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57)
- 2023(13445)
- 2022(11578)
- 2021(10768)
- 2020(8928)
- 2019(20359)
- 2018(20051)
- 2017(38306)
- 2016(21042)
- 2015(23420)
- 2014(23276)
- 2013(23023)
- 2012(20649)
- 2011(18503)
- 2010(17990)
- 2009(16368)
- 2008(15616)
- 2007(13419)
- 2006(11642)
- 2005(9767)
- 学科
- 济(81553)
- 经济(81455)
- 管理(57114)
- 业(56559)
- 企(44490)
- 企业(44490)
- 方法(38370)
- 数学(33662)
- 数学方法(33338)
- 农(26880)
- 中国(23771)
- 财(20458)
- 业经(19644)
- 农业(18909)
- 学(18704)
- 地方(17594)
- 贸(15085)
- 贸易(15080)
- 易(14641)
- 制(13186)
- 环境(12941)
- 技术(12708)
- 和(12339)
- 理论(12326)
- 务(11967)
- 财务(11906)
- 财务管理(11891)
- 发(11537)
- 企业财务(11254)
- 划(11070)
- 机构
- 大学(297148)
- 学院(295084)
- 管理(118516)
- 济(114325)
- 经济(111876)
- 理学(104502)
- 理学院(103313)
- 管理学(101485)
- 管理学院(100976)
- 研究(99174)
- 中国(69868)
- 科学(65103)
- 京(62647)
- 农(55732)
- 业大(50499)
- 所(50301)
- 财(48841)
- 研究所(46624)
- 中心(44171)
- 农业(43910)
- 江(40767)
- 财经(40505)
- 北京(38928)
- 范(38791)
- 师范(38324)
- 经(37028)
- 院(35729)
- 经济学(34303)
- 州(33201)
- 师范大学(31227)
- 基金
- 项目(215357)
- 科学(167968)
- 基金(156661)
- 研究(151577)
- 家(139061)
- 国家(137886)
- 科学基金(117363)
- 社会(96120)
- 社会科(90953)
- 社会科学(90928)
- 基金项目(84554)
- 省(84106)
- 自然(78298)
- 自然科(76457)
- 自然科学(76434)
- 自然科学基金(75049)
- 划(71417)
- 教育(68373)
- 资助(63277)
- 编号(60789)
- 重点(47906)
- 成果(47574)
- 部(46460)
- 发(45655)
- 创(44673)
- 科研(41651)
- 创新(41631)
- 课题(41181)
- 计划(40560)
- 国家社会(39535)
- 期刊
- 济(118780)
- 经济(118780)
- 研究(81646)
- 学报(55051)
- 中国(52791)
- 农(52131)
- 科学(48821)
- 大学(40723)
- 管理(39626)
- 学学(38834)
- 农业(36078)
- 财(34361)
- 教育(27862)
- 技术(22366)
- 业经(21206)
- 融(19600)
- 金融(19600)
- 经济研究(18993)
- 财经(18756)
- 业(17185)
- 科技(16072)
- 问题(15983)
- 经(15940)
- 版(15818)
- 业大(15612)
- 图书(14526)
- 资源(13750)
- 理论(13696)
- 技术经济(13358)
- 商业(13202)
共检索到407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昌平 花亚州
文章测算了中国"乡—城"人口迁移对城镇平均劳动工资造成的影响,并基于劳动力异质性假定,运用固定替代弹性函数分别对城镇高技能劳动力、低技能劳动力及退休人员的收入水平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人口迁移对城镇各类劳动者收入水平都存在负效应,其中低技能劳动力工资和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受到的冲击最大,而高技能劳动力工资仅有小幅度的下滑,由此助长了不同劳动群体的收入差距,而提高劳动力整体受教育水平可作为缓解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文章认为中国应积极推进就地城镇化战略,为社会资本在乡镇投资创造条件并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从而在发挥迁移人口劳动力价值的同时避免对城镇劳动工资造成负效应;此外,还需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力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劳动力 “乡—城”人口迁移 工资 弹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正河 谭向勇
本文力图研制出一个普遍适用的框架,以涵盖中国的乡城人口迁移;从公理出发,演绎出一些关于迁移决定、迁移规模、迁移流向及迁移者特点的一些理论观点;着墨研究了乡城人口的准城市化状态以及这种状态对城乡建设的双刃剑效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侠,王维志
建国以来学术界和某些实际工作部门对于我国的人口迁移状况和特点,进行过一些调查研究和理论探讨,是十分可贵的。但由于缺少完整资料,难以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人们很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诸如封闭式的城乡人口定居状况是否会妨碍计划性商品经济的发展,控制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如何,社会主义制度下人口迁移的本质特点、成因和模式是什么,这些涉及人口发展过程、城市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戎爱萍 郭卫东
新型城镇化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山西为例,从城镇化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城镇化发展的特征,从而对打造新型城镇化发展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人口迁移 新型城镇化 城乡一体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元华 杜静
文章基于人口迁移理论,引入了物理学中的"势",运用势理论,提出了"人口势场"概念,分析了人口迁移中的问题,探索了促进富余人口迁移的措施。
关键词:
城镇化 人口迁移 势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林辉 钱圆圆 董直庆
文章通过引入含有时间分配的效用函数拓展任务模型,分析人工智能应用对劳动工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应用对劳动工资有负向冲击,主要通过缩短劳动工时和劳动岗位更替实现。一方面,智能机器的应用将劳动者从部分繁重的工作任务中解脱出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从而降低工资;另一方面,机器的应用会直接替代劳动,技能“折旧效应”使其在劳动力市场上难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工作,且机器人大规模应用会弱化企业对劳动的依赖,用工关系的短期化也将引发劳动岗位的频繁更替,对劳动者的工资产生负面影响。(2)人工智能应用对不同技能劳动者工资的影响具有偏向性,劳动者技能水平的提升可以缓解人工智能应用对工资的负向冲击;人工智能应用对工资的负向影响会随着劳动者执行任务的复杂度和认知要求的提高而弱化。文章认为,要制定收入分配调节政策以平抑人工智能应用的冲击;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职业转换能力,促使劳动力市场上形成“技能—岗位”匹配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工资 偏向性 职业属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向虎 林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桑小峰 凌亢 白先春
文章基于托达罗模型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修正了乡城迁移的"决策因子",提出了一种估计乡城迁移规模的新方法——环比测算法,并根据实际数据对1991~2007年江苏的乡城迁移规模做出了估计,对测算结果进行了检验。
关键词:
环比测算 乡城迁移 规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路遇
一、4城镇移民迁入前后的一般比较 1986年下半年,山东省社科院人口所对济南市烟台市、威海市和牟平县宁海镇的城镇迁入人口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所列迁入人口迁移前后比较指标有6项:经济收入、住房条件、工作与专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连阁 钟搏 王学渊
劳动力因技能水平不同而存在异质性,异质性劳动力的迁移与集聚会能够对地区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基于NEG模型,本文采用我国2002至2011年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了异质性劳动力集聚、人口迁移壁垒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各省市的高技能劳动力资源分布严重失衡,高技能劳动力与普通劳动力之比上升能显著提高地区人均收入水平,普通劳动力面临的迁移壁垒是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献雨 睢党臣
在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2006—2018年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人口迁移、劳动力供给和经济增长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显著影响人口迁移,正向驱动作用具有滞后性,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亦具有正向驱动作用,滞后期较长;经济增长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显著为正,在滞后1期达到峰值,劳动力供给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其作用在统计上不显著;劳动力供给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在短期显著为正,长期不显著,人口迁移对劳动力供给的正向驱动作用较小且具有滞后性。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要以经济增长和就业为突破口,引导人口流动,减少人口流失,而非以人口迁移为抓手,去作用于经济增长和劳动力供给。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昌平 邓大松 殷宝明
在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由于"乡-城"人口迁移,中国的城乡人口老龄化趋势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本文基于2005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通过人口预测,研究了"乡-城"人口迁移对城乡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障的影响:一方面,"乡-城"人口迁移将缓解城镇人口老龄化程度,为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带来大量的"养老金红利";另一方面,它将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快,进一步加速农村传统养老保障功能的弱化。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迁移 城乡 人口老龄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史桂芬 黎涵
本文首先在内生人口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人口迁移变量,将劳动力结构内生化,探讨人口迁移是如何通过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来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其次,在上述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中国2001~2015年31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迁移通过改变中国劳动力资源的空间配置,在数量上,改善了地区之间劳动力供需量上存在的不匹配问题;在质量上,重塑了中国各地区的劳动力结构,使得各地区劳动力结构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华磊 何凌云
本文以家庭户为单位,考察了人口迁移、城镇化以及住房市场之间的关系,发现历年城镇基础住房需求等于户均住房套数、总人口、城镇化率与家庭规模倒数的乘积,并测算各因子的贡献。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在理论上,城镇基础住房需求的轨迹呈现类似城镇化的S型路径,城镇新增基础住房需求与城镇化速度同步,城镇新增住房需求增长率等于城镇化增长率;房价的运动轨迹呈现出类似城镇化速度"先加速上升,后减速上升,再加速下降,最后减速下降的钟型轨迹"。通过经验教据加以测算显示,从城镇化引致的基础需求,基础需求以及总需求上看,房价分别于2003年,2008年以及2014年左右下降。进一步理论推断和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各大区域板块或不同层级城市板块之间的房价可能存在钟型曲线接力式传递的特征。上述这些理论和经验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对城镇化对住房市场影响机制的理解,可能会为进一步制定房地产调控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口迁移 城镇化 住房市场 钟型曲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