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73)
- 2023(3183)
- 2022(2544)
- 2021(2256)
- 2020(2004)
- 2019(4497)
- 2018(4369)
- 2017(9255)
- 2016(4873)
- 2015(5201)
- 2014(5370)
- 2013(5664)
- 2012(5387)
- 2011(4744)
- 2010(4691)
- 2009(4147)
- 2008(3997)
- 2007(3760)
- 2006(3240)
- 2005(2913)
- 学科
- 济(27619)
- 经济(27515)
- 业(15521)
- 管理(11616)
- 企(11105)
- 企业(11105)
- 方法(10343)
- 数学(9102)
- 数学方法(9066)
- 财(8995)
- 农(8977)
- 产业(8444)
- 收入(7764)
- 业经(6970)
- 地方(6955)
- 结构(6850)
- 中国(6703)
- 农业(6067)
- 制(5100)
- 技术(4527)
- 地方经济(4509)
- 国民(4402)
- 体(4202)
- 国民收入(4140)
- 富(4002)
- 财富(4002)
- 学(3867)
- 产业结构(3787)
- 体制(3665)
- 贸(3656)
- 机构
- 学院(72329)
- 大学(70675)
- 济(37092)
- 经济(36580)
- 管理(28240)
- 研究(25059)
- 理学(24844)
- 理学院(24584)
- 管理学(24263)
- 管理学院(24137)
- 中国(17264)
- 财(15564)
- 京(14471)
- 科学(13845)
- 经济学(12616)
- 财经(12356)
- 所(12062)
- 经济学院(11551)
- 经(11162)
- 研究所(10923)
- 中心(10692)
- 江(10615)
- 农(10502)
- 业大(9632)
- 财经大学(9118)
- 院(9102)
- 范(9083)
- 北京(9011)
- 师范(8989)
- 经济管理(8343)
- 基金
- 项目(49175)
- 科学(39847)
- 研究(37321)
- 基金(36236)
- 家(30783)
- 国家(30546)
- 科学基金(26640)
- 社会(26040)
- 社会科(24878)
- 社会科学(24874)
- 省(19822)
- 基金项目(19215)
- 教育(15957)
- 划(15733)
- 自然(15155)
- 自然科(14779)
- 自然科学(14774)
- 资助(14589)
- 自然科学基金(14558)
- 编号(14145)
- 发(12472)
- 国家社会(11319)
- 重点(11204)
- 成果(11069)
- 部(11065)
- 发展(10651)
- 展(10506)
- 创(10455)
- 课题(10029)
- 制(9840)
共检索到103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翀
中等收入陷阱一般是指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停滞状态。这个概念于2007年被提出以后,引起国际经济学界的关注,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但是,我国经济学界对"中等收入陷阱"原因的分析存在泛化的情况。实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有的发展中国家没有经历"中等收入陷阱",有的发展中国家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也有的发展中国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失去竞争力造成的,而且是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升级达不到一定的程度造成的。尽管产业结构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英伟
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我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国内瞩目的研究课题,本文从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入手,通过对近三十年韩国、巴西、中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变化、差异的对比分析和研究,在吸收了韩国、巴西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必须通过产业升级来跨越中等收入阶段,以培育支柱产业链、民族产业为中心,改变旧的模块结构生产模式,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间接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魏熙晔 龚刚 李梦雨
本文基于消费升级的视角,构建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模型,证明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性。利用123个国家1980-2015年的跨国面板数据给出了经验证据。研究发现:(1)对于中等收入经济体,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涓滴效应"被阻隔,经济增长出现瓶颈,甚至陷入中等收入陷阱;(2)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存在多重均衡特征,低收入阶段下的收入不平等促进经济增长,中等收入阶段下的收入不平等存在最优水平,而高收入阶段下的收入不平等则阻碍经济增长;(3)经济增长率、消费增长率和服务业增长率均与基尼系数呈显著的库兹涅茨倒U型关系,存在最优的收入分配结构。本文认为,收入分配结构和生产技术水平是决定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两个关键维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晓河
2009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735美元,按照2007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标准衡量,我国已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①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实践经验看,二战以后世界许多国家经过努力,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健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技术模仿带来的问题。要让模仿切实起到技术进步的助推剂和实现后发优势的作用,就要注意如何避免因模仿而出现的制度陷阱,因此需要一个能摆脱局部利益束缚又必须廉洁有效的政府。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兆萍 马婧
我国制造业尚处在"缺"核少"芯"和耗能较大的阶段,在此背景下,深入细化研讨经济开放、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对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49个国家1980-2015年的数据,将样本国分为深度跨越、浅度跨越、深度陷入和浅度陷入国家组,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分别考察4个国家组经济开放、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条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途径。此外,在跨越组中,经济开放、技术进步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同时,经济开放会显著提高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进作用。其中,深度跨越组依靠国际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会明显增强技术投入、产出和效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效果,而陷入组却缺乏相应的显著性。因此,我国应当合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积极增进国际经济交流,并通过调整技术投入结构与效率及重点培养科研人才等方式,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一兵 傅缨捷 曹野
融资约束是制约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理论讨论的基础上,利用中等收入国家行业层次面板数据,通过引入融资约束与技术创新的交互项,运用多种估计方法考察了融资约束放松通过促进技术创新而对本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融资约束的放松,能够推动技术创新活动,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中金融部门规模扩张与效率提高以及特定领域金融改革所带来的融资约束放松都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从长期看,放松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对于顺利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兆萍 马婧
我国制造业尚处在"缺"核少"芯"和耗能较大的阶段,在此背景下,深入细化研讨经济开放、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对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49个国家1980-2015年的数据,将样本国分为深度跨越、浅度跨越、深度陷入和浅度陷入国家组,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分别考察4个国家组经济开放、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条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途径。此外,在跨越组中,经济开放、技术进步能有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程文 张建华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引起的产业升级断档是"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的一个重要机理。产业创新升级的动力既有"需求拉动"因素,也有"技术推动"因素,而现有一些研究过于偏重其中某一个因素或割裂两者关联性。基于现有研究不足,给出存在多重均衡的产业创新升级模型,探讨"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机理,分析"贫困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和"高收入陷阱"的成因。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个增长陷阱形成的机理不同。"中等收入陷阱"的出现是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随着中等收入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逐渐缩小,中等收入国家的后发优势逐渐丧失。如果此时该国经济无法顺利转型为创新驱动,则其产业升级便会出现断档,以至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国家应该通过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寻求"中等收入陷阱"的解决之道。结果显示,对于不同行业而言,需求推动和技术拉动所起到的作用迥然不同:行业的技术密集程度越高,"需求拉动"因素对产业创新升级的影响越大;行业的技术密集程度越低,"技术推动"因素对产业创新升级的影响越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有效地制定产业政策,重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与产业升级断档的问题。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伍业君 王磊
在比较优势演化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模型,该模型给出了产业升级的充分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是产品空间中存在升级的目标产品,而且企业具备生产新产品的能力;必要条件是生产新产品的成本增速快于其价格增速。在中等收入阶段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容易得到满足,但必要条件的满足使得企业实现升级跳跃的临界距离变小;同时,如果向新产品跳跃的能力不足,则会使跳跃的充分条件得不到满足,这两者增加了产业升级断档的可能性,即增加了经济增长停滞的风险,而这正是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机理。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产业升级 比较优势演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宏 邓兴华 程健
文章讨论了当前我国与其他亚太国家所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挑战问题与应对方法,通过梳理文献我们发现中等收入陷阱主要症结在于由于一国无法通过结构转型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因而出现了在丧失原有竞争优势的过程中无法找到新的比较优势,难于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现象。我国的经济结构有着明确而适应的转型方向,同时我国相关产业与政府部门已经开始自觉或不自觉的在适应这一方向的转型,因此我国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利地位,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在相关行业与政策上的主导性引导我国越过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秋运 林志帆
本文尝试从金融抑制与产业结构扭曲的角度为"中等收入陷阱"现象提供解释。我们猜想,催生于赶超战略的金融抑制政策使产业结构偏向于工业部门,造成产业结构扭曲,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从而使得一国易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基于非均衡增长模型的推导结论与"中等收入陷阱"量化识别数据,结合跨国面板数据构造产业结构扭曲指标进行的经验分析验证了上述猜想。研究结论对于不同的指标选择、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均稳健成立。这揭示,赶超战略、政府干预与金融抑制政策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效果是"欲速则不达"的。此外,我们还发现,较高的人口抚养比、不利的地理区位以及战乱的发生均能显著提升一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概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樊纲
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竞争力下降。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不等于必然丧失竞争力,如果能够不断提高生产力,就不会因为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丧失竞争力,也就不存在所谓的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本质上是福利陷阱,是工资、福利的提高快于生产力的提高,拉美和欧洲的问题也都缘于此。中等收入阶段不应推行高福利,我国目前还没有达到中等收入水平,还得过低收入国家的苦日子。我国的特殊问题在于非城市化陷阱,即农民工不能城市化、人不能城市化的陷阱。中国发展潜力巨大,可以保持几十年正常的高增长,逐步实现工业化、城市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厉以宁
中等收入陷阱包含了三个陷阱:发展的制度陷阱,要靠改革来避免;社会危机陷阱,要靠缩小城乡与地区收入差距和社会管理创新来避免;技术陷阱,要靠技术创新和资本市场创新来解决。中国完全可以绕开或越过中等收入陷阱。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发展中国家 发展经济学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刚
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表明,每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要面临着不同的"发展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水平迈进的主要障碍。中国于2009年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和拉美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时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结合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和世界权威机构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测与判断,得出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可能性较小的结论。中国要想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必须选择走包容性发展道路。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 包容性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