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80)
2023(7014)
2022(5893)
2021(5836)
2020(4594)
2019(10525)
2018(10623)
2017(18477)
2016(11348)
2015(12928)
2014(13169)
2013(12069)
2012(11577)
2011(10712)
2010(11028)
2009(10005)
2008(10021)
2007(9388)
2006(8565)
2005(7818)
作者
(30506)
(25450)
(25229)
(24208)
(16249)
(12550)
(11678)
(9969)
(9823)
(9228)
(9011)
(8547)
(8230)
(8077)
(7855)
(7768)
(7757)
(7465)
(7390)
(7375)
(6676)
(6282)
(6131)
(5973)
(5801)
(5703)
(5623)
(5603)
(5102)
(5067)
学科
(40741)
经济(40702)
管理(25368)
(21253)
教育(20255)
(17426)
企业(17426)
中国(16554)
地方(14426)
方法(13534)
(12085)
理论(11765)
(11289)
数学(10608)
数学方法(10373)
业经(8810)
地方经济(8401)
教学(8368)
(7968)
(7555)
农业(7349)
(7106)
(7001)
(6774)
贸易(6768)
(6451)
技术(6209)
环境(6202)
发展(5611)
(5493)
机构
大学(159661)
学院(154385)
研究(56746)
(50514)
经济(48912)
管理(48857)
理学(40948)
理学院(40216)
管理学(39215)
管理学院(38880)
中国(37438)
(36860)
科学(35607)
(34521)
师范(34357)
教育(31737)
(28724)
师范大学(28256)
(26555)
研究所(25982)
中心(24989)
(24367)
北京(23968)
(21721)
(21518)
(20579)
技术(20440)
业大(19858)
财经(18935)
职业(18157)
基金
项目(95547)
研究(77984)
科学(76153)
基金(64183)
(54833)
国家(54123)
社会(45999)
科学基金(45489)
教育(43364)
社会科(43119)
社会科学(43106)
(39572)
编号(35366)
(35132)
基金项目(33496)
成果(32208)
课题(27875)
自然(27247)
自然科(26552)
自然科学(26547)
自然科学基金(26024)
资助(25258)
(23723)
重点(23080)
(22679)
(21966)
规划(21290)
项目编号(20684)
(20104)
教育部(19182)
期刊
(64402)
经济(64402)
研究(57605)
教育(53603)
中国(41713)
学报(23605)
科学(21234)
(19812)
(19715)
大学(18907)
技术(17460)
管理(17198)
学学(15816)
农业(13594)
职业(13220)
(10685)
金融(10685)
图书(10619)
财经(10435)
业经(9647)
(9611)
(9472)
论坛(9472)
(9177)
技术教育(8776)
职业技术(8776)
职业技术教育(8776)
问题(8629)
经济研究(8260)
资源(8242)
共检索到251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金金  柳海民  
有关"蔑视"的认识是霍耐特批判理论中极具原创性的思考,它不仅为理解教育冲突提供了新的道德视角,还为解读德性养成提供了一个认识框架。"蔑视"思想的本体意涵包括对"蔑视"涵义、形式及结果的阐释。通过霍耐特批判理论的"蔑视"视角审视当前教育场域,会发现教育对象在身心、权利、价值等方面都存在蔑视体验,不能疏导和化解的蔑视体验很容易制造教育矛盾和冲突,需要通过厘清教育蔑视真伪、树立承认正义观念、构建教育承认共同体、落实教育预警措施等方式祛除。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崔建树  
战争是国际政治史上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对战争动力问题的研究是国际政治研究的重要领域。黑格尔以思辨哲学为工具,并引入了"承认的政治"这一概念,探讨战争动力问题,从而在哲学层面上深化了对战争动力的认识。黑格尔战争动力问题的基本逻辑是:国家是有机体,就如同个人的自我意识必须得到其他人的自我意识的承认一样,国家也需要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由于在国家之上没有一个更高的权威,国家对"承认"的寻求导致了国际战争,直到精神进展到绝对精神阶段,"永久和平"方可实现。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崔建树  
战争是国际政治史上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对战争动力问题的研究是国际政治研究的重要领域。黑格尔以思辨哲学为工具,并引入了"承认的政治"这一概念,探讨战争动力问题,从而在哲学层面上深化了对战争动力的认识。黑格尔战争动力问题的基本逻辑是:国家是有机体,就如同个人的自我意识必须得到其他人的自我意识的承认一样,国家也需要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由于在国家之上没有一个更高的权威,国家对"承认"的寻求导致了国际战争,直到精神进展到绝对精神阶段,"永久和平"方可实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金生鈜  
爱、权利的尊重和社会重视是承认的三种形式。获得承认是人性中的自然倾向,是每个人进行交往的动机。教育中的交往结构是一种相互承认的关系结构。儿童作为完整的人,其精神品格是通过教育对他的"特殊性"的承认获得发展的。教育承认包括了爱与关怀、权利的尊重、社会重视以及完整发展的内涵。在这种承认的教育关系中,不仅儿童形成了独特的、完整的、有尊严的自我,培养了主体间的道德感和共通感,而且教育本身也形成了一种友爱的共同体。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跃  
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教育学院迈克·阿普尔教授,从其个人生活史出发,畅谈了他对"教师教育与文化斗争"、"教师专业化与教师生活"、"全球化与教师教育"以及"教师教育者与教师教育研究"等议题的深刻洞见,分析了影响新世纪以来美国及世界范围教师教育改革的各种力量,强调指出:教师教育是政治斗争的战场,当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的去专业化程度更加严重;全球化时代,教师教育研究需要关系性和全球性思维,以底层视角直面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教师教育应致力于让教师真正地学会批判性思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田  
国籍是一个国家确定某人为其国民,是确定其法律地位的依据,也是国家行使管辖权和行使外交保护的法律依据。不仅仅是国内法或个人问题,而是会牵扯到国家间关系、个人与国家关系的问题,因此由国籍而产生的国籍冲突问题也就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章乐  
个体化社会已经来临,其表现为人们从传统社会形式与义务中解放出来,不得不独自承担自我发展的责任,并以从众的无意识方式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个性趋同。承认有三种形式:情感关怀、法律承认和社会尊重。生活在个体化社会中的个体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承认,因为重建社会关系、摆脱身份焦虑、寻求自我认同都离不开他人的承认。个体化社会的教育更需要给予儿童以承认,这是由儿童情感发展的特殊性以及个体化社会的教育中充斥着大量的蔑视所决定的。承认的教育需要把教育的终极目的定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校共同体的建构,并以此展开三种形式的教育承认:给予每个学生以教育爱;承认每个学生平等的教育权利;承认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与成就。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万明钢  
兴起于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思潮,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从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的抗争,发展为系统的、制度化的教育理论与政策。多元文化主义从追求差异到差异平等再到文化之间相互承认,走过了一条复杂曲折的道路。这一过程伴随着美国社会政治、经济、人口结构的历史演变,也是与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全球化等一系列社会思潮的博弈过程。我们应该在不同的政治和历史环境中把握多元文化主义,准确地理解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实质以及面临的困境,研究这一理论的普遍价值和社会文化的局限性,分析这一理论对建构我国民族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彬  
在《法兰西阶级斗争》中,马克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全面系统分析了资本主义债务的历史生成、再生产机制、表现特征、实质内涵、功能效应与瓦解路径。这一理论框架深刻揭示了债务与资本主义统治秩序之间本质的、普遍的、内生关系,为考察与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债务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南。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在平常的交谈和写作中,虽然我们也会用"失败是成功之母"、"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以成败论英雄"等哲言,但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理积淀中,更牢固的还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时至今日,比如对待正在进行的里约奥运会参赛选手的成绩,鲜花、掌声和笑脸依旧包围着胜利者,失败者只得在大地上留下无奈而孤独的身影。是呀,成功总是荣光的事情,也是每个人向往的,可是谁能保证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对学科而言,承认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爱的承认、权利的承认和重视的承认。爱的承认是学科共同体内部对于学科的忠诚,这种承认是本学科从业者对于学科的一种情感承认;权利的承认是在科学共同体内各学科间对于学科地位的相互尊重,这种承认是科学家或学者阶层间对于彼此志业的理性承认;重视是学科共同体外部对于学科的社会承认,这种承认是学科之外的社会领域对于学科声望与学术贡献价值承认。上述三种不同承认方式中,学科同行的认同与忠诚是学科获得承认的基础,其他学科共同体的尊重是一门学科获得学科荣誉和提升学科声望的前提条件。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林倩  孙启磊  
互认原则是欧盟刑事司法合作的基础,也是正确理解欧盟成员国之间在刑事司法领域内合作关系最重要的原则。其源自于经济领域,促进了欧盟成员国在刑事司法领域内的合作,有助于打击跨国犯罪,也促进了欧盟刑事领域统一立法的发展。但互认原则更多地关注的是国家间在刑事领域内的合作,有可能忽视对被追诉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欧盟统一立法为互认原则设立了最低门槛,也为被追诉人权益保障设立了最低标准,但仍然存在不足。因此,如何平衡成员国在打击犯罪与保障被追诉人权利之间的关系,成为互认原则今后所要面临的难题。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关于知识人的问题,已有许多研究,但通常较少把知识人放在高等教育的场城进行研究;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知识人的问题也未得到足够的关注。提出“高等教育场城中的知识人”这一议题,意在从高等教育这一特定的环境下讨论知识人问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吕寿伟  
随着西方政治哲学的复兴和繁荣,分配正义几乎成为唯一被信任和推崇的正义方案。在这种背景下,教育正义也一直被分配的范式所垄断,分配范式的教育正义旨在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占有。但在很多情况下,并非是消除不平等,而是避免源于承认期待伤害的羞辱和蔑视代表着教育正义的规范目标;不是分配平等或物品平等,而是对尊严的平等承认构成了教育正义的核心范畴。显然,由羞辱和蔑视所引发的教育不正义是分配正义所不能解决的,而必须通过承认的正义予以矫正。因此,分配的方案并不能单独完成教育的正义规范功能,教育正义的完备方案必须由分配范式和承认范式共同型构,以形成出一种复合的教育正义观。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旺达姆  戴庆洲  
全球化 尽管对大学与高等教育政策来说,国际化已经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但在“全球化”的压力与紧张的笼罩下,为高校与教育政策制定者营造了一个梦幻般完全不同的环境。全球高等教育日渐暴露的变化更趋复杂、多变,甚至出现自我否定的一面,加之全球化概念远没有清晰和更准确地定义。然而,全球化的概念揭示了各种变化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