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94)
- 2023(8628)
- 2022(7540)
- 2021(6838)
- 2020(6111)
- 2019(14184)
- 2018(14173)
- 2017(27453)
- 2016(15299)
- 2015(17554)
- 2014(17959)
- 2013(17867)
- 2012(16786)
- 2011(15432)
- 2010(15728)
- 2009(15134)
- 2008(15415)
- 2007(14402)
- 2006(12519)
- 2005(11531)
- 学科
- 济(64500)
- 经济(64404)
- 管理(49701)
- 业(45492)
- 企(38229)
- 企业(38229)
- 方法(29948)
- 数学(25809)
- 数学方法(25544)
- 财(20371)
- 制(17837)
- 农(17394)
- 中国(16332)
- 学(14420)
- 业经(14062)
- 贸(12387)
- 贸易(12384)
- 务(12324)
- 财务(12287)
- 财务管理(12250)
- 易(12029)
- 体(11754)
- 企业财务(11594)
- 银(11582)
- 银行(11555)
- 地方(11322)
- 农业(11006)
- 行(10968)
- 融(10775)
- 金融(10770)
- 机构
- 大学(236688)
- 学院(233398)
- 济(96529)
- 经济(94419)
- 管理(86760)
- 研究(77828)
- 理学(73778)
- 理学院(72909)
- 管理学(71724)
- 管理学院(71253)
- 中国(59356)
- 京(49558)
- 财(49091)
- 科学(47237)
- 所(40526)
- 农(39377)
- 财经(38121)
- 江(37167)
- 研究所(36315)
- 中心(35736)
- 经(34230)
- 业大(33824)
- 北京(31253)
- 范(31157)
- 农业(30967)
- 师范(30870)
- 经济学(30551)
- 州(29040)
- 财经大学(27912)
- 经济学院(27547)
- 基金
- 项目(146543)
- 科学(114625)
- 研究(107831)
- 基金(106041)
- 家(91874)
- 国家(91106)
- 科学基金(77130)
- 社会(68445)
- 社会科(64777)
- 社会科学(64755)
- 省(57195)
- 基金项目(56094)
- 教育(50421)
- 自然(48740)
- 划(48362)
- 自然科(47554)
- 自然科学(47538)
- 自然科学基金(46718)
- 编号(44154)
- 资助(43352)
- 成果(37918)
- 部(33575)
- 重点(33400)
- 制(31253)
- 发(30993)
- 课题(30903)
- 创(30069)
- 教育部(28867)
- 创新(28251)
- 科研(28190)
共检索到353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俊方 郭春松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赵彦志 李凤羽
近年来兴起的"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已成为主流经济学界判断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理论依据。它建议发展中国家应实行汇率制度的端点解。通过对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可持续性进行分析,证实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管理水平、经济结构调整、就业压力以及金融市场不完善等现状不允许中国在中短期内实行"端点"汇率制度;现行的人民币"软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应是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的最佳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志超
二战后国际汇率制度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 ,目前 ,以自由浮动的美元、欧元和日元为三极 ,其余国家货币的汇率安排则呈现出多样化。国际学术界关于汇率制度的理论研究 ,最近有引人注目的发展。本文关注于新兴经济体汇率政策的新共识及有关讨论。在国际学术界达成的四条共识中 ,最后一条即“中间制度消失论”仍有较大争议。一方面目前并没有令人信服的理论对其进行证明 ,另一方面经验研究也并未对此提供有力的支持。但是 ,“中间制度消失论”是对“在国际资本流动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汇率制度应如何安排”这一问题的积极探索 ,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栋
国际金融格局演变显示,汇率制度选择经过了一个“固定——浮动——中间汇制”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起货币金融危机使得“中间制度消失论”或“两极论”成为理论界的热点。国内不少学者也由此出发,提出在资本账户放开的过程中,我国应放弃中间汇制,进而提出人民币汇率应当自由浮动(易刚、范敏,2000)。本文的分析表明,这类主张在理论和实践上值得怀疑,作为一种中间制度,汇率目标区是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方向。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旭
税收争议问题的解决历来是国际税收实践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无论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还是联合国,都通过在范本中引入仲裁制度来完善传统协商制度的不足,其制度技术结构与法理基础各有侧重。本文从法律技术和法理两个角度对新引入的税收仲裁制度进行了评析,并据此提出了国际税收争议仲裁制度对中国国际税收实践的启示。
关键词:
税收争议 仲裁 税收协定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沈有禄
教育券制度作为一种教育投资体制的创新 ,有其产生的背景 ,也有其现实的实践价值。它引发了我们对我国资金短缺的基础教育改革和高教改革的思考 ,在借鉴其成功经验为我们服务方面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教育券 教育券制度 评析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蔚秋
库藏股制度在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已实施多年 ,它对证券市场的稳定、企业人才的延揽和剩余资金的有效利用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如果监管不力 ,它也会损害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关键词:
库藏股 库藏股制度 回购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郝春虹
市场竞争追求高效率的结果会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政府实施的有助于增进收入公平分配的各种福利计划 ,往往容易影响经济效率。负所得税制度尽管也会减少劳动供给 ,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兼顾公平与效率 ,尤其是能够对收入特别低的人群组提供必要的保障 ,而又很少影响其工作热情 ,是对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一种延伸和改善 ,实施负所得税制度是政府福利计划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趋势。
关键词:
负所得税 税前收入 可支配收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育林 陈汉能
中国关于渔业补贴制度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末,2004年以后,有关渔业补贴制度的研究成果迅速增多。近15年来,中国渔业补贴制度的研究成果增长迅速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不足和缺陷。笔者梳理了近15年中国渔业补贴制度的相关研究成果,认为统一渔业补贴概念的界定、加强对渔业补贴政策绩效的评估和考量、侧重与中国海域毗邻国家的渔业补贴问题研究、丰富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研究、推进渔业补贴政策研究的深度和实用价值等是进一步深化中国渔业补贴制度研究的现实选择。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宋福生
美*国*公*司*重*整*制*度*评*析宋福生一、美国公司重整制度的历史沿革和现实构架“公司重整”是指在公司无力偿债或面临财务危机的情况下,法院依照特定的法律程序,保护企业继续经营,实施债务调整和企业整顿,使之摆脱困境,以期复兴的重建性债务清理制度。公...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周海川
日本饲料行业集中度高是企业能够影响饲料价格的一个重要原因;配合饲料价格稳定制度和饲料谷物储备制度缓解了国际饲料原料价格波动带给日本饲料业的冲击,进口多样化又降低了日本对少数饲料原料国的进口依存度,上述措施稳定了日本饲料价格,促进了饲料业的健康发展。中国饲料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降低国际市场饲料原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提高国内饲料行业集中度,创立饲料行业专门基金、建立饲料原料储备制度以及多元化采购格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肇新
为应对学位授予过程中的学术评价结论争议,《学位法》引入了学术复核制度。学术复核以“学术自由”作为理念基础,根据高校自主办学权力设立,能够巩固依据大学章程制定学术争议解决机制的合法性,完善高校学术治理和权利救济机制。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学术复核组织应当具有专业性和自主、包容特征;在实施学术复核时,应当参照规范解释方法开展学术评价结论的合规性论证,同时侧重实体性审查并增强学术复核说理,做到以理服人、以法育人。学位授予单位在设计学术复核制度时,应当关注学术复核组织与学位评定委员会之间可能出现的权力运作冲突,并给出妥善处理方案。
关键词:
学位法 学位授予 学术复核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彭丽明
涉外消费争议仲裁制度的运行模式大体上与国内消费争议仲裁制度的运行模式是一致的,只是在某些方面有其特别之处,但必须明确的是涉外消费争议不需要另外设立一个仲裁机构,在消委会内设立的消费争议仲裁机构可以受理小额涉外消费争议案件。涉外消费争议仲裁的法律适用有其特殊性,程序上常常会涉及到域外送达、取证,并且仲裁裁决很有可能需要到外国进行承认和执行。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涂伟 蔡玉洁
作为一项重要的劳动力市场制度,中国的集体协商制度在化解劳资冲突、规范和调整劳动条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法律对于如何处理集体协商争议规定较为概括,主要设计了两条路径进行处理,即双方协商和政府协调。这一处理制度在现实中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未有效的构建争议处理中当事人自主约定和国家强制干预的关系,未规定政府协调和仲裁、诉讼的关系,未明确集体协商争议和集体争议行为的关系。德国在处理集体谈判争议时强调集体合同自治原则、国家中立原则、最后手段原则,这些原则对完善我国集体协商争议处理制度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