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
- 2023(151)
- 2022(148)
- 2021(150)
- 2020(163)
- 2019(393)
- 2018(503)
- 2017(1175)
- 2016(450)
- 2015(404)
- 2014(207)
- 2013(123)
- 2012(53)
- 2011(31)
- 2010(19)
- 2009(11)
- 2008(4)
- 2007(8)
- 2006(9)
- 2005(7)
- 学科
- 济(1207)
- 经济(1206)
- 业经(1025)
- 贸(963)
- 贸易(963)
- 易(960)
- 产业(919)
- 电子(909)
- 信息(896)
- 网上(894)
- 网上贸易(894)
- 信息产业(892)
- 总论(892)
- 业(764)
- 管理(673)
- 企(599)
- 企业(599)
- 银(481)
- 银行(481)
- 行(470)
- 中国(460)
- 融(390)
- 金融(390)
- 中国金融(326)
- 农(312)
- 农业(227)
- 制(223)
- 财(189)
- 务(163)
- 财务(163)
- 机构
- 学院(3319)
- 大学(2738)
- 管理(1267)
- 济(1239)
- 经济(1215)
- 理学(1098)
- 理学院(1091)
- 管理学(1077)
- 管理学院(1071)
- 中国(687)
- 研究(668)
- 财(594)
- 京(583)
- 职业(521)
- 财经(490)
- 技术(483)
- 江(455)
- 经(437)
- 商学(426)
- 商学院(424)
- 中心(398)
- 州(380)
- 经济学(378)
- 技术学院(372)
- 北京(368)
- 财经大学(366)
- 经济管理(356)
- 经济学院(355)
- 科学(354)
- 职业技术(347)
共检索到4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雨鸣 邵云飞
通过研究架构理论,分析了消费品制造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架构创新。提出变换外围要素、核心要素相同的二阶中性置换可以形成两种不同的消费品制造企业架构创新模式。经过改进的双层技术接受模型检验,两种模式的结果殊途同归,预测两种模式结合的双层架构创新模式会成为未来新型消费品制造企业架构创新的主流。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华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对于实体经济从业者来说,应该是如何"+"?如何计划?如何行动呢?怎样让一个个互联网概念落地生根,变得可执行、可操作,实现自己的"互联网+"呢?A什么是企业互联网"互联网+"最核心的载体就是企业,而企业是一个高级的智能体,拥有着群体智慧,运行着科技创新。既然企业是一个智能体,那么是否存在
关键词:
互联网+ 企业互联网 企业语言 大数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孟原
制造企业依托互联网技术,基于自身特点、外部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转型模式,从而改变自身微笑曲线,实现成功转型。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资源配置与集成方式,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为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方向,也带来了新机遇。本文通过对多个案例的分析研究,结合微笑曲线,总结出制造企业互联网转型升级的几种主要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严复海 薛婷婷
互联网时代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与挑战,为实现与互联网的融合,企业面临两种战略选择:"互联网+"与"+互联网"。2015年以来,"互联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很多企业在宣布进行"互联网+"行动时,仅是进行了"+互联网"。鉴于多数人对于"互联网+"与"+互联网"尚无法做出准确区分,本文从企业战略转型的视角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并就二者发展过程中均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改进方面进行了论述。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华
人工智能很火,但是我们是否想过企业也能进化出类似人工智能的"企业智能"呢?马化腾仅用30字就定义出传统企业未来的样子:"未来是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云端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处理大数据。"如果站在企业角度,把小马哥这30个字精简一下,即是"企业智能"。人工智能很火,但是我们是否想过企业也能进化出类似人工智能的"企业智能"呢?A第一阶段:企业数字化企业智能的第一步首先是企业数字化,大多数企业已经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工作;企业数
关键词:
企业智能 企业互联网 供销蛛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东荣
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入推进"互联网+"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下,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助于突出创新驱动,打造"双创"新格局,形成发展新动能,是我们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龙
理解互联网金融,实际上是理解技术、金融和经济之间不可割裂的关系,有助于给互联网金融定位,对消费者、金融从业者、监管者和政府都意义深远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常态。其名义GDP的增长率在过去的三年中已经下降了十个百分点。从2007年到2011年的五年间,除去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年,名义GDP的平均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爱华
网络经济是速度经济,加快互联网建设,迅速融入网络经济已成为各国的战略选择和倾力发展的事业。我国要善借“入世”之东风,搭乘互联网快车,尽快驶入信息时代。为此,政府要“扶上马,送一程”,实现网络业的产销衔接和供需互动,强化网络业的专业化经营,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关键词:
网络经济 互联网 电子商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伯旭 李辉
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越发深入,并展示出巨大的创新潜力。本文通过把握"互联网+"的主要内涵和特征,试图揭示"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机制,从而明确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运营、组织结构和竞争绩效的影响。结合国外利用"互联网+"改造制造业的模式和经验分析,探索"互联网+"改造制造业的结合点和发展路径。最后,针对当前影响制造业企业实施"互联网+"创新的制度性、技术性、认知性障碍,提出推动互联网与中国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相关政策与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产业融合 制造业 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伯旭 李辉
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越发深入,并展示出巨大的创新潜力。本文通过把握"互联网+"的主要内涵和特征,试图揭示"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机制,从而明确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运营、组织结构和竞争绩效的影响。结合国外利用"互联网+"改造制造业的模式和经验分析,探索"互联网+"改造制造业的结合点和发展路径。最后,针对当前影响制造业企业实施"互联网+"创新的制度性、技术性、认知性障碍,提出推动互联网与中国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相关政策与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产业融合 制造业 转型升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佟家栋 杨俊
本文使用中国进口制造业企业数据,考察了互联网对企业创新的微观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显著提升了我国制造业进口企业的创新水平,且该作用效果在大规模、高效率、民营、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东部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地,互联网主要通过提升进口制造业企业的进口产品质量来促进企业创新;进口产品种类和进口规模的作用效果并不突出。最后,互联网在促进进口制造业企业独立创新的同时,也显著地促进了企业协同创新水平的提高。本文的研究对于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和制造业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童有好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其逐步涉及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和产品全生命周期,引发了制造业资源配置的新方式,驱动了制造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变革,促进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引发了制造业资源配置的新方式,驱动了制造业生产和经营模式的变革。这给我国建设制造强国提供了新机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姜启波 谭清美 尹君
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关键。为探究"互联网+"创新如何驱动制造业发展,从"互联网+"创新驱动制造业发展的运行机制、运行模式和发展途径等方面,提出"创新互联网平台"和"智慧创新元"的概念,深入研究"互联网+"创新驱动制造业的演化发展。"互联网+"创新是一种全新的创新模式,可以彻底改变传统的创新模式,变革制造业的组织模式,驱动制造业关键技术跨越发展,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期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冯科 何理
在国家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重利好下,银行、P2P企业、电商等基于自身优势与特点,纷纷布局互联网消费金融,导致行业竞争激烈、洗牌速度加剧消费金融从金融产品创新、扩大内需、实现普惠金融的角度看都具有重大意义,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传统的消费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便催生了互联网消费金融。互联网消费金融与传统消费金融相比具有覆盖群体更广、服务更为方便快捷、交易成本更低等显著特点。银行、电商、P2P企业、消费金融公司等相继布局并展开了激烈竞争,在未来行业格局会进一步划分和洗牌。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侯光明 郑刚 石秀 景睿
首先,从道、法、术三个层面阐释了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指出制造业互联网转型的方向和路径,提出了互联网转型中制造业组织创新的内涵;其次,识别出制造业互联网转型中组织创新的影响因素,采用结构解释模型分析了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揭示了其影响机理;最后,以北汽新能源为例,验证了影响机理的实践性和可靠性,据此为制造业互联网转型过程中的组织创新提供思路。
关键词:
制造业 互联网转型 组织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机理与路径——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多边价值共创视角
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企业协同创新的促进效应——基于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的准自然试验
传统制造产业融合创新与新兴制造转型升级研究——设计、互联网与制造业“三业”融合视角
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
互联网发展水平、区域创新能力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
传统制造企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结构特征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引领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基于海尔集团COSMOPlat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企业集团内部创新架构与创新绩效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态治理逻辑——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视角
基于价值共创的“互联网+制造”商业模式及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