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6)
- 2023(1039)
- 2022(968)
- 2021(1005)
- 2020(711)
- 2019(1902)
- 2018(1859)
- 2017(3559)
- 2016(1974)
- 2015(2181)
- 2014(2202)
- 2013(2294)
- 2012(2252)
- 2011(2132)
- 2010(2181)
- 2009(2124)
- 2008(2175)
- 2007(2018)
- 2006(1930)
- 2005(1771)
- 学科
- 济(12214)
- 经济(12209)
- 业(6037)
- 地方(5695)
- 管理(4726)
- 企(4571)
- 企业(4571)
- 方法(4222)
- 数学(3526)
- 数学方法(3492)
- 地方经济(3388)
- 农(3327)
- 贸(2715)
- 贸易(2714)
- 业经(2642)
- 易(2596)
- 农业(2527)
- 中国(2505)
- 制(1897)
- 学(1804)
- 财(1749)
- 和(1601)
- 划(1548)
- 出(1488)
- 环境(1472)
- 融(1425)
- 金融(1424)
- 策(1342)
- 体(1258)
- 理论(1204)
- 机构
- 大学(31901)
- 学院(31761)
- 济(14736)
- 经济(14475)
- 研究(12772)
- 管理(11808)
- 理学(10094)
- 理学院(9913)
- 管理学(9747)
- 管理学院(9684)
- 中国(8943)
- 科学(7783)
- 京(7066)
- 所(6836)
- 研究所(6235)
- 中心(5558)
- 财(5528)
- 农(5435)
- 范(5026)
- 师范(4997)
- 江(4849)
- 经济学(4611)
- 财经(4526)
- 北京(4522)
- 业大(4521)
- 院(4436)
- 农业(4240)
- 经济学院(4205)
- 科学院(4122)
- 师范大学(4101)
共检索到49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洁
东北地区是我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最严重的地区 ,也是近代以来开展反日斗争最早、最激烈的地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的东北地区反日斗争 ,主要表现为 3种斗争形态 :一是民众自发的“三罢”斗争拉开了反日斗争的序幕 ;二是以朝鲜族人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斗争掀起了东北反日斗争的高潮 ;三是中共领导的有组织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把东北反日斗争引向深入 ,其影响扩大到了全国。东北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 ,东北人民的反日斗争是全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绍文
本文利用日伪档案资料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的经济侵略活动做了具体的概括。文中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分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非法抢夺我东北四官银号;1932年—1936年,日帝建立为军事掠夺服务的货币金融体系;1937年—1941年,日帝实施第一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帝对我东北疯狂掠夺四个时段加以论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我国经济富源的罪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绍文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衣保中 林莎
在百余年的工业化进程中,东北地区基本上采取了传统工业的发展模式,即依靠掠夺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东北地区成为全国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工业化的环境代价问题,积极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之路。
关键词:
东北地区工业化 环境代价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玉梅 张奎燕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城镇化有了新的发展,大城市数量成倍增长,涌现出一批新型城镇,小城镇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东北地区城镇化具有鲜明特点,主要是大城市群集中,城镇化水平高,城镇类型齐全,同时存在城镇分布不均衡、农村城镇化发育不充分、资源枯竭型城镇转型任务重和城镇化率虚高等问题。
关键词:
城市化 东北地区 资源枯竭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宋燕
日俄战后至“九·一八”事变前 ,日本对东北的交通运输业、工矿业、商贸业等各经济部门进行了全面的侵略。通过经济侵略 ,日本独占了东北的经济利益 ,攫取了巨额利润和大量物资。日本对东北的野心主要是经济利益。当这种经济利益受到威胁时 ,战争作为特殊形式的政治自然为实现经济利益服务。日本的经济侵略又为其武力占领东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日本的经济侵略下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实属必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焦爱丽 李诚固
东北地区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各地普遍存在旅游产业发展滞后、旅游产品雷同性较强等问题,影响东北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应通过开发和共享旅游市场、地区旅游产业错位发展、发挥旅游业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作用、构建旅游产业协同机制等措施,促进东北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旅游产业 竞争力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广义
近代东北地区地权发生两次重大转变:晚清,经历了旗地转变为民地,官有转变为私有土地的过程;民国,经历了土地集中到分散的演变。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前提条件。两次重大的地权演变,地权的集散程度共同规定着土地资源的配置,土地的商品买卖贯穿着整个过程。
关键词:
近代东北 地权 演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涛 谢慧梅
就业是民生之本,应对失业是世界性难题。东北地区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点领域,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渠道。本文对运用翔实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东北地区服务业就业演变历程以及就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通过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对服务业的就业效应进行探讨研究。最后,结合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东北地区服务业的产值与就业进行了预测。结果说明东北地区的就业结构的演变不符合克拉克定律,应该尽快调整其产业与就业结构。
关键词:
服务业 产业结构 就业弹性 结构偏离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海超 苏彩凤
以东北地区"双创"能力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得出东北地区"双创"能力发展处于劣势的结论,并提出提升东北地区"双创"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双创能力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潘雄锋 刘立 李名子
发展特色经济,培育自己的优势产业,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比较优势理论,通过对东北地区各产业、各行业区位熵的计算与分析,筛选出东北地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七大产业,即旅游产业、石油石化产业、交通制造业、精品钢材产业、林业、能源产业和中医药产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特色产业 选择与比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戴玉成 秦国夫 徐梅卿
简要论述了中国东北地区的立木腐朽菌,共报道危害活立木的木腐菌49种,对每个种的寄主、腐朽类型及分布进行了报道。它们中多数造成白色腐朽,少数导致褐色腐朽,其中在我国首次报道为森林病原菌的种类有:白黄小薄孔菌Antrodiellaalbocinnamomea,奥氏蜜环菌Armillariaostoyae,亚黑管孔菌Bjerkanderafumosa,硬毛栓孔菌Funaliatrogii,小孔异担子菌Heterobasidionparviporum,斜管纤孔菌Inonotusobliquus,白膜纤孔菌Inonotuspruinosus,齿白木层孔菌Leucophellinusirpicoides,...
关键词:
森林病原菌 立木腐朽菌 中国东北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英姿 沈诗杰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东北地区由于长期以资源开发和产品初加工产业为龙头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其自然资源的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点在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用较少的资源消耗获得较高的经济产出。以能源为例,对东北地区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历年的计算结果显示:东北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减缓,能源消费结构逐步得到优化,能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但从绝对值看,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布局等,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全面协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衣保中,林莎
清末以来 ,随着东北地区的弛禁开放和大规模开发 ,迅速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成为我国工业化进度较快、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在清末弛禁放荒中东北地区开始的工业化进程 ,民国时期主要体现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高速发展 ,伪满时期则呈现为重工业的畸形发展。在各种特殊的历史环境和自然、社会条件等因素的作用下 ,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发展较快 ,在一定时期内居全国领先地位 ,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关键词:
近代 东北地区 工业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琛 谢辉
作为我国资源开发的重要场所,资源环境安全问题是东北地区21世纪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采用国家资源环境安全要素综合评价方法,选取水资源、耕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能源5类指标,分析了东北地区资源环境本底特征、人地关系演进状态以及发展趋势。结论是:东北地区自然资源禀赋条件较好,资源环境基础优于全国均值水平60%以上,未来开发潜力主要体现在能源、森林资源和耕地资源3个方面,然而,欲开发上述资源潜力则须考虑到与水资源供给潜力的平衡;能源(石油)资源开发潜力和耕地质量的下降将对地区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人地关系演进系数由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0.043增长到本世纪2000年的0.166,人地...
关键词:
人地关系 资源环境 安全 东北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