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43)
2023(8096)
2022(7110)
2021(6551)
2020(5800)
2019(13477)
2018(13095)
2017(24517)
2016(13295)
2015(15391)
2014(15797)
2013(15714)
2012(15031)
2011(13583)
2010(13990)
2009(13176)
2008(13199)
2007(12104)
2006(10475)
2005(9603)
作者
(41220)
(34876)
(34715)
(33193)
(22203)
(16835)
(15807)
(13463)
(13030)
(12326)
(11811)
(11765)
(11294)
(11036)
(10999)
(10848)
(10815)
(10241)
(10156)
(10052)
(8709)
(8697)
(8529)
(7955)
(7884)
(7841)
(7814)
(7745)
(7016)
(7015)
学科
(59658)
经济(59585)
(42893)
管理(41262)
(34883)
企业(34883)
方法(28781)
数学(25475)
数学方法(25237)
(16789)
中国(15847)
技术(14410)
(14407)
(12964)
地方(12066)
(11536)
贸易(11531)
业经(11529)
农业(11267)
(11192)
(10274)
(9232)
(8515)
(8514)
金融(8513)
银行(8477)
理论(8459)
(8298)
财务(8273)
财务管理(8243)
机构
大学(204097)
学院(201401)
(84916)
经济(83142)
管理(77948)
研究(71126)
理学(66868)
理学院(66071)
管理学(64918)
管理学院(64514)
中国(52602)
科学(44699)
(43781)
(37458)
(37149)
(36979)
研究所(33881)
中心(32901)
(31533)
业大(31521)
财经(29676)
农业(29242)
北京(27763)
(27257)
师范(26981)
(26930)
经济学(26110)
(24876)
(24508)
经济学院(23735)
基金
项目(132301)
科学(103457)
研究(95704)
基金(95070)
(84340)
国家(83268)
科学基金(69867)
社会(60055)
社会科(56891)
社会科学(56868)
(51656)
基金项目(50295)
自然(45090)
教育(44512)
自然科(44038)
自然科学(44023)
(43919)
自然科学基金(43235)
资助(39103)
编号(38954)
成果(31972)
重点(30217)
(29920)
(28631)
(28044)
课题(26847)
创新(26241)
科研(25578)
教育部(25396)
国家社会(24739)
期刊
(92598)
经济(92598)
研究(58611)
中国(42451)
学报(33663)
(32960)
科学(31343)
(30113)
管理(28366)
大学(24878)
学学(23217)
教育(22935)
农业(22308)
技术(20631)
(16533)
金融(16533)
财经(14763)
经济研究(14580)
业经(14175)
(13618)
(12733)
技术经济(12440)
问题(12343)
科技(10951)
图书(10609)
(10438)
(10264)
统计(10219)
理论(9586)
(9552)
共检索到3055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刚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九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科学技术奖励方面的基本情况,并通过与“八五”期间的比较,对国家三大科技奖励获奖项目的数量和水平、获奖人员情况、获奖单位类型和推荐单位的获奖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归纳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秋实  吴幸雷  邬亚男  钟全  徐军  
对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后广东省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数量、等级、获奖率和领域分布等情况进行详细数据分析,并与近年来广东省研发经费支出、基础研究投入、企业和高校研发经费支出、省级重大科技成果等方面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出广东省国家科技奖励工作主要存在提名和获奖项目数量和等级不高、获奖项目奖种和领域分布不均衡、提名和获奖项目来源不广等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为广东省进一步做好国家科技奖励工作,提出加强项目挖掘和培育、强化与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对接和激励服务、建立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工作后评估制度、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曹恒忠,程家喻  
为了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工作,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93年7月2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以下简称《科技进步法》),从而使我国的科学技术活动有了明确的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文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祖超  李蔚然  王天娥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是拔尖创新人才的杰出代表。他们能取得巨大成就,除了智力因素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在其成长与科学研究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研究发现,强烈的动机、广泛而集中的兴趣爱好、顽强的意志、积极的情感以及良好而独特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是他们健康成长和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以致最终获奖的最重要的因素。培养创新人才,应该丢掉"唯智论",更加注重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祖超  李蔚然  王天娥  
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的成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获奖者成才的外部因素主要涉及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名师影响和人生机遇等。获奖者成才的内部因素主要为志存高远的理想信念、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坚持不懈的顽强毅力和科技强国的爱国热情。研究还发现,个人成才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自身努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家庭背景并非成才的决定性因素,关键在于父母对孩子受教育的态度;接受优质教育,获得名师指导,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至关重要;善抓机遇可改变人的命运,但机遇与成功总是偏爱有充分准备的人;将个人主攻方向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一致起来,更容易取得重大突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卢超  李文丽  
创新策源能力评价面临指标难以选取、数据难以衡量的问题,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是一个理想的可量化指标。本文从创新策源能力的内涵出发,将其划分为科研创新策源能力、技术创新策源能力和产业创新策源能力。进一步结合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与3类创新策源能力的对应关系,构建创新策源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改进后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京沪深2010—2018年创新策源能力进行评价对比。研究发现:北京的综合创新策源能力以及科研、技术、产业创新策源能力均领先于上海和深圳,且技术创新策源能力尤为突出;上海在科研创新策源方面最有可能率先取得突破;深圳产业创新策源能力的增长性显著高于北京和上海。本文丰富了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且为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创新策源能力建设提供启示与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福涛  
本文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了我国近4年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的成果转化及应用情况,分析得出国家科技奖励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成果应用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完善科技奖励制度,提高国家科技计划立项质量的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丹  王雅文  胡羚  
本文根据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工作实践经验和实际需要,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科学技术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并通过回归分析,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综合评价结果作了相关修正。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危怀安  张成伟  
从后评估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科技奖励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科技奖励工作中建立第三方后评估机制已是大势所趋。链接社会、行政、制度、管理、文化"五位一体"的研究主线,是开展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后评估的逻辑起点;构建过程维与结果维的矩阵分析框架,把握其评估对象的关键内容与中心节点,是开展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后评估的核心与关键所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岩  
为了奖励那些在各级、各类决策和各层次管理的软科学研究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獻的集体和个人,充分发挥广大软科学研究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将原科技管理奖扩充为软科学奖,成立软科学评审组。软科学奖励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沈蓉  
2017年1月召开的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依照惯例,表彰和奖励了在国家科学研究、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从获奖名单不难看出以下特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共4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除了二等奖有一个香港浸会大学的"自适应与高精度数值方法及其理论分析"项目获奖外,其余成果均被国内公立大学、政府机构或国企获得,民营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汪晓霞  李岱松  王瑞丹  
科学技术奖励是社会奖励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科学技术奖励工作的客观、公正、公平、合理,除了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要建立评价模型对评价过程量化。本文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建立起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科学技术奖励评价指标体系量化,为科学技术奖励评价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