋势。这一结论较好地解释当前企业并购和企业虚拟化并存的社会现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曹建海 郭文
企业边界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明确的企业边界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前提。互联网的应用带来了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企业的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处于不断变化中,企业边界趋于模糊化。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生产成本理论,构建理论分析框架探究互联网对企业边界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同企业由于资产专用性程度、比较优势大小和信息依赖程度等特征的差异,在互联网的作用下,企业边界呈现不同的变动趋势。这一结论较好地解释当前企业并购和企业虚拟化并存的社会现象。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钱丽萍 杨翩翩 任星耀
文章在回顾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Appcom公司为典型企业,探讨了互联网渠道的类型、特征及如何有效管理互联网渠道。案例分析表明:互联网渠道包括了直接和间接两种类型,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企业在管理互联网渠道时,一方面可以借鉴原有实体渠道中的管理方式,另一方面需要协调好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间、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以及经销商等相关利益者间的关系,并解决互联网渠道与实体渠道间的冲突。文章的研究结论对于试图或者正在尝试互联网渠道的传统企业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拓展了现有的渠道理论研究。
关键词:
互联网渠道 直接渠道 间接渠道 管理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