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98)
2023(11134)
2022(8824)
2021(7740)
2020(6124)
2019(13685)
2018(13587)
2017(25848)
2016(14052)
2015(15900)
2014(16249)
2013(15897)
2012(15168)
2011(13840)
2010(14299)
2009(13279)
2008(13315)
2007(12254)
2006(11380)
2005(10703)
作者
(43039)
(35825)
(35737)
(33839)
(22938)
(17026)
(16138)
(13928)
(13771)
(12906)
(12296)
(12003)
(11542)
(11390)
(11162)
(11063)
(10698)
(10376)
(10366)
(10198)
(9251)
(8907)
(8779)
(8161)
(8157)
(8088)
(8026)
(7949)
(7381)
(7115)
学科
(72151)
经济(72080)
(36847)
管理(36845)
(27453)
企业(27453)
中国(26137)
地方(24631)
(20432)
方法(19532)
业经(18761)
数学(15799)
数学方法(15595)
农业(14143)
(13848)
产业(13543)
地方经济(13382)
(12950)
(12368)
(11960)
银行(11943)
(11871)
金融(11871)
(11648)
(11373)
(11021)
贸易(11008)
技术(10973)
环境(10922)
(10488)
机构
学院(210192)
大学(207673)
(88553)
经济(86480)
研究(79736)
管理(74723)
理学(62214)
理学院(61397)
中国(60274)
管理学(60252)
管理学院(59864)
科学(48320)
(46924)
(40894)
(39478)
研究所(36639)
(35758)
中心(35698)
(34681)
(31056)
师范(30743)
财经(30270)
北京(30263)
业大(29274)
(29013)
(28262)
农业(27617)
经济学(27237)
(27186)
(24913)
基金
项目(132170)
科学(104324)
研究(98721)
基金(93214)
(80973)
国家(80238)
科学基金(68406)
社会(63901)
社会科(60644)
社会科学(60632)
(53356)
基金项目(48809)
(44046)
教育(43649)
自然(41259)
自然科(40306)
自然科学(40300)
编号(39922)
自然科学基金(39551)
资助(37061)
(35904)
成果(33044)
重点(30279)
发展(29526)
课题(29412)
(29053)
(27777)
(27238)
国家社会(26566)
创新(25531)
期刊
(112661)
经济(112661)
研究(69687)
中国(49646)
(35359)
学报(31183)
科学(30690)
管理(30614)
(28624)
教育(26738)
大学(24054)
农业(24023)
(22991)
金融(22991)
学学(22406)
业经(19923)
技术(19465)
经济研究(17466)
问题(16429)
财经(15183)
(13430)
(12475)
(11318)
(11153)
现代(11094)
技术经济(10856)
商业(10605)
图书(10480)
世界(10474)
科技(10097)
共检索到342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甬军  景普秋  
工业化、城市化是关系到中部地区崛起的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结构变革过程。本文在对中部地区发展历程、现状和基本特征进行归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导致“中部塌陷”的主要原因:生产要素赋存与主导产业选择的差异,形成了中部与东部地区不同的资本积累及工业化、城市化演进机制,进而导致了中部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主导产业,打破现有的经济运行机制,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演进机制,才能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金成  宋立  
“中部崛起”是继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之后我国又一个区域发展战略。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部崛起”战略规划和采取正确的发展模式十分重要。中部地区发展进程中要根据各地的比较优势和具体特点,“实现三个结合,组合三种模式”,即“中部崛起”战略一定要与东部地区结构升级、西部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相结合,选择可持续的复合型战略模式与发展机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金成  宋立  
“中部崛起”是继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之后我国又一个区域发展战略。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部崛起”战略规划和采取正确的发展模式十分重要。中部地区发展进程中要根据各地的比较优势和具体特点,“实现三个结合,组合三种模式”,即“中部崛起”战略一定要与东部地区结构升级、西部大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相结合,选择可持续的复合型战略模式与发展机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茂勋  
中部地区是风能资源可利用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在全国占据较重要地位。本文在对中部地区风能资源储量、开发利用价值、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风能资源开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的目标与对策。研究表明,中部地区风能资源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但风电产业发展缓慢,风电场规划目标偏高,各省对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科学的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目标及相应的节能减排目标,预测到2020年中部地区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32×104kW,其中非并网风电为173×104kW的发展目标,并对风能资源丰富地区重点建设,选出中部地区风电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建立省级非并网风电产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扬  
城市化是以产业演进为前提和基础的。本文认为,我国工业化发展仍处于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工业与服务业的演进过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致使城市化出现偏差。所以,遵循产业演进规律,进行工业与服务业的结构调整就成为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萍  
近几年来,我国的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区域差距开始缩小。自2004年以来,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度量的区域发展差距出现了逐步缩小的态势。东、中、西和东北四大经济板块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由基尼系数反映的省与省之间的差距随之缩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雪串  
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即要素集聚,聚集经济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产业集群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从而促进城市化,城市群的发展是城市化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不同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上,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和城市群分别起主要作用。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加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需要同时发挥城市聚集经济、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秀生  
一、城市与城市群城市是在“城”和“市”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区域经济学更关心的是如何从经济角度界定城市的特征。城市的特征。一是经济活动的高度聚集。城市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中心,经济活动和经济资源聚集使得城市在区域经济中要承担起重要的责任。二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相比,城市产业结构往往处于较高的阶段,领先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水平。三是开放性。城市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武清华  姚士谋  薛凤旋  张落成  
中部地区崛起是国家经济重心多极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中部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中心城市实力较弱,辐射作用不强,城市群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群间缺乏沟通与合作。针对我国中部城市群的现状问题,提出了武汉都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和太原都市圈等中部6大城市群的发展策略:尽快建成我国中部经济发展轴,壮大节点的经济实力,努力建成产业集聚的核心地区,发展传统农业,但要引导向现代农业、都市农业方向前进,强有力地提升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同时注重我国中部地区城乡统筹规划与示范区的建设,保护本区域的旅游生态区、建成重要的国际旅游区,促进我国中部地区经济的长足发展,全面推动区域城镇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耿海清  谷树忠  
当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加速阶段,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应成为制定产业政策的重要出发点。从各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国际竞争力和就业吸纳能力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筛选出了若干发展潜力大、就业吸纳能力强的行业;并指出这些行业在我国未来的城市化进程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加以重点扶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邓江峰  
中部地区应当积极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成为协调我国东西部发展的杠杆和桥梁地区。本文提出并论证了中部崛起应采取“外部投资密集推动的外生性发展”模式,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建军  
面对区位优势、发展基础不如东部,政策优惠、国家投资不如西部的困境,以比较优势产业为突破口,走集群发展之路是实现中部经济崛起的可行途径。然而,优势产业集群效应的进一步发挥又依赖于中部经济的发展,二者之间是双向的互动。研究二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的机制是实现中部经济崛起必须要突破的课题,也是本文研究的内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娟文  倪外  隋文平  
中部崛起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借鉴长三角地区成功发展的启示,中部地区要实现崛起必须在发挥六省各自优势的同时,充分进行区域协作,实行区域联动。在目前六省竞争有余、协作不足的情况下,有必要利用旅游资源丰富、互补性强,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带动作用明显、区域协作性强的产业特质,以旅游业为联动的首选行业,进行协作,实现旅游资源、客源市场共享,域内各级政府与旅游企业间的联动。并以此为范例,带动其他产业的协作与联动,开创六省上下一条心、紧抓机遇共谋崛起的良好局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