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49)
2023(18674)
2022(15766)
2021(14485)
2020(12111)
2019(27985)
2018(27795)
2017(54044)
2016(29197)
2015(32934)
2014(33254)
2013(32842)
2012(30335)
2011(27464)
2010(27387)
2009(25432)
2008(25058)
2007(22566)
2006(19407)
2005(16702)
作者
(86038)
(71941)
(71300)
(68197)
(45415)
(34535)
(32749)
(28296)
(27215)
(25507)
(24400)
(24077)
(22527)
(22395)
(22394)
(21992)
(21954)
(21296)
(20501)
(20479)
(17816)
(17516)
(17481)
(16352)
(16223)
(15977)
(15913)
(15843)
(14507)
(14244)
学科
(124647)
经济(124519)
(84349)
管理(83775)
(66495)
企业(66495)
方法(57934)
数学(51106)
数学方法(50463)
(39849)
中国(32134)
(32008)
业经(30565)
农业(26084)
(25569)
地方(23955)
(23580)
(21171)
贸易(21164)
(20538)
(20383)
财务(20303)
财务管理(20254)
(19978)
银行(19918)
企业财务(19190)
理论(19091)
(18882)
(18531)
金融(18527)
机构
大学(423295)
学院(422871)
管理(168642)
(167369)
经济(163630)
理学(146355)
理学院(144759)
管理学(142073)
管理学院(141311)
研究(136564)
中国(104520)
(88779)
科学(86478)
(77420)
(73509)
(68195)
业大(65625)
中心(64046)
财经(62483)
研究所(62400)
(61618)
农业(56941)
(56796)
北京(55626)
(54830)
师范(54266)
经济学(50776)
(49951)
(49548)
财经大学(46529)
基金
项目(291796)
科学(228708)
基金(211555)
研究(211060)
(184162)
国家(182622)
科学基金(157087)
社会(132657)
社会科(125599)
社会科学(125566)
(114615)
基金项目(112425)
自然(102871)
自然科(100463)
自然科学(100436)
自然科学基金(98609)
教育(96572)
(95761)
资助(87385)
编号(86751)
成果(69601)
重点(64865)
(63746)
(61648)
(59820)
课题(58779)
科研(56296)
创新(55849)
教育部(54465)
国家社会(54315)
期刊
(179205)
经济(179205)
研究(119620)
中国(75165)
(69393)
学报(69069)
科学(62566)
(59273)
管理(57167)
大学(52377)
学学(49556)
农业(46686)
教育(41139)
(38981)
金融(38981)
技术(36564)
业经(31957)
财经(29657)
经济研究(27955)
(25248)
问题(23835)
(22049)
图书(21865)
(21370)
技术经济(20760)
理论(20560)
统计(20005)
科技(19573)
商业(18964)
实践(18896)
共检索到602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凡军   邹希婕   陈永洲  
以数字化助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是数字乡村的价值期待,但倾向性需求主导下围裹乡村场域、束缚主体行动、遮蔽项目受众的“乡村数字茧房”可能阻碍该治理目标实现。在数字洪流、科层体制以及多元治理主体非理性行动过程的影响下,“乡村数字茧房”将更加迅速地出现和巩固,并呈现浮面过密、内里钳制、区隔深化的风险表征。通过实地调查,基于“结构-过程”框架分析发现,政绩目标下的“强推行者”、数字增速下的“大合作方”、行政压力下的“弱行动者”、被动卷入下的“小接收方”四维向度,构成“乡村数字茧房”成茧链路。反思数字乡村治理中存在的挑战,并提出可参考的防范路径,对真正释放数字乡村战略的价值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凡军   邹希婕   陈永洲  
以数字化助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是数字乡村的价值期待,但倾向性需求主导下围裹乡村场域、束缚主体行动、遮蔽项目受众的“乡村数字茧房”可能阻碍该治理目标实现。在数字洪流、科层体制以及多元治理主体非理性行动过程的影响下,“乡村数字茧房”将更加迅速地出现和巩固,并呈现浮面过密、内里钳制、区隔深化的风险表征。通过实地调查,基于“结构-过程”框架分析发现,政绩目标下的“强推行者”、数字增速下的“大合作方”、行政压力下的“弱行动者”、被动卷入下的“小接收方”四维向度,构成“乡村数字茧房”成茧链路。反思数字乡村治理中存在的挑战,并提出可参考的防范路径,对真正释放数字乡村战略的价值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凡军   邹希婕   陈永洲  
以数字化助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是数字乡村的价值期待,但倾向性需求主导下围裹乡村场域、束缚主体行动、遮蔽项目受众的“乡村数字茧房”可能阻碍该治理目标实现。在数字洪流、科层体制以及多元治理主体非理性行动过程的影响下,“乡村数字茧房”将更加迅速地出现和巩固,并呈现浮面过密、内里钳制、区隔深化的风险表征。通过实地调查,基于“结构-过程”框架分析发现,政绩目标下的“强推行者”、数字增速下的“大合作方”、行政压力下的“弱行动者”、被动卷入下的“小接收方”四维向度,构成“乡村数字茧房”成茧链路。反思数字乡村治理中存在的挑战,并提出可参考的防范路径,对真正释放数字乡村战略的价值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叶继红  孙崇明  
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一项战略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内蕴着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作为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农民上楼项目的快速推进却引致了一系列的结构性风险。通过引入"结构-过程"的分析框架,发现伴随着征地拆迁和集中居住的不同阶段,农民上楼先后经历了不同的风险类型,大致可分为"物质性结构风险"与"非物质性结构风险"。这些风险的生成既有系统性的原因也有制度性的原因。因此,在推进农民上楼过程中,要根据农民上楼风险的呈现特点和发生学逻辑,采取更为精准的治理策略,包括强化系统思维和对农民上楼风险的整体性认知,完善农民上楼的风险辨识防控机制,健全农民上楼的相关配套保障性机制,提升农民上楼后的空间治理水平,采取"小步走"的渐进式推进模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林永民  吕萍  
文章基于核心—边缘模型的分析框架,文章研究房价差异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机理。文章的政策启示是,既要充分利用区域房价差异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诱发作用,又要防控房价非理性上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林永民  吕萍  
文章基于核心—边缘模型的分析框架,文章研究房价差异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机理。文章的政策启示是,既要充分利用区域房价差异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诱发作用,又要防控房价非理性上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村庄政治具有独立的研究价值。经由伦理政治、阶级政治到土地政治的演化,村庄政治逐渐达致成熟形态,成为国家制度建构的产物。以集体为制度框架,村庄政治为地方性与国家性的互动融合提供了基础。经由动员机制、平衡机制和分类机制构造的政治过程促进了村庄政治性的生产和内生性秩序的达成。然而,以"农民权利"为导向的国家政治调控弱化了村庄政治的制度基础,压缩了村庄政治的实践空间,导致村庄政治的依附和蜕变,政治系统渐趋失衡,这是近年来乡村治理陷入困境的根源。国家政治应该从战略原则的高度和制度整体的层次调控村庄政治,修复并实现村庄政治与国家政治的良性循环,维持政治系统的均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苏  
农村税费改革与农业税取消之后,乡村债务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影响了农村经济生活的稳定,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依据实地调查资料,从债务规模、债务结构、债务风险、债务成因等方面对乡村债务问题进行分析,基本结论为乡村债务规模较大、债权人结构复杂、债务用途多样、借款利息较低及债务成因多元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洪远  谢子平  张海阳  
本文依据实地调查资料 ,从债务规模、债权人结构、用途结构、期限结构和利率水平等方面对乡村债务问题进行描述 ,并借鉴国家外债分析指标对乡村债务的风险状况做出判断。本文的基本结论有 :乡村债务规模大、增长快 ;正规金融机构是乡村债务的主要债权人 ,但私人债权比重逐步增加 ;乡村债务用途多样 ,办企业和公共基础设施是主要内容 ;乡村借款多为短期 ;乡村债务的风险在增加 ;适度债务有利于乡村发展 ,但过度债务则有不利影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成晨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我国已进入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从乡村的空间性出发,重新审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学理问题,有助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注入职业教育新动能。借鉴空间社会学的理论模型,构建乡村“物质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的三元分析框架,重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治理的空间逻辑。其中,物质空间治理通过构建工学空间、实践空间和创客空间,提升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结构功能,促进乡村自然生态价值转化为产业经济价值;精神空间治理通过赋能文化主体、激发文化认同、推进文化再生产、共创文化治理体系,重塑乡村公共精神,重构乡土文明价值;社会空间治理以治理主体“增志”提升“新农人”技术自觉,以治理客体“增技”建成数字化“差异乡村”,以治理手段“增能”加强城乡空间融合治理能力,以治理机制“增效”促进乡村全域协同共生发展。新时代,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亟待开辟空间治理新领域,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教育强国与农业强国建设,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宇  
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区域结构理论是人口城市化研究中的两个重要基础理论框架。本文在简单介绍这两种理论模型的基础上 ,评述了它们在研究当今发展中国家人口城市化问题上的局限性 ,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城市化的实践 ,论述了中国乡村城市化研究在突破基于二元分析框架的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理论局限性上的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党均章  董爱国  
本文梳理了巴塞尔委员会关于市场风险监管框架的演进历史,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将市场风险纳入监管框架、关注特定风险及处理新增风险和证券化产品。市场风险监管框架演进呈现三个特点:风险头寸划分更细,风险认识更清晰,风险管理技术逐渐提高。随着市场环境变化、技术和实践的发展,市场风险监管将更臻成熟。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潘颖  
该文应用访谈法和扎根理论的方法,揭示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对数字包容的作用因素和内在机理,构建作用模型,总结作用规律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构建的作用模型包括服务、作用和能力3个维度,以及设施利用、资源利用、服务利用、资源赋权、交流赋权、认知赋权、访问能力、使用能力和数字能力9个要素。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利用有助于在资源、交流和认知方面赋权以用户,促使其平等获取与访问、有能力使用数字技术,并将其应用至数字生活中以获得收益。研究结果有助于为促进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增强农民群体数字福祉提供建议和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顾岳汶  吕萍  
基于产权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探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通过案例研究,综合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结果: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明晰了集体建设用地的产权范围;从权利层面显化了资产属性;从市场层面完善了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实现了资产要素与劳动力要素在乡村与城镇之间的流动。进一步而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农户个体收入的增加以及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娜  
数字乡村建设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础和突破口,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有效途径。基于数字乡村建设“何以兴起、何以落地、何以进行、何以可为”总体框架进行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兴起由数字经济时代浪潮和利好政策引发,“数字经济、数字民生、数字治理”是数字乡村的主要应用领域,基础薄弱、人才匮乏、技术缺乏、体系失范等问题引发数字乡村建设何以进行的质疑,数字乡村建设的可为路径:基础支撑、人才引擎、技术驱动、制度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