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05)
- 2023(17057)
- 2022(14544)
- 2021(13508)
- 2020(11578)
- 2019(26163)
- 2018(25799)
- 2017(50462)
- 2016(27262)
- 2015(30283)
- 2014(29751)
- 2013(29133)
- 2012(26231)
- 2011(23062)
- 2010(23003)
- 2009(21284)
- 2008(20964)
- 2007(18419)
- 2006(15778)
- 2005(13702)
- 学科
- 济(109380)
- 经济(109230)
- 管理(86173)
- 业(81962)
- 企(69542)
- 企业(69542)
- 方法(54115)
- 数学(48408)
- 数学方法(47726)
- 财(37256)
- 农(28101)
- 中国(26417)
- 务(24719)
- 财务(24650)
- 财务管理(24597)
- 业经(23791)
- 企业财务(23428)
- 制(23381)
- 地方(20400)
- 贸(20314)
- 贸易(20305)
- 易(19786)
- 学(18771)
- 农业(18737)
- 银(16930)
- 银行(16881)
- 技术(16690)
- 理论(16559)
- 融(16501)
- 金融(16497)
- 机构
- 学院(375712)
- 大学(375119)
- 济(156771)
- 经济(153831)
- 管理(149397)
- 理学(130689)
- 理学院(129358)
- 管理学(126954)
- 管理学院(126267)
- 研究(117283)
- 中国(90234)
- 财(76839)
- 京(76256)
- 科学(70324)
- 财经(60812)
- 农(60105)
- 所(56947)
- 业大(56269)
- 中心(55473)
- 经(55396)
- 江(54820)
- 研究所(51563)
- 经济学(49147)
- 农业(47292)
- 北京(46494)
- 财经大学(45518)
- 经济学院(44724)
- 范(44449)
- 师范(43877)
- 院(42929)
- 基金
- 项目(260505)
- 科学(206742)
- 基金(193091)
- 研究(185623)
- 家(168851)
- 国家(167493)
- 科学基金(145740)
- 社会(121147)
- 社会科(115140)
- 社会科学(115110)
- 基金项目(102491)
- 省(101271)
- 自然(96100)
- 自然科(94006)
- 自然科学(93982)
- 自然科学基金(92332)
- 教育(86721)
- 划(85107)
- 资助(79436)
- 编号(73161)
- 重点(58320)
- 部(58077)
- 成果(57533)
- 创(54928)
- 发(53886)
- 创新(51447)
- 国家社会(51074)
- 科研(50732)
- 教育部(50680)
- 制(50446)
- 期刊
- 济(161691)
- 经济(161691)
- 研究(104841)
- 中国(68908)
- 财(64344)
- 学报(58226)
- 管理(54826)
- 科学(53302)
- 农(52463)
- 大学(45282)
- 学学(43327)
- 农业(35021)
- 融(33868)
- 金融(33868)
- 技术(32930)
- 教育(32658)
- 财经(30282)
- 经济研究(27223)
- 经(25891)
- 业经(25855)
- 问题(21680)
- 统计(18935)
- 业(18934)
- 财会(18678)
- 版(18534)
- 技术经济(18364)
- 策(17798)
- 贸(17284)
- 理论(16714)
- 科技(16645)
共检索到5376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邓晓兰 刘若鸿 许晏君
文章基于中国式分权的体制框架,分析地方政府竞争对地方债务规模的影响机理,选取2004~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为增长而竞争"与"为和谐而竞争"两种地方政府竞争模式对地方债务规模的影响效应。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地方政府竞争通过投资冲动的中介作用机制影响地方债务规模;"为增长而竞争"促进了地方债务规模增长,"为和谐而竞争"则能够抑制地方债务规模膨胀。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央的一系列政绩观转型举措对地方债务问题的治理取得一定成效,地方政府竞争模式的变迁有利于控制地方债务规模、化解债务风险。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金东 徐文君 陶然
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行为特征和影响研究已有很多,但探讨城市之间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的横向竞争策略及其债务扩张效应的研究仍然匮乏。文章构建数理模型论证了在兼顾绩效收益和风险成本的综合考量下,完全对称的纯策略纳什均衡博弈将促使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同时存在逐底竞争动机和逐顶竞争动机,且以逐顶竞争动机为主。通过改进空间权重矩阵,文章基于2005—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构建非对称反应模型进行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的空间分解,验证并量化了逐顶竞争效应。进一步匹配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融资数据的回归分析显示,省内城市间经济增长目标逐顶竞争会显著推高地方融资平台的城投债融资概率和融资规模,以信托融资为主的非标债务融资虽然没有受到显著影响,但非标债务融资的担保圈形成概率显著提高,从而助长了区域性、系统性财政金融风险。文章指出了在自上而下的纵向“层层加码”以外,同级政府之间横向逐顶竞争也是造成经济增长目标居高不下的根源,进而通过基建压力向隐性债务风险传导,这一结论为未来进一步优化绩效考核、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改进方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宋姗姗
现阶段逐年增长的地方债务已成为制约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选择省际的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背景下投资冲动与地方债务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显著促进了地方债务的增长;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与其债务增长之间显著正相关;财政分权显著增强了投资冲动与地方债务增长之间的正相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建华 李彦超 蒋丽娜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财政分权和投资冲动是影响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重要因素,并尝试形成三种因素的框架结构来表示地方政府的债务增长状况,分别是中国财政分权形式、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以及地方政府的债务。文章以投资冲动作为渠道变量,详细分析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传导机制,并选取2010—2018年全国30个省市区的数据,论证本文提出的传导机制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显著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增长,投资冲动是影响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重要因素,能够解释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中的很大部分。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投资冲动 政府债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秋银 余升国
税收竞争影响经济增长的研究多集中在两者的直接关系上,鲜有单独的间接渠道研究。文章从税收收入和支出角度分析中介路径,并构建多重中介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税收竞争影响经济增长的中介机制。研究发现:总体上税收竞争促进了经济增长,但直接效应不显著,税收竞争主要通过中介渠道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为正的中介效应;就路径而言,税收竞争通过改变要素的空间配置显著抑制经济增长,通过集聚机制和公共支出机制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另外,不同税种竞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万其龙
本文基于空间视角,从"晋升锦标赛"的现实出发,将地方政府债务竞争内嵌于一个三部门均衡模型,剖析了地方政府债务竞争对私人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地方政府之间策略性的举债博弈,不仅挤出了本地私人投资,而且通过空间溢出对竞争对手地区私人投资产生间接挤出效应。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发现,平均而言,相邻地区地方政府债务每上升1%,本地私人投资下降约0.17%。应当重视地方政府债务和私人投资之间的空间联系,从全局视角出发,统筹协调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促进私人投资回暖的政策体系,改革现有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标准。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大楷 汪若君 夏有为
基于竞争视角,从公共品的提供、地方政府的负债经营、博弈论视角下的政府竞争与地方政府债务、债务风险防范四个方面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总结出了政府竞争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的作用机制,充分阐述了自上而下的"标杆竞争"、政府追求财源行为的异化、预算软约束等与地方政府债务的内在联系,并展望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长生 程琳 庄佳强
本文基于2006—2013年中国25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424个政府融资平台的面板数据,使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地方债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从理论上阐述了"债务-基础设施建设-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分位数上影响系数存在显著差异,落后地区较发达地区在债务融资过程中处于劣势,举债融资建设的效果较差,因此落后地区在适度举债融资的同时,更要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投资效率。
关键词:
地方债务 基础设施投资 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志军 刘友金 谌莹
利用国民收入核算公式,采用HP滤波分析方法,得到国民收入恒等式中各变量增长率的波动项,并依此构建了一个计量模型。然后利用各变量在1990-2004年间的分省数据,分析了各省GDP增长率波动的原因。结论表明,在我国的大多数省,投资增长率的波动是引起GDP增长率波动的主要因素。为剔除地域差异的影响,做了分区域的实证分析,其结果依然显示投资波动是各省GDP增长率波动的主要决定因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地方政府竞争是导致各省投资冲动、进而造成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
地方政府竞争 投资冲动 宏观经济波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琳 高伟华
分权体制下的地方竞争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增长的一个基本动力,然而近年来地方竞争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本文通过构建分别表征辖区间竞争强度含义的空间细碎化指标和规模经济含义的人口规模细碎化指标,实证分析了辖区细碎对城市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空间细碎化的竞争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进一步分析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竞争的增长效应经历了先强后弱直至消失的过程,而人口规模细碎化对城市规模效应的抑制则越发明显和强烈,进而阻碍了城市特别是人口规模较大城市的经济增长。本文的研究发现为认识和评价地方竞争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意义提供了一个新的证据,同时也为中国城市地区的行政区划整合实践提供了经验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龙小宁 黄小勇
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而现阶段影响我国企业公平竞争的两个重要问题是官员清廉度与政府规制繁冗。本文使用我国地级市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的月度数据,实证分析了消除这两种障碍对地级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影响,并得出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需要提高清廉度并减少政府规制的结论。具体来说,我们发现在政府管理制度化程度较差的地区,官员清廉度越高则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越快;而在政府管理制度化水平高的地区,官员清廉度则对该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没有显著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官员清廉度不高和地方政府管理制度化的缺失是阻碍我国地级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而提高清廉度并同时提高政府管理制度化水平...
关键词:
公平竞争 固定资产投资 政府规制 清廉度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恒龙 陈宪
本文旨在检验在目前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文章首先给出各省份的公共产品—税收负担组合,以及外商直接投资份额,指出当前的财政竞争已转变为税收优惠基础上的改善公共支出的竞争。接着通过建立各省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份额与各项公共支出关系的计量模型,检验实行分税制以来,招商引资竞争是否导致地方公共支出结构扭曲,分权化改革导致的财政竞争是否有助于改善居民福利等问题。
关键词:
政府间财政竞争 招商引资 公共产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缪小林 史倩茹
地方财政风险的内核是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地方政府债务持续膨胀只是财政低效率累积的结果,属于财政风险表象,本文透过债务从财政效率视角重新考察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理论分析表明,我国特殊分权体制及其政府间竞争机制,将导致地方政府追求"高"而"快"的经济增长,理性的地方政府行为将选择财政支出规模替代财政资金效率,这种低效率引发的债务膨胀和地方财政风险将成为必然。本文进一步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第一,我国地方财政资金配置效率总体上从2002年开始出现技术无效且逐年递减,2014年有14个地区出现技术无效,均表现为不断扩张的财政支出没有有效发挥对社会资本引导而呈现的规模报酬递减状态;第二,统计上验证了财政资金配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清杰 任德孝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在地区间呈现出空间联动特征,而财政分权与政治晋升锦标赛激励下的税收竞争又成为地方政府举债的内生动力。基于2014年新《预算法》颁布的政策背景,将地方政府债务区分为纳入预算管理的显性债务和具有政府担保属性的隐性债务(城投债),构建债务空间相关模型和税收竞争影响模型,分别探究两种政府债务规模扩张的空间相关性及其来自税收竞争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政府显性债务和隐性担保债务的规模扩张均呈现出显著的地区间空间联动特征,其中隐性债务规模扩张的空间相关性更显著且程度更高;税收竞争显著刺激地方政府举债的积极性,而隐性债务规模增长更快,对于税收竞争策略的弹性系数更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缓解税收竞争对政府举债的刺激作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容易“为竞争而举债”;2014年一系列政府举债规范政策的实施显著缓解了地区间债务规模扩张的空间联动性,同时提高了隐性债务对税收竞争反应的敏感度。这说明在地方政府显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后,面临税收竞争带来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更倾向于为投融资平台提供隐性担保以寻求债务资源,从而激发了隐性债务规模的快速扩张。基于此,应从全局视域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完善和优化地方政府政绩评价体系,兼顾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尽快实现融资平台公司的市场化转型。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钊 徐彤
本文研究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的两种不同的治理模式及其可能的变迁。其中"为增长而竞争"指一种基于地方经济增长的晋升锦标赛,"为和谐而竞争"则是一种基于地方公众满意度的晋升锦标赛。我们证明,在经济发展的早期,由于对公共品偏好不强,且因公众意愿表达机制不畅导致的信息不充分问题较为严重,中央对地方政府采取以经济增长作为较充分信息统计量的"为增长而竞争"的治理模式反而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但是,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要求中央对地方的治理转变为"为和谐而竞争"的模式。这种治理模式的变迁将为中国在现行的政治经济格局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