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67)
2023(18310)
2022(15816)
2021(14639)
2020(12441)
2019(28871)
2018(28910)
2017(55540)
2016(30298)
2015(34658)
2014(34894)
2013(34424)
2012(31778)
2011(28708)
2010(28841)
2009(26754)
2008(26418)
2007(23680)
2006(20644)
2005(17941)
作者
(88811)
(74355)
(73907)
(70434)
(47081)
(35771)
(33698)
(29145)
(28144)
(26461)
(25244)
(24891)
(23458)
(23245)
(22939)
(22825)
(22718)
(21930)
(21259)
(21220)
(18438)
(18238)
(18048)
(16957)
(16688)
(16611)
(16531)
(16445)
(15061)
(14756)
学科
(123188)
经济(123024)
管理(89150)
(86601)
(69775)
企业(69775)
方法(57634)
数学(50567)
数学方法(49917)
(41236)
(34357)
中国(32093)
业经(29222)
农业(27239)
(26387)
(26059)
地方(25923)
(21410)
贸易(21402)
(21040)
财务(20953)
财务管理(20901)
(20757)
理论(20407)
企业财务(19788)
(18854)
银行(18796)
环境(18754)
(18546)
技术(18353)
机构
学院(437439)
大学(437168)
(172640)
管理(171964)
经济(168661)
理学(149127)
理学院(147475)
管理学(144712)
管理学院(143918)
研究(142559)
中国(105986)
(91969)
科学(89674)
(80804)
(76290)
(71748)
业大(67698)
中心(66337)
(65690)
研究所(65233)
财经(64169)
农业(58927)
(58086)
(57570)
北京(57555)
师范(57013)
(52475)
经济学(51885)
(51427)
财经大学(47463)
基金
项目(298196)
科学(233506)
研究(217489)
基金(214898)
(186544)
国家(184963)
科学基金(158946)
社会(135769)
社会科(128443)
社会科学(128408)
(118801)
基金项目(114516)
自然(103780)
自然科(101311)
自然科学(101282)
教育(100848)
自然科学基金(99424)
(98478)
编号(89992)
资助(88550)
成果(73000)
重点(66528)
(65563)
(63144)
课题(61889)
(61408)
创新(57352)
科研(57144)
教育部(56107)
大学(55643)
期刊
(190331)
经济(190331)
研究(124942)
中国(84364)
(72573)
学报(71059)
科学(64408)
(63330)
管理(60496)
大学(54282)
学学(51227)
农业(48815)
教育(48280)
技术(39273)
(37179)
金融(37179)
业经(33475)
财经(31044)
经济研究(28891)
(26430)
问题(25178)
(23338)
(22508)
图书(21479)
技术经济(21173)
理论(20909)
科技(20643)
统计(19754)
资源(19262)
实践(19136)
共检索到634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卓  张森  李轶星  郭占锋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吸引人才回流是人才振兴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安居乐业"和"乐业安居"两种不同的人口流动类型,以陕西省元村人才回流实践为个案,分析乡村人才振兴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元村的人才回流实践主要经历了"城归精英"返乡、关系型扩展和制度化吸纳三个阶段。"城归精英"在返乡创业过程中,先利用社会关系培育村庄产业,再通过职业关系发展村庄产业,进而通过壮大产业规模,吸引更多技能型和管理型人才返乡参与乡村建设。"城归精英"在乡村人才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城归精英"的回流不仅带来了乡村人力资本的回流,也带来了乡村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回流,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乡村人口主体性的回归。"乐业"是实现"安居"的前提,"安居"是实现"乐业"的保障,乡村人才回流必须与乡村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和有机融合,以产业发展促进劳动力回流,同时以劳动力回流带动产业发展,方能实现"引得来、留得住"的人才振兴目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卓  张森  李轶星  郭占锋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吸引人才回流是人才振兴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安居乐业"和"乐业安居"两种不同的人口流动类型,以陕西省元村人才回流实践为个案,分析乡村人才振兴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元村的人才回流实践主要经历了"城归精英"返乡、关系型扩展和制度化吸纳三个阶段。"城归精英"在返乡创业过程中,先利用社会关系培育村庄产业,再通过职业关系发展村庄产业,进而通过壮大产业规模,吸引更多技能型和管理型人才返乡参与乡村建设。"城归精英"在乡村人才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城归精英"的回流不仅带来了乡村人力资本的回流,也带来了乡村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回流,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乡村人口主体性的回归。"乐业"是实现"安居"的前提,"安居"是实现"乐业"的保障,乡村人才回流必须与乡村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和有机融合,以产业发展促进劳动力回流,同时以劳动力回流带动产业发展,方能实现"引得来、留得住"的人才振兴目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强  曾恒源  殷婧钰  
随着"三农"工作重心实现转移,我国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新阶段。无论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转型、农业农村发展动能转换,还是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挑战,都要求加快构建新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动力机制的重点在于建设有为政府、建立有效市场和培育有志农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互补互促,以及发挥有志农民的主体作用具有深层次的理论内涵。稳固的制度基石以及人民性的价值取向,是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与有志农民有机结合的重要保障。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动力机制需要多措并举,实现制度、政策、机制等多方面创新,不断推动有为政府建设,促进有效市场建立和加快有志农民培育。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强  曾恒源  殷婧钰  
随着"三农"工作重心实现转移,我国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新阶段。无论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转型、农业农村发展动能转换,还是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挑战,都要求加快构建新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动力机制的重点在于建设有为政府、建立有效市场和培育有志农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互补互促,以及发挥有志农民的主体作用具有深层次的理论内涵。稳固的制度基石以及人民性的价值取向,是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与有志农民有机结合的重要保障。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动力机制需要多措并举,实现制度、政策、机制等多方面创新,不断推动有为政府建设,促进有效市场建立和加快有志农民培育。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飞  赵闰  
层出不穷的治理实践创新推动了治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丰富。协同治理的概念提出后,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得到运用,还被广泛应用于指导实践。基于湖北省英山县T村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考察了T村村级组织和S企业协同成立联合党支部、协办专业合作社、共建美丽乡村等具体实践,并从组织协同、动力协同和发展协同三个维度出发,探寻村级组织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关系及其对乡村振兴动力结构变革的作用机制。通过案例剖析发现,乡村振兴实践中的村级组织与企业等治理主体间存在着双向增能的协同发展关系,这种动态关系依托于组织统合和利益互嵌等机制,并随着两者的协同、融合发展使得治理效能呈现最大化的态势,最终形成村企有效协同的动力机制,即“组织统合—利益互嵌—双向增能”的发展格局。同时,我们应警惕企业下乡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信息不对称、权力失衡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在乡村振兴村企协同实践中,还需建立规范化和均衡化的协调机制,持续推进村企协同和双向增能,从而推进乡村振兴政策目标的达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飞  赵闰  
层出不穷的治理实践创新推动了治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丰富。协同治理的概念提出后,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得到运用,还被广泛应用于指导实践。基于湖北省英山县T村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考察了T村村级组织和S企业协同成立联合党支部、协办专业合作社、共建美丽乡村等具体实践,并从组织协同、动力协同和发展协同三个维度出发,探寻村级组织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关系及其对乡村振兴动力结构变革的作用机制。通过案例剖析发现,乡村振兴实践中的村级组织与企业等治理主体间存在着双向增能的协同发展关系,这种动态关系依托于组织统合和利益互嵌等机制,并随着两者的协同、融合发展使得治理效能呈现最大化的态势,最终形成村企有效协同的动力机制,即“组织统合—利益互嵌—双向增能”的发展格局。同时,我们应警惕企业下乡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信息不对称、权力失衡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在乡村振兴村企协同实践中,还需建立规范化和均衡化的协调机制,持续推进村企协同和双向增能,从而推进乡村振兴政策目标的达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美银  
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涵盖了农业、农村和农民三个方面,根本举措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机制是城乡融合发展,最终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包含多方面动力机制,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外部运行机制,农业农村改革是内部运行机制,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是外部运行机制与内部运行机制的联结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战略规划;科学制定政策支持体系,发挥政策体系协同作用;坚持差异化原则,适应乡村不同发展水平;对传统思维进行扬弃,及时更新观念。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卓  刘天军  郭占锋  霍学喜  
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的协同推进,以此为组织、动员和挖掘村庄发展资源提供制度保障。本文通过回顾袁家村从贫困村走向富裕村的变迁过程,揭示政府、市场与社会在促进乡村走向振兴过程中的角色与功能,并基于制度逻辑理论揭示其背后的行动逻辑。研究发现:(1)政府机制在村庄集体工业阶段发挥着主导作用,通过制度和政策发挥着支持与制衡的双重作用,市场机制在传统农业阶段和集体工业阶段发挥着有限的资源配置作用,而在乡村旅游阶段,市场逐渐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而社会机制存在于袁家村发展的各个阶段,持续发挥着催化与粘合作用,与另外两种机制协同并进,促进乡村走向全面振兴;(2)在袁家村走向振兴的过程中,由于不同阶段面临的发展困境、制度环境和发展情境不同,导致其采取的发展逻辑有所差异,政府逻辑、市场逻辑与社会逻辑分别在不同发展阶段发挥主导作用,但无论哪种逻辑发挥主导作用,都需要与其他两种发展逻辑实现动态匹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姗姗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明确的部署和提出了总体要求,这是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要实现乡村振兴蓝图,关键在人才,人才是撑起乡村振兴战略"台柱子"。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首先是人才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给予乡村人才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数量宏大、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这是摆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一项紧迫任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波   张鹏  
提高农民收入,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农业生产性收入和农业生产资料支出是影响我国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分析2012-2021年共10年间农民收入与支出结构数据,采用熵权的TOPSIS评价方法,实证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生产性收入与农业生产资料支出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农业收入对农民总收入贡献度较大,农业收入与农业生产资料支出均是农民总收入和总支出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研究结论,从以下三方面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将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农村,大力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资价格;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打造“一县一品”产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崔腾飞  
乡村产业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战略的交汇点。发展乡村内生型产业,激活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点。梳理相关成果可知,乡村产业内生的社会基础有乡村社会关联和乡村共同体两种理解。侧重乡村社会关联理解的学者强调村庄社会结构和社会资本对村庄内生型产业的支撑作用,侧重乡村共同体理解的学者主要关注村庄共同体建构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将两者相结合,可以从动力学的角度对F社区樱桃产业内生的社会基础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进而揭示乡村产业内生的动力机制。调研显示,乡村社会基础的影响因素包括社区记忆、经济社会分化、动员资源、政府注意力、党建引领五个方面,乡村内生型产业的动力机制可以从基层党建、社会合作、组织动员、能人吸纳和政府引导五点来理解,并认为地方政府应该从找准产业定位、强化基层党建、转变自身角色、夯实社会基础等方面来为乡村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和立道  黄璐  刘晓彤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对新时代“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实现离不开农村地区交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人居环境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即乡村振兴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天然的联系,因此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乡村振兴内涵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作用的基础上,研究乡村振兴发展目标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融合的动力机制,即从提高乡村振兴人员素质带动乡村发展、形成便利的互联互通推动乡村发展、提供良好的乡村治理条件引导乡村治理三方面开展,最后就乡村振兴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融合的动力机制更有效发挥作用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旭刚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看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系统,实施主体多元、利益诉求多样,政府、涉农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学生四类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构成了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动力机制,影响着动力的生成。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动力不足的原因在于农村职业教育市场化发育缓慢,利益相关者作用力不均衡、话语权式微及配套政策制度建设滞后,亟须构建基于共商、共建、共治、共享行动理念的动力生成聚合机制、一主多元共治机制、利益平衡调节机制、动力系统保障机制,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路标  
随着互联网+农业的迅速发展,各电商平台深挖农村市场,农村电子商务从宏观到微观,从经济发展到社会转型等,成为影响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本文首先分析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实,并从经济社会各方面分析电子商务对乡村振兴的推动机制,并给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夏涵  
地方开放大学服务乡村人才振兴具有诸多的逻辑依据,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可以开展系统化研究。以益阳开放大学为案例,调研发现,地方开放大学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中作了大量的工作,服务内容与项目、服务对象、服务平台和方式等方面都获得很多的经验和成就,但在服务主体的建设、服务项目的精细优化、服务的保障和督导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鉴于此,地方开放大学应集中抓好服务队伍建设、服务项目与对象的扩大与细化、服务保障与督导等三个方面的关键问题解决,力求建构自身服务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的人才培训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