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36)
- 2023(7890)
- 2022(6479)
- 2021(6380)
- 2020(4879)
- 2019(11415)
- 2018(11011)
- 2017(19165)
- 2016(12113)
- 2015(13607)
- 2014(13584)
- 2013(12285)
- 2012(11380)
- 2011(10578)
- 2010(11183)
- 2009(9638)
- 2008(9582)
- 2007(8923)
- 2006(8275)
- 2005(7706)
- 学科
- 济(30849)
- 经济(30812)
- 管理(27888)
- 业(27789)
- 教育(22230)
- 企(21785)
- 企业(21785)
- 中国(17641)
- 农(13928)
- 理论(12201)
- 教学(10587)
- 策(10493)
- 财(10030)
- 农业(9121)
- 方法(8966)
- 业经(8386)
- 学(8025)
- 地方(7965)
- 制(7783)
- 数学(7321)
- 贸(7257)
- 贸易(7251)
- 技术(7239)
- 易(7120)
- 发(7033)
- 数学方法(7003)
- 及其(6343)
- 政策(6065)
- 发展(6064)
- 银(6053)
- 机构
- 学院(152675)
- 大学(151532)
- 研究(56731)
- 济(52650)
- 经济(50986)
- 管理(50046)
- 理学(41845)
- 理学院(41256)
- 管理学(40364)
- 管理学院(40011)
- 中国(36511)
- 教育(33922)
- 京(33576)
- 范(32087)
- 师范(31936)
- 科学(31248)
- 所(27700)
- 财(27314)
- 江(26615)
- 师范大学(25633)
- 研究所(24761)
- 中心(24459)
- 技术(23743)
- 职业(23378)
- 北京(22537)
- 州(21036)
- 农(20976)
- 院(20796)
- 财经(20160)
- 经(18220)
- 基金
- 项目(91148)
- 研究(79948)
- 科学(72359)
- 基金(58932)
- 家(49265)
- 国家(48560)
- 教育(46858)
- 社会(45435)
- 社会科(42614)
- 社会科学(42604)
- 科学基金(40706)
- 省(38613)
- 编号(37764)
- 成果(34670)
- 划(33951)
- 课题(30858)
- 基金项目(28501)
- 年(26845)
- 资助(24510)
- 自然(22842)
- 规划(22519)
- 自然科(22258)
- 自然科学(22254)
- 性(22236)
- 重点(22129)
- 项目编号(21957)
- 自然科学基金(21849)
- 部(21688)
- 发(21666)
- 教育部(19557)
共检索到255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加鹏飞 高婷婷 梁伟豪
“中高本”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是职业院校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实践探索,是帮助职业院校学生提高职业素质以及就业竞争力的积极尝试。基于“中高本”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三坚持”“两提升”的内在逻辑,分析“中高本”职业教育贯通培养存在政策机制失范、多元主体协同失调、招考评价失准、课程体系衔接失序四个方面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中高本”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优化策略,即建立明晰的政策框架、搭建政校企互联平台、创建统一的招考评价机制、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关键词:
“中高本”贯通培养 逻辑 困境 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叶容
高技能人才是建设技能型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逻辑适切性,对产业升级、建设技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然其在实践探索中仍存在高技能人才供需链条尚未形成动态反馈、课程体系对实践知识缺乏系统关照、师资团队胜任力不足、校企合作尚未深度协同等诸多问题。因此,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应尽快优化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路径,以产业为向导,建立科学动态的人才供给机制;优化课程体系,对接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实践取向;吸纳社会资源,提升师资团队的胜任力;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具有内生性的培养系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邰康锋 任江维 门亚玲
自职业教育定位类型教育以来,打通职业教育学历上升通道势在必行。各地各校在举办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方面亦进行了大量探索实践,高职院校对接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联合举办本科专业,培养本科学生,为职业教育本科改革提供了有益思路。专业培养方案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必须厘清制订的逻辑起点、逻辑终点、逻辑中介及实践策略,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丹 叶萍
从政策逻辑、产业逻辑、实践逻辑、教育逻辑四个角度来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是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的体现,是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尝试,是进一步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存在诸多困境:顶层设计不完善,校企合作不深入,“双师型”教学团队力量薄弱,教学改革比较滞后以及评价体系不健全。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的推进路径为: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校企深度合作新生态,提升“双师型”教师整体水平,深化教学和课程改革,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本红 姜乐军
有效推进中高本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贯通衔接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关键。经过多年的“贯通衔接”实践,中高本职业教育贯通衔接的顶层设计已基本形成,实践探索也在向纵深开展,积累了不少宝贵的实践经验。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依然存在着关系协调通畅不够、内涵衔接缝隙较多、教学质量差强人意和社会认可依然偏低等突出问题。破解“贯通衔接”实践难,实现中高本职业教育高质量贯通衔接须对标对表疏“堵点”,强化政府主导下的协调机制;对点对卯连“断点”,健全上下一体化管理的运行机制;上下同行“聚焦点”,优化提升教学质量的激励机制;跨界合作“攻难点”,全力推进“类型化”发展的办学机制。
关键词:
中高本职业教育 贯通衔接 实践 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熊平安 崔艳艳 马豫婷 万静
2014年,上海市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通过搭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实现对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新文科作为一种新的时代命题,旨在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当前,新文科建设已深入各中本贯通合作高校,将为中本贯通专业的发展带来新理念、新思路、新路径。在此背景下,以新文科的视角诠释上海市中本贯通的时代意蕴、培养现状、现实困境与路径突破,探讨中本贯通与新文科建设融合,以实现职业教育培养“从事某种工作的人”与“全面发展的人”的和谐统一目标。
关键词:
上海市 中本贯通 新文科 人才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耿洁
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输送国家产业建设大军新生力量的基础工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程的时代要求,对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对于中职教育还能走多远的议论持续不断。从国家需求、现代化建设的角度来说,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将发挥重要地位和作用。针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建议从稳定中等职业教育培养规模、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基础条件、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动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实力四个方面,全面增强中职教育。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屈璐
中高职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具有深厚的政策发展基础和价值意蕴,在改革实践过程中,呈现出诸多具有区域特点的贯通培养模式。四川省中高职贯通培养以政策制度高位统领,紧扣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了分段贯通制为主、五年一贯制为辅的主体形式,呈现出试点推行、市州主责、院校主体、动态调整的主要特点。在区域实践探索中,成都市统筹城乡职业教育“3+N”集团化办学,以一、二、三产业的高职院校为龙头,开展整体托管和专业领办工作,打通了市域内中职、高职、本科衔接的绿色通道。反观区域职业教育中高职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改革成效与问题,建议通过树立中高职一体化育人理念、明确省域中高职贯通一体化规划布局、建立系统化“开发—应用—评价”机制,从根本上实现区域一体化推进。
关键词:
一体化人才培养 中高职贯通 区域职业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琴
上海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切入点,严格遴选学校和专业,制定一体化培养方案,注重贯通专业的课程开发、教学模式改革并严格学生管理,贯通培养制度实施顺利。但这一培养模式也为师资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激励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带来了新的问题。建议了解分析学生需求,规划好贯通专业;强化教学管理,实施多维度开放式教学评价;创新教科研形式,提高教师素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海燕
梳理立体化课程及其建设内涵,从中得出,构建中高本贯通的职业教育立体化课程体系需要从课程资源和课程模式两个方面着手;探讨立体化课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中高本贯通的职业教育立体化课程建设的问题。首先,构建了职业教育的立体化课程结构;第二,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对中高本贯通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进行分层和衔接设计。
关键词:
中高本贯通 职业教育 立体化课程建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肖凤翔 于晨 邓小华
综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图景,以公共政策积极且稳妥变迁为标志的适应性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突出地位无可置疑,并在教育领域具体表现为以中央主导下的地方政策试验来推动相关改革的深入开展。理解中央主导下地方教育政策试验兴起与存续的根源,需要从历史与现实的宏观背景下把握政策试验发起及执行各方的特定行动逻辑,即地方试验逻辑何以成立,且中央主导逻辑何以必需。在肯定中央主导下地方教育政策试验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近年来其与国家特定体制环境之间的矛盾已愈发明显。从制度改革入手,明确相应机构的职责权限,增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剑涛
构建职业教育专本研衔接体系是切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但也存在政策和机制不健全,难以贯彻科学评价人才的理念;政校企协同的黏性和共性不足,难以激发合力吸引人才的潜能;分类考试招生制度不够完善,难以突显公正选拔人才的尺度;一体多面的课程和教学未形成,难以发挥精准培养人才的优势等现实困境。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观照,构建职业教育专本研衔接体系要依法治理,制定配套政策和保障机制;协同共生,搭建多主体合作平台;因材施教,完善多元招生录取机制;以人为本,形成一体化课程和教学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瑞
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本应契合乡村振兴的要求,进而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必然。但是,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思维观念滞后、投入主体单一和供给结构失衡等诸多内源性问题,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因此,亟需突破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实践困境,从根本上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新生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现代化发展新征程的基本目标。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高等职业教育产教关系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产教关系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复杂及体系化特征,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产教关系的目标指向是和谐、协同、引领,产教关系在现代化建设新发展阶段面临新的挑战,表现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和体系结构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契合性困境,专业结构与现代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和谐性困境,人才素质结构与现代产业革命及科技创新的协和性困境,产业企业参与职教办学与高等职业院校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困境。构建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产教关系,应推进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着力建设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资源供给体系、专业建设运行体系、产教协同育人体系、多元办学治理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石丹淅
农村职业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本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变量。由于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滞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政策系统碎片化、供需结构失衡等主要诱因,使其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效明显不足。新时代,以农为本积极转变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构建农村职业教育联合体;以生为本着力创新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筑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闭合系统;以人为本稳步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整体性治理,促进农村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助于更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