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50)
- 2023(13905)
- 2022(12037)
- 2021(11266)
- 2020(9173)
- 2019(21135)
- 2018(21093)
- 2017(39815)
- 2016(21857)
- 2015(24765)
- 2014(24966)
- 2013(24677)
- 2012(23157)
- 2011(21084)
- 2010(21195)
- 2009(19413)
- 2008(19029)
- 2007(16930)
- 2006(15159)
- 2005(13482)
- 学科
- 济(93705)
- 经济(93602)
- 管理(60807)
- 业(59082)
- 企(47497)
- 企业(47497)
- 方法(37021)
- 数学(31296)
- 数学方法(30880)
- 农(28393)
- 中国(28035)
- 地方(25518)
- 业经(22857)
- 财(21178)
- 学(20307)
- 农业(19264)
- 制(16315)
- 贸(16161)
- 贸易(16147)
- 易(15559)
- 理论(15218)
- 和(14908)
- 银(14839)
- 发(14830)
- 银行(14797)
- 环境(14550)
- 技术(14447)
- 融(14435)
- 金融(14434)
- 行(14244)
- 机构
- 大学(313649)
- 学院(312979)
- 管理(122164)
- 济(120729)
- 经济(117792)
- 研究(109260)
- 理学(104606)
- 理学院(103343)
- 管理学(101501)
- 管理学院(100940)
- 中国(81544)
- 科学(69099)
- 京(69031)
- 所(55904)
- 财(55080)
- 农(52932)
- 研究所(50661)
- 中心(49244)
- 江(47224)
- 业大(47129)
- 范(44438)
- 北京(44353)
- 师范(44025)
- 财经(43198)
- 农业(40975)
- 院(39654)
- 经(39085)
- 州(39037)
- 师范大学(35463)
- 经济学(34686)
- 基金
- 项目(209404)
- 科学(163308)
- 研究(154849)
- 基金(148871)
- 家(129517)
- 国家(128334)
- 科学基金(109381)
- 社会(95383)
- 社会科(90133)
- 社会科学(90110)
- 省(82800)
- 基金项目(79206)
- 教育(70417)
- 自然(70393)
- 划(69438)
- 自然科(68731)
- 自然科学(68716)
- 自然科学基金(67449)
- 编号(64417)
- 资助(61287)
- 成果(53080)
- 发(48252)
- 重点(46642)
- 部(45154)
- 课题(45006)
- 创(42929)
- 创新(39889)
- 科研(39402)
- 项目编号(39145)
- 发展(38510)
- 期刊
- 济(143003)
- 经济(143003)
- 研究(95714)
- 中国(65972)
- 农(50881)
- 学报(50851)
- 科学(47096)
- 管理(46011)
- 教育(40484)
- 财(40443)
- 大学(38442)
- 学学(35832)
- 农业(35665)
- 融(28405)
- 金融(28405)
- 技术(28019)
- 业经(24899)
- 经济研究(21533)
- 财经(20525)
- 图书(19164)
- 问题(18255)
- 业(17509)
- 经(17451)
- 科技(15810)
- 理论(15771)
- 技术经济(15311)
- 版(15151)
- 现代(14561)
- 实践(14552)
- 践(14552)
共检索到476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黎苑楚 赵一鸣 徐东
在新形势下统筹城乡发展成了决定中部崛起的突破口。针对中部地区城乡发展的新特点,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统计数据,以2004年中部崛起战略开始实施为起点,本文从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社会发展水平三个维度对中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评价,明确了缩小城乡差距的着力点,分析了城乡差距扩大的成因,并提出了缩小中部地区城乡差距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庆鹏 李沁洋
我国将长期面临老龄化加快的严峻现实,但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较大差距。在推进城乡统筹战略的背景下,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制度迎来重大历史机遇。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探索、发展、整顿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等四个发展阶段,尤其是城乡统筹过程中,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本文在最后提出了推进城乡养老保障服务均等化的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养老保障 养老保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夏春萍 麻福芳
文章运用AHP方法,对我国中部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偏低,呈现下降的发展趋势;城乡统筹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成一致正相关。中部八省份的实证研究符合上述结论。
关键词:
城乡统筹 中部地区 评价指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元元 杨刚强 江洪
城乡统筹的关键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又在于小城镇的发展。只有小城镇的发展才能真正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以及大城市的"城市病"和农村"空心化"等问题。加快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进程,已经成为中部地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小城镇建设 城乡统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胜良
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是一个事关长远发展的大战略。随着广西近年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同步跟进,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统筹城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客观地看到,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广西最大的发展差距仍然是城乡差距,最大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是城乡二元结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嘉兴市统计局课题组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战略性目标。从发展路径看,不同的城乡统筹的发展模式有着不同的适应性与发展代价,因此,选择恰当的城乡统筹模式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提高发展效率;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提高城乡居民的福祉;实现现代政府的转型,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嘉兴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研,多层次试点与局部推广的基础上,率先突破,摸索出了一套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好做法,形成了统筹城乡发展中"平等、自愿、有偿,梯度、分享与融合"的"嘉兴模式",对指导沿海发达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有着较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作用。
关键词:
统筹城乡 发展模式 研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丁谦 孟卫东
内生增长模型的扩展研究表明,具有反哺意义的国家财政支出对农业增长有积极作用,并对农户的公共支出产生引致效果。实证研究显示,具有反哺意义的国家财政支出对我国农业增长有积极作用,但是与农户的公共支出之间形成了不合理的替代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支农财政政策的缺陷。因此,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应该有别于基于公平正义理念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基于功能财政思想的相机抉择和短期调控,而扶持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的长期增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瑶奇
长期以来的城乡分割加深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了城乡发展。由此,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统筹城乡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设计、市场作用,使资源、资金、技术在城乡之间、在不同产业之间有序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城乡经济持续发展。并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这是本文一再强调的。
关键词:
城乡互动 统筹城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舒小林 杨贵琼
城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中部地区地处我国内陆腹地,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经济区位和地理区位中具有连接南北,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因此,探索中部地区城乡差距状况、原因,统筹城乡发展和人口城镇化路径,对促进城乡"两轮"驱动中部地区社会结构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中部地区人口城镇化的城乡差别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梦奎
一、关系中国现代化前途的两个大问题 (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比温饱阶段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为逐步满足这种要求提供了可能性,过去那种基于全力以赴甚至不惜代价解决温饱问题的发展观念需要有相应的转变;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植根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观念,经济改革初始阶段所产生的发展观念,需要有相应的转变;社会经济发展中实际存在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也要求发展观的转变。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世界潮流,也是我国推进社会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了非常清晰的蓝图,这就是"以工带农,以城促乡,城乡一体,建立一种新型的工农和城乡关系"。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一决策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陶学荣 史玲
近年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规模和结构有明显改善,但仍滞后于农民的现实需求,城乡之间供给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公共产品长期供给不足和滞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社会公平,协调好城乡关系。解决农民减负增收的问题,关键在于实行城乡平等的公共政策,统筹城乡公共资源分配,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为此,需要在界定供给主体的基础上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进行改革创新。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江丕贤
当前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农村经济社会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具有阶段性特征的重大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在此过程中农村金融需求出现的变化和特点,农村金融供给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金融服务的建议。
关键词:
浙江 统筹城乡发展 金融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彭建仿
"村企互动"作为一种创新发展模式,对加快重庆新农村建设、促进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重庆的村企互动实践形成了"双溪村"、"美丽乡村"、"经济能人治村"、"企业+基地+农村"、"村企对接"、"村企联建"等模式,这些模式投资主体多元化、合作形式多样化,主要依靠特色产业和经济能人带动,同时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村企互动"模式的纵深推进,有赖于综合利用和开发农村资源,有赖于畅通村企之间的共生界面,有赖于营造村企互动的正向共生环境以及互动双方的合作能力的提高和利益协调机制的健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佐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虽然取得了高速发展,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从1985年的1.7倍扩大到2002年的3.1倍;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现金消费支出差距从1985年的2.2倍,扩大到2002年的4.1倍。如果将农民的实物收入、生产性投入和市民的非货币收入等因素考虑进来,则差距达到惊人的6倍。而农业滞后于工商业发展、农村滞后于城市发展、农民与市民相比生活相对贫困的"三农"问题,也已成为当前各种矛盾的焦点,必须尽快予以解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