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45)
- 2023(14030)
- 2022(11585)
- 2021(11064)
- 2020(9265)
- 2019(21395)
- 2018(20569)
- 2017(39327)
- 2016(20434)
- 2015(22867)
- 2014(22279)
- 2013(21991)
- 2012(20100)
- 2011(17862)
- 2010(17436)
- 2009(16229)
- 2008(14882)
- 2007(12341)
- 2006(10373)
- 2005(9194)
- 学科
- 济(83359)
- 经济(83277)
- 业(55550)
- 管理(55148)
- 企(45073)
- 企业(45073)
- 方法(41215)
- 数学(37245)
- 数学方法(36802)
- 中国(29769)
- 融(28439)
- 金融(28438)
- 银(25742)
- 银行(25725)
- 行(24873)
- 财(23906)
- 农(20800)
- 贸(19572)
- 贸易(19558)
- 易(19236)
- 制(18032)
- 业经(16969)
- 务(15735)
- 财务(15685)
- 财务管理(15657)
- 企业财务(15013)
- 地方(14820)
- 学(14477)
- 农业(14252)
- 理论(12296)
- 机构
- 大学(278525)
- 学院(275724)
- 济(126231)
- 经济(124161)
- 管理(107843)
- 研究(94691)
- 理学(93907)
- 理学院(92957)
- 管理学(91513)
- 管理学院(90991)
- 中国(80136)
- 财(57350)
- 京(56945)
- 科学(53046)
- 财经(46837)
- 中心(46041)
- 所(45082)
- 经(43111)
- 经济学(41639)
- 农(41598)
- 研究所(41299)
- 经济学院(37745)
- 业大(37716)
- 江(36602)
- 北京(35661)
- 财经大学(35659)
- 院(34405)
- 范(33017)
- 农业(32778)
- 师范(32689)
- 基金
- 项目(192683)
- 科学(154245)
- 基金(145902)
- 研究(140115)
- 家(127381)
- 国家(126435)
- 科学基金(109595)
- 社会(93535)
- 社会科(89184)
- 社会科学(89166)
- 基金项目(76196)
- 省(70825)
- 自然(69669)
- 自然科(68201)
- 自然科学(68183)
- 自然科学基金(67032)
- 教育(64080)
- 划(60921)
- 资助(59963)
- 编号(53436)
- 部(44734)
- 重点(43492)
- 成果(42552)
- 国家社会(41175)
- 发(41174)
- 创(40960)
- 教育部(39153)
- 创新(38483)
- 科研(37669)
- 人文(37507)
共检索到404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锶 张品一
本文通过建立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准确测度国际金融周期,并通过考察中国货币政策与国际金融周期的协同性来研判"二元悖论"对中国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以VIX来衡量的国际金融周期存在显著的双区制特征,且在高区制受到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显著。当前,国际金融周期正处于高区制时期,意味着各国容易受到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自维性"特征,在高利率区制显著受到国际金融周期的影响,因此"二元悖论"具有一定的解释力,而在低利率区制受到国际金融周期的影响并不显著,这暗含着在低利率区制中国货币政策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绍宸 杨诗琦
在“二元悖论”理论框架中,全球金融周期作为重要的冲击因素,对跨境资本流动有着重要影响。中心国家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渠道、风险承担渠道和基金渠道传导,导致全球跨境资本流动、资产价格和信贷增长共振,从而产生全球金融周期的现象。全球金融周期冲击导致投资组合流动和信贷流动产生强烈的顺周期性,这在新兴市场国家中更加明显。同时,危机引发的“涡轮增压效应”放大了全球金融周期的冲击作用。为有效防范外部冲击,需在宏观经济基本面、金融发展和浮动汇率制度等方面不断着力,并运用资本管制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和杠杆率限制等政策工具,提升资本流动管理能力。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志红 苗蕊
本文利用2001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43个经济体数据,基于“三元悖论”有效性视角,采用带有交乘项的probit模型,研究全球金融周期对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球金融周期是引起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原因,全球金融周期“繁荣”时期,可能会引起国际资本的激增;全球金融周期“萧条”时期,可能会引发资本流动中断和撤回;汇率制度弹性提高能够削弱全球金融周期对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影响;通过提高汇率制度弹性防范外部冲击的举措对新兴经济体来说更为有效。进一步研究表明,全球金融周期对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影响不同,这与不同类型账户的特点以及投资者的投资目的有关。
关键词:
全球金融周期 国际资本异常流动 三元悖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延吉
古典二元经济理论将非正规部门视为一种边缘现象,认为其就业规模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缩减。而在中国,非正规部门已成为四元经济结构的重要部分,但尚无经验研究探讨中国的经济发展与非正规就业存在何种关联,原因之一在于缺乏对非正规就业规模的认识。本文以"经济活动人口-失业人口-正规部门就业人员"的思路估算31个省区市1990、1995、2000、2005、2010年城镇非正规部门的就业规模,研究表明:2000-2010年中国城镇的非正规部门就业人数维持在1.2亿人左右,2010年占城镇经济活动人口的32.3%,是吸纳城镇就业的最大部门。以估算结果为基础,拟合面板数据模型表明:就中国而言,古典二元经济理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涤龙 周光洪
文章以GDP数据的准确性为例,根据Cramer分解定理的基本理论对我国GDP数据时间序列建立了确定性趋势模型,对模型得到的平稳残差序列拟合ARMA模型;将两种模型组合起来对我国GDP数据进行预测,用预测值代表"真值",考察了预测值与观察值之间的差异;用异常值检验法对2001~2007年我国GDP数据的准确性进行了检验和分析,证明了组合预测模型在统计数据准确性检验中的适用性总体上不强,并提出了模型改进应用的思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华 金勇进
对于统计数据准确性评估方法的归纳分类,可以从辅助资料信息的来源及表现形态、包含目标特征真值关键信息的参照标准的构造方法、实际统计数值与参照标准之间的比较逻辑等方面加以考察。针对总量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评估,主要在纵向时间维度上开展,根据统计指标与其相关联指标变动趋势的偏离程度加以评判;针对个体或分类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评估则主要在横向空间维度上开展,对数据的统计分布形态加以检验,或者利用重复调查或随机实验方法对事先假定的误差参数进行估计。不同方法具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在实际应用中,应基于所掌握辅助资料的翔实程度来选择评估方法,并对导致评估方法发生误判的因素加以细致分析和排除,以确保评估结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关键词:
统计数据准确性 评估方法 适用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博 李昊然
如何准确测度中国的金融周期并构建中国的金融周期指数,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意义重大,这是因为金融稳定对社会经济影响日益深远。但由于我国金融环境的特殊性,传统的金融周期特征研究并不适用于我国,本文根据我国金融风险的短周期性特征,试图提取金融周期的短周期和中周期特征。采用UCTSM模型及相移方法,通过最大似然估计和卡尔曼滤波估计,以GDP、信贷、信贷/GDP、股市和房地产五个宏观金融变量作为衡量金融周期的指标,对中国金融周期的长度、幅度、领先滞后程度进行计量。我们还选取了几个典型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进行对比分析以刻画中国金融周期的典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都同时存在短周期与中周期;金融周期长于经济周期这一理论在短周期范畴内成立,而在中周期范畴内并不明显;中国的短周期特征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类似,中周期特征与发达经济体类似。鉴于中国金融周期的特殊性,在中国应同时关注短周期与中周期特征,构建适用于中国金融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小波
本文在BCBS的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基础上,设计了逆周期资本缓冲的释放方法,并利用中国1992Q1-2013Q1的样本数据实证检验其对中国的适用性。实证结果表明,BCBS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及在该基础上拓展的释放方法在中国的金融发展实际中具有适用性。最后,论文提出了在中国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铁军 戴斌祥 刘一戎
研究具三段常数不连续信号传递函数的二元离散神经网络模型周期解的存在性,获得存在性与吸引性的充分条件.
关键词:
离散神经网络 周期解 吸引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蔡晓陈
生产率顺周期性的传统解释为技术进步、要素利用率(需求冲击)以及市场力量等因素的周期波动。二元经济结构波动是发展中国家TFP周期波动的另一可能原因。本文扩展了Roeger(1995)的分析思路,利用原核算与对偶核算TFP之间的差异检验了不同因素对中国1979~2009年TFP周期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二元经济结构变化是影响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显著因素,在1995年之前这一因素的作用更为突出。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力 黄育华
长期以来,国际金融体系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发展中国家既没有在国际市场的金融定价权,更没有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标价权,游戏规则完全由他们制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率先走出低谷,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客观上助推了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进程,由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礼卿 钟茜
全球金融周期存在的背景下"三元悖论"是否依然成立充满争议。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银行与金融摩擦的两国DSGE模型,为考察全球金融周期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美国货币政策通过资本流动传导到外围国金融市场,使外围国信贷利率、银行风险承担以及杠杆率与美国银行趋同,形成全球金融周期。金融渠道的传导速度快于实体经济渠道导致外围国国内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相背离,外围国想要稳定经济就不得不与美国保持同向的政策利率变化,货币政策独立性将不再存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估值效应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浮动汇率制度并不能隔离全球金融周期的影响也无法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资本账户开放的情况下,外围国金融市场越不发达,受全球金融周期的影响越大,货币政策越不独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朝阳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RealBusinessCycleTheory,以下简称RBC)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理论。本文从早期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入手,阐述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及与主流经济学派的争论,进而分析其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适用性问题。
关键词: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勇 冯心悦 田拓
本文通过构建综合性的金融周期指数,对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金融周期、货币周期和信贷周期在经济周期中的不同影响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周期不仅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而且对经济周期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同时,与传统的货币周期和信贷周期相比,金融周期变化不仅成为货币周期、信贷周期、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的关键驱动因素,而且成为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本文的实证分析结论不仅使得"金融-实体经济"内生关联的命题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同时也为后续同时关注金融和实体经济稳定的政策实践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金融周期 经济周期 货币周期 信贷周期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诺 余道先
金融稳定问题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随着金融体系越来越趋向开放性、动态性和复杂性,其潜在风险不断暴露,金融不稳定的可能性长期存在。因此,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稳定评价体系,正确评估金融风险、有效维护金融稳定、预防危机的发生十分必要。本文首先基于IMF提出的金融稳定国际指标,对中国和其他国家及地区进行国别比较,并通过实证检验得出该指标体系并不适用于中国的结论。然后分别选取六个宏观经济指标、六个机构层次指标和七个市场层次指标,建立符合我国发展水平和所处阶段的金融稳定指标体系。经过实证检验,该指标体系对金融不稳定有一定的解释能力:相较于金融机构内部风险,宏观环境和市场波动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