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3)
2023(1102)
2022(1025)
2021(1061)
2020(867)
2019(2057)
2018(1611)
2017(2748)
2016(1975)
2015(2467)
2014(2768)
2013(2273)
2012(2101)
2011(1809)
2010(1846)
2009(1242)
2008(990)
2007(873)
2006(774)
2005(656)
作者
(3935)
(3259)
(3160)
(3115)
(2048)
(1504)
(1483)
(1330)
(1326)
(1198)
(1131)
(1116)
(1111)
(1095)
(1030)
(1011)
(975)
(975)
(926)
(926)
(881)
(851)
(828)
(814)
(807)
(795)
(782)
(692)
(685)
(676)
学科
(3575)
(3322)
经济(3310)
(3167)
教学(3149)
管理(2992)
学校(2970)
农业(2579)
理论(2506)
学法(2418)
教学法(2418)
学理(2216)
学理论(2216)
中国(2172)
技术(2056)
教育(2034)
高等(1894)
收入(1859)
职业(1845)
职业技术(1803)
技术学校(1743)
高等职业(1730)
分配(1635)
(1522)
企业(1522)
地方(1346)
思想(1262)
政治(1261)
思想政治(1241)
政治教育(1241)
机构
学院(25022)
大学(14778)
职业(12946)
技术(10431)
职业技术(9650)
技术学院(9419)
研究(5763)
(5389)
经济(5164)
管理(4837)
(4554)
(4232)
理学(3832)
理学院(3776)
管理学(3631)
管理学院(3612)
中国(3562)
(3547)
科学(3536)
师范(3521)
教育(3383)
(3370)
(2940)
职业学院(2809)
(2786)
师范大学(2657)
(2622)
研究所(2588)
中心(2587)
业大(2367)
基金
研究(15108)
项目(14167)
科学(11111)
教育(10145)
编号(9258)
(8532)
课题(7581)
(7462)
基金(7264)
社会(7074)
成果(6874)
社会科(6512)
社会科学(6512)
(6382)
(5601)
国家(5464)
高职(5446)
规划(5000)
(4985)
(4651)
主持(4606)
科学基金(4593)
(4553)
主持人(4549)
年度(4447)
项目编号(4326)
(4224)
研究成果(4139)
(3977)
(3973)
期刊
教育(12286)
职业(8788)
中国(8145)
(7009)
经济(7009)
技术(6370)
技术教育(5604)
职业技术(5604)
职业技术教育(5604)
研究(4713)
(3580)
论坛(3580)
(3219)
职教(3210)
农业(2151)
学报(1909)
(1782)
科学(1776)
大学(1707)
学学(1576)
(1373)
金融(1373)
管理(1367)
业经(1351)
成人(1344)
成人教育(1344)
(957)
(951)
(920)
财经(898)
共检索到34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振元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作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由来已久,但是在长期的教育发展现实中却举步维艰。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根本的原因在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制约,而围绕体制制约又盘结着课程不衔接、专业不匹配、学制不融合等多重制约因素。2015年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规定的"全面实现中高职衔接"之年,长期形成的困局必须破解,而破解这一困局需要树立系统思维,从长计议、精细安排,以体制改革创新为抓手,课程衔接、专业匹配、学制融合等多重要素协同推进,注重调动中职和高职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合力攻关,努力将写在纸面上的美好愿景变为当下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成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汤光伟  
目前,我国中职升高职以纸笔考试为主,缺乏直接升学的通道,制约了中高职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探索建立中职生综合素质评价升学、中高职贯通培养、保送升学等灵活多样的中高职衔接模式,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堵有进  
中高职衔接历经数年试点,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如试点项目的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相关院校参与试点的积极性有待提升、衔接课程体系有待完善、转段升学考核有待改进、相关衔接机制有待建立等。为破解这些问题,要加大项目宣传力度,激发院校内在动力,建立衔接课程体系,明确升学转段标准,构建政府支持机制,开展衔接专题研究,以确保中高职衔接工作健康有序地推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厚望  
随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推进,中高职衔接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但当前中高职衔接仍存在延伸通道受限、衔接功利性较强、缺乏操作细则等问题,需要从定位、顶层设计、课程衔接、更新专业目录等方面进行推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辉  王海亮  
在我国,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中高职衔接问题一直没有绕开社会政策导向、市场人才供求关系和职业教育体系的自身演变这三条历史逻辑的控制。以历史逻辑为视角,中高职衔接正处于中高职吸引力"被不足"、中高职高端发展受限和职业教育体系代表性不足的现实困境中。实现超越,需回归职业教育"自然吸引力",拓展"后中高职衔接阶段"发展空间,丰富中高职关系内涵,满足终身学习社会的多种预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芦京昌  
本文就浙江省中高职衔接工作在操作层面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从选拔方式、课程衔接、提前介入、工具课和技能课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完善选拔比例、加强课程衔接、高职提前介入、抓好工具课和技能课等改革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国庆在《江苏高教》2013年第3期撰文分析了中高职课程形成的路径、展开的逻辑、课程分段的处理以及课程任务的分担四大问题。就课程形成的路径而言,目前许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是按对照式或下延式路径展开。这两种设计路径不能满足中高职衔接最为重要的目的,即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兴洲  耿悦  
目前,中高职衔接已成为应对职业教育外部改革与内在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而课程衔接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中高职衔接背景下"课程链"的建构是对课程衔接实践理念指导的初步探索。以德、美两国为代表的国际背景为基础,从"课程链"的内涵、意义、建构的具体要求以及保障等四个方面来阐释,强调课程衔接要依据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突出衔接的灵活性、人本性与规律性等特征,在国家政策、优质师资队伍以及评价机制等保障体系下,以课程衔接推进中高职的有效衔接,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春林  
"十三五"期间,新的发展形势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着力完善现有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意义重大。当前中高职衔接中存在办学特色不足,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教育衔接存在脱节,师资交流浅且经验不足等四个方面问题。针对中高职衔接失调特征,应在以下方面着力突破:建立中高职衔接保障运行机制;推动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衔接;加强师资建设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国庆  石伟平  
中高职衔接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该问题的本质既不是如何推进局部办学实体之间的衔接,也不仅仅是如何使高职教育体现出相对于中职教育的高等性,而是如何通过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实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这一重要战略目标。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应在思维模式上突破当前的"定位说"之争,采用课程论的思维模式,从对具体课程内容的分析出发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明确定位及衔接。在方法上,则应采取从职业岗位到工作任务再到职业能力的逐层推进技术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松林  纪昌峰  叶晓星  
对中高职衔接办学管理的研究表明:中高职衔接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管理的有效性低,学生管理是薄弱环节;五年专缺乏分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技能发展目标;五年专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重复率低,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中高职衔接必须从中高职接续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理念出发,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明确职责,建立衔接办学的退出机制,建立课程与教学衔接机制,加强监督评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谈竹琴  王友良  
文章阐明了中高职衔接和课程衔接的涵义,分析了我国高职英语的教学现状,论述了课程衔接对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中高职衔接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设想。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消除不利于职业教育机构学生文凭提升的障碍,确保学习职业教育课程不会进入死胡同,为中职毕业生提供顺畅的升学路径是当前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及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目标之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樊奇  
经济新常态下,中高职间的顺畅衔接对于满足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迫切需要建立起中高职衔接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对中高职衔接绩效的内涵以及评价要素的分析,确定从环境、投入、运行、产出四个层面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同时利用AHP方法进行测算,确定指标权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杨文芳  张敏  
聚焦中高职协同衔接课程设计,首先分析了中高职协同衔接的意义,再根据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中课程体系现状调查,从国外中高职现状及经验借鉴,提出我国中高职衔接的可行性建议,重点探讨课程体系设计,最后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进行课程体系设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