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959)
- 2023(21754)
- 2022(18710)
- 2021(17397)
- 2020(14506)
- 2019(33375)
- 2018(33195)
- 2017(63502)
- 2016(34498)
- 2015(39119)
- 2014(39224)
- 2013(38613)
- 2012(35366)
- 2011(32233)
- 2010(32753)
- 2009(30611)
- 2008(30010)
- 2007(27167)
- 2006(24584)
- 2005(22143)
- 学科
- 济(150992)
- 经济(150802)
- 管理(100673)
- 业(98396)
- 企(76203)
- 企业(76203)
- 方法(60057)
- 农(53583)
- 数学(51340)
- 数学方法(50590)
- 中国(40533)
- 财(38117)
- 业经(35817)
- 农业(35527)
- 制(32176)
- 地方(31312)
- 学(31142)
- 贸(25627)
- 贸易(25612)
- 易(24865)
- 理论(24768)
- 银(24180)
- 银行(24131)
- 行(23035)
- 务(22475)
- 财务(22375)
- 财务管理(22312)
- 体(22271)
- 融(22206)
- 金融(22198)
- 机构
- 学院(499554)
- 大学(497782)
- 济(205781)
- 经济(201223)
- 管理(190888)
- 研究(167978)
- 理学(163289)
- 理学院(161478)
- 管理学(158448)
- 管理学院(157539)
- 中国(129470)
- 京(106188)
- 科学(101212)
- 财(98097)
- 农(87263)
- 所(84751)
- 中心(77201)
- 江(76794)
- 财经(76667)
- 研究所(75960)
- 业大(73706)
- 经(69355)
- 北京(67396)
- 农业(66966)
- 范(66548)
- 师范(65976)
- 经济学(62532)
- 州(61596)
- 院(60423)
- 财经大学(56393)
- 基金
- 项目(324154)
- 科学(254339)
- 研究(241464)
- 基金(233177)
- 家(201852)
- 国家(200100)
- 科学基金(171500)
- 社会(152061)
- 社会科(143772)
- 社会科学(143736)
- 省(126614)
- 基金项目(122516)
- 教育(111709)
- 自然(109157)
- 自然科(106498)
- 自然科学(106472)
- 划(105458)
- 自然科学基金(104528)
- 编号(100652)
- 资助(96206)
- 成果(83010)
- 重点(72516)
- 部(71633)
- 发(69643)
- 课题(69457)
- 创(66413)
- 国家社会(62147)
- 创新(61985)
- 教育部(61685)
- 科研(61067)
- 期刊
- 济(240903)
- 经济(240903)
- 研究(153484)
- 中国(102400)
- 农(84026)
- 财(76664)
- 学报(76355)
- 管理(71422)
- 科学(70656)
- 大学(59508)
- 教育(58239)
- 农业(56454)
- 学学(56003)
- 融(49303)
- 金融(49303)
- 技术(45417)
- 业经(40722)
- 财经(38534)
- 经济研究(36959)
- 经(33156)
- 问题(31950)
- 业(27464)
- 图书(25045)
- 技术经济(24819)
- 版(24695)
- 理论(23729)
- 贸(23545)
- 现代(22718)
- 统计(22634)
- 世界(22407)
共检索到764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体欣 张琦
我国当前的经济是典型的二元经济,传统农业生产部门生产率低于现代非农生产部门,农村劳动力流向非农部门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我国当前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不利于经营者进一步投资从而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制约了土地流转、集中,制约了劳动力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流动,造成了社会福利损失。提出了赋予农民土地所有权,降低农业生产部门劳动力向非农转移的成本,促进劳动力在部门间流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二元经济 土地产权 劳动力转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长健 辛晨
我国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却出人意料地大范围出现"民工荒",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危及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关键问题。这需要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特别需要在法学视野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研究。以利益为理论基点,在对"民工荒"现象有所诠释和成因剖析,并进而构建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柳欣 程晶蓉
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是发展中国家的突出矛盾,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严重阻碍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认为加速农村人口转移是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矛盾,发展经济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
二元经济结构 劳动力转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赖小琼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难点在农村。如果占总人口62%的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经济不能快速增长,全面小康的目标就不能实现。然而,我国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恰恰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发展差距在拉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城市人均可支配收人的增长。导致农民收入上不去的一个重要的、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农民就业不充分。不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不减少农民,要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是不可能的。本文拟就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根本原因和转移的途径作一探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简新华,张建伟
“民工潮”和“民工荒”是中国农民非农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非持久性的特殊现象 ,是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顺畅、不合理的表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各种制度上的缺陷 ,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制度 ,扫清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制度障碍 ,使大多数农民顺利有效、持久稳定地实现非农化和城镇化 ,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民工潮”和“民工荒”这两种延长转移过程、增加转移成本、损害农民利益、不利于“三农”问题解决的非正常现象
关键词:
民工潮 民工荒 农村剩余劳动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魏冬伍
我国的二元结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魏冬伍我国农村的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我国农村劳动力又严重过剩,这是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充分利用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实现劳动力的合理转移,解决劳动力过剩的矛盾,具有巨大的社...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昕
文章主要探讨二元户籍制度下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劳动收入占比变动的影响。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在现行户籍制度下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普遍低于城镇本地劳动力,由此带来GDP中总的劳动收入占GDP比重低于应有水平。继而构建了一个包含多个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以验证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农村转移劳动力规模的增加会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动产生负面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价格大大低于正常的市场价格,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农村转移劳动力越多,国民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占比会越低。从这个角度来看,改进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实现劳动力市场统一等措施将有助于改善我国GDP中劳动收入占比较低的局面,有助于提高国民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肖双喜
中国2004—2008年出现的"民工荒"使人们对中国农村到底还剩余多少劳动力产生了兴趣。本文通过调查一个具有典型劳动力输出特征的村庄从微观角度回答了该问题。调查发现中国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剩余与城市用工紧张并存的矛盾现象。文章提出了一个基于家庭决策的"双向"流动的劳动力转移模型,并用此模型解释了上述现象。文章建议逐步放开户籍制度,鼓励有条件农民工全部转移到城市,给回乡的农民工提供更多培训与资金支持,鼓励他们进行创业。
关键词:
民工荒 “双向”流动 家庭决策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司增绰 徐康宁 仇方道
产生苏北地区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经济负面效应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这些因素对经济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妨碍了苏北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苏北地区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对苏北地区经济增长内生力形成的负效应应当受到重视。从一定意义上讲,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的经济负面影响问题可以说是“民工荒”问题的“另一角度”分析。
关键词:
劳动力异地转移 经济负面效应 苏北地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世庆 许英明 林睿
本项目以西部的四川省和中部的河南省这两个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和人口大省为例,通过实际调查,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供给变化及未来趋势,指出农村劳动力资源已发生根本变化,长期以来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无限供给”将发生逆车,“民工荒”将是我国未来面临的长期基本国情。农村最大的增收渠道(进城务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将会越来越有限,中国低成本、廉价品、低利润主导的出口战略和发展战略也将面临挑战,我们需要新的农村政策、城市化政策、产业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裴新辉 周腰华 姚媛媛 刘佳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表现出特殊的"两栖"劳动力转移模式,这是由于三大制度原因造成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城市劳动力市场制度,而我国现行的农地制度是直接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的主要制度原因,因此亟需进行农地制度改革及配套改革。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农地制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海涵
通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职业教育基地建设现状评析,阐述在现阶段二者与知识经济的相互作用并进行促动关系分析,指出知识经济与我国农村人力资本不匹配,明确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促进职业教育基地建设的路径。从知识经济角度探讨该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丁兆庆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仍处于原有的“行政主导型二元结构”之下,而且,20世纪末期以来,又陷于“市场主导型二元结构”之中。这种独特的“双二元结构”环境,不但表现在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上,而且造成了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生存环境、生活质量、文化素质、基本技能、国民待遇等各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经验,而必须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构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道路。
关键词:
双二元结构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焕成 徐勇
一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衣业生产潜力得到较充分的发挥,出现持续增长的趁势。由于农业后备土地资源有限,每年又有相当数量的耕地被城镇、工业区、居民点和道路等建设侵占,人多地少日趋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迫在眉睫 1949年至今,我国总人口增长一倍多。七十年代初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但农村人口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恂
人力资本理论是透视农村劳动力迁移的重要视角。我国农村面临低素质劳动力难以迁出或迁出后就业质量低、高素质劳动力不愿迁回的双重困境。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迁出困境,农村人力资本回报不足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迁回困境。因而必须在基础教育、技能培训、医疗卫生等方面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农村低素质劳动力的迁移能力;在生活保障、工资待遇等方面增加人力资本回报,提升高素质劳动力的回流意愿,不断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人力资本增值和农村劳动力的全面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