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35)
- 2023(15603)
- 2022(13130)
- 2021(12041)
- 2020(9823)
- 2019(22279)
- 2018(21854)
- 2017(42266)
- 2016(22672)
- 2015(24944)
- 2014(24594)
- 2013(24624)
- 2012(23515)
- 2011(21608)
- 2010(21948)
- 2009(20293)
- 2008(19650)
- 2007(17467)
- 2006(15981)
- 2005(14798)
- 学科
- 济(114367)
- 经济(114257)
- 管理(58551)
- 业(54634)
- 企(39849)
- 企业(39849)
- 方法(37861)
- 中国(35078)
- 数学(33445)
- 数学方法(33195)
- 地方(31885)
- 农(29722)
- 业经(23190)
- 学(22568)
- 财(21631)
- 制(20487)
- 农业(20337)
- 贸(18890)
- 贸易(18872)
- 易(18163)
- 地方经济(17857)
- 银(17789)
- 银行(17738)
- 环境(17696)
- 融(17497)
- 金融(17494)
- 行(17202)
- 发(15949)
- 体(14374)
- 和(14172)
- 机构
- 大学(332093)
- 学院(331868)
- 济(146634)
- 经济(143639)
- 研究(124689)
- 管理(120009)
- 理学(102112)
- 理学院(100715)
- 管理学(99154)
- 管理学院(98506)
- 中国(94118)
- 科学(75782)
- 京(72222)
- 财(65671)
- 所(64202)
- 农(59565)
- 研究所(58039)
- 中心(55058)
- 财经(51585)
- 江(51016)
- 业大(49450)
- 经(46680)
- 农业(46614)
- 北京(46223)
- 经济学(46216)
- 范(46126)
- 师范(45603)
- 院(45037)
- 经济学院(41469)
- 州(40725)
- 基金
- 项目(215948)
- 科学(169349)
- 基金(155753)
- 研究(155210)
- 家(137750)
- 国家(136583)
- 科学基金(115018)
- 社会(101267)
- 社会科(96034)
- 社会科学(96011)
- 省(84492)
- 基金项目(83084)
- 自然(72846)
- 划(72077)
- 自然科(71070)
- 自然科学(71049)
- 自然科学基金(69731)
- 教育(69075)
- 资助(62138)
- 编号(60861)
- 发(52842)
- 重点(49439)
- 成果(49123)
- 部(46941)
- 创(44433)
- 课题(43574)
- 国家社会(42460)
- 发展(42092)
- 创新(41768)
- 展(41475)
- 期刊
- 济(174032)
- 经济(174032)
- 研究(106725)
- 中国(68430)
- 农(54229)
- 学报(53366)
- 科学(50099)
- 财(47281)
- 管理(44548)
- 大学(39663)
- 学学(37533)
- 农业(36505)
- 融(34583)
- 金融(34583)
- 教育(31921)
- 经济研究(28927)
- 业经(27691)
- 技术(27446)
- 财经(26105)
- 问题(24693)
- 经(22695)
- 业(18961)
- 贸(18256)
- 技术经济(17306)
- 资源(16737)
- 商业(16244)
- 国际(15885)
- 现代(15780)
- 世界(15458)
- 发(15333)
共检索到516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宏昌 戴宏伟
利用中国19个城市群面板数据,基于多维指标测度城市综合规模并估算城市群空间结构,进一步识别空间结构对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单中心结构显著促进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城市化率、经济发展水平或创新水平均较高的城市群中,单中心结构对城市群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分区域来看,在东部和东北地区,多中心结构显著促进城市群经济发展,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单中心结构则更有利于城市群经济发展。上述结果说明我国实现城市群的“中心开花”,即由单中心转向多中心、多层级网络型城市群尚需各方共同努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永 巫瑞 梁申颖
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业联系日益紧密,同时以城市群为载体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成为主要趋势。以中原城市群为例,基于中原城市群区域内29个地级市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以空间计量模型为实证分析工具,探究中原城市群经济效益增加的影响因素中金融集聚对其的作用及效果。结果显示:研究选取空间杜宾模型最为精确,分析发现金融集聚以空间溢出及扩散的方式正向推动中原城市群整体的经济发展,效果较为显著;同时从最终选取模型的空间效应分解可知,区域金融集聚对该地区经济效益增加的溢出、辐射效应较为明显,即一个地区金融集聚会同时有助于本地和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因此,巩固区域金融核心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金融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二者良好互动尤为关键。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发挥城市群规模效应、促进金融创新、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等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党兴华 赵璟
本文借助Zipf公式考察了陕西省关中地区自1978年到2002年间城市规模分布的变化趋势。根据统计资料,本文对关中城市群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分析,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关中地区社会经济和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因素及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如何加快关中城市群建设的有关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规模分布 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彩艳 刘修岩
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区县面板数据和19个城市群数据,研究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主要通过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影响乡村振兴,集聚效应对乡村振兴具有抑制作用,扩散效应对乡村振兴具有促进作用。(2)实证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19个城市群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抑制作用,但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表现出较大的异质性。其中,成熟型城市群多中心化对乡村振兴具有促进作用,发展型城市群多中心化对乡村振兴具有抑制作用,培育型城市群多中心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不显著。(3)进一步分析城市群多中心化对乡村振兴5个子系统的影响发现,成熟型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通过提高产业兴旺、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指数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型城市群通过抑制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指数制约了乡村振兴,培育型城市群多中心化对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指数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指数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上述发现,现阶段中国城市群多中心化空间布局应综合考虑城市群发展阶段,实施差别化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曾光 张小青
城市是区域的增长极。随着区域与城市空间联系的不断加强,城市空间结构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城市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协调、城市体系不健全以及中心城市向心力不足等城市空间结构问题是制约江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是推动江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江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青睿 陈明宝
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实施对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城市群发展规划视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9年19个城市群20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城市群政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城市群发展规划能够有效带动城市经济增长,对规划内城市经济增长率提高约0.55%,这种带动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和城市等级异质性。以地方政府支持视角对影响机制分析发现,相对于政府教育支持而言,政府科技支持是城市群发展规划经济带动效应的主要媒介。进一步研究表明,城市群的多中心性弱化了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经济带动效应,但这种调节作用主要作用于非核心城市,并不影响城市群政策对核心城市的经济带动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连港慧 徐蔼婷 汪文璞
以“十四五”规划布局的19个国家级城市群为对象,结合模糊集合思想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格网化数据集,通过应用投影寻踪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探索性空间自相关方法和修正的引力模型,测度2013—2019年19个国家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其整体发展态势、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19个国家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整体呈现以递次转移为主、跨级转移为辅的演化特征;协同性欠佳,城市群间异质化、城市群内同质化特征逐渐显现;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由弱到强的空间集聚特征,以低—低集聚为主、高—高集聚次之的局域空间集聚特征始终存在;数字经济发展呈现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三大集聚的“高地连绵区”和东北、西北两大“低谷连绵区”的空间发展态势,以“胡焕庸线”为分界的东密西疏空间关联格局已然形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樊杰
本文探讨了能源资源富集、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经济大区能源资源开发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侧重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从实证的角度,阐述了能源开发对地区经济繁荣的意义和作用、富能地区经济系统的空间组织以及推动能源开发同可持续发展相互协调的区域政策要点。
关键词:
能源,区域经济,中国西北地区,协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帆
基于空间集聚和扩散效应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多中心空间结构,已经成为区域和城市经济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希望通过一些相关的文献综述,为该领域研究的推进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空间集聚 次中心 多中心空间结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厉敏萍 曾光
城市与区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随着区域与城市空间联系的不断加强,城市空间结构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国内学者对城市空间结构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存在不同理解,对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较少。为此,加强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关系的研究很有必要。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蔡红
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而科技创新则是实现三者的重要支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基于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等公开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熵值法,进行我国19个重点城市2017—2019年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从时间和空间视角考察二者的协调发展水平和互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各重点城市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稳步提升,但城市间发展差异明显;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同步性,但整体良性耦合协调程度有待提升。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评价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丽娜
城市群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空间拓展、发展功能转换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主体形态。城市群空间结构因城市增长的空间异质性而发生动态演化,多中心化发展趋势日渐形成,直接推动系统空间结构演化,影响经济绩效。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典型区域,已呈现出多中心化发展特征,对城市群系统层级体系演化发挥着显著作用。通过构建多中心性指数,衡量城市在城市群系统中的中心度,并在此基础上考虑空间效应的交互影响,探讨多中心化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多中心化发展显著促进长三角城市经济绩效提升,而且首位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发挥着异质性、非线性影响,与其自身发展所处阶段密切相关,具有差异化政策启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治栋 王亭亭
分析了产业集群、城市群及二者的互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运用全面FGLS和面板校正标准误(PCSE)的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八个城市群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集聚和城市集聚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作用,但城市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小于产业集聚;产业集聚和城市集聚的良性互动也可提升区域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城市群 经济增长 长江经济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蕾
相对一般型城市,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聚集、辐射功能和指挥、调节和综合服务的作用,在世界城市化进程加速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这可以带动区域实现跨越式增长。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规模偏小,辐射能力不强,在提高城市竞争力方面面临严重的挑战。因此,以“郑汴一体化”为切入点建设大郑州都市圈,对于提升郑州中心城市的地位及带动整个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 郑汴一体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霞
文章借鉴Feder模型的基本思想,选取渤海湾海岸带城市群、长三角海岸带城市群、珠三角海岸带城市群三个样本,研究了互联网背景下流通产业对区域经济集聚的影响及溢出效应。从总体来看,流通产业对海岸带城市群经济集聚发挥了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也存在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从横向比较来看,长三角海岸带城市群流通产业的溢出效应最高,珠三角次之,渤海湾最低。此外,海岸带城市群流通业增长对经济集聚的边际影响效应仍弱于其他部门带来的整体边际效应。
关键词:
流通业 经济集聚 溢出效应 海岸带城市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