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18)
2023(15795)
2022(12952)
2021(12120)
2020(9525)
2019(21795)
2018(21415)
2017(40168)
2016(21655)
2015(24270)
2014(24206)
2013(24121)
2012(22934)
2011(21086)
2010(21461)
2009(19996)
2008(19266)
2007(17354)
2006(16017)
2005(14510)
作者
(63722)
(53882)
(53322)
(50556)
(34152)
(25898)
(24015)
(20680)
(20546)
(19322)
(18704)
(18134)
(17496)
(16994)
(16610)
(16204)
(15530)
(15529)
(15528)
(15506)
(13844)
(13271)
(13007)
(12751)
(12140)
(12114)
(11808)
(11774)
(11072)
(10756)
学科
(110156)
经济(110049)
(58754)
管理(51910)
(51748)
(35271)
企业(35271)
农业(34680)
地方(32768)
方法(31232)
中国(31093)
业经(27452)
数学(26622)
数学方法(26321)
(22451)
(19011)
(18941)
(18423)
环境(18272)
地方经济(17346)
(16312)
金融(16309)
(16002)
银行(15976)
(15750)
贸易(15736)
(15572)
(15084)
(14135)
发展(14028)
机构
学院(315226)
大学(309929)
(136629)
经济(133845)
研究(119780)
管理(114590)
理学(97087)
理学院(95825)
管理学(94252)
管理学院(93663)
中国(91501)
科学(72684)
(69512)
(67395)
(61583)
(59201)
研究所(55657)
中心(54605)
(53473)
农业(52803)
业大(50325)
(46439)
师范(46055)
财经(45430)
(42755)
北京(42273)
经济学(41201)
(40999)
(40430)
(39368)
基金
项目(205803)
科学(161617)
研究(155716)
基金(145610)
(126775)
国家(125566)
科学基金(106036)
社会(100215)
社会科(94370)
社会科学(94340)
(83539)
基金项目(77555)
(68632)
教育(68341)
编号(64235)
自然(64028)
自然科(62286)
自然科学(62270)
自然科学基金(61083)
资助(56748)
成果(52505)
(51668)
重点(47100)
课题(45539)
(44730)
(42506)
发展(41952)
国家社会(41430)
(41261)
创新(39688)
期刊
(174045)
经济(174045)
研究(98716)
中国(73123)
(71729)
学报(48770)
农业(48558)
科学(47342)
(43004)
管理(39756)
大学(37549)
教育(35714)
学学(35384)
(34407)
金融(34407)
业经(32728)
技术(27655)
经济研究(25382)
(23912)
问题(23254)
财经(21968)
(19153)
资源(18422)
世界(17947)
(17014)
技术经济(16651)
农村(16456)
(16456)
农业经济(15973)
经济问题(15905)
共检索到503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松睿  曹迎  
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乡村生态宜居问题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四川都江堰精华灌区103个林盘为样本,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川西林盘生态宜居性的评价体系和模型,通过构建由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社会价值和居住条件4个维度、16个指标因子组成的判断矩阵,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并排序。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振兴"视角下,在农村生态宜居性评价要素中,生态价值(0.3945)>居住条件(0.3671)>美学价值(0.1354)>社会价值(0.1029)。具体而言,植物多样性、森林覆盖率、生活垃圾处理、景观破碎化程度在川西林盘生态宜居评价中占据首要地位。在此基础上,文中提出从新型乡村功能拓展、乡村多元功能协同和乡村生态经济体系建设三个方面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生活垃圾和生活燃料污染治理、防止水体质量恶化、保持景观的自然性以及林盘民居的乡土特色、发展庭园经济、推进林盘旅游产业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云华  
在我国涉及农村集体经济的法律法规中存在一个费解的现象,就是一方面明确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但另一方面却未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定义、具体形式、如何成立、如何运作、如何管理、如何参与经济活动、法人地位等内容,以致现实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无名无实。为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保护农民集体利益、适应农村社会变革,当前需要制定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荣华  向银  张学兵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对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影响特别突出。因为当地农民参与到乡村旅游的程度不同,所以他们对自身经济收入影响因素的感知也就不同。本文运用IPA分析法,分别从乡村旅游影响当地农民增收的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着手,进一步地明确乡村旅游对农民增收影响的因素,并且提出大力扶持乡村旅游的多元化发展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实际的指导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蔡竞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川西林盘迎来了进一步丰富和升华其价值的历史性机遇。本文基于近年来对川西林盘的调研和思考,从当前川西林盘发展的新格局出发,分析梳理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川西林盘发展的主要问题和短板,阐释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川西林盘的复合性价值系统,提出了川西林盘进一步保护性发展的原则和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晓靖  
农村物流与农村经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农村物流与农村经济两者发展并不同步,导致我国农村物流与农村经济的协同作用难以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两者的发展速度。为了有效促进两者的协同发展,本文站在乡村振兴的角度,分析了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做出相应的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谭亚美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自提出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对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详细解读了乡村振兴这一战略的发展目标;其次,强调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最后,提出了综合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叶忠明   贾思汶   姚蓝  
“三农”问题一直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农村经济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之一,而乡村振兴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乡村振兴审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发现乡村振兴审计的揭示力度、整改力度以及综合力度可以显著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公共投资在乡村振兴审计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起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审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有很大不同,乡村振兴审计的揭示力度以及建议力度能够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协同作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兰虹  赵佳伟  于代松  
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有力支持,农业保险作为金融支农重要工具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四川省农业保险发展为研究案例,结合全国农业保险发展概况,点面结合深入分析了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现状与问题,从乡村振兴依靠主体——老人农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风险的异质性需求角度出发,论述了农险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本文认为,现阶段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还存在顶层设计不合理、供需错配、目标定位不清导致中长期规划滞后、创新激励不足等结构性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从中央、省级政府以及保险公司三方出发,采取农险供给侧改革、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农险宣传,提升农户保险意识、探索互助农险合作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高新技术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晓冬  石径溪  
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环境冲突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乡村治理面临的一大难题。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和布局,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始终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第一原则,在协同发展中实现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雷士文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之一。四川地处青藏、云贵高原,秦巴、湘鄂西山地和横断山脉五大地貌区之间。复杂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公路运输在四川各种运输方式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表1)建国30多年来,四川的交通运输状况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善。戴至1986年底,四川省公路里程达到91412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16.1公里,为1949年的10.7倍,每万人拥有公里约9公里。但公路总里程中,农村县、乡公路占了85%以上。事实上,自1958年干线公路达到1万公里以上后,就基本没有增长。即30多年来,四川省所修建的公路,基本上都是农村县、乡公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倩  
以绿色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重要内容。推动乡村绿色经济发展,构建生态宜居环境,需要在明晰农村社会科学治理的基础上,厘清乡村经济建设与自然生态宜居的内在逻辑,秉持可持续发展观、生态安全观,打造"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农村要美"的三农新发展格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柳菲  李惠青  
在乡村经济全面振兴过程中,乡村旅游产业也得以快速发展,不断推动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乡村旅游能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文章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基础上,采用SWOT方法分析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而全面阐述四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为如何推动乡村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文墨   李萌   冯学健  
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需要国家政策作为支持,也需要资金作为物质基础。国家的金融机构作为连接国家政策与资本的纽带,是实现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推进器。文章首先对普惠金融、乡村振兴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意义进行概述,进而探究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现状,通过了解普惠金融作用于乡村振兴的传导机制和目前面临的困境,由此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和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浩   万艾琳  
[目的]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将欠发达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命题。[方法]以四川省2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样本,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各重点县农业“资源-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时序演进规律与空间分布特征,借助空间杜宾模型验证解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017-2021年,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业“资源-经济”耦合协调水平整体稳步提升,由“轻度失调-失调衰退型”调整为“濒临失调-过渡发展型”;研究期内大部分重点县的耦合协调水平有所提高但幅度并不明显,各县提升速度存在差异,地区间呈现出“良好、稳定、较弱”的梯次分布格局且地区内部极化现象初显;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基础对当地农业“资源-经济”的耦合协调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暂未观测到空间溢出效应,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的整体作用效果更为明显。[结论]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资源水平较高,但农业经济发展并不理想,“资源-经济”不协调问题突出,建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业技术创新、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确保农业资源科学转化为农业经济效益。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陆铭宁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同时亦面临着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形势。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保障,但其单一粗放的产业结构与生态文明建设日渐相悖,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四川民族地区的这种情况尤为严重。本文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探讨四川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实证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四川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针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